收藏 分销(赏)

芳草湖农场地膜玉米单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52934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芳草湖农场地膜玉米单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芳草湖农场地膜玉米单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芳草湖农场地膜玉米单产1000公斤栽培技术规程 2009年1月 一、主要品种 目前适合芳草湖垦区种植的玉米高产品种主要有登海系列玉米品种(登海1号、登海3707等)、SC-704等。 1、登海1号属中熟、中大穗、紧凑杂交种,生育期120-124天,千粒重350克,穗粒数600-650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深马齿型。 2、登海3707属中熟、中大穗、紧凑杂交种,生育期125天,千粒重340-360克,穗轴白色、籽粒黄色、深马齿型。活杆成熟,粮饲兼用。 二、高产栽培主要技术指标 1、产量指标:单产900-1100公斤 2、产量结构:亩收获穗数5000-5200穗,穗粒数600—660粒,千粒重330-360克,单穗粒重200—220克,亩产1000公斤。 3、生育进程:播种4月5日—25日;出苗4月20日—4月30日; 苗期4月底、5月初—6月上、中旬;拔节至抽穗阶段(孕穗期)6月上、中旬—7月上旬;抽雄至灌浆成熟7月上旬—8月底、9月初。 4、亩保苗:5200-5400株 5、肥水指标: (1)施肥:全生育期亩施140—150公斤标肥,N:P2O5:K2O=1:0.4-0.5:0.05-0.1。 (2)灌水:沟灌全生育期灌水5-6次(包括冬前水),亩总灌量450—500方。 常规滴灌棉田生育期滴水10—12次,全生育期亩用水量370—410方(包括冬前水70-90方、出苗水10方)。 三、栽培技术措施 (一)播前准备(时间:4月5日以前) 1、严格选地: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中等肥力以上的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碱解氮≥50 mg/kg,速效磷≥8 mg/kg,土壤含盐量0.2%以下。 2、深施肥:并将氮肥的40—50%和磷肥的80%在翻地前一次深施,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3、全层施肥,施足底肥,采取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做到100%深施肥。翻地前亩施优质厩肥2—3吨或纯羊粪1吨或油渣100公斤(或有机复合肥30-40公斤)配合化肥每亩施磷酸二胺12-15公斤加尿素15-18公斤(或三料10-12公斤加尿素18-20公斤或复合肥25公斤)在秋翻前一次深施。 4、茬灌秋翻或秋耕秋灌,茬灌地亩灌量70-80方左右,赤地灌亩灌量控制在100方左右,耕翻深度保证在26—28厘米,要求翻垫均匀,不拉沟,不漏犁,残茬覆盖严密,废膜残杆要清除干净,入冬前整成待播状态。 5、播前整地:播前整地要勤查墒,严格掌握适宜整地期。整地前亩喷施50%乙草胺100—120克或90%禾耐斯100克(也可用40%阿特拉津胶悬剂200-300克或50%利谷隆100-150克兑水40-50公斤喷施),喷后立即进行对角耙地混土,耙地深度5—6厘米,整地达到“墒、松、碎、齐、平、净”和上虚下实质量标准, 6、种子处理:播前晒种2—3天,提高发芽势。在播前用玉米种子包衣剂包衣后晒干、装袋,播种。(无包衣剂也可用50%辛硫磷胺种子量2.25%加水少量拌后闷种12小时,阴干,再用50%多菌灵、25%拌种双或25%粉锈宁按种子量0.4%拌种,然后播种)。 (二)播种阶段(时间:4月5日-25日) 主攻目标:适时早播,一播全苗。 1、适期早播:开春后膜内5-10厘米地温3天内稳定通过在10-12度时即可播种,适时早播能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利于穗大籽饱,提早成熟。芳草湖、新湖垦区正常年份在4月初试播,4月5日—25日为最佳播期。 2、播种方式:采用3膜12行30+60厘米(株距26-28厘米)、35+60厘米(株距25-27厘米)、30+65(株距25-27厘米)等宽窄行方式播种。 3、播种量:对土壤较好下雨不板结条田或采取双模覆盖播种的条田,每穴下籽1-2粒,亩播量控制在2.5—3公斤。对下雨板结地块可以每穴下籽2-3粒,亩播量4-4.5公斤。 4、播种深度:播种深度3—4厘米,覆土1厘米。 5、铺膜播种质量:播行笔直、铺膜平展、压膜严实、采光面大、下籽均匀、接行准确、播深适宜、镇压确实、到头到边。 (三)田间管理 1、播后管理 (1)对地头地边及漏播地段及时覆膜、补种,及时检查播种质量并做好压膜、封土工作。 (2)滴灌种植玉米及时安装滴灌设备,对于因表墒不足、出苗有困难的棉田,及时滴水出苗。常规滴灌滴水量10-12方/亩左右。 (3)播后苗期及时清除条田四周杂草、集中烧毁。 2、苗期管理(4月底、5月初—6月上、中旬) 主攻目标:出早苗、争齐苗、保苗全、留苗匀、达苗壮。此阶段玉米地上部分生长缓慢,生长中心是根系,各项措施要为保苗、促根、促壮苗服务。 1、现行中耕:早中耕、深中耕,促进根系下扎。苗期中耕2次,深度14—16厘米,护苗带8—10厘米,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做到不铲苗、不埋苗、不拉膜、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 2、早定苗:2叶展平开始定苗、3片真叶时结束,亩留苗密度5200—5500株。做到留苗均匀、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一穴一株,严禁留双株。定苗时生长点要拔除干净,结合定苗做好拔草工作。 3、蹲苗打杈: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 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玉米分蘖要及时去除,切不可动摇根系损伤全株,不可把主茎也去掉。 4、中耕松土:苗期中耕1-2次,中耕深度第一次14—16厘米,第二次18-20厘米,砂土和土质较好地块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中耕时做到不拉膜、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不拉沟、不埋苗、不铲苗,留保护带10-15厘米,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 5.防虫:5月中下旬防治地老虎、金针虫,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喷在50公斤左右炒香的麦麸或油渣等饵料中,傍晚撒施在玉米幼苗旁边,亩用量3—4公斤。也可在5月中、下旬用菊脂类农药连喷两次,间隔时间5—7天。喷药时可每亩加磷酸二氢钾80-100克即补充棉花营养又可以起到驱避棉铃虫产卵。 (四)拔节至抽穗阶段(孕穗期)管理(6月上、中旬—7月上旬) 主攻目标:促进玉米迅速生长发育,争取秆壮、穗大、粒多。此阶段是玉米拔节期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植株进入快速增长期;大喇叭口期进入雌穗小穗分化,茎叶生长达到高峰,是水肥管理关键时期,也是促进穗多、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 1、沟灌种植玉米 (1)开沟追肥:拔节期结合中耕、开沟、培土,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加二胺3公斤(或尿素22公斤加三料3公斤)。开沟深度大于16厘米,做到沟深一致,结合开沟进行培土,防止倒伏,同时做好头水前揭膜工作,防止土壤污染。 (2)、灌水:8—9片叶时灌头水,此时玉米生长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要灌足灌透,每亩灌量60-70方,隔15—20灌二水,二水亩灌量70-80方。 2、滴灌种植玉米 6月份需滴水1—2次,每次滴20—25方/亩,滴水时间间隔8—10天,每水每亩滴玉米(或棉花、番茄)滴灌专用肥7公斤/亩,对于土壤肥沃的壤土地、沙壤土地及施有机肥的条田,可以用尿素代替滴灌专用肥,以节约成本,减少费用。〔可每水每亩滴3—4公斤尿素,每亩加过磷酸钙3公斤或二胺0.8-1公斤(溶于水中澄清液随水滴施)或加92-98%磷酸二氢钾0.5公斤〕。 3、病虫防治:做好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诱虫工作。玉米螟及棉铃虫防治,在大嗽叭口期,亩用1.5%辛硫磷或3%呋喃丹颗粒剂2kg,加细砂5kg拌匀灌心,也可用BT乳剂稀释2000倍液灌心。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用150—200ppm农用链霉素喷防。玉米小斑病用50%多菌灵500倍液喷施防治,隔15天再喷一次。喷药时可每亩加磷酸二氢钾80-100克即补充棉花营养又可以起到驱避棉铃虫产卵。 (五)抽雄至灌浆成熟阶段(花粒期)管理。(7月上旬—8月底、9月初) 主攻目标:防早衰,促灌浆,争取粒多粒重。 1、沟灌种植玉米 (1)、灌水:抽雄后20天灌好第三、四、五水,三水与二水、四水与三水、五水与四水每水间隔15-20天,三水、四水亩灌量70-80方,五水亩灌量60-70方,灌水既要满足需要,又要谨防过量,8月中旬停水。 (2)、补追花粒肥。可在三水、四水前每次撒施尿素3一4公斤。 2、滴灌种植玉米 常规滴灌玉米抽雄至灌浆期一般需滴水7—9次,7月上旬-7月下旬滴水4-5次,灌水间隔7-8天,每次滴水30-35方/亩,每水随水滴玉米(或棉花、番茄)滴灌专用肥7—8公斤/亩(6月分每次7公斤/亩、7月分每次8公斤/亩),对于土壤肥沃的壤土地、沙壤土地及施有机肥的条田可以用尿素代替滴灌专用肥,以节约成本,减少费用。〔可每水每亩滴3—4公斤尿素,每亩加过磷酸钙3公斤或二胺0.8-1公斤(溶于水中澄清液随水滴施)或加92-98%磷酸二氢钾0.5公斤〕。8月上旬-8月下旬滴水3-4次,每次滴水25-30方/亩,需滴玉米(或棉花、番茄)滴灌专用肥5-7公斤,(对于土壤肥沃的壤土地、沙壤土地及施有机肥的条田,可每水每亩滴2—3公斤尿素代替滴灌专用肥),灌水间隔7-8天。8月下旬滴水1次,每次滴水20-25方/亩遇到缺水受旱年份要在灌水后及时喷施旱地龙以防止受旱减产。8月底停水。 4、红蜘蛛防治:早期点片发生时,用噻螨酮(尼索朗)、四螨嗪(捕螨特)、阿维菌素、达螨酮等喷雾。 (六)收获、脱粒、贮藏。 1、收获:当苞叶发黄,籽粒变硬,籽粒种胚背面基部出现黑层时即为成熟,可进行收获。一般在九月上、中旬可用机械或人工收获。 2、脱粒:收获后及时晒干脱粒,扬净入库。一般玉米籽粒含水量在14%以下可安全贮藏。 3、贮藏:贮藏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检查,防止鼠害和霉坏变质。 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