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检调线岔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52872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调线岔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检调线岔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触网作业指导书 第8页 共8页 线岔检调 一、周期 1、无交叉线岔检调周期为3个月。 2、交叉线岔检调周期为6个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单开道岔的定位线岔、复式交分式线岔、交叉渡线式线岔、无交叉线岔的检调。 三、作业项目 1、 交叉线岔: (1)、检查限制管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限制管的安装固定状态是否良好; (3)、检查固定限制管的定位线夹是否有偏斜及变形、螺母是否松动、脱落、垫片有无缺损等 现象; (4)、检查接触线在限制管内有无卡滞现象、线夹是否偏斜; (5)、检查线岔交叉点的投影位置; (6)、检查两接触线相距500㎜处高差,线岔始触区是否有线夹;。 (7)、检查电连接器、吊弦状态有无缺陷; (8)、检查线岔所在跨距内接触线有无损伤痕迹、硬点、局部磨耗严重等缺陷。 2、无交叉线岔: (1)、检查线岔始触区是否有线夹; (2)、检查测量各定位柱拉出值、抬高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线岔所在跨距内接触线有无损伤痕迹、硬弯、局部磨耗严重点等缺陷; (4)、检测交叉吊弦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四、技术标准 1、对单开道岔的定位线岔,两接触线应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的横向中间位置,允许误差±20mm,并保证定位点拉出值在任何情况下不大于450mm。 2、当两支均为工作支时,正线线岔的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20mm,侧线线岔两接触线等高;当一支为非工作支时,160㎞/h及以下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80㎜。160㎞/h以上区段的非工作支接触线按设计要求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 3、限制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应安装牢固,并使两接触线有一定的活动间隙,保证接触线自由伸缩。 4、线岔始触区内:满足宽度为1950mm的受电弓运行条件,在距受电弓中心600-1050mm的平面和受电弓动态抬升200mm高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区域为始触区范围,该区域内不得安装除吊弦线夹 (必需时) 外的其他线夹或零件。 5、道岔定位器支座不得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否则应使定位器加长,并采用特殊弯形定位器,以保证定位器的端部不侵入其它线的受电弓限界。 6、对于复式交分道岔,两接触线应相交于中轴支距的中点;对于交叉渡线,两接触线的交点应位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上述两种线岔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均为50mm,两接触线相距500mm处应等高,允许高差20mm。 7、无交叉线岔的技术标准如下: (1)拉出值: 正线 标准值:设计值。侧线 标准值:设计值 (2)垂直距离: Ⅰ柱 标准值: 50-80mm Ⅱ柱 标准值: 20-30mm Ⅲ柱 标准值:300mm以上 (3)正线导高为设计值,所有抬高以此为基准。 (4)正线线岔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550—600mm处宜设一组交叉吊弦,使两支接触导线等高。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五、作业组织 人员:6—8人(不包括接地线、防护人员)。 工具:激光测量仪、角度仪、水平尺、钢卷尺、锦纶绳、单滑轮、导线校正扳手、力矩扳手等。 材料:限制管、定位线夹、螺栓、螺母、防松垫片、开口销、中性凡士林、吊弦线夹等。 六、作业程序 1、观察限制管偏移方向是否正确、限制管的安装固定状态是否良好。观察或检查固定限制管的定位线夹是否有偏斜及变形、螺母松动或脱落、垫片缺损现象。观察或检查接触线在限制管内有无卡滞现象。 2、观察限制管的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线夹是否根据实测偏移及计算(或查安装曲线)出的调整温度下应偏移数值和方向进行调整。 3、交叉点处两支接触线间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限制管,直至活动间隙符合要求。必要时,更换限制管。 4、测量调整线岔交叉点的投影位置。调整交叉点位置,使其垂直投影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的横向中间位置。横向位置允许偏差±20mm。 5、检查两接触线相距500㎜处高差是否符合要求,线岔始触区是否有线夹; 6、测量调整道岔柱定位点拉出值。 7、检查电连接器布置及状态及测温片粘贴是否符合要求。 8、吊弦布置是否符合要求。 9、检查线岔所在跨距内接触线有无损伤痕迹、硬弯、局部磨耗严重点等缺陷。 (一)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线岔交叉点投影的调整 大致分三种情况: 1、单开道岔两接触线交叉点的投影在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735—1085mm范围内,但偏离了横向中间位置的调整: a、根据实际测量的交叉点投影所偏移的方向及数值,确定定位点处需调整的方向及数值。 b、调节定位点处两接触线的拉出值。松开两个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将两根接触线分别放或拉,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调整时,尽量使交叉点对称于两线路的横向中间位置,定位点两线路的拉出值基本对称,一般调至 375mm左右。 ⑵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的投影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的横向中间位置,但超出道岔导曲线两内轨735—1085mm范围时的调整: a、根据测量的数据,确定交叉点投影在岔心轨距比 735mm小的位置还是比1085mm大的位置。 b、调整两接触线在定位点的拉出值,用调整两接触线交叉角的方法进行调整。 c、当交叉点的投影在比735mm小的位置时,调整两定位点拉出值,减小交叉角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 d、当交叉点的投影在比1085mm大的位置时,调整两定位点拉出值(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一般不得超过400mm),增大交叉角直至投影位置符合要求。 ⑶单开道岔标准定位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投影位置超出导曲线两内轨735—1085mm范围,且偏离横向中间距离时的调整: a、根据对线岔测量的实际情况,拆卸限制管或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至需要位置。 b、将线坠挂在正线接触线位于道岔导曲线内距735—1085mm范围内(即预设交叉投影位置),松定位器的定位环或支持器的顶丝;调整正线接触线拉出值,直至预设交叉点位置在735—1085mm的横向中间位置。 c、调整侧线接触线拉出值,直至该线交于线坠处,则该点就是两接触线的交叉点。 d、反复调整,直至符合要求。 e、安装限制管、紧固螺母检查间隙。 f、当线岔定位点处的调整不能达到接触线交叉位置的要求时,可调整相邻支柱处的拉出值。调整时,尽量不改变正线拉出值。 (二)复式交分道岔的线岔调整 用线坠测量两导线交叉点垂直投影落在道岔的菱形块内,最佳位置是菱形块中心,可横、纵向偏差不得超过±20mm mm。交叉点投影位置不合格大致分三种情况。 复式交分道岔的线岔两端 500mm处,两接触线均为工作支, 线岔两端500mm处的高度,限制 管和始触区等,同单开道岔的线 岔要求。如图1: 图1 复式交分道岔结构图 (三)交叉渡线式线岔的调整 交叉渡线式线岔是由四组单开道岔,中间加一个菱形交叉组成,它的上空有五个接触线交叉点,即五个接触网线岔,如图2所示的A、B、C、D、O五处,故调整顺序为: a、找出各单开道岔对应的接触线交叉点的标准范围(两内轨距735—1085mm)。 图2 菱形道岔的线岔结构图 b、调整正线接触线I、Ⅱ拉出值,使它们分别通过A、B和C、D各点(A、B、C、D四点为735—1085mm范围内的中心点)。 c、调整渡线Ⅲ、Ⅳ拉出值,使他们分别也通过A、B和C、D各点,从而满足了四组单开道岔的线岔接触线交叉点投影的要求。 d、调整拉出值时,必须兼顾两渡线Ⅲ、Ⅳ交叉点O位于菱形交叉中心位置上方要求。 e、调整导线高度,保证A、B、C、D、O五处限制管间隙1~3mm,并检查A、B、C、D四处的电连接满足要求。 调整两交叉接触线相距500mm处两工作支水平和非工作支抬高。方法是:在保证正线接触线高度的情况下,调整邻近吊弦的长度,直至符合要求。注意非工作支接触线的抬高必须均匀。 (四)无交叉线岔的调整: (1)、检查线岔始触区是否有线夹,如果有移出此范围; (2)、检查测量各定位柱拉出值,并按设计值进行调整; (3)、检查垂直并按下列标准进行调整: Ⅰ柱 标准值: 50-80mm Ⅱ柱 标准值: 20-30mm Ⅲ柱 标准值:300mm以上 (4)、检查线岔所在跨距内接触线有无损伤痕迹、硬弯、局部磨耗严重点等缺陷; (5)、检测交叉吊弦的设置是否在两工作支接触导线间距550—600mm处,且此处两支接触导线是否等高。道岔开口方向上道岔定位后的第一个悬挂点是否设在线间距大于等于1220mm处,并应保证两线接触悬挂的任一接触线分别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不小于1220mm。 (七、注意事项 1、检调时注意温度变化对限制管的影响(根据安装曲线调整),以免当温度变化很大时造成线夹交叉点位置偏移严重,从而脱弓或钻弓; 2、在限制管范围内,上边接触线与限制管应保持3mm间隙防止卡制现象。 3、在线岔附近检调时,必须注意对线岔500mm处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技术指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