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 外貌描写的方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抓最主要的特征
3、巧用修辞
具体讲解:
(一)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
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
例1:“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 《故乡》
明确:这个人物是鲁迅《故乡》的杨二嫂,对她的外貌进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两手、髀间、两脚;描写顺序是:先局部再整体,从上到下的顺序。就把人物很形象的刻画出来了。
例2: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明确:这个人物是《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里的左拉。对他的外貌进行描写:头、脑门、头发、鼻子、胡须;描写顺序是:先脸庞再五官。
例 3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 《故乡》
明确:这个人物是鲁迅《故乡》中的中年闰土,对他的描写:身材、眼睛、棉衣;描写的顺序是:先身体再衣着。
小结: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来总结下人物外貌描写的第一招,要有一定的顺序
1、一般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局部描写部分由上到下。
2、先身体部分再写衣着,也可以相反。
3、写人物面部时一般也是先写脸庞总体印象,然后再写五官特点的。
接下来,我们在通过几个例子来看看第二种方法是什么。
(二)第二招:抓最主要的特征
例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魏巍《我的老师》
明确:抓住了老师身上最主要的特征:榆钱大小的黑痣。
例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阿累《一面》
明确:这是对鲁迅的外貌描写,抓住了鲁迅面孔的:黄里带白,头发的精神抖擞,胡须最有特点的像“一”字。这样他的外貌就很形象,很深入人心。
小结:第二招: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第三招:巧用修辞
例1、“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外祖父用羹匙敲着桌子,满脸通红,叫声像公鸡打鸣一样响: “叫你们全给我讨饭去!”
高尔基——《童年》
明确:这几个句子出自高尔基的《童年》,通过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了两个舅舅的自私残暴和外祖父的气愤。
例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列夫 托尔斯泰》
明确:这些句子通过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多毛、胡须浓密的特点。
小结: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一些修辞会让人物更加形象,常用的就是比喻和夸张,但其他的修辞也可以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