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 永丰南站-西北旺站区间
区间风井模架支撑体系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16号线二期06标项目经理部
2014年8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2
2.1 工程简介 2
2.2 结构设计概况 3
三、施工部署 4
3.1 施工组织机构 4
3.2 施工计划 4
3.3 材料准备 5
3.4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5
3.5 人员配置计划 6
四、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工艺 8
4.1模板支撑工程特点 8
4.2 施工段划分 8
4.3 施工步序 10
4.4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15
4.5 搭设参数 15
4.6 构造设置 15
4.7 临时支护结构拆除施工 16
4.8 施工工艺 17
五、模架支撑体系验算 22
5.1顶板模架 22
5.2侧墙模架 30
5.3中隔墙模板 37
六、检查、验收 45
6.1 材料检查 45
6.2 扣件紧固力矩检查 46
6.3 模板安装检查、验收 47
6.4 模板支架外观质量验收标准 48
6.5 脚手架安装检查、验收 48
6.7 模板、脚手架的拆除 49
八、质量保证措施 51
8.1 质量保证措施 51
8.2 成品保护措施 51
九、安全保证措施 52
9.1 安全保证措施 52
9.2 高空作业 53
9.3 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措施 53
9.4 吊装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54
9.5 模板、脚手架进场、搭设、使用、拆除时安全检查 55
9.6 冬期施工措施 57
9.7 雨期施工措施 57
9.8 消防保卫措施 58
十、应急预案 60
10.1 应急救援机构 60
10.2 应急设备物资配置 61
10.3 应急抢救路线 62
10.4 应急处理程序 62
10.5 高处坠落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63
10.6 落物打击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64
10.7 支架坍塌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65
10.8 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的应急措施 66
一、编制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2、《木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5-2003)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6、《建筑施工高外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91)
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8、《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62-2002)
9、《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范》(DB11/T583-2008)
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12、永丰南在-西北旺站区间风井风道结构施工图(中)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06标永丰南站~西北旺站区间,起于永丰东路南侧的永丰南站南端,出永丰南站后,沿永丰路以地下方式由北向南敷设,止于德政路南侧的西北旺站北端。区间设一座风道(兼做联络通道及泵房),风道结构中心线里程为右BK12+400。
区间风井位置位于永丰路与六里屯南路相交丁字路口西南象限绿地内,目前该丁字路口处两条道路均实现道路渠化,风井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风井西侧为规划五一渠,目前该处五一渠尚未实现规划。风井断面为矩形断面,开挖尺寸宽7m×长14.6m,开挖深度28.25m,采用倒挂井壁法分三部分施工。风井结构形式为矩形断面,断面净尺寸为12.5m×4.9m,结构外墙厚度在地下10m范围内为0.5m,地下10m范围以外为0.7m。结构设两道中墙,中墙厚度0.4m,两道中墙将整个风井结构分为一个疏散口及两个活塞风井,每个活塞风井满足20平米净面积要求。活塞风井按敞口式风亭设计,风井底部设集水坑,集水坑尺寸为1.4m×1.8m×1.8m。
区间风井施工范围内无重要市政管线。
风井风道平面位置图见图2-1。
风道
竖井
图2-1 风井风道平面位置图
2.2 结构设计概况
表2.1 区间风井结构设计参数
序号
项目
内容
1
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
2
地下防水
混凝土自防水
抗渗等级P10
材料防水
高分子自粘胶膜、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卷材、钢边橡胶止水带、全断面注浆管
3
混凝土强度等级
顶板、底板、侧墙采用C40防水钢筋砼、楼梯采用C30
4
结构断面尺寸
中隔墙(mm)
底板(mm)
侧墙(mm)
顶板(mm)
400
700
700/500
600
三、施工部署
3.1 施工组织机构
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及混凝土浇筑管理人员组织机构
常务副经理:彭森林
工程部长
吕
志
国
生产副经理廖大才
项目总工
杨威虎
安全总监
郝海孝
技术副经理皇甫深州
安质部长
张
特
实验主任
盛
东
辉
合同部长
王
晓
琴
财务部长
潘
志
昌
物资部长
王
佩
模架施工作业队
项目经理:李增理
图3-1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
3.2 施工计划
依据确定的总体施工流程,结合各工序的进度指标,进行本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进度安排如下。
序号
部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1
北段第一段
2014年8月30日
2014年9月3日
2
南段第一段
2014年9月4日
2014年9月8日
3
北段第二段
2014年9月4日
2014年9月10日
4
南段第二段
2014年9月9日
2014年9月15日
5
北段第三段
2014年9月11日
2014年9月17日
6
南段第三段
2014年9月16日
2014年9月22日
7
北段第四段
2014年9月18日
2014年9月24日
8
南段第四段
2014年9月23日
2014年9月29日
9
北段第五段
2014年9月25日
2014年10月1日
10
南段第五段
2014年9月30日
2014年10月6日
11
北段第六段
2015年4月20日
2015年4月26日
12
南段第七段
2015年4月27日
2015年5月3日
13
北段第八段
2015年5月4日
2015年5月10日
3.3 材料准备
3.3.1 模板工程
1)模板采用多层板模板;
3.3.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钢管选用外径48㎜,壁厚3.6㎜的焊接钢管。
2)扣件式钢管及扣件采用租赁的方式,租赁时与厂家签定质量担保合同。
3)钢管采用力学性能适中的Q235A钢,其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炭素结构钢》中Q235A钢的规定。每批钢材进场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合格后方能使用。
4)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扣件脚手架扣件》(GB 15831)的规定,采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
5)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与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5㎜。
6)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两旋转面间隙应小于1㎜。
7)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3.4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风井结构施工时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见下表
表3-2 永西区间风井结构施工设备投入表
序号
机具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钢筋对焊机
UN1-150
台
1
钢筋焊接
2
钢筋切割机
GJ5-40
台
2
钢筋制作
3
钢筋弯曲机
GJ7-40
台
2
钢筋制作
4
交直流电焊机
BX1-300-2
台
5
钢筋焊接
5
混凝土输送泵车
HB60
台
2
砼灌注
6
混凝土输送车
PUTZMEISTER
台
8
砼灌注
7
插入式捣固器
CZ25/35
台
4
砼振捣
8
氧气、乙炔
套
2
切割
9
全站仪
J2
台
1
测量
10
水准仪
S3
台
1
测量
11
潜水泵
扬程≥30米
台
3
坑内抽排水
3.5 人员配置计划
根据各阶段施工情况,工作面情况合理配备各工种人数,各阶段施工人员配置如下:
表3-3 区间风井结构作业人员投入表
工种
单位
数量
备注
信号工
人
2
吊装指挥
木工
人
15
模板配置安装
钢筋工
人
15
钢筋加工、绑扎
架子工
人
10
扣件支架搭设、钢管支架
电工
人
1
混凝土工
人
10
电焊工
人
4
普工
人
10
材料搬运、现场清理
安全员
人
2
共计
人
69
四、施工方案设计与施工工艺
4.1模板支撑工程特点
本风井模板支撑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该模板支架工程设置在基坑内,不需考虑风载对模板支架的影响;
(2)承重支架均在底板浇注完毕后搭设在结构钢筋混凝土底板上,底板形成一个整体,立杆支撑在该底板上,底板强度高,不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
(3)支撑系统为框架结构边墙施工满堂模板支撑体系,两侧有侧墙约束;
(4)本工程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新购木模板,配合扣件及钢管加强。
4.2 施工段划分
(1) 纵向施工段划分
区间风井断面尺寸为13.9*6.3m,考虑到地下10.237m(结构侧墙为700mm处)以下地下水较大,深度较深,土压力较大,风井结构纵向分2次浇筑,设置1道纵向施工缝;地下10.237m(结构侧墙为500mm处)以上,地下水较小,深度浅,土压力小,风井结构纵向采用1次浇筑,不设置道纵向施工缝,详见下图4-1。
图4-1 区间风井平面图
(2) 水平施工段划分
根据风井结构尺寸、构造、设计、规范要求,风井竖向分8段浇筑混凝土,详见下图。
图4-2 区间风井浇筑步序图
4.3 施工步序
根据工期要求及施工场地条件,按照因地制宜、方便管理的原则,区间风井结构采用“竖向分层,自下而上”的施工原则。具体施工步序如下:
序号
程 序
说 明
1
1.破除北段第一段临时中隔壁。
2
1.施作北段第一段防水并浇筑防水保护层。
2.绑扎北段第一段底板及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一段混凝土。
3
1.破除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临时中隔壁。
4
1.施作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防水层。
2.绑扎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二段及南段第一段混凝土。
5
1.破除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临时中隔壁。
6
1.施作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防水层。
2.绑扎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三段及南段第二段混凝土。
7
1.破除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临时中隔壁。
8
1.施作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防水层。
2.绑扎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四段及南段第三段混凝土。
9
1.破除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临时中隔壁。
10
1.施作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防水层。
2.绑扎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北段第五段及南段第四段混凝土。
11
1.破除南段第五段临时中隔壁。
12
1.施作南段第五段防水层。
2.绑扎南段第五段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南段第五段混凝土。
13
1.破除第六段临时中隔壁。
14
1.施作第六段防水层。
2.绑扎第六段侧墙钢筋。
3.立模并浇筑第六段混凝土。
15
1.破除第七段临时中隔壁。
16
1.施作第七段防水层。
2.绑扎第七段侧墙及顶板钢筋。
3.立模并浇筑第七段侧墙及顶板混凝土。
17
1.绑扎第八段侧墙钢筋。
2.立模并浇筑第八段侧墙混凝土。
4.4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表4-1 主要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和计算取值
材料名称
规格
自重
力学性能
钢管
Φ48.3×3.6mm
(计算取48×3.0)
39N/m
截面抵抗矩 W:4.49cm3
截面惯性矩
I:10.78cm4
弹性模量
E:2.06×105N/mm2
强度:205N/mm2
扣件
直角扣件
13.2N/m
旋转扣件
14.6N/m
对接扣件
18.4N/m
木方
100×100mm
计算取85×85 mm
抗剪切强度:1.4N/mm2
抗弯强度:13.0N/mm2
弹性模量:9000.0N/mm2
多层板
15mm 厚
抗剪切强度:1.4N/mm2
抗弯强度:15.0N/mm2
弹性模量:6000N/mm2
4.5 搭设参数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考虑现场搭设方便,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表4.-2 风井结构模架搭设参数一览表
部位
截面尺寸
架体参数
模板参数
支搭最大高度
立杆横向间距
立杆纵向间距
架体
步距
次楞
规格
次楞
间距
主楞
规格
主楞
间距
第一段
13.9*6.3*2.27
2.27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二段
13.9*6.3*3.75
6.02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三段
13.9*6.3*3.75
9.77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四段
13.9*6.3*4.15
13.92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五段
13.9*6.3*4.15
18.07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六段
13.9*6.3*4.35
22.42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七段
13.9*6.3*4.35
26.77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第八段
13.9*6.3*2.637
29.407
0.6
0.6
0.6
100*100
300
100*100
600
4.6 构造设置
(1)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同一截面接头率应小于50%。
(2)立杆顶端使用可调U 托,其丝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伸出长度不得大于200mm。
(3)模板支架顶部支撑点与支架顶层横杆的距离小于等于500mm。
(4)支撑架扫地杆距地面小于等于200mm。
(5)脚手架搭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混凝土基面上时,立杆下底座或垫板可根据情况不设置。
(6)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应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剪刀撑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用不小于2个旋转扣件连接,杆端距扣件盖板边缘不应小于100mm。
(7)满堂脚手架应在架体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5-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5-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当架体高度超过8m时,或施工总荷载超过15KN/㎡,或集中荷载大于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部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
4.7 临时支护结构拆除施工
在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后,进行二次衬砌施工前需要进行临时中隔壁支护拆除施工,为保证钢筋甩茬及防水施工需要拆除高度为高出浇筑施工缝1m为宜。为确保二衬施工期间安全拆除临时支护,为临时支护拆除提供可靠依据指导施工,需要进行临时支护拆除试验,并结合监控量测情况分析、确定临时支护拆除的安全状态,进而调整临时支护拆除段的长度。
4.7.1仰拱临时支护拆除试验
⑴沿竖井纵向中隔壁外1m位置每段设置2对收敛点,在临时支护拆除前采取初始值,在拆除过程中开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
⑵首先对中隔墙进行混凝土破除,破除方向由下朝上,混凝土破除后,用氧气乙炔切除纵向连接筋与钢筋网片,在钢筋切除之后,破除剩余混凝土,如果累积收敛值达到2cm,应停止临时支护拆除工作,并以此时拆除的长度定为最大可拆除长度,当沉降值达到3cm,应立即恢复支撑,并及时施做二衬。
4.7.2安全保证措施
拆除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数据指导施工,若累计收敛达到30mm,则立即停止施工,并立即恢复支撑。
临时支护破除将影响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必然将引起初期支护结构变形,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中指定允许破除长度进行分段破除。并加强进行监控量测,监测数据紧密指导施工。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4.8 施工工艺
4.8.1 模架施工流程
放线、布置立杆→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4.8.2侧墙满堂支架模板及支撑体系
侧墙采用满堂支架体系,分8次浇筑,立杆横向间距600mm,立杆纵向间距600mm,立杆步距600mm,侧墙次背楞采用100*100@300方木,主背楞采用100*100@600方木,模板为15mm多层板。
4.8.3顶板模板及支撑体系
区间风井顶板厚度为600mm。顶板模板采用15mm多层板为面板,100*100mm方木为主次楞,下设满堂红脚手架,脚手架间距600*600*600,立杆横向间距600mm;立杆纵向间距600mm;立杆步距600。具体做法如下图所示。
图4-3 顶板及侧墙模板平面图
4.8.4楼梯模板
楼梯模板支设方法如下:
(1)支模顺序:楼梯先支好底模,然后绑扎钢筋,再支踏步侧模。
图4-8 楼梯模板图
(2)支底模时模板接缝要求,缝宽不大于1mm,接缝处用胶条贴缝,模板平整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3)底模下设置100×100mm纵向木枋(间距为300mm),木枋下按楼梯的斜度设置钢管支架,楼梯支架立杆间距900mm。
(4)踏步侧模采用100mm厚木枋,木枋高度与楼梯踏步高度相同。
(5)踏步侧模与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枋固定牢靠(木枋下部均按楼梯级数及踏步形状设置50mm厚三角形木楔,与木枋连接在一起,以保证各级踏步的宽度一致)。浇注砼时,楼梯侧模的侧向压力由楼梯上部设置的木枋承受。
(6)楼梯上部木枋固定在已浇注完的砼面上,用木块顶在端部,上部各处用斜木枋固定已浇注好的砼墙板上,再在两根斜支撑木枋下部用一根木枋拉起来,以增加其稳定性;将楼梯上部木枋的上下部分各用一条木枋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4.8.5中隔墙
区间风井有2道中隔墙,宽度均为400mm,与侧墙同步浇筑,此处中隔墙采用满堂脚手架和16对拉螺栓,对拉螺栓间距600*600,中隔墙采用15mm厚竹胶板,次背楞采用100*100@300方木,主背楞采用Φ48双排钢管详见下图。
中隔墙剖面图
中隔墙平面图
4.8.6细部节点构造图
风井侧墙倒角处设置斜向加强杆,并且与支架立杆与横杆采用扣件连接点不少于3个,同时在斜杆顶设置顶托及主次楞,具体构造如下图:
倒角模板支架构造示意图
五、模架支撑体系验算
5.1顶板模架
5.1.1计算参数:
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5.4m,
立杆的纵距 b=0.60m,立杆的横距 l=0.60m,立杆的步距 h=0.60m。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次背楞木方85×85mm,间距300mm,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主背楞采用85×85mm木方。
模板自重0.5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2.00kN/m2,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0kN/m2。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由于处于地下结构,不考虑风荷载。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60+0.50)+1.30×4.50=24.522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60+0.7×1.30×4.50=24.426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0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钢管惯性矩计算采用 I=π(D4-d4)/64,抵抗距计算采用 W=π(D4-d4)/32D。
5.1.2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
q1 = 0.9×(25.100×0.600×0.600+0.500×0.600)=8.402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0.000+4.500)×0.600=2.43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60.00×1.50×1.50/6 = 22.50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60.00×1.50×1.50×1.50/12 = 16.88cm4;
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8.402+1.30×2.430)×0.300×0.300=0.119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119×1000×1000/22500=5.297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8.402+1.3×2.430)×0.300=2.384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384.0/(2×600.000×15.000)=0.39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8.402×3004/(100×6000×168750)=0.455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4) 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集中荷载 P = 2.5kN,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
静荷载标准值 q = 0.9×(25.100×0.600×1.200+0.500×1.200)=16.805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经计算得到 M = 0.200×0.9×1.30×2.5×0.300+0.080×1.20×16.805×0.300×0.300=0.321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321×1000×1000/22500=14.253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5.1.3模板支撑次背楞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600×0.300=4.518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500×0.300=0.15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4.500+0.000)×0.300=1.35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4.518+1.20×0.150)=5.041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30×1.350=1.579kN/m
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1.579+5.041)×0.600=3.972kN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P/l = 3.973/0.600=6.621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6.62×0.60×0.60=0.238kN.m
最大剪力 Q=0.6ql = 0.6×0.600×6.621=2.384kN
最大支座力 N=1.1ql = 1.1×0.600×6.621=4.370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50×8.50×8.50/6 = 102.35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50×8.50×8.50×8.50/12 = 435.01cm4;
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238×106/102354.2=2.33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2384/(2×85×85)=0.495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计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4.201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4.201×600.04/(100×9000.00×4350052.0)=0.094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 P = 0.9×2.5kN
经计算得到
M = 0.200×1.30×0.9×2.5×0.600+0.080×5.041×0.600×0.600=0.496kN.m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496×106/102354.2=4.85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
5.1.4主背楞的计算
主背楞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下多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取木方的支座力 P= 4.370kN,均布荷载取托梁的自重 q= 0.069kN/m。
托梁计算简图
托梁弯矩图(kN.m)
托梁剪力图(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托梁变形计算受力图
托梁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592kN.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支座 F= 9.769kN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变形 V= 0.229mm
主背楞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抵抗矩 W = bh2/6 = 8.50×8.50×8.50/6 = 102.35cm3;
截面惯性矩 I = bh3/12 = 8.50×8.50×8.50×8.50/12 = 435.01cm4;
式中:b为板截面宽度,h为板截面高度。
(1)主背楞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592×106/102354.2=5.78N/mm2
主背楞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5.0N/mm2,满足要求!
(2)主背楞抗剪计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5378/(2×85×85)=1.117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主背楞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主背楞挠度计算
最大变形 v =0.229mm
主背楞的最大挠度小于600.0/250,满足要求!
5.1.5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71×25.400=4.338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500×0.600×0.600=0.18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100×0.600×0.600×0.600=5.422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0.9×(NG1+NG2+NG3)= 8.945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0.9×(4.500+0.000)×0.600×0.600=1.458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G + 1.30NQ
4、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2.63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30m;
h —— 最大步距,h=0.60m;
l0 —— 计算长度,取0.600+2×0.300=1.200m;
λ —— 长细比,为1200/16.0=75 <150 长细比验算满足要求!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749;
经计算得到σ=12630/(0.749×424)=39.784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σ < [f],满足要求!
5.2侧墙模架
5.2.1墙模板基本参数
计算断面宽度700mm,高度4350mm,模板面板采用普通胶合板。
次背楞采用85×85mm,木方次背楞间距300mm,主背楞采用85×85mm木方,间距600mm。
采用钢管对撑,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侧墙模板组装示意图
5.2.2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产生荷载标准值。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计算公式为下式中的较小值:
其中 γc——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0时(表示无资料)取200/(T+15),取5.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5.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0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4.350m;
β——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根据公式计算的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33.60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实际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F1=0.90×33.600=30.240kN/m2
考虑结构的重要性系数0.90,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F2=0.90×4.000=3.600kN/m2。
5.2.3墙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