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T 29-178-2018(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tea****ft 文档编号:89327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67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T 29-178-2018(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DB∕T 29-178-2018(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DB∕T 29-178-2018(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DB∕T 29-178-2018(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DB∕T 29-178-2018(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DB/T 29-178-2018 备案号 J11109-2018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应用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in Tianjin2018-03-20 发布 2018-05-01 实施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in Tianjin DB/T29-178-2018 J11109-2018 主编单位:天津大学 天津

2、市建筑设计院 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实施日期:2018 年 5 月 1 日 2018 天 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津建设2018101 号 市建委关于发布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 用技术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市建委关于下达 2015 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 (津建科2015286 号)要求,天津大学、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等单位修订完成了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经市建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现批准为天津市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 DB/T29-178-2018,自 2018 年 5 月 1日起实施。原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

3、规程DB/T29-178-2010 同时废止。 各相关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 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大学或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本规程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 年 3 月 20 日 前 言 根据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市建委关于下达2015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 (津建科2015286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

4、,工程勘察,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检验、调试与验收和地埋管换热场区岩土动态监测。 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 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地址: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机械工程学院,邮编:300350) 。 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天津大学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 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5、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贝莱特空调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赵 军 伍小亭 朱 强 宋 晨 邓 娜 王建栓 刘九龙 王 健 吕 强 胡振杰 林 黎 赵 鉴 葛明慧 刘良旭 李 扬 张志英 蔡荣昌 郭军科 甘智勇 苏鹏伟 陈玉涛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马一太 孙 铁 赵苏民 张燕立 张志刚 李明朗 李 培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7 4 工程勘察.8 4.1 基本要求.8 4.2 地质勘察.8 4.3 热物性测试.9 5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11 5.1 基本要求.11 5.2 管材与传热介质.11 5.3 设计负荷与系统选择 .12 5.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1

6、3 6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17 6.1 基本要求.17 6.2 管材进场.18 6.3 钻孔施工.18 6.4 管网安装.20 6.5 水压试验.20 7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检验、调试与验收 .22 7.1 基本要求.22 7.2 检验.23 7.3 调试与验收.24 8 地埋管换热场区岩土动态监测.26 8.1 基本要求.26 8.2 地温监测.26 8.3 循环流量、温度监测 .27 8.4 咸水底界监测.28 附录 A 浅层地热能计算方法.29 附录 B 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31 附录 C 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计算.36 附录 D 地埋管压力损失计算 .39 附录 E 各区核心区

7、120 米处地温分布情况表.41 本规程用词说明.42 引用标准名录.43 条文说明.45 Contents 1 General Principle .1 2 Term.2 3 Basic Requirement.7 4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8 4.1 Basic Requirement.8 4.2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8 4.3 Thermal Properties Measurement .9 5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Design.11 5.1 Basic Requirement.11 5.

8、2 Pipes and Heat Transfer Medium.11 5.3 Load Calculation and System Selection.12 5.4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Design.13 6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Construction .17 6.1 Basic Requirement.17 6.2 Pipe and Material Approach.18 6.3 Drilling and Construction.18 6.4 Pipe Network Installation.20 6.5

9、 Hydrostatic Test.20 7 Checking, Debugging and Acceptance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22 7.1 Basic Requirement.22 7.2 Checking.23 7.3 Debugging and Acceptance.24 8 Rock-Soil Dynamic Monitoring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Field.26 8.1 Basic Requirement.26 8.2 Soil Temperature Monitoring.26 8.3 Circu

10、lating Flow and Temperature Monitoring.27 8.4 Salt Water Bottom Boundary Monitoring .28 Appendix A Calculation Method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29 Appendix B On-Site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e Test .31 Appendix C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36 Appendix D Calcul

11、ation of Pressure Loss of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39 Appendix E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at 120m of Core Area of Each Districts.41 Standard Terminology Explanation.42 List of Reference Standards.43 Description.45 1 1 总 则 1.0.1 本规程旨在规范天津市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监测与管理等环节,实现浅层地热资源利用的安全、可靠、高效。 1.0.

12、2 本规程适用于天津市行政区域内以地下岩土体为冷/热源,以水(特殊情况下可以是水与防冻液的混合物)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式热泵技术进行供暖、 空调或提供生活热水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以及运行监测与管理。 1.0.3 为实现地下岩土体全年动态热平衡,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不宜用于单一供暖或制冷。 1.0.4 凡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工程项目,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 采用闭式循环,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埋设在浅层岩土体中的换热管

13、与浅层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源热泵系统, 也称地耦合地源热泵系统。 2.0.2 浅层地热能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为埋深 200m 以内) ,温度低于 25,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又称浅层地温能。 2.0.3 地埋管换热器 ground heat exchanger 埋于地下的用于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又称土壤热交换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分为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2.0.4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 vertic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埋置在竖直

14、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 2.0.5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horizontal ground heat exchanger 换热管水平埋置在冻土层以下的地埋管换热器。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包含从热泵机组蒸发器(或冷凝器)进出口开始至地埋管换热器止, 沿途包含的设备、 管道、 阀件、 传热介质等,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2.0.7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充注于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中, 并通过地埋管与浅层岩土体进 3 行热交换携带热量与冷量的液体

15、。一般为水,特殊情况下可以是水与防冻液的混合物。 2.0.8 工程勘察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根据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需要,分析、查明、评价建设场地地质环境特征和浅层岩土体工程条件,并编制勘察文件的工作。 2.0.9 工程地质勘察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研究、 评价建设场地区域内的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不良地质现象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情况进行的地质测绘、勘探、室内实验、原位测试等工作的统称。 2.0.10 水文地质条件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 建设场地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运动以及水质、水温和水

16、量等特征的总称。 2.0.11 含水层 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2.0.12 渗透性 permeability 含水层多孔介质能够被水或其它液体透过的性质。 2.0.13 岩土体 rock-soil body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砂岩、砂砾石、土壤等。 2.0.14 岩土体热物性 thermal-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soil body 岩土体的热物理性质,包括岩土体的导热系数(W/(m)) 、比热容(J/(kg)) 、热扩散系数(m2/s)等。 2.0.15 恒温层 constant zone of subsurface temperat

17、ure 地下温度的变化幅度等于或接近于零的地带,其上部是变温层,下部是增温层。 2.0.16 变温层 variable zone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地下温度明显受到地上大气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影响的地层,即自恒温层向上至地表的地层。 4 2.0.17 增温层 increasing zone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恒温层以下受地球内部热量影响,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增高的地层。 2.0.18 护壁套管 casing pipe 置入钻孔中用以保护孔壁的管件。 2.0.19 地埋管换热器冷/热负荷 heat load emitted i

18、nto or extracted from the ground heat exchanger 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单位时间内释放至浅层岩土体或自浅层岩土体吸收的热量。 2.0.20 年负荷总量(能量负荷) year round cooling or heating consumption 用来预测在一年内负荷侧系统运行所需的能量, 通常需要负荷模拟软件来进行计算。其计算方法与设计负荷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以实际运行工况和典型年室外逐时气象参数取代设计负荷计算中采用的设计工况参数,结合逐时负荷进行累计能量的计算。 2.0.21 热不平衡率 heat unbalance ratio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

19、统工程运行时, 地埋管群夏季向土壤中释放的总热量与冬季从土壤中吸收的总热量之差的绝对值占前者的比率。 2.0.22 环路集管 circuit header 连接地源侧各并联地埋管换热器集合管, 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地埋管流量相等。 2.0.23 钻孔回填 grouting 在竖直地埋管施工中,热交换器管道在钻孔内就位后,用泥浆泵和注浆管将灌注材料充填至钻孔孔口的施工。 2.0.24 管沟回填 backfill 在水平地埋管施工中,热交换器管道在管沟内就位后,用砂石土壤材料充填管沟的施工。 5 2.0.25 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 in-situ rock-soil thermal respons

20、e test 采用人工冷(热)源向浅层岩土体连续制冷(加热)并记录传热介质的温度变化和循环量来测定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的试验。 2.0.26 室内岩土体热物性检测 thermal physical properties test 在实验室对岩土体样品的热物性参数进行的检测。 2.0.27 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 effective parameter of the rock-soil thermal properties 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综合导热系数(W/(m)) 、综合比热容(J/(kg))等。 2.0.28 岩土初始平均温度 initial average t

21、emperature of rock-soil 无人工热扰情况下,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体的平均温度() 。 2.0.29 测试孔 borehole for TRT (Thermal Response Test) 按照测试要求和拟采用的成孔方案, 将用于岩土热响应试验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称为测试孔。 2.0.30 参与换热地温监测孔 soi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hole of heat exchange participation 在地埋管换热器施工的同时安装温度监测装置, 既参与换热又能实现该孔壁岩土体温度变化动态监测的测孔。 2.0.31 热影响半径

22、地温监测孔 soi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hole of thermal influence radius 为取得地埋管换热器对周围岩土体温度的动态变化而专门用来安装温度监测装置的测孔。 2.0.32 地温背景值监测孔 monitoring hole of soil temperature background value 为监测未受地埋管换热器影响的岩土体温度值而专门设置的钻孔。 6 2.0.33 动态监测系统 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通过安装数据计量和采集装置,采用远程数据传输手段,实现数据在线、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

23、统称。 7 3 基本规定 3.0.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应进行基于资源条件、用户负荷特征的技术经济综合分析评价。 3.0.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建设施工过程不应破坏周围已有构筑物的正常使用、生态环境及文物古迹,并应考虑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规划。 3.0.3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实施,应确保地下淡水层不受污染。 3.0.4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的可行性论证应结合项目场地的详细规划, 针对工程具体情况进行浅层地热资源的分析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来进行。 3.0.5 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通过标识表明管线的位置,并应设置不少于两个永久标识物。 8 4 工程勘察 4.1 基本要求 4.1.

24、1 在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之前,应由具有勘察类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对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 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等情况进行勘察,并应出具勘察报告。 4.1.2 勘察涉及区域不应小于埋管范围,勘察深度应至少比预计埋管深度深 5m。 4.1.3 勘察报告中应进行工程场地浅层地热能资源评价,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 4.1.4 工程勘察应对工程场地进行场地踏勘,勘察内容应包括场地位置坐标、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场地内既有建筑和规划建筑的占地面积及分布;场地内树木、池塘、水井、排水沟及已有的或计划修建的架空或埋地输电线、电信电缆等线路、地下管路及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埋深。 4.2 地质勘察 4.2.1

25、 地质勘察应查明工程场地的地层、岩性情况、地下水赋存状况(水位、水温、径流情况等) 、咸水层空间分布、恒温层深度、冻土层厚度等。 4.2.2 若工程场地区域缺少岩土地质资料以及水文地质资料,岩 9 土体地质勘察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 执行。 4.3 热物性测试 4.3.1 工程勘察时应进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测试工作量的布置应按表 4.3.1 确定。 表 4.3.1 不同地埋管工程类型的测试工作量 地埋管工程类型 大型 (应用建筑面积) 中型 (应用建筑面积) 小型 (应用建筑面积) 测试工作量 50000m2及以上 10000

26、50000m2 200010000m2 竖直埋管 (测试孔数) 3 2 1 水平埋管 (探槽数量) 34 23 12 4.3.2 对于应用建筑面积小于 2000m2的小型地埋管换热系统,可不进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 宜通过收集工程场地区域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资料进行设计。 4.3.3 对于应用建筑面积大于 50000m2的大型地源热泵工程,宜预先分层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岩土热物性检测, 测定岩土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率、比热容等。 4.3.4 测试深度应结合建筑需要、地层条件以及场地条件等确定,应比设计最深的热交换器至少深 5m,孔径宜大于 150mm。孔内埋管可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单 U、双 U

27、 方式,并填筑密实。测试孔结构的设计应根据现场的地层特性、 测试要求及钻探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 4.3.5 采用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时,热物性测试应采用槽探、坑探或钎探进行。应根据设计确定探槽内埋管形式,探槽的深度应超过埋管深度 1m。 4.3.6 对于包含两个及以上的水文地质单元的工程场地,应增加 10 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工作量,并保证不同水文地质单元至少有 1个测试孔。 4.3.7 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岩土的初始平均温度和岩土体的换热能力应通过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获得, 并应预测不同工况下的换热量,具体方法应按照本规程附录 A 执行。条件允许时,还应计算不同换热量对地温的影响。 现场岩土热响

28、应试验具体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照本规程附录 B 执行。 11 5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5.1 基本要求 5.1.1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由具有设计类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 5.1.2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包括管材与传热介质设计、设计负荷与系统选择设计、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等内容。 5.2 管材与传热介质 5.2.1 地埋管管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 (PE80 或 PE100) 或聚丁烯管 (PB) ,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严禁采用金属管道、金属塑料复合管。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2 高密度聚乙烯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

29、的要求,聚丁烯管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GB/T19473 的要求,管材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管材公称压力不应小于系统工作压力且不应小于1.0MPa, 工作温度应在-1050范围内。 3 检查井前的水平管道应与垂直地埋管的材质相同。 4 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家的合格证;管材内外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应有气泡、明显的划伤、凹陷、 12 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管端头应切割平整,并与管轴线垂直。 5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管材应按设计长度要求成盘供应,管道应喷涂长度标识。除生产厂家连接的 U 型接头外,管道中间不应有任何形式的接头。 5.2.

30、2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其它工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安全、环保,且不应因泄漏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2 应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腐蚀性小,且不应与地埋管管材发生化学反应。 3 应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较低的摩擦阻力和较低的冰点。 4 宜成本低,易于购买、运输和储藏。 5.2.3 当传热介质采用防冻液时,其冰点宜比设计最低使用介质温度低 35。每年供暖前,宜对防冻剂浓度进行测试。换季使用前,应对系统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清洗。 5.3 设计负荷与系统选择 5.3.1 设计负荷计算应包括建筑物设计负荷和地埋管设计负荷。 5.3.2 地埋管设计负荷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建筑物

31、空调供冷、供暖和卫生热水供应的设计负荷以及年负荷总量计算,结合技术经济分析,合理地确定埋管设计冷/热负荷。 2 应基于建筑物设计冷/热负荷,以地源热泵机组在设计工况下的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取热量为依据,并综合考虑当地初始地温、建筑类型、 机组工况以及系统长期运行可能引起的地温变化对地埋管实际换热性能的影响,确定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长度。 5.3.3 地源热泵系统具体方案的设计,应在设计负荷的基础上, 13 以保证全年地下热平衡为前提。 当热不平衡率小于 20%时, 可采用单一的地源热泵供冷/热;当热不平衡率大于 20%时,宜采用与其它冷/热源相结合或辅以其它相关措施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 5.3.4

32、地源热泵系统机组容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单一的地源热泵供冷/热时,地源热泵机组容量应以冷、热负荷中的大者为依据。 2 采用与其它冷/热源相结合作辅助的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时, 辅助加热装置的设计容量应为系统供暖设计容量减去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容量; 辅助散热装置的设计容量应为系统供冷设计容量减去地源热泵系统供冷容量。 5.3.5 特殊情况下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附加设计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兼具供冷、供暖功能时,如全年释热量大于全年取热量,且在供冷期内同时存在热需求的前提下,宜采用热回收措施。 2 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辅助散热装置可采用闭式冷却塔,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时,应

33、增设板式换热器或采用双冷凝器热泵机组,以防止地埋管换热器堵塞。 3 供冷工况初期,地下温度较低,当地埋管换热器的出水温度满足末端进水温度需求时,宜设置直接利用的管路和装置。 5.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5.4.1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应按场地规划、地埋管换热负荷计算、地埋管长度设计和水力平衡及强度计算的步骤进行。 5.4.2 地埋管换热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靠近热泵机房或以机房为中心进行布置。 14 2 应明确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深度及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和荷载, 并应为未来可能的管线施工预留空间。 3 埋管设置在建筑物基础下时,不得对结构安全造成隐患。埋管

34、穿越基础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 5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大于 3000m2时, 宜设置地温场监测系统, 应用建筑面积大于 50000m2时, 应设置地温场动态监测系统。 5.4.3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可利用地面面积、岩土体地质勘察结果及挖凿成本等因素确定具体埋管方式。 2 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3 长度及间距宜根据现场实测岩土体及回填料热物性参数、管材热物性参数以及地下渗流对埋管换热器的影响, 采用专用软件进行计算。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可按本规程附录 C 的方法进行计算。 4 热物性测试得

35、到的单位延米换热量可作为系统方案及初步设计的参考, 施工图中埋管总长度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动态计算结果来确定。 5 地埋管换热器最上层埋管的埋深均应在冻土层以下 0.4m且不宜小于 1.5m, 水平环路集管坡度不宜小于 2。 若地埋管换热器同时穿越咸水、 淡水两个含水层施工时, 应采取相应的封堵措施。 6 天津市平原地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取 80150m;钻孔孔径不宜小于 0.11m,为了便于安装支卡及灌浆回填,钻孔直径宜取 0.2m 左右;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不宜小于 4m;环路供、回水集管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0.6m。 7 地埋管换热器内传热介质的流态应为紊流,额定工况下流 15

36、 速不应小于 0.4m/s。 水平集管内传热介质的流速不应小于 0.25m/s。 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应进行分组连接,每组换热器数目宜相等或近似,且每组集管连接的竖直换热管环路数不宜超过 8 个。各组换热器形成的地埋管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集管连接,应采取同程式布置,并应在各环路的总接口处设置检查井,内设该环路的集、分水器。 9 安装于检查井内的集、分水器应安装阀门、压力表和放气阀;依据水力平衡计算,在与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总回水管连接的管道上宜设置可在线测量的静态平衡阀。 5.4.4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补液装置及泄漏检测报警系统。若传热介质有在冰点温

37、度以下运行的情况,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若传热介质为清水时,应设防冻保护装置。 2 传热介质进出水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夏季运行工况条件下, 地埋管换热器侧出水温度不宜高于 30; 2) 冬季运行工况条件下, 地埋管换热器侧进水温度不宜低于 5。 3 回填材料应根据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周围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4 在建筑的基础桩之间埋设换热器时,应与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共同确定地埋管设计方案, 换热器与桩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桩基设计的要求(一般不应小于桩直径的 4 倍) 。 5 水力计算应根据所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来进行,地埋管压力损失可按本规程附录 D 计算。循环水泵

38、的流量和扬程应满足冬季取热、夏季放热两种工况需求。 6 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由水泵台数调节实现的变流量系统,但在部分负荷时,地埋管内循环介质流速不应低于 0.2m/s。 16 7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在采用地源直供系统时, 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物内系统分开。 8 地埋管换热系统应具有反冲洗功能且应分组进行,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 2 倍。 5.4.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公共建筑的冷热源改造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时,宜保留原有系统中与地源热泵系统相适合的设备和装置,构

39、成复合式系统;设计时,地源热泵系统宜承担基础负荷,原有设备宜作为调峰或备用措施。 2 建筑物有生活热水需求时,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宜采用热泵热回收技术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 17 6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6.1 基本要求 6.1.1 地埋管换热器系统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和设计图纸,明确埋置区域内已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功能及其准确位置, 编写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方案。 相关方案应由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并报建设单位备案。 6.1.2 地埋孔施工工艺应和现场岩土热响应试验测试孔的施工工艺一致,竖直钻孔设备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要求、地层条件、施工方法、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选择与配套,具体做法应符

40、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文水井钻探技术规程DZ/T0227 的要求。 6.1.3 竖直钻孔及水平集管管沟开挖时,应采取防止杂物进入的措施。竖直钻孔位置与建筑物外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2m。 6.1.4 地埋管换热系统竣工后,应在总平面图上标示出其具体位置。竣工图纸应标注埋管区域坐标。 6.1.5 管顶埋深小于 1.5m 时应在回填土中高于 30cm 处设置标识带,标识带应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盖板。 6.1.6 水平集管埋设在公园绿地或园区绿化地带下方时,应在管道上方设置保护装置,以防止绿地等改造时破坏管道。 18 6.2 管材进场 6.2.1 进入现场的管材、管件应逐件进行外观检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取样复

41、试。 6.2.2 管材和管件在存放、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应采用柔韧性好的皮带、吊带或吊绳进行装卸,不得随意抛摔和沿地拖拽。 6.2.3 夏季施工应预防管道受热发生热变形。 6.2.4 未使用的管材、管件应避光存放。 6.3 钻孔施工 6.3.1 钻孔施工前应平整场地,并应保证钻机具备良好的安装与运行条件。 6.3.2 钻孔施工时应设排水沟和泥浆池。泥浆池位置应避开钻孔位置。钻孔施工前,应用水准尺检查钻机转盘是否水平,并应在整平后开钻。 6.3.3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 U 型换热管,在每钻一孔前,换热管应按照设计长度组装;组装时宜每隔 24m 设一弹簧卡(或固定支卡)

42、的方式将U 型管两支管分开,以保证换热效果。 2 当钻孔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立即下管。下管时应将灌浆管和 U 型管一起插入孔中,直至孔底,并应保证下管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3 灌浆管端头宜设防堵装置,且灌浆时应能够将其冲开。 4 下管完毕后 U型管上端应高出地面, 管端应作好封闭措施,防止进入杂物。 5 地埋管换热器的供回水管宜用颜色或其它标识加以区分, 19 防止供回水管相互混淆。 6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 U 型弯管接头, 应选用定型的 U 型弯头成品件,不得采用两个 90的弯管对接,或用 90弯头对接构成U 型弯管。 7 地埋管换热器的冬季施工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

43、程CJJ101 等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 6.3.4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对埋管进行试压,确认无泄漏现象后应及时(在 12 小时内)用灌浆材料对钻孔进行回填。回填材料应密实,无空腔。 6.3.5 天津平原地区应采用膨润土、水泥、砂、原浆和水组成的混合物进行灌浆,其中膨润土、水泥、砂的含量宜取 510%、510%和 1525%。 6.3.6 在蓟州区等岩土体以岩体为主的地区,当换热器埋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层中时,应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在滨海欠固结软土分布地区,可采用白云岩质石屑作为回填料。 6.3.7 灌浆材料应在搅拌均匀后使用。灌浆回填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竖直埋管周围回填物的沉降情况,

44、必要时应采用多次灌浆回填,确认稳定后方可结束该工序。 6.3.8 钻进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地层地质变化,做好记录。 6.3.9 钻孔遇有多层地下水时,应采取回填封堵措施,以避免各层地下水之间的穿透与交叉污染。 6.3.10 在本市具有地下咸、淡水分层的地区施工时,竖直埋管放入钻孔后,应采取回填封堵措施,封堵带厚度宜大于 10m。当钻孔孔壁不牢固或者存在孔洞、洞穴等导致成孔困难时,应设护壁套管或用钻孔泥浆护壁。 20 6.4 管网安装 6.4.1 管道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所有埋地管道应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管道连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1011 的规定。 2

45、壁厚小于 3.5mm 的 PE、PB 塑料管,应使用承插连接;壁厚大于 3.5mm 的塑料管,宜采用对接焊接。 3 U 型管的长度应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的对接要求,组装好的 U 型管的开口端部应及时封堵。 4 水平集管与地埋管换热器连接时,一般干管应用中、小三通与地埋管换热器支管连接,当水平集管管径小于 De90 时,宜采用电熔套筒连接;当管径大于 De90 时,宜采用热熔对接方式,三通中小开口与支管宜采用承插热熔焊接。现场热熔施工时,水平集管最大管径宜小于 De315。 6.4.2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安装时,管道底部及周围应铺细砂并平整夯实,细砂厚度不应小于 10cm。在安装过程中应防止重

46、物撞击管身。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问题,转弯处应平顺,并采取固定措施。 6.4.3 水平沟槽应首先采用细砂回填至高于管顶 50mm, 然后用不含石块及杂物的原土回填,并分层压实至设计标高。 6.4.4 管网安装后应进行管道水冲洗,应用流速不小于 1m/s 冲洗水连续冲洗,直至目测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相同为止。 6.4.5 管网在充注防冻液和防腐液时,应注意排气。 6.5 水压试验 6.5.1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在下管前应对完成下管准备的管道进行 21 第一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垂直埋管埋深的最大静压值的 1.5倍,且不应小于 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不应少于 15 分钟,当稳压

47、后压力降不大于 2%,且无泄漏现象时,试验合格,方可进行下管。 6.5.2 在下管后竖孔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应小于 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不应少于 30 分钟,当稳压后压力降不大于 2%,且无泄漏现象时,试验合格,方可进行装配。 6.5.3 在水平管沟回填前,应对所有系统管道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应小于 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不应少于 2 小时,当稳压后压力降不大于 3%,且无泄漏现象时,试验合格,方可进行管沟回填。 6.5.4 地埋管换热系统与热泵机房管路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及回填全

48、部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且不应小于 0.6MPa;在试验压力下,稳压不应少于 12 小时,当稳压后压力降不大于 3%,且无泄漏现象时,试验合格。 22 7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检验、调试与验收 7.1 基本要求 7.1.1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室外系统及室内系统分项完成施工、 调试和验收后应进行整体检验、 调试和验收, 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系统连续运行应达到正常平稳;水泵出口压力和水泵电机电流的波动不应超出规定值。 3 应保证各种自动计量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的工作正常。

49、 4 应保证控制、检测设备与系统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的信号正常传输,状态参数的正确显示,以及设备连锁、自动调节、自动保护机构的正确动作。 7.1.2 地埋管地源热泵机组及末端系统的整体调试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和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的规定。 7.1.3 在埋管深度范围有咸淡水分层的地质条件时,应对所在区域的咸水底界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23 7.2 检验 7.2.1 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和安装过程,应由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检验,检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50、标准的规定。 2 管材及管件连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 的要求,连接部分内部熔化的材料不能造成管径缩小。 3 竖直埋管与水平埋管的钻孔与沟槽位置、深度、竖直度及埋管长度与规格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回填材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5 水压试验和水冲洗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 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7.2.2 管道试压与检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地埋管下管安装、回填及水冲洗前后应至少进行 4 次水压试验。 2 水压试验过程中,局部管道的单独试压必须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系统集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