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25675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   摘 要:爵士时代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的特殊称呼。作为“爵士时代编年史家”,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风貌和各色人物。爵士时代崇尚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抛弃了原有的优秀传统,走向了精神的虚无与飘零之中。放纵过后,迎接爵士时代的不是黄金时代,而是十年的经济大萧条。除了一些经济原因,某些意识形态领域的衰退也导致了爵士时代的衰败,这一点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也有所展现。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爵士时代;菲茨杰拉德;意识形态   一、 爵士时代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8)之后到经济大萧条(1929)之前经历了十几年的飞速发展,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巨大的进步,迅速晋升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发达的经济实力大大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清教徒道德被人们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的享乐主义。一提起这个时代,人们会激动地把它称作“喧嚣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   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用生动的笔触将20世纪20年代的热闹、喧嚣、享乐和堕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至于人们习惯用他创造的时髦词汇“爵士时代”来指称这个时期。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1]   二、 爵士时代的社会背景   (一) 物质丰富的“挥金如土的时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作为中立国大发战争财。战后,美国人的生活标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财富和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越来越高。东部城市纽约,既是商贸中心又是文化中心,代表了这股消费大潮的势头。那时的华尔街已经成为新兴的世界金融中心。社会上流行着“要想发财,就买股票”的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的买卖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纽约和长岛为背景,带领读者领略了当时人们追求金钱和物质、社会异常富有的生活场景。小说的叙述者尼克厌倦了中西部的平淡生活,“于是决定到东部去学债券生意。我所认识的人个个都是做债券生意的”。[2]年纪轻轻的盖茨比有了不起的经济实力,他的住所是“每季租金要一万二到一万五的大别墅。不管按什么标准来说,都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是诺曼底某市政厅的翻版,一边有一座簇新的塔楼,上面疏疏落落地覆盖着一层常春藤,还有一座大理石游泳池,以及四十多英亩的草坪和花园”。[3]   (二)文化进步的“艺术的时代”   爵士时代最主流的文化现象莫过于爵士乐的流行。爵士乐虽然源自社会底层的非洲裔美国人,但美国的白人中产阶级是它最大的受众群体。《了不起的盖茨比》精彩纷呈地描述了盖茨比家举办的盛大宴会,爵士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到了晚上七点,管弦乐团已经抵达,不是那种五人小乐队,而是正式的乐团,双簧管、长号、萨克斯管、小提琴、短号、短笛、低音鼓和高音鼓,样样齐备。[2]   同时,传播媒体发展迅速,报纸、杂志、电影等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新宠儿,深深地冲击着人们以往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盖茨比的旧情人黛西也可以说是上流社会各种聚会和应酬的常客,但是在盖茨比的宴会上,唯一吸引她注意的是“一位一向只在银幕上见到的大明星。她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2]代表下层社会的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娘茉特尔在与情人私宅幽会的路上,也特意买了一份《纽约闲话》和一本电影杂志。现代传媒、音乐、电影等象征着城市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文化形式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他们想要逃离沉闷平淡的乡村生活,快速融入到喧嚣纷杂的城市生活中来。   (三)电气产品流行的“奇迹的时代”   爵士时代的美国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大街小巷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汽车。汽车的销售量猛增,带动了高速公路的兴建,催生了汽车旅馆、汽车服务站、二手车销售等新兴行业,更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汽车扮演着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尼克一开始就说他有一辆“旧道奇”,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们发现盖茨比开的是奶黄色的劳斯莱斯,少女时期的黛西开过一辆白色跑车,她的丈夫布坎南有一辆蓝色跑车,布坎南的情妇茉特尔的丈夫经营着一家汽车修理厂。尼克的女朋友乔丹的名字来自当年风靡一时的乔丹牌跑车。甚至最终的悲剧也是汽车造成的:黛西开着盖茨比的劳斯莱斯,把茉特尔给撞死了。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超过60%的家庭装上了电话、电冰箱、洗衣机、真空吸尘器等家用电器,这也成为爵士时代引人注目的标志之一。这些电气产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把人们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刚接触的人看来就像神奇的魔法。“电话”这个词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例如,盖茨比经常在宴会中悄悄告退去接听来自芝加哥或者费城的电话,大大强化了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色彩。   (四)矛盾重重的“充满嘲讽的时代”   在“喧嚣的20年代”,男性和女性在公共场合一起饮酒的场景已经不足为奇。但令人奇怪的是,当时美国社会正处在禁酒令的管制之下。1920年1月美国的禁酒法案正式生效,规定凡是制造、售卖或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但是社会对酒精饮料的强劲需求被一些不法商人抓住了商机。他们在地下黑市非法制造和买卖酒类制品,或从国外走私酒精饮料。直到1933年废除禁酒令为止,走私酒精饮料在美国虽然是违法行为,却一直是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   那时美国的许多新生代富豪就是靠着这种不法行为一夜暴富的。根据情敌布坎南的调查,盖茨比就是靠贩卖私酒发家的。盖茨比用来路不明的钱财购置豪宅、举办宴会,妄图用金钱搭建起上流社会的幻象来掩盖自己卑微的过去。他的种种行为其实是菲茨杰拉德对爵士时代的无情讽刺。   三、 爵士时代的社会人物 <!--endprint--> <!--startprint-->   爵士时代的各色人物都可以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号入座。小说里有执着虚荣的盖茨比、自私冷酷的黛西、正直自醒的尼克、卑劣吝啬的布坎南、高傲奸猾的乔丹・贝克、势利刁蛮的茉特尔、老实软弱的威尔逊,还有庸俗妖艳的凯瑟琳。最能代表爵士时代的主要有以下三类人物:   (一)扑向名利的“飞蛾”   纵观小说中的人物,除了尼克时常会反省自己、以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其他人莫不是追名逐利的“飞蛾”。很多前来参加派对的人并不认识盖茨比,但是都愿意到素未谋面的有钱人家做客。第三章的开头写道:那年夏天,我邻居的房子常常在夜里传来音乐声。那蓝色的花园里,许多男男女女飞蛾似的在呢喃、香槟和星辰之间走来走去。[2]   尽管盖茨比在谋得钱财后一心想着的仅仅是与黛西重温旧梦,但是一旦被人触及他低微的出身,他就表现地异常激动和愤怒,一改平时优雅神秘的绅士形象。他把梦想建立在只有金钱才能实现的基础上,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布坎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什么都不需要做就可以享受人生。然而他却是个卑劣的小人。虽然已经娶到了美丽的黛西,但他仍旧在外沾花惹草,找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娘作情妇。布坎南非常富有,曾被尼克慨叹“很难想象竟然有同龄人会富裕到这种程度”[2],但是他又无比吝啬,在他和盖茨比就黛西的事情在酒店摊牌后,还不忘把从家里带来的一瓶威士忌带回去。他最卑劣的行径就是在黛西开车撞死人之后,怂恿黛西将事故嫁祸给盖茨比,他却与黛西远赴欧洲旅游去了。   (二)新潮的时髦女郎   战争的破坏性可以摧毁过去的一切。传统女性善良、忠贞、勤劳的优秀品质在激荡而狂热的气氛中动摇了,取而代之的是贪图享乐的生活追求。菲茨杰拉德不仅创造了“时髦女郎”这个词,更参与制造了爵士时代的“时髦女郎”。他在作品中画好了模特,许多姑娘看了之后,纷纷效仿。现在这个词已成为字典上的一个专有名词:“flapper俚语,是指20世纪20年代的不拘传统的时髦少女”。[4]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上流社会女性黛西就是典型的时髦女郎。她美丽迷人,却贪财自私,在爱情和金钱之间她永远只会选择后者。黛西多年前为了金钱抛弃了两情相悦的爱人盖茨比,嫁给了富有的布坎南。婚后黛西在经济上依附于布坎南,也为此容忍了丈夫的出轨行为。盖茨比对于黛西只是在空虚和苦闷中下意识地抓到的一根精神上的“救命稻草”。一向金钱至上、冷酷无情的黛西不会对替她顶罪的盖茨比有丝毫的感激或愧疚。   茉特尔是布坎南的情妇,宁愿委身于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也不愿再努力追求真正的幸福。她仿效上流社会举办小型聚会;曾经在等车时放过了四辆出租车,才选中了一辆她认为色调高雅的紫色车身、灰色内饰的新车;她还要仿效上流社会的女性买一只宠物小狗。这个小丑性的人物如果甘当配角也许还可以苟活,但是她想攀附布坎南进入上流社会并取代黛西,是绝不会被上流社会接纳的。最后这个出身卑微的时髦女郎惨死在了黛西的车轮之下。   (三)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1920年,美国通过了宪法第十九修正案,赋予了妇女投票权,随后社会上涌现了一批独立的新女性。许多妇女在一战期间已经参加工作,战争结束后她们继续工作。一些女性开始尝试穿一些质地轻薄的、能显示女性身材的裙子。许多年轻女性还开始抽烟,在公共场合与男性一起喝酒,一起听爵士乐。   尽管《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女性都表现出爱慕虚荣、贪图金钱的本性,但其中也不乏新女性形象。曾经让尼克倾心不已的乔丹代表了中产阶级新女性。她是个职业高尔夫运动员,以四处参加比赛为生,从来不受家庭事务的羁绊。她的外表也很中性,“是个苗条的平胸少女,昂首挺胸地站着,姿势很像年轻的军校学生”。至于她的行为举止,尼克“发现她穿晚礼服,无论什么衣服,都像穿运动服”。[2]   小说中还有一位女性虽然只出现了两次,却也能看出独立女性的特质:茉特尔的妹妹凯瑟琳曾经和一个女性朋友结伴,到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去旅行。   四、 爵士时代的灭亡   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其实是虚伪的浮华。整个社会提倡 “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种提前消费的形式和飘摇的经济基础、猖獗的股票投机行为,致使货币和信贷系统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这些危险的苗头已经预示了糟糕的结局,自1929年下半年开始,美国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产量及物价急剧下降、股市暴跌、失业率奇高、投资暴跌等等。[5]除了经济上的不稳定,还有一些意识形态领域的衰退也导致了爵士时代的灭亡。   (一)传统精神的灭亡   美国拓殖时代的优秀传统是通过不断努力,改善自己的现状,最终取得成功。而在爵士时代,清教徒的高尚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人们发现诚实劳动、勤俭持家很难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爵士时代人们追随享乐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说:永远要以感觉以及感触为依据,因此选择你将会获得的最可靠的确信的依据。桑塔亚认为生活永远在变化着,只有精神是不变的;人们必须认识到他们受到自然的限制,因此必须勇敢地接受这些限制,并且尽情地享受狂欢的生活。[6]深受他们的影响,爵士时代的人们真的是在尽情地享受这种狂欢的生活,不断地购买、享受,东西用一次就淘汰,继续买市场上最新式的东西。《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和茉特尔是两个典型的依附男性来获得金钱和享乐的女性人物,她们最终都被享乐主义所吞噬。茉特尔被黛西开车撞死;黛西则从“名媛”变成了“卖弄风情的女子”,又变成了“小妖姬”。[7]   (二)传统家庭观念的破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爵士时代人们史无前例的放纵狂欢提供了思想上的理论依据。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结构,认为本我反映了本能的需求,不涉及道德和价值观念;自我是理性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压抑本我的盲目要求;超我是人格的最高层,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可以指导自我、限制本我的冲动。如果本我被过分压抑了,这种被压抑的欲望主要是性欲望,那么性扰乱就会成为神经病的根本原因。 <!--endprint--> <!--startprint-->   爵士时代人们开始公开讨论那些他们的父辈祖辈视为隐私的话题。媒体中也出现了未婚母亲和同性恋的题材。小说中盖茨比明明知道黛西已为人妻、为人母,却任然想尽各种办法接近她,妄想使黛西回到自己身边。尽管他不择手段跻身上流社会只是为了找回失去的爱情,但是这种破坏别人家庭的行为也应该遭到唾弃。甚至连寻花问柳的布坎南也评论起了新的家庭观念:难道现在最时髦的事情就是袖手旁观放任来路不明的无名小卒跟你的太太做爱吗?哼,如果这样才算时髦,你尽可以认为我很古板……这年头大家开始蔑视家庭生活和家庭制度了,我看接下去规矩都要被废掉,连黑人和白人也可以通婚了。[2]   (三)身不由己的生活注定了以悲剧收场   挥金如土的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让意识尚存的菲茨杰拉德和他笔下的人物时时感到身不由己。菲茨杰拉德曾经名利双收,娶到了美丽聪颖的上流社会小姐珊尔达。两人出双入对地穿梭于各个社交场合,陶醉在爵士时代的浮华之中。然而作为伟大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了纸醉金迷的生活的虚幻性。他曾经说:我有时简直弄不清我和珊尔达究竟是真有其人,还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菲茨杰拉德对生活的矛盾感受体现在盖茨比和尼克两个人身上。他借尼克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态: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对人生的变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2]盖茨比的生活也不是他内心向往的。他所表现出的一切显示自己金钱与地位的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旧情人的注意;他以走私酒精饮料发家,他的宴会上总是觥筹交错,但他却滴酒不沾;红男绿女在他的舞池里总是玩得很尽兴,但是舞技精湛的他只与心爱的黛西跳过一支舞。   菲茨杰拉德和珊尔达都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盖茨比为了虚幻的爱情而死,黛西和布坎南成了拜倒在金钱脚下的行尸走肉,尼克也找不到出路,只能回到中西部去寻找心中的圣地。总而言之,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拥有更多钱财也不能保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五、 结语   爵士时代带给人们的是喧嚣过后的黑洞。在菲茨杰拉德的笔下,纵然盖茨比是那么地了不起,从一穷二白到年纪轻轻就可以过上一掷千金的生活,但是抛弃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切物质享受、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都将成为泡影。   尼克是小说中正能量的代表。小说的开篇尼克就说:   如此自夸宽厚待人之后,必须承认的是,我的宽厚也有个限度。别人的行为或有磐石般靠得住的基础,或有烂泥般靠不住的理由,可是一旦过分到某种程度,我也就不管背后的原因了。去年秋天我从东部回来后,我恨不得世人全都穿上军装,永远向道德立正致敬。[2]   尼克崇尚的道德是美国中西部淳朴的传统伦理,强调诚实和良知,笃信通过不断努力改善自己的现状,最终取得成功。这与我国社会所推崇的“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的价值观不谋而合。这也是这部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小说,在21世纪的中国再次拜读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故事[M].裘因,萧甘.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李继宏.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3]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巫宁坤.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4]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 美国30年代大萧条回眸及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J].中国经济导刊,1998.   [6]袁卫.哲学家的故事.[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7] 菲茨杰拉德.尘世乐园[M].陈荣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