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年级语文考试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门楣(méi) 家醅(pēi) 周匝(zā) 箪(dān)瓢屡空
B.霍(huò)然 浩浩汤(tāng)汤 衔觞(shāng)赋诗
食(shì)马者
C.鸢(yuān)飞戾天 骈(pián)死 花坞(wù) 加冠(guān)
D.叱(chì)咄 容臭(xiù) 媵(yìng)人 俶(chù)而远逝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①.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胜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
②.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
③.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抑扬顿错,入耳动心,恍如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奏似的。( )
④.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来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管弦乐队。( )
3.古诗文默写。(8分)
①.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 。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
④.黔娄之妻有言:“ ,不汲汲于富贵。”
⑤.《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 。
⑥.《过零丁洋》中作者以死明志的句子 , 。
4.课文解读:(4分)
在《马说》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名著阅读:(3分)
①.下面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人物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圆
②.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 》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1分)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人生与天地固然渺小,如沧海一粟,但真正渺小的是人的自卑。是小草,我们就要染绿天涯;是水滴,我们就要汇成浩瀚;
是 ;是
7、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无数风流人物。在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就有不少,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刘备、曹操、辛弃疾、李白、范仲淹、曹雪芹、陈涉……现在请协助出一期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黑板报,相信你一定表现很出色。(7分)
(1)黑板报共有三个版块,请仿照已拟好的栏目再拟出第三版栏目。要求结构、字数都相同。
第一版:品读古名人名言
第二版:评述古名人功过
第三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一版中是对名人名言的品读鉴赏,请选取某一古名人的一句名言,加以品味,并写上简单的批注。
(友情提示:批注可从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得到启发等方面入手)
[示例] 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 恶小而为之(刘备)
批注:劝诫世人不能忽视细小的事情,语重心长。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二版是对古名人得失的评价,请你以“我眼中的___________”为题,写一段评论性的话,在黑板报上刊出。要求有观点有分析,不超过8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题
(一)(13分)
端午的鸭蛋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B.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8.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2分)
第①段:
第②段:
9.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2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A处:
B处:
C处:
1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12.文中引用袁枚的文章说明了什么?(2分)
13.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14 分)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 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 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 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 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 ,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 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 (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4. 作者在第4、5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先后顺序填写。(2分)
15.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一句中为何说“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2分)
16. 从第5段中摘抄与第6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文字。(2分)
17.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 和目的两方面回答。)(3分)
18. 请你写写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进行评论, 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或联想。字数在150字以内。)(5分)
三、古诗文阅读(15分)
(一)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④造饮辄尽,其在必醉。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文章从四方面叙述了作者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②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3分)
① ②
③
(二)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这首词的上阕极写诗人在“ ” “ ”的徘徊矛盾,下阕写 ,以表达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2分)
23.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四、作文。(50分)
24.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生活处处有快乐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根据提示作文
在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保留自己的一份兴趣和爱好,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寻常的家庭生活中,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
请以“___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6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