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智子疑邻素材.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25199 上传时间:2025-03-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4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子疑邻素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智子疑邻素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 韩非子介绍 韩非(约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孟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二、韩非子名言名句   1、私行胜,则少公功。   2、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3、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自见之谓明。   5、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6、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7、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0、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1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12、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15、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17、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18、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1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0、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而求小疵。   21、远听而近视以审内外之失,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   22、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24、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25、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26、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7、自胜谓之强。   28、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29、势不足以化则除之。   30、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31、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3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3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34、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3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6、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37、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38、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39、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4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1、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42、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43、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4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5、君无见其所欲。   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47、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48、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49、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50、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5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52、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53、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5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55、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5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5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58、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59、慈母有败子。   60、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61、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62、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63、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64、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65、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6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67、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9、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70、不吹毛而求小疵。   7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7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73、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74、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7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76、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77、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78、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79、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80、因可势,求易道。   8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82、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4、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85、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86、欲速则不达。 87、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三、《韩非子》寓言故事 郑袖不妒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見小曰明 从前,商紂王因为使用象�乐谱鞯目曜樱q王的叔父,官居太师的箕子,对此感到恐惧不安。他以敏锐的眼光由此联想到,一旦用上象牙筷子,必然不愿放到陶土大碗里面去随便拈取食物,必定发展到使用犀角美玉制成的高档奢侈杯具,才能与之相配。使用象牙筷子和高档的奢侈杯具,必定不愿用来装粗劣的杂粮饭和菜叶汤,必定发展到要吃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吃牦牛、大象、豹胎,必定不会再穿粗布短衣、食住在茅屋之下,必定要穿重重色采精美华丽的衣服,住高大宽敞的楼阁亭台。用物质来满足贪婪者的欲望,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见一叶落,当知天下秋。我害怕将来产生如此危险的结局,所以现在非常恐惧这样的开始。 居位五年,穷奢极欲的暴君商紂王,果然大量搜刮天下民脂民膏,建造了用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设置了大量的铜格子专门用来烤肉;酿酒之多,酒糟堆成高丘,美酒注满大池。终于导致纣的灭亡。 箕子见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就能预见天下的祸患。所以說:“能见端以知末、见微而知著,就叫作英明圣哲。”    买椟还珠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做珠宝生意。他对珠宝的包装费尽了心思。首先用有香气的木兰做成华丽的盒子;再用高级香料肉桂及山椒涂抹薰烤;边缘还镶嵌小粒圆形的玉石刻意装饰、用翡翠集合在一起加以衬托。极力向人们炫耀他的珠宝是何等贵重,以便待价而沽。 可是,人各有异,取舍不同。有个郑国人,只留意外表流光溢彩,不在乎它的内在价值,买走了这个漂亮的盒子,却把里面具有真正价值的珠宝退还给了他。可以说这个珠宝商只是长于制售精美的包装盒罢了!不能说是善于经营珠宝生意啊!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言论,都是华丽巧辩之谈,正是因为君王舍本逐末,只欣赏采纳那些华美的言辞,而舍弃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窃金不止 在楚国荆山东南,谷地宽广,富含金矿。顺着水流泥沙俱下,附着于水流泥沙之中,有贵重的天然金砂。所以,大量的淘金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偷偷地采金。 尽管官府的采金禁令非常严厉,抓到了偷采金砂者,立即在市街分尸示众。禁令下达后被处以极刑的人不计其数,尸体抛弃于水中,水为之阻塞不流。可是,违法采金还是不能禁止。 当时,最惨重的酷刑,没有比‘市街分尸示众’更残忍的了,但偷偷采金的行为还是不能禁止。那是因为,不一定每个偷偷采金的人,都会被官府抓获,这样就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所以,现在若有人在这里说:“给你天下所有财富再杀死你,你愿意接受吗?” 即便是见识短浅没有作为的人,也不会作出这种愚蠢的选择。占有天下,多么大的利益诱惑呀!还不愿意,那是因为他已知道必死无疑。 所以,刑罚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漏洞存在,那么虽然有‘市街分尸示众’的酷刑,也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偷偷采金的行为就不能禁止。如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道犯法必死无疑,那么把天下的财富全都给他,也没人愿意去干违法乱纪的事了。   富贾买璞 宋国有个名叫监正子的富商,在市场上与别人争买一块叫价百金的玉坯。监止子认出这块未经雕琢的玉坯,的确质量上乘,他立即想了个歪主意,假装失手,把璞玉掉到地上碰坏了。这时,其他人都怕担干系而纷纷散去。卖玉的人要求监止子赔偿,他二话不讲,掏出一百金承担赔偿责任,可是玉坯就这样轻易到手了。 监正子把略有损坏的玉坯拿回家,找最好的工匠进行加工雕琢,修复毁损造成的缺陷,成了一块价值昂贵的美玉,居然溢价千倍啊! 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竭尽全力去做,却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即使失败了,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完全放弃,就根本没有成功的机会了。    莫辨楮叶 春秋战国时代,象牙雕刻工艺技高工巧,当时有个宋国人,用象牙为宋王设计制作了一件极为精致的楮叶工艺品,足足花了三年功夫才完成。长条形的叶柄肥瘦逼真,叶面上繁多的绒毛清晰可見而富有滋润的光泽。将它混杂在楮树的叶子中,难以分辨真假。这个人就靠奇巧的技艺在宋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道家人物列子听说了这件事,感叹道:“假如天地之间任何一种植物,三年才能生长出一片叶,那自然界植物的叶子就太少了啊!” 由此说明,不充分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而片面依托个人的本领;不顺应事物的必然规律,而去学步于个人的智巧。这同三年制成一片楮叶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违背农时在冬季耕作种植庄稼,即便是以善于种植农作物著称的後稷,也不能保证粮食足够而有余;丰收年景各种庄稼生长茁壮,就连奴隶也不会一味吃粗劣的食物。靠个人的力量,後稷也生产不出足夠的粮食;顺应自然,奴隶也会衣食有余。 所以說:“必须依靠万物的自然规律,不敢任意行事啊!”    自胜者强 孔子的著名弟子子夏遇见曾子。曾子问子夏:“你为什么身体长胖了呢?”子夏回答说:“战胜了自我,所以胖了!”曾子说:“什么意思呢?”子夏说:“我的思想斗争反复激烈啊!当我深入了解先王的道义时,深感显耀崇高而为之敬仰;可是眼前一再出现荣华富贵,又感到欣喜与羡慕。两种思想的斗争,反复激烈未分胜负,当然就瘦了。现在,先王的道义终于在我的心中取得胜利,我的身体自然就胖了。” 因此,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之难,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说:“能克己修身,战胜自我的人,才堪称为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