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8911216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493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际贸易学课件教程-第三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8/9/23,#,第三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需求相似论,第二节,技术差距论,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产业内贸易理论,第五节,规模报酬递增理论,第六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025/3/7 周五,1,第一节 需求相似论,最早试图对当代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现象作出理论解释的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他在,1961,年出版的,贸易和转移支付,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2025/3/7 周五,2,一、决定需求的因素,实际需求,喜爱偏好,收入水平,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法则,(一),需求的收入弹性,=,对商品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率,奢侈品(,1,),必需品(,10,),劣等品(,0,),(二)恩格尔法则,在说明和预测收入和需求的变动关系上,德国的经济学家厄恩斯特,恩格尔(,Ernst Engel,)做出了重要贡献。,2025/3/7 周五,3,恩格尔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这一论断被称之为恩格尔法则。,三、需求偏好相似论的内容,一种工业品有否可能出口要由它的国内需求来决定,。,需求决定一些新产品的出口市场,这些新产品出口的市场,首先应该是能够接纳这些产品的市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2025/3/7 周五,4,2025/3/7 周五,5,四、需求偏好相似论的意义和评价,它从需求的角度阐述了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原因,因而是对比较利益说的一个补充;林德的偏好相似论对于解释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作出了贡献,.,2025/3/7 周五,6,第二节 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Cap 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那(,MPosner,)在,1961,的,牛津经济论丛,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文章首次提出。,波斯纳把从新技术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滞后时期。模仿滞后时期又包括三个阶段:需求时滞、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新产品的需求时滞一般要短于反应时滞,反应时滞的长度主要取决于厂商的决策意识、规模收益、关税、运输成本、国内市场容量以及收入水平高低等因素。,2025/3/7 周五,7,2025/3/7 周五,8,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农(,Venlon.R,)发表于,1966,年的,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Th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2025/3/7 周五,9,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一)贸易国家的分类,第一类,发明与出口新产品工业发达国,如美国等,它们是技术、知识与资本充裕型国家,第二类,比较小的工业发达国家,如西欧一些国家、日本,它们是资本与技术充裕型国家;,第三类,发展中国家,它们是劳动充裕型国家。,2025/3/7 周五,10,(二)产品生命周期的假设,新产品导入期,产品的成熟期,产品高级标准化阶段,2025/3/7 周五,11,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图示,2025/3/7 周五,12,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一、产业内贸易的的概念和特点,所谓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又称部门内贸易,指一国同时存在着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活动,或者说贸易两国彼此买卖着同一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它是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的。,2025/3/7 周五,13,二、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测定,我们通常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IIT,)来测度产业内贸易,程度。,根据格鲁贝尔与劳埃德计量法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IIT=1,X,M/X,M,式中,,X,某一产品的出口量;,M,某一产业产品的进口量。,2025/3/7 周五,14,三、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经验分析。经济学家佛丹恩,(Verdoorn),,迈凯利(,Michaely,)、巴拉萨(,Balassa,)和小岛清(,Kojima,)等对产业内贸易作了大量的经验性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上述经验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林德、波斯纳、弗农、格鲁贝尔、劳尔德、戴维斯、克鲁格曼、兰卡斯特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经济学家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性研究阶段,。,2025/3/7 周五,15,四、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同类产品的异质性,规模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学说的补充,它揭示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和传统的赫一俄模型用于解释初级产品和标准化产品的合理性,但是这种理论依然是用一种静态的观点进行分析,这也是它的不足之处。,2025/3/7 周五,16,第五节 规模报酬递增理论,规模报酬递增理论(,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由克鲁格曼在与艾瀚南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1985,)一书中提出。,一、国际贸易中的不完全竞争,古典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之所以无法解释当代国际贸易中的许多现象原因之一是有关完全竞争的假设。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则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研究国际贸易。,2025/3/7 周五,17,二、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内容,规模报酬递增,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报酬递增也称为“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In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内部规模经济指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扩大产生的产品平均成本的下降,。,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外部规模经济则是因为行业规模扩大而导致个别厂商生产成本的降低。,2025/3/7 周五,18,三、坎姆模型:规模经济和同类国家之间的贸易,我们可以用崁姆模型来说明两个技术相同资源禀赋相同、甚至需求相同的国家为什么会进行贸易。在这里两国贸易的基础是有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差异,。,2025/3/7 周五,19,2025/3/7 周五,20,2025/3/7 周五,21,第六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在资源禀赋论和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础上,波特试图赋予国家的作用以新的生命力,提出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观点,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理论的不足。,一,、国家竞争优势及其决定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22,2025/3/7 周五,23,二、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三、创新机制论,微观竞争机制,中观竞争机制,宏观竞争机制,2025/3/7 周五,24,四、产业聚集论,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的提出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2025/3/7 周五,2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