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8/9/25,#,第二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绝对,成本理论,第二节,比较成本理论,第三节 相互需求理论,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第五节 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2025/3/7 周五,1,国际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阶段,新贸易理论阶段,2025/3/7 周五,2,第,一,节,绝对,成本理论,一、亚当,斯密,简介,斯密是,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776年,斯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富论。,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2025/3/7 周五,3,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绝对成本说是建立在斯密的分工学说基础之上的。,斯密,非常重视分工,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或,“,后天,”,获得的。,3.,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必要的且具有优越性,。,2025/3/7 周五,4,4.,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或具有比别国低的生产成本,,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国际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2025/3/7 周五,5,三、绝对优势的衡量标准,1,.,劳动生产率,2.,生产成本,在斯密的论述中,由于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成本表现为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L/Q,,,Q,为产量,,L,为投入的劳动量),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的产量(,Q/L,),二者互为倒数。,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就是说该国生产该种商品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成本绝对低。,2025/3/7 周五,6,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评价,1.,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2.,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3.,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4.,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2025/3/7 周五,7,第二节,比较成本理论,一、大卫,李嘉图简介,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817,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2025/3/7 周五,8,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Comparative,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2025/3/7 周五,9,三、比较优势的衡量标准,1,.,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之比,。,相对劳动生产率高,具有比较优势,反之具有比较劣势。,2,.,相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生产成本之比,。,相对生产成本高,具有比较劣势,反之具有比较优势。,3,.,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产出表示法,即,生产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二,是投入表示法,即,消费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机会成本高,具有比较,劣,势,反之,具有比较,优,势。,2025/3/7 周五,10,四、比较成本理论评价,1.,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提出,了相对成本,的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绝对成本理论,,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发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为实行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2,.,比较,成本说将自由贸易的领域推广到各种类型的经济水平各异的国家,从而论证了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性和合理性。尤其为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指导。,2025/3/7 周五,11,3.,主张按当前的比较成本格局进行分工,是一种静态均衡理论。而没有看到比较成本、比较优势是可变的。,此外,这里还隐含着一个先进国家规劝后进国家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的学说:后进国家虽然一切都落后,但也能从贸易中获益。因此,加入进来吧!经济结构的改进没有必要。,4.,忽视了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生产关系的作用。,5.,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是不彻底的。比较成本理论虽然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但是,他的劳动价值论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失去了普遍意义。,2025/3/7 周五,12,第,三,节,相互需求理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又称小穆勒,是自李嘉图后英国政治经济学界的另一位主要人物,。,穆勒以等量劳动的不同产出来比较两国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补充了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中没有论及的国际交换比问题。这种把成本固定、比较某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利益大小,在西方经济学界被普遍地称为“比较利益论”,,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2025/3/7 周五,13,(一),国际交换比即贸易条件的变动范围一定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之间的某一水平上,贸易才可能发生。这个变动范围越大,说明两国的比较成本差异越大,互补性越强,进行互惠贸易的空间越大。,(二)实际贸易条件,是由两国消费者的偏好、环境加上在市场上的讨价还价力量来决定的。量化地讲,是由两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相互需求的大小和强度决定的,即所谓的“国际需求方程式”,(Equation of International Demand),,也称“国际交易方程式”,,,即,:P,出口,/P,进口,Q,进口,/Q,出口,2025/3/7 周五,14,(三)贸易利益的分配,一国对他国商品需求越强,国际交换比就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贸易条件对本国有利,本国从贸易中获益较多;反之,一国对他国商品需求越弱,国际交换比就越接近于本国国内交换比,贸易条件对他国有利,他国从贸易中获益较多。,穆勒对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了决定国际贸易商品的价值法则,即相互需求原理。,2025/3/7 周五,15,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虽然解释了均衡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但只是一般陈述。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年,),在穆勒的基础上发展了相互需求理论。作为当时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他用最简洁的数学语言来分析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马歇尔用提供曲线解释了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提供曲线可以确定两国进行交换时的相对价格和贸易量,也可以用来表示贸易带来的福利变动。,2025/3/7 周五,16,2025/3/7 周五,17,(一)贸易条件的表示,马歇尔把穆勒提出的两国国内交换比即贸易条件在平面坐标系中用通过原点射线的斜率表示出来。,(二)提供曲线,提供曲线,(Offer Curves),表示一国在各种不同的相对价格下愿意出口和进口的商品的数量组合,又称供应条件曲线。提供曲线上每一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都表示一个贸易条件。,两国可以发生的实际的贸易条件应该在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上,只有在该点,,才能,形成国际市场均衡。,三、对相互需求理论的评价,1.,相互需求理论是对比较成本理论的丰富与补充,,,补充了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中没有论及的国际交换比问题。,2.,相互需求理论中商品价值取决于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弹性的观点,受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猛烈批评。马克思认为,只要两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不发生改变,它们之间的国际交换比就不会变化。,2025/3/7 周五,18,2025/3/7 周五,第,四,节,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赫克歇尔,、,俄林及其贸易思想,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贡献最大的当属赫克歇尔和俄林。,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贡献之一是建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H-O,模型)。,H-O,模型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与基础。,19,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1919年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后来由其学生俄林在其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加以阐明和发展。俄林在综合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陶西格的比较成本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又被称作赫克歇尔,俄林原理,(简称,H-O,原理),。俄林因此而获得,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25/3/7 周五,20,2025/3/7 周五,二,、要素禀赋与相对供给,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可利用经济资源的拥,有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矿产,、森林、气候条件等,,也包括社会积累的资源,,,如技术、资本,、劳动力、管理、信息等,通常用“充裕”或“稀缺”来表示。,相对,要素,充,裕度,(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是指两国要素,相对,拥有量,或,要素,相对,价格的比较,。,21,2025/3/7 周五,三、,要素,密集度及其逆转,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2.,相对,要素密,集,度,(Relative Factor Intensities),是指,生产两种,单位产品投入的要素,组合,比,例的比较,。,例如,假,设生产两种,单位,商品,X,、,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如果生产,单位,Y,的,K/L,的比率高于生产,单位,X,的,K/L,的比率,或生产,单位,X,的,L/K,的的比率高于生产,Y,的,单位,L/K,的的比率,则,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22,3.,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同种商品在要素相对价格不同的国家或要素相对,拥有量,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要素密集型特征,我们称该商品发生了,要素,密集度逆转。,它主要表现为同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或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型特征。,2025/3/7 周五,23,2025/3/7 周五,四,、,H-O,原理,即生产要素比例学说,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要素,生产,的商品。换言之,劳动,相对充,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相对充,裕型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要素比例学说的特点就是根据贸易国经济结构中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拥有状况来说明贸易格局和贸易走向。,24,2025/3/7 周五,俄林从两国商品的绝对价格差异开始,层层深入,论证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H-O,原理认为,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而各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是,由,各国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而各国要素相对价格是由该国要素供给比例或相对要素充裕度决定的。,用箭头示意图表示如下:,25,2025/3/7 周五,五,、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即使生产要素不具备国际流动的条件,只要商品自由贸易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各国同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将会趋于相等,同时,绝对价格也会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工资相等,也会使各国利率相等。这一命题,通常,被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26,2025/3/7 周五,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证明了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以及在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国际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作为要素国际流动的替代,可以间接地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实现要素价格的均等化。,其次,它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27,2025/3/7 周五,六,、,斯托尔珀,-,萨缪尔逊定理,一种要素相对于另一种要素价格的上升将引起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有一个“稍小比例”的上升。反过来看,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相应地出现该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报酬的上升,但其他要素的报酬下降。这便是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的基本含义,。,28,2025/3/7 周五,不难看出,在开展贸易后的短时期内,由于只发生商品价格的变动而没有发生生产要素在进出口部门之间的流动,两国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上升,两国进口竞争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会降低。,在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以在各行业之间流动,包括资本。各行业的生产的自由竞争会由于贸易的发展而进一步调整。在达到新的均衡点之前,出口行业的生产会继续扩大,进口行业的生产会进一步缩减。各行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量也会继续变动。,29,2025/3/7 周五,七、雷布钦斯基,定理,1955,年,雷布钦斯基在其论文要素禀赋与相对要素价格中,对一国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他利用,2,2,2,模型,,指出若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生产这两种商品的相对要素密集度也不变时,当其中一种生产要素供给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供给不变,将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产量增加,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商品产量减少。这一论断被称为雷布钦斯基定理。,30,2025/3/7 周五,雷布钦斯基定理解释的是一国生产要素的变化对该国产出和外贸影响,它可以进一步用来解释国际贸易中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和“荷兰病”现象。,雷布钦斯基定理与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一对互逆命题。即由生产要素相对供给变动引发的商品相对供给的变动,等价于由商品相对价格变动引发的生产要素相对报酬的变动。它们分别从投入,-,产出关系的角度与商品价格,-,要素价格关系的角度来阐明国际贸易给贸易参与国带来收入分配的变化。,31,2025/3/7 周五,八,、要素禀赋理论评价,1,.,要素禀赋理论,仍然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使用的是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2.,“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贸易思想不利于一国总体经济结构的调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趋势会使得一国沦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3.,要素禀赋理论用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现代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争论大多是围绕着肯定这一理论的大前提下进行具体论证展开的。,32,2025/3/7 周五,第,五,节,里昂惕夫之,谜,一、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1947和1951年的外贸数据进行验证时,发现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关键比率,(,K,X,/L,X,),/,(,K,M,/L,M,),仅为,0.77,,而根据,H-O,原理,,该比率应该远大于,1,,因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这种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推论与实际验证结果之间的矛盾,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33,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熟练劳动说,人力资本说,自然资源论,要素密集度逆转论,需求偏向论,贸易保护论,2025/3/7 周五,34,三、里昂惕夫之谜促进了国贸理论的发展,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是国际贸易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人们从更多的因素、更新的角度去研究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随着,新要素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提出,人们深化了对要素禀赋理论的认识。,2025/3/7 周五,3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