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第二十五章 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识记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概念。,2.,领会下肢静脉曲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原则、护理。,3.,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全面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第一节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下肢静脉曲张指,下肢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病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缺陷、浅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病理生理,】,当大隐静脉瓣膜遭到破坏而关闭不全后,可影响远侧和交通静脉的瓣膜,甚至通过属支而影响小隐静脉。,【,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下肢可先后发病。,1,早期 仅在长时间站立后患肢小腿感觉沉重、酸胀、乏力和疼痛。,2,后期 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破坏后,曲张静脉明显隆起,蜿蜒成团,并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辅助检查,】,1,特殊检查,(,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test,),(,2,)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test,),(,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 test,),2,影像学检查,(,1,)下肢静脉造影,(,2,)多普勒超声检查,【,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绷带疗法,(,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3,)处理并发症,1,)血栓性浅静脉炎,2,)湿疹和溃疡,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手术治疗,一、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2.,身体状况,(二)术后评估,1.,一般情况,2.,康复状况,(三)心理,-,社会评估,二、护理诊断,1,活动无耐力,2,潜在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3,知识缺乏,三、护理措施,1,减少静脉血液淤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1,)从足背至大腿缚扎上弹性绷带或穿上弹力袜,(,2,)体位护理,(,3,)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2,预防或处理创面感染,(,1,)患肢观察,(,2,)加强下肢皮肤护理,3,术前准备,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四、健康教育,1,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2,鼓励非手术治疗病人应坚持长期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术后宜继续使用,1,3,个月。,3,告知病人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久站。,4,去除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的因素。,5,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吃粗纤维食物。,第二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护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反复发作,进行缓慢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病因,】,1,外在因素,2,内在因素,主动或被动吸烟是参与本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病理生理,】,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以下肢动脉多见,伴行静脉常受累。主要病理变化是非感染性全层炎症。,【,临床表现,】,早期患肢感觉异常及疼痛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刺激末梢神经,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出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1,局部缺血期,2,营养障碍期:常出现静息,3,坏疽期,【,辅助检查,】,1,特殊检查,(,1,)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2,)测定皮肤温度。,(,3,)检查患肢远端动脉搏动情况。,(,4,)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 test,),2,影像学检查,(,1,)肢体血流图,(,2,)多普勒超声检查,(,3,)动脉造影,【,治疗原则,】,包括解除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血液供应,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溃疡愈合。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一、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2.,身体状况,(二)术后评估,1.,一般情况,2.,康复状况,(三)心理,-,社会评估,二、护理诊断,1,疼痛,2,焦虑,3,知识缺乏,4,自我形象紊乱,5,潜在并发症:术后切口出血和栓塞,三、护理措施,(一)控制或缓解疼痛,(二)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三)适当的休息和运动,提高活动耐力,(四)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四、健康教育,1,劝告病人坚持绝对戒烟。,2,体位。,3,保护患肢。,4,指导病人合理休息与锻炼。,5,指导病人学会缓解疼痛的方法。,6,指导截肢病人在适当的时间装配假肢,学会护理和功能锻炼的方法。,第三节 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的护理,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深部静脉,又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病因,】,1,静脉壁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病理生理,】,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部为白血栓,颈部为混合性血栓,尾部为红血栓。,【,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和压痛、肿胀,静脉曲张,患肢轻度发绀,可伴有发热,但一般不超过,38,。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异。主要表现为血栓静脉远端静脉血回流障碍的症状。,1,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辅助检查,】,1,超声多普勒检查,2,静脉造影,3,放射性核素检查,4,大、小便常规检查,【,治疗原则,】,急性期以血栓消融为主,中晚期则以减轻下肢静脉瘀血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1,非手术治疗,2,手术治疗,3,介入放射治疗,一、护理评估,(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2.,身体状况,(二)术后评估,1.,一般情况,2.,康复状况,(三)心理,-,社会评估,二、护理诊断,1,疼痛,2,潜在并发症:出血、栓塞,3,知识缺乏,三、护理措施,1,减轻、缓解疼痛,2,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满足卧床病人生理需求,3,病情观察与专科护理,4,心理护理,5,专科护理,(,1,)患肢护理,(,2,)穿刺部位和留置管护理。,(,3,)溶栓导管的护理。,(,4,)药物使用的护理。,(,5,)康复护理。,6,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1,)预防出血,(,2,)预防栓塞,四、健康教育,1,戒烟。,2,饮食。,3,应鼓励指导病人进行适当的日常体育锻炼。,4,术后、产后早期下床活动。,5,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运动。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6,出院后对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坚持正确服药,定期复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有异常时及时复诊。,7,保护静脉。,8,做好出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