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H264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势.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05220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H264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H264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264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势 From:http://nora- 摘 要:H.264是ITU-T VCEG和ISO MPEG联合颁布的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和以往的视频压缩标准及技术相比,H.264不仅具有更高效的压缩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特性。文章介绍了 H.264的技术特点,并通过和其他标准的分析比较,说明了H.264在流媒体应用中的优势。   3 H.264的特点分析         H.264是ITU-T VCEG和ISO/IEC MPEG的联合小组(JVT:Joint Video Team)于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标准,同时被收录为MPEG-4的第10部分,称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    H.264制定的目标是提供一种比已存标准性能更高的视频编码标准,主要体现为较高的编码效率、友好的网络交互性和精简的语法表示。基于此目标, H.264使用了两层编码结构,其中视频编码层(VCL:Video Coding Layer)实现对视频内容的高效压缩编码,采用了典型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和运动补偿(MC)的混合编码方法:将图像划分成小块进行编码;利用 空域预测和变换技术去除数据的空间冗余;利用运动估计和补偿技术,去除数据的时间冗余;对残差块施行量化和熵编码,进一步去除冗余。另外,网络抽象层 (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负责对压缩数据打包以适应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传输的要求。此外,为了获得更高的压缩效率,H.264中引入了许多新的编码方法,具有一些新的特 性:对于I帧编码,提供了多种基于空域的帧内预测模式,包括4×4亮度块的9种预测模式,16×16亮度块的4种预测模式,以及8×8色度块的4种预测模 式;在运动估计和补偿方面,运用了7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像素块,四分之一步长精度的运动搜索方法,多参考帧选择模式,去块斑滤波等;在变换方面,用整数4× 4和8×8(high profile)变换取代传统的浮点DCT变换;包含了两种熵编码方法,基于上下文的变长编码(CAVLC:Context Adaptive Variable Length Codes),和基于上下文的二进制算术编码(CABAC:Context-based Adaptive Binary Arithmetic Coding)。   从实际应用来看,H.264能够在更低的码率条件下提供更好的视频质量,此外,网络抽象层的封装以及编码层的容错机制使其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是网络流媒体应用的一个较佳选择。具体来讲,H.264应用于网络流媒体有如下几点优势:          第一,针对流媒体的应用,协议专门定义了一个档次,称为扩展档次(Extended Profile)。该档次界定了除算术编码(CABAC)、B帧小图像块(小于8x8)的直接预测以外的一系列视频工具,以适应网络流媒体不同应用的不同 需要,尤其是SI,SP帧的引入,使得流数据可以很方便地在不同码率间进行切换,便于视频流的拼接与随机接入,同时也便于错误恢复。    第二,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首先,从框架结构上讲,整个协议由VCL层和NAL层构成。VCL层主要实现视频数据的压缩,而NAL层则负责包装编码产生 的视频流,以适应多种不同的传输环境。其次,从容错性能方面讲,H.264协议充分考虑了IP网络的特性,在VCL层和NAL层中提供了多种容错工具,如 数据分割,冗余Slice,任意宏块顺序(FMO),参数集工具等,从而提高压缩码流的鲁棒性,以适应IP网络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特 点,减轻诸如带宽波动、延时、丢包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三,具有高效的压缩性能。H.264引入的一些新的编码方法是压缩性能提 高的关键。高效的压缩性能意味着,相同的数据量可以表示更好的图像质量,或者在相同的网络带宽下可以传输质量更好的图像;同时也意味着,提供相同质量的视 频,只需要更少的数据量(或带宽)。官方测试表明,H.264和H.263+及MPEG-4 Simple Profile相比,在相同质量条件下,可节省高达50%的码率。与MPEG-2相比,则性能更为优越,压缩效率可以是MPEG-2的2倍~4倍左右。举 例说明,你从网上下载了一部8M左右的DVD9的影片,如果这部影片是采用H264技术压缩而不是MPEG-2的话,那么文件的大小可能只有2M左右,甚 至更低,而视觉质量基本不受影响,同时下载的时间无疑会大大减少;换个例子讲,在网上传输一路400Kbps电视节目,节目源可能是采用WMV的技术,也 可能是Real或者MPEG-4,如果换用H.264压缩,则能够得到更佳的图像质量。   4 分析比较   图2是 H.263, MPEG-2,MPEG-4和H.264压缩性能的一个比较。图中横坐标代表码率(单位:Kbps),纵坐标代表的是视频的质量,用视频亮度分量的信噪比 (单位:dB)来表示,dB越高表示视频质量越好。使用的测试序列是标准测试序列Tempete(CIF, 30帧/s)。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四个编码标准中,MPEG-2的编码效率最低,H.263次之,然后是MPEG-4,编码效率最高的是H.264。 从视频质量上看,当图像客观质量达到31dB时,H.264产生的码率仅约为350kbps,MPEG-4需要510kbps左右,H.263约为 625kbps,MPEG-2则接近1Mbps。   图2 H.263, MPEG-2,MPEG-4和H.264的比较    图3是H.264和WMV9压缩性能的一个比较。图中横坐标表示码率,纵坐标表示图像质量(越往上表示图像质量越好)。从直方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同 码率条件下,H.264的压缩的图像质量要好于WMV9,即H.264的压缩效率要高于WMV9,而且码率越低,这种区别越明显。   图3 H.264和WMV9的比较       图4和图5是DVD(D9)的原始画面和H.264在700Kbps码率下压缩的影片效果的比较。截图选取的是对编码器极具考验的爆炸场面。H.264 在700Kbps的码率条件下可以达到近似DVD的质量,即使是在大运动量的情况下,视频压缩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业内人士从以下截图很容易可以看到,在相 同的码率条件下,其他的编码器是难以提供这种质量的视频效果的。   图4 DVD原始画面   图5 H.264 700K码率的画面   再做一个编码器之间的横向比较。图6和图7是H.264和WMV9编码器对同一视频源在450Kbps码率下压缩的影片截图。截图选取了包含多个运动对象的帧图为代表,从压缩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出,H.264的清晰度要比WMV9高。   图6 WMV9 450k码率的画面   图7 H.264 450K码率的画面   鉴于时间等原因,以上数据来源于一些研究机构,截图为作者实验的结果,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以上的图表分析和测试截图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到,H.264具有比其他标准和技术更高效的压缩性能,能够在更低的网络带宽条件下提供更优质量的视频,是流媒体应用的一个较佳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H.264效果虽佳,但复杂程度不是也很高吗?以当前硬件的计算能力如何实现?的确,压缩性能和复杂程度本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 H.264的编解码复杂度比以往的国际标准要高很多。但需要说明的是,以现在硬件的计算能力,无论H.264编码器还是解码器都是能够实现的,现在业界已 经存在的很多H.264的软硬件编解码方案就是很好的证明。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以低成本实现高性能(包括压缩效率和时间性能),这是H.264大规模应用 或者说产业化的一个前提,也是目前视频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和商业热点。   5 总结        H.264的高效压缩性 能和良好的网络适应能力,使其成为视频压缩技术中的佼佼者。尽管在复杂程度和专利费用方面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阻碍着H.264潜力的发挥,同时其他的一 些技术(诸如WMV10和AVS)也在抓紧时间赶超它性能,但就目前而言,H.264仍不失为流媒体应用中一个很好的选择,而且它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 几年内将会发挥更大潜力。   关键词:视频压缩,H.264,流媒体   1 引言         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多媒体业务的需要愈来愈迫切,要求也愈来愈高。其中,视频信息的质量和传输速度是最为主要的。今天的网民们, 有谁还能够想象当年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就已经是一件兴高采烈的事情了。而今天我们在网上听音乐、看电视、看VOD点播、参加游戏站队……,已经是习以为常 的事情了。当然,还少不了时儿抱怨一下视频不连续,或是图像模糊。   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总是相辅相成的。近年来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 离不开两大重要因素:一是宽带网络的迅速发展,二是视频压缩技术的快速进步。那么有人会问,既然网络的带宽在不停地扩展,那么压缩是不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了呢?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在网上看的P2P电视,以CIF大小的一路视频为例计算,即分辨率为352×288,假设帧率采用每秒25帧,色度取样 4:2:0。则这样一路视频,如果不经任何压缩,码率将为352×288×3/2×25×8=29Mbps,即每秒钟需要传递的数据量为29M。而现有的 家庭宽带用户,带宽一般仅在512kbps~2M之间,试问如何接收?即使是百兆的专线用户,也不过能够同时接收3路这样的网络电视节目而已。因此,勿庸 置疑,如果没有视频压缩技术,那么现在互联网上的视频业务几乎是没有可能的。   在众多的网络视频业务中,流式视频服务占了很大的一个比 例。所谓流式视频是指用户通过网络或者特定数字信道边下载边播放,而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将视频数据全部下载到本地后才能播放,仅需在开始时等待几秒钟的延 时便可以流畅地观看。开展网络流媒体服务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媒体数据的传输,即信道编码技术;二是源端数据的压缩处理,即信源压缩技术或称编解码 技术,这篇文章重点探讨视频信源的压缩技术,即视频编解码技术。   2 视频压缩标准和技术简介        传统的视频 压缩编码理论建立在香农(shannon)信息论的基础上,通过消除图像数据间的相关冗余来达到压缩的目的,压缩倍数一般在50倍左右,即压缩数据可以达 到原数据量的2%,代表为MPEG-1和MPEG-2。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类生理和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被引入到视频压缩理论中来,发展了基于人眼 视觉特性和信源性质的第二代编码技术,压缩效率进一步提高,压缩倍数可以达到100~150倍,即压缩为原数据的1%左右,MPEG4和H.264是这方 面的代表。   图1描述了近年来视频压缩标准的进展情况。国际电信联盟(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运动图像专家组(ISO/IEC MPEG)是国际视频压缩标准的两大主要制定者。ITU-T主要制定了H系列的标准,包括H.261,H.263;而MPEG-1,MPEG-4则是 ISO/IEC MPEG的主要成果。众所周知,MPEG-1的制定,带来了VCD和MP3产业的发展。而另一个引领DVD产业的标准MPEG-2,以及目前被认为是未来 几年最有前途的标准——H.264(未标准化以前称作H.26L)则是两个组织共同合作的结果。H系列的标准主要应用于视频会议、远程监控等业务,较适合 于早期的PSTN、ISDN网络;MPEG-1和MPEG-2是两个主要面向存储的压缩标准,码率较高,对网络的特性也考虑较少。因此,在网络流媒体领域 中很少看到这些标准的大规模应用。MPEG-4和H.264是目前流媒体领域内比较适用的两个国际标准,常见的编码器如Divx和Xvid实质是遵循 MPEG-4标准的编解码器。   图1 国际标准进展    在流媒体领域,除了以上国际标准外,较有影响的一些技术还有微软的WMV9,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9,On2的VP6/VP7等。这些流媒体技术,应互联网应用的需要而产生,加之拥有这些技术的公司本身的影响,使得它们 被广泛应用,在流媒体领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此外,为适应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2002年由科技司批准成立了中国音视频标准化工 作组,负责制定中国自己的音视频编码标准,称为AVS。内容包括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保护、文件格式、标准的一致性,参考软件等多个部分。目前,其 第二部分:视频,已经获准成为国家标准,从2006年3月1日开始实施。AVS视频部分的特点是高效,低复杂度,其系统级和MPEG2兼容,许可费比较 低。AVS的编码效率比MPEG2高两倍,接近于H.264。     最近读者 jdf8336184 徙之 ouwei03 分享(0)  评论(0)  分类:H.264编码 267次阅读  2007-02-15 10:32          我要登录 ->                    公司简介- 联系方法- 招聘信息- 客户服务- 相关法律- 用户反馈- 举报不良信息-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8  JSWindow 正在加载中...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