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施工准备 2
四、施工工艺 4
五、落地式卸料平台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11
六、悬挑式卸料平台的计算 18
七、卸料平台的检查和验收 29
八、卸料平台脚手架拆除 30
九、搭设、使用及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31
一、编制依据
1、平潭大卫城工程施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平潭大卫城B区第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8、福建省建筑施工安全防护制作安装标准图集
二、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融信·平潭大卫城B区第1标段
2
工程地址
福州市平潭麒麟路北侧,平潭海滨中学西侧
3
工程性质
商业住宅建筑
4
建设单位
融信(平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5
勘察单位
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6
设计单位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7
监理单位
福建省中福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8
质量监督单位
平潭质监站
9
施工总承包单位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10
主要分包单位
业主直接发包的工程
11
投资来源
自筹
12
招标承包范围
平潭大卫城B区第1标段施工,本工程包括B1#︿B3#楼、B5#︿B8#、B10#︿B13#楼及地下室;总建筑面积约为194444.6m2(其中地下室面积:46018.89m2)。
13
结算方式
总包价(变更、签证及相关方约定除外)
14
工期
工期630日历天(按招标要求,总承包方自行完成自土方开挖起,基础与地下结构及地上主体结构至封顶,装饰工程至竣工验收总工期为630日历天)
15
计划开竣工日期
2013年11月1日--2015年7月1日
16
质量目标
合格工程
17
是否使用
预拌混凝土
使用
三、施工准备
3.1 人员准备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 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 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人员除进行必须的入场教育外,还应在施工前对操作者做好书面技术交底。
3.2 材料准备
3.2.1 钢管
选用外径Ф48.3×3.6的钢管(计算时采用Ф48×3)。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中的Q235-A级钢的规定。有严重锈蚀、弯曲、压偏、损伤和裂纹者均不得使用。钢管必须刷漆,剪刀撑刷黄黑相间油漆。
钢管的长度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按钢管在脚手架上所处的部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分为: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栏杆、剪刀撑、斜撑、抛撑等。
3.2.2 扣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所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95)的规定,注意脚手架所采用的扣件,不得发生破坏。
扣件有三种类型: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
3.2.3 连墙杆
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安全度,特别是外脚手架的安全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脚手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牢固程度。本工程连墙杆采用刚性连接,连接杆采用Ф48.3钢管。
3.2.4 型钢
钢梁采用16号、14号工字钢,为国家大型钢厂生产,具有产品质量合格证;钢表面平直,没有裂缝、压痕和深的划道。刷红白相间警示色。
四、施工工艺
卸料平台是楼层进出材料的主要通道,与施工升降机一起,用于人员以及生产所需材料的垂直运输。根据文明施工及安全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高度,决定在各栋号每一部施工升降机位置每一层相应设置一个卸料平台,卸料平台采用落地式和悬挑式两种形式,具体形式与该栋号的脚手架的搭设而定。(各栋号卸料平台平面布置可依据施工升降机的布置情况而定)。
卸料平台设置采用φ48X3.0mm钢管,前排为双立杆,后排为单立杆搭设方式,卸料平台大小具体根据施工电梯使用位置搭设,每层卸料平台与结构面平齐,外侧略高内侧5cm,卸料平台与电梯笼正对面设置外开闭安全防护门。
悬挑式卸料平台采用16#槽钢悬挑,并采用φ12钢丝绳反拉作安全储备,做法同外架。平台上铺50mm松木板,平台铺板与电梯吊笼间的水平距离为50mm~120mm。电梯防护门材料应为方管,高度为1800mm,插销在电梯侧,门的里侧用钢丝网片封闭,字体为“注意安全,随手关门”。
扣件脚手架的底步立杆应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相邻两根立杆上部接头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平面上,已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扣件和螺栓脚手架的立杆都应垂直立稳,底部都应用牵杆,横楞相互错开。
脚手架搭设顺序为:立杆→横楞→牵杆→搁栅→剪刀撑→脚手芭→栏杆→张设密目安全网,所有杆件连接均须用扣件,每个节点的螺栓帽均要拧紧,脚手架搭设应横平竖直。
双排脚手架应设置剪刀撑与横向斜撑,剪刀撑与地面的夹角宜在45°-60°之间,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超过六根且不应小于四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从低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5m。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且应不少于两个扣件固定。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c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具体做法参下图:
1、 落地正面、侧面构造详图
采用室外落地式卸料平台,平台总搭设高度为22.5米,具体做法参下图:
2、悬挑正面、侧面构造详图
采用型钢悬挑式卸料平台,平台总搭设高度为18米,具体做法参下图:
3、卸料平台安全防护门示意图
电梯位置及卸料平台脚手架搭设示意图如下:
五、落地式卸料平台扣件钢管支撑架计算书
(一)、基本计算参数
计算依据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22.5米,脚手架用途:装饰脚手架,同时施工2层。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50米,立杆的横距 l=1.05米,步距 h=1.80米。
图 落地平台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 落地平台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3.6(计算采用48×3)。
(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W = 4.49cm3; 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
纵向钢管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脚手板与栏杆自重(kN/m):q1 =0.000+0.300×0.300=0.090kN/m
(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q21 = 2.000×0.300=0.600kN/m
(3)施工荷载标准值(kN/m):q22 = 1.000×0.300=0.300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300+0.600=0.900kN/m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 q1 = 1.2×0.090=0.108kN/m
活荷载 q2 = 1.4×0.300+1.4×0.600=1.260kN/m
最大弯矩 Mmax=(0.10×0.108+0.117×1.260)×1.5002=0.356kN.m
最大支座力 N = (1.1×0.108+1.2×1.26)×1.50=2.446kN
抗弯计算强度 f=0.356×106/4491.0=79.27N/mm2
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 q1 = 0.090kN/m
活荷载 q2 = 0.300+0.600=0.900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0.090+0.990×0.900)×1500.04/(100×2.06×105×107780.0)=0.816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45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911kN.m
最大变形 vmax=3.111mm
最大支座力 Qmax=9.490kN
抗弯计算强度 f=0.911×106/4491.0=202.76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9.49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R≤8.0 kN时,可采用单扣件; 8.0kN<R 12.0 kN时,应采用双扣件;R>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NG1 = 0.107×16.000=1.712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栏杆的自重(kN):NG2 = 0.150×1.050=0.157kN
(3)脚手板自重(kN):NG3 = 0.300×1.500×1.050=0.472kN
(4)堆放荷载(kN):NG4 = 2.000×1.500×1.050=3.15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5.492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1.500×1.050=1.575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8.80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5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l0=1.163×1.700×1.80=3.559m =3559/16.0=223.121 =0.146
=8795/(0.146×424)=141.78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l0=1.800+2×0.500=2.800m =2800/16.0=175.549 =0.233
=8795/(0.233×424)=89.130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32;
公式(3)的计算结果:l0=1.163×1.032×(1.800+2×0.500)=3.361m =3361/16.0=210.696 =0.164
=8795/(0.164×424)=126.509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六)、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l = Nlw + N0
连墙件风荷载标准值按脚手架顶部高度计算μz=0.92,μs=0.232,ω0=0.35,Wk = 0.7μz·μs·ω0=0.7 ×0.92×0.232×0.35 = 0.052 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9 m2;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 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lw = 1.4×Wk×Aw = 0.659 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lw + N0= 5.659 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Nf = φ·A·[f]
其中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i = 300/15.9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A = 4.57 cm2;[f]=205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9×4.57×10-4×205×103 = 88.907 kN;
Nl = 5.659 < Nf = 88.907,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 5.659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16kN,满足要求!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g = fgk×kc = 12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61.03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12.206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 m2 。
p=61.03kPa ≤ fg=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六、悬挑式卸料平台的计算
(一)、参数信息: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18 m,立杆采用单立杆;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 b=1.50米,立杆的横距 l=1.05米,步距 h=1.80米。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 m;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4 根;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3.6(计算采用 Φ48×3.0);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
连墙件布置取两步两跨,竖向间距 3.6 m,水平间距2.5 m,采用扣件连接;
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图 型钢悬挑平台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 型钢悬挑平台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荷载(kN/m2):1.000;脚手架用途:装修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2 层。
3.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平潭,基本风压1.5 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计算连墙件强度时取0.92,计算立杆稳定性时取0.74,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为0.214。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荷载标准值(kN/m):0.1176;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0.14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自重标准值(kN/m2):0.005;脚手板铺设层数:7层;
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木脚手板挡板。
5.水平悬挑支撑梁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a号槽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5m,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 3.1 m。
锚固压点螺栓直径(mm):20.00;楼板混凝土标号:C30;
(二)、纵向支撑钢管的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
截面抵抗矩 W = 4.49cm3;
截面惯性矩 I = 10.78cm4;
纵向钢管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脚手板与栏杆自重(kN/m):q1 =0.000+0.300×0.300=0.090kN/m
(2)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q21 = 2.000×0.300=0.600kN/m
(3)施工荷载标准值(kN/m):q22 = 1.000×0.300=0.300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300+0.600=0.900kN/m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 q1 = 1.2×0.090=0.108kN/m
活荷载 q2 = 1.4×0.300+1.4×0.600=1.260kN/m
最大弯矩 Mmax=(0.10×0.108+0.117×1.260)×1.5002=0.356kN.m
最大支座力 N = (1.1×0.108+1.2×1.26)×1.50=2.446kN
抗弯计算强度 f=0.356×106/4491.0=79.27N/mm2
纵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静荷载 q1 = 0.090kN/m
活荷载 q2 = 0.300+0.600=0.900kN/m
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0.677×0.090+0.990×0.900)×1500.04/(100×2.06×105×107780.0)=0.816mm
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2.45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支撑钢管剪力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max=0.911kN.m
最大变形 vmax=3.111mm
最大支座力 Qmax=9.490kN
抗弯计算强度 f=0.911×106/4491.0=202.76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05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9.49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R≤8.0 kN时,可采用单扣件; 8.0kN<R 12.0 kN时,应采用双扣件;R>12.0kN时,应采用可调托座。
(四)、立杆的稳定性计算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钢管的自重(kN):NG1 = 0.107×19.600=2.097kN
钢管的自重计算参照《扣件式规范》附录A 双排架自重标准值,设计人员可根据情况修改。
(2)栏杆的自重(kN):NG2 = 0.150×1.050=0.157kN
(3)脚手板自重(kN):NG3 = 0.300×1.500×1.050=0.472kN
(4)堆放荷载(kN):NG4 = 2.000×1.500×1.050=3.150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5.877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1.000×1.500×1.050=1.575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G + 1.4NQ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9.26kN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cm);i = 1.60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 (cm2); A = 4.24
W —— 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W = 4.49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如果完全参照《扣件式规范》不考虑高支撑架,由公式(1)或(2)计算
l0 = k1uh (1)
l0 = (h+2a) (2)
k1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1取值为1.163;
u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 = 1.700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50m;
公式(1)的计算结果:l0=1.163×1.700×1.80=3.559m =3559/16.0=223.121 =0.146
=9257/(0.146×424)=149.232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公式(2)的计算结果:l0=1.800+2×0.500=2.800m =2800/16.0=175.549 =0.233
=9257/(0.233×424)=93.813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如果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公式(3)计算
l0 = k1k2(h+2a) (3)
k2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按照表2取值为1.042;
公式(3)的计算结果:l0=1.163×1.042×(1.800+2×0.500)=3.393m =3393/16.0=212.738 =0.161
=9257/(0.161×424)=135.357N/mm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剪力墙或柱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六)、连墙件的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Nl = Nlw + N0
连墙件风荷载标准值按脚手架顶部高度计算μz=0.92,μs=0.214,ω0=0.35,
Wk = 0.7μz·μs·ω0=0.7 ×0.92×0.214×0.35 = 0.048 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9 m2;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 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lw = 1.4×Wk×Aw = 0.608 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lw + N0= 5.608 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Nf = φ·A·[f]
其中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i = 300/15.9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A = 4.57 cm2;[f]=205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9×4.57×10-4×205×103 = 88.907 kN;
Nl = 5.608 < Nf = 88.907,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 5.608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 12 kN,满足要求!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七)、悬挑梁的受力计算:
悬挑脚手架的水平钢梁按照带悬臂的连续梁计算。
悬臂部分受脚手架荷载N的作用,里端B为与楼板的锚固点,A为墙支点。
本方案中,脚手架排距为1050mm,内排脚手架距离墙体300mm,支拉斜杆的支点距离墙体为1300mm,
水平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 = 866.2 cm4,截面抵抗矩W = 108.3 cm3,截面积A = 21.95 cm2。
受脚手架集中荷载 N=1.2×5.359 +1.4×5 = 13.431 kN;
水平钢梁自重荷载 q=1.2×21.95×0.0001×78.5 = 0.207 kN/m;
悬挑脚手架示意图
悬挑脚手架计算简图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悬挑脚手架支撑梁剪力图(kN)
悬挑脚手架支撑梁弯矩图(kN·m)
悬挑脚手架支撑梁变形图(mm)
各支座对支撑梁的支撑反力由左至右分别为:
R[1] = 15.921 kN;
R[2] = 11.873 kN;
R[3] = -0.001 kN。
最大弯矩 Mmax= 2.365 kN·m;
最大应力 σ =M/1.05W+N/A= 2.365×106 /( 1.05 ×108300 )+ 9.167×103 / 2195 = 24.971 N/mm2;
水平支撑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24.971 N/mm2 小于 水平支撑梁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15 N/mm2,满足要求!
(八)、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水平钢梁采用16a号槽钢,计算公式如下: σ = M/φbWx ≤ [f]
其中φb -- 均匀弯曲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φb = (570tb/lh)×(235/fy)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应力φb = (570tb/lh)×(235/fy)=570 ×10×63× 235 /( 2800×160×235) = 0.8
由于φb大于0.6,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附表B,得到 φb值为0.72。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应力 σ = 2.365×106 /( 0.72×108300 )= 30.402 N/mm2;
水平钢梁的稳定性计算 σ = 30.402 小于 [f] = 215 N/mm2 ,满足要求!
(九)、锚固段与楼板连接的计算:
1.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如果采用螺栓,螺栓粘结力锚固强度计算如下:
锚固深度计算公式: h ≥ N/πd[fb]
其中 N -- 锚固力,即作用于楼板螺栓的轴向拉力,N = 0.001kN;
d -- 楼板螺栓的直径,d = 20mm;
[fb] -- 楼板螺栓与混凝土的容许粘接强度,计算中取1.57N/mm2;
[f]-- 钢材强度设计值,取215N/mm2;
h -- 楼板螺栓在混凝土楼板内的锚固深度,经过计算得到 h 要大于
1/(3.142×20×1.57)=0.01mm。
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1/4×3.14×202×215×10-3=67.51kN
螺栓的轴向拉力N=0.001kN 小于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F=67.51kN,满足要求!
2.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如果采用螺栓,混凝土局部承压计算如下:
混凝土局部承压的螺栓拉力要满足公式: N ≤ (b2-πd2/4)fcc
其中 N -- 锚固力,即作用于楼板螺栓的轴向压力,N = 11.873kN;
d -- 楼板螺栓的直径,d = 20mm;
b -- 楼板内的螺栓锚板边长,b=5×d=100mm;
fcc -- 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强度设计值,计算中取0.95fc=16.7N/mm2;
(b2-πd2/4)fcc=(1002-3.142×202/4)×16.7/1000=161.754kN>N=11.873kN
经过计算得到公式右边等于161.75 kN,大于锚固力 N=11.87 kN ,楼板混凝土局部承压计算满足要求!
七、卸料平台的检查和验收
1、落地架必须由持有效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搭设; 卸料平台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搭设;钢丝绳必须提供产品合格证;钢丝绳卡具的位置、数量、型号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必须使用花篮螺栓对钢丝绳进行紧固;焊接位置必须满焊,焊缝均匀、密实、饱满;槽钢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由项目部安全组组织对卸料平台进行100%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并签名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3、在大风、雨后和暂停使用超过一个月后重新使用的落地架,都要全面检查,合格后的落地架才能投入使用。平台使用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定期保养和随时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挂上警示牌并上报处理,待处理完毕并重新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后,方可重新使用。
4、任何人、任何部门不得对卸料平台擅自进行改动、变更,若因实际情况必须进行变更时须经本方案审批部门的同意方可进行。
八、卸料平台脚手架拆除
1、脚手架拆除前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召集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与签证,确认建筑物已施工完毕,确已不需要脚手架时,方可进行拆除。
2、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区,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3、拆除脚手架前,应将脚手架上的留存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
4、脚手架拆除顺序一般为:脚手芭→栏杆→剪刀撑→搁栅→牵杆→横楞→立杆,自上而下先装者后拆,后装者先拆逐步拆除,一步一清,不得用踏步法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剪刀撑应先拆中间扣,再拆两头扣,由中间操作人员往下递杆子。
5、拆下的杆件与零配件,应按类分堆,零配件装入容器内用塔吊吊下,严禁高空抛掷。
6、拆下的杆件与零配件运至地面时,应随时按品种、分规格堆放整齐,妥善保管。
九、搭设、使用及拆除安全技术措施
(1)材料进场按项目部指定的场地分类堆放整齐,以及拆除后退场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指挥。
(2)组织操作人员上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提高上岗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3)由施工员、安全员向施工人员进行搭设(拆除)安全技术交底,做到每一个施工人员都明白卸料平台的安全要求及技术要求。
(4)架子的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服从项目部管理人员工序搭接安排,及时协调好各工种配合施工。
(6)施工人员在搭设(拆除)架体前必须要有良好身体状况,身体不适、有病,具有恐高证者不得上岗。
(7)搭设(拆除)卸料平台时,施工人员不得酗酒,不熬夜,思维清晰,精神状态良好。
(8)搭设(拆除)卸料平台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项目部各种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配备符合劳动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正确戴好安全帽,不得光脚,不得穿易滑鞋,不得穿拖鞋上下施工,悬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确保施工安全。
(9)及时做好楼层临边安全防护,设二道栏杆。
(10)雨天、雷雨天及六级以上大风不得进行搭设或拆除架子,应采取加固等措施,保证架体安全。
(11)夜间不得进行卸料平台的搭设(拆除),夜间使用卸料平台必须经过技术人员同意,同时具有足够的照明。
(12)搭设(拆除)卸料平台应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及施工方案,不倒顺序施工,不野蛮指挥。
(13)卸料平台搭设要实行分段验收,特别是悬挑式卸料平台每提升一步,必须要组织相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14)定期对脚手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架上临时堆放的材料要及时清理,严禁超载。在台风之前要进行认真检查并采取补强措施及先拆除部分安全网措施,对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及停用超过一个月复工之前应对卸料平台进行检查和保修。
(15)在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拆除各杆件扣件及连墙件,如要拆除应经工地技术负责人批准,采取加固措施方可拆除。
(16)卸料平台左右两侧必须装置固定的防护栏,钢丝绳与水平钢梁的夹角最好在45~60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