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现状分析.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00170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随着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人才短缺成为为会展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自中国贸促会2002年10月推出了第一个“赴德国展览管理培训班”项目以来,近几年国内各相关部门、培训机构、院校和媒体开办了不下于30个培训班,开发出近10种培训证书,这些证书拥有不同机构的认证,从国际性认证到国家级、行业级、地方级,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因而整个会展培训市场显得有些混乱。 2003年国际商报的《会展资格认证任重道远》一文就提出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格认证,怎样让资格认证符合会展行业的发展”并就此进行了阐述。2004年应丽君在《中国贸易报》上撰文提出了中国会展培训市场的健康发展之路。--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王春雷在《旅游学刊》发表《美国会展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同美国和中国的会展培训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沈丹阳、沙克仲、刘松萍、郑协民等都对会展教育培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包括中国贸易报、中国会展、中国经营报、国际商报等一批媒体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年底中国会展杂志社执行副总编兰宇鑫在中国会展杂志上发表《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之我见》,对中国目前的会展培训认证市场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八条解决对策。 (二)存在的问题 然而无论是王春雷还是兰宇鑫,他们都没有真正参与过会展培训的策划运营与组织。他们对会展培训的分析都是基于对整个会展行业的分析和理论研究,缺乏实践。 笔者自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间一直在从事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业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条件》国家标准指导下的“会展职业经理人培训”的具体操作,全程参与项目的策划筹备、招商、组织与运营。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三)参考文献 1. 兰宇鑫.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之我见.北京.中国会展 2. 实施高端会展人才培养 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北京.中国贸易报 3. 王春雷.美国会展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旅游学刊》 4. 会展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之痛.中国经营报 5. 6. 7. 8. 史建海. 中国会展业与人才的培养 9. 胡斌.直击中国会展培训的六大危机 二、论文写作方案 (一)论文写作提纲: 1、中国国内会展培训市场现状介绍 1) 目前国内存在的各类培训机构以及证书介绍 2) 培训认证的开展对会展行业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 2、中国国内会展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各类培训机构以及证书对比 2) 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中国国内会展培训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 国外会展人才培训认证的经验 2) 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方法 (二)论文写作计划安排 自2010年3月10日――2010年3月20日 完成选题与开题报告; 自2010年3月20日――2010年4月5日 完成论文初稿; 自2010年4月5日――2010年4月13日 完成论文定稿。 (三) 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人才短缺成为为会展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应运而生。但是,纵观近几年的中国会展教育培训市场,会展教育培训市场的“繁荣”后面已隐藏着行业的深层危机。本文从目前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六点解决的对策,希望对改善目前会展培训认证市场的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展,人才培训,资格认证,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外开发步伐的加快以及商务部关于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的相关办法的出台,会展产业日益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有效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会展人才成为会展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到2009年年底,全国开始会展专业和会展方向(包括展示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经超过200家,产生了一大批科班出身的会展人才。但是这些人并不能满足社会上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工作在会展行业第一线的大部分并非会展专业出身,面对如此多的专业人才涌入市场,他们迫切需要在专业知识上充实提高自己。于是我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应运而生。培训行业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行业。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给会展培训行业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国内各种培训机构、研究机构及政府机构都开始开办了会展培训,从会展专业研修会、高级培训班到领导干部学习班,从大专学历到本科、研究生学历,从企业认证到协会到国际认证,从市内培训到国内再到国外考察学习,费用也从几百到近万元不等。纵观近几年的中国会展教育培训市场,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场反思,会展教育培训市场的“繁荣”后面已隐藏着行业的深层危机! 一、中国国内会展培训市场现状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底与会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港澳台),开设会展专业和方向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大约在210所左右。短期会展培训机构约20家。 目前中国会展培训认证市场上机构主要有五种类型: 第一种是国内与国外合作开设各种形式的培训或培训认证班。目前以注册会展经理(CEM)为代表。由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于1975年创立的注册会展经理(CEM)培训及认证体系,于2003年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与IAEE合作引进中国,由京慕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是目前中国会展业内开展的培训中唯一可取得国际权威认证的培训项目,由IAEE选派的经验丰富的美国专家、来自国内外会展行业内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国内外著名大学教授传授具有国际标准和实用价值的商务与技术知识。CEM每年在不同的城市举办两期,面向中层管理者。 第二种政府部门组织开发会展专业人才培训认证 例如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开发的《会展策划师》、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结业证书(会展管理师)》、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开发的《中级会展业职业经理人资质证书》、上海市组织部、人事局、市教委、市成人教育委员会联合颁发的《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会展策划与实务”岗位资格证书》。 第三种行业协会组织开发会展专业人才培训认证 如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企业协会推出的“国际商务会展员”培训及认证;中国展览馆协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 “中国会展业高级培训班”;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会展经济高级研修班”。 第四种其他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及培训研讨会 如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推出的《会议服务经理人岗位资质认证》培训;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推出《专业会议服务岗位技能资格证书》(初级)培训 第五种由贸促会和各培训机构组织的出国考察培训,与国外会展培训机构或大学联合组织。 如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期“会展项目管理专业研修班”,为学员颁发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会展专业证书和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会展专业等级证书;中国贸促会与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前身为德国卡尔——杜伊斯堡协会CDG)合作推出了中德系列展览培训班 目前我国各类培训认证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会展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各类培训认证的开展为会展从业人员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供了学习的平台。无论是会展策划、营销、设计、管理方面在目前的国内会展培训市场均能找到培训机构,满足了会展从业人员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要求。 其次各类培训认证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展业所面临的人才紧缺的困境。目前我国会展从业人员中,中坚力量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其成长体现出典型的“师傅带徒弟”特点,局限性大,而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还缺乏经验,无法满足会展业的整体需求。各类会展培训的开展,产生了一大批具备会展从业要求和技能的专业人士,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三各类培训认证的开展有利于推动会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国会展培训缺乏拥有丰厚理论和专业背景的师资,目前培训的讲师多是两类,大学知名教授和会展行业高级知名人士,这两类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缺陷,而且缺乏培训经验,造成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随着市场的发展,许多展览公司是“操盘手”都被邀请成为培训的讲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2009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立了以重庆海钠会展研究所所长应丽君 为主任的会展培训与咨询工作委员会来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二、中国国内会展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各类培训机构以及证书对比 国内的主要会展职业认证培训项目 认证项目 开发机构 主要特点 主要培训对象 会展经营策划师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尚未树立起权威性 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和会展行业从业人员 会展策划与实务 上海紧缺人才办公室 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 属于上海市紧缺人才工程培训项目,吸引力大,且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专业性亟待加强 大学相关专业学生和会展行业从业人员 CEM China 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是从IAEM引进的认证项目,体系成熟,但面临着本土化的任务 展览公司和会展场馆的经理管理人员 会展职业经理人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国际服务贸易行业协会 上海外经贸商务展览有限公司 提供实训基地,合适的学员将由协会向有关单位推荐工作 会展公司或饭店的经理人员,以及在校大学生 会展管理师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发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开发,证书标准权威性,证书项目权威性、颁证机构权威性 会展项目经理、会展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中国会展业高级培训班 北京大学和中国展览馆协会联合举办 层次高,学员培训考核合格后可获得北京大学结业证,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培训项目,面临着专业化、标准化的任务 会展公司的总经理、总裁等高层管理人员 其他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及培训研讨会 由各专业从事会展培训的社会机构和培训机构主办 培训层次多,从初级到高级都有,形式灵活,价格低,证书不够权威,缺乏会展专业权威人士的参与 各类会展从业人员 (表 2-1) 从表 2-1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会展教育培训市场,一个全国性的会展培训体系框架正在形成。但是,在这个教育培训体系中,已经发展起来的主要是短期职业培训和高等专业教育两大市场。各类培训主办机构各异,主要集中在东部会展经济发达地区。同时这个表格也可以反映出当前会展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国家标准,培训本身的质量不过关 目前国内唯一的会展培训国家标准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的《会展业职业经理人执业资格条件》。但是这个标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而且不具备强制力。 缺乏一个会展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和认证标准,对会展教育培训师资更缺乏及时、有效、权威和系统化的评估,导致无法对会展培训效果和师资质量进行检验。会展从业人员在选择相关培训时,也就无从下手,这也是导致目前国内会展培训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2. 缺乏拥有丰厚理论和专业背景的讲师 优秀会展专业教师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会展培训市场发展的瓶颈。由于进入门槛很低,讲师队伍鱼龙混杂:有专 家 教授、资深经理人,也有海外人士;在没有评判标准的前提下,很多培训机构就把邀请到的“老总”作为卖点,以提升其专业性,但老总们终究不是教师,零星个人实战的讲授不能代替专业系统的培训。而还有一些讲师只有空洞的理论,缺乏实战经验。因课程内容很难有的放矢,所讲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造成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 3. 课程和教材缺乏权威性 课程和教材选用上不能做到与国际接轨、不能与中国会展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培训随机性很大,难以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出版会展类教材的很多,但这些教材大多是面对在校学生,很少有适合社会性培训的,并且这些教材本身的权威性也有待商榷。 4. 地区差异明显,东西部分布不均 北上广及东部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参与培训多,会展专业人才多,中西部地区会展人才储备少,针对中西部地区的培训也少,多数培训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5. 培训证书缺乏通用性 由于利益驱动,许多机构争相开发会展认证培训项目,这些培训有的颁发就业部门的证书,有的则是行业协会的,还有的是有地方会展行业协会或者地方贸促会的颁发的,各种项目五花八门,不仅降低了认证的权威性,也让想参加培训的从业人员感到无所适从; 6. 培训定位不明确 多数培训项目在开发之初缺乏与专业协会和会展公司之间的合作,只是闭门造车,没有关注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因而专业性、系统性不强,或者开发出来后难以执行;多数培训的主要形式是课堂讲解,学员实际操作少,只是学习了理论,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为了吸引更多学员,目前国内所有的会展培训认证项目都把会议和展览会混在一起,讲课内容也是既有会议,也有展览,就连IAEM的CEM(Certified in Exhibition Management)也被翻译成了“注册会展经理”。 7. 培训内容人云亦云,缺乏创新性很难契合现实情况 培训课程缺乏创新,过多重视理论性的讲解而忽略实务性操作。现有的大多数培训项目在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材编写、考核标准等方面没有真正满足企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培训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往往网罗了一批专家,推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但都没有形成会展业该如何操作和发展的系统理论,主讲专家也往往浅尝辄止,对业务素质提高并无太大帮助; 8. 缺乏长远发展眼光。 在品牌建设方面,缺少长远意识。一个好的会展培训机构一定要有打造会展品牌培训的意识,大多数会展培训机构和讲师经常是一种松散关系,这样无法在整个培训项目中通过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保持紧密合作,来共同设计培训课程,提升培训效果。 9. 缺乏政府宏观管理,培训机构缺乏权威性 目前会展培训市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管理部门,为会展培训业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培训机构各自为政、各立山头,涌出无数个培训班和培训证书,没有被广泛深入认同的“行规”,只能导致培训无序的泛滥,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机制根本无从谈起。 国内还没有设立会展培训行业准入制度,任何人都可以开一家咨询公司做培训业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针对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 三、国内会展培训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目前国内会展培训面临的问题,究其根本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会展管理体制不顺,二是部门利益驱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国外的会展职业认证培训体系,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中国会展职业认证培训出谋划策。在会展业相当发达的德国,会展教育机构只有3家;而在香港,只有香港理工大学一家开设会展专业,而且只有4门课,社会培训方面,只有香港会展协会在做资质培训;在澳大利亚,只有两所大学;而在美国涉及会展课程的院校有60所,真正以会展教育为特色的也只有4-5所大学。目前我国大陆共有各类会展院校二百余所,会展培训认证机构上百家。与香港和国外的会展人才培育相比,中国在会展教育与社会培训上所投入的精力远远超出了会展本身所能承载的负荷。概括而言,为了尽快健全和规范国内会展职业认证培训市场,使会展职业认证培训真正服务于会展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入手: 1、在培训目的上,明确定位 目前,与展览会审批政出多门一样,国内现有的会展职业认证培训项目主要由不同政府机构开发,其主要机制是利益驱动,而不是致力于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或者出发点很好,但由于没有专业人士、企业等资源支撑而显得专业性不强。因此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变革,明确培训的目的和定位,开发和组织会展职业认证培训应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目前中国会展发展要求的人才。 2、在培训机构上,由专业会展协会主导,选择具有实力的机构,实行统一标准,采用宽进严出的方法,建立全国行业通用的认证机制 专业协会开发和组织职业认证培训项目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更有效地整合利用资源,还可以相对顺利地在业内推广培训项目,从而保证培训的专业性和可行性。由政府来主导,媒体来监督,企业来参与。要有一个权威的行业组织对外发话,对培训消费者负责。 3、在培训内容上,积极推行模块式培训 会展职业培训应该采取模块式培训的方式,并大量使用头脑风暴法和案例教学,力求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4、在认证方式上,考试、实践与报告并举 在认证方式上,实现理论考试、实践经历与策划报告并举。把培训和考试分离,以保证培训的权威性。 5、在培训对象上,应以职业经理人为主体 我国职业认证培训对象以工作的会展第一线的职业经理人为主体,而不是目前的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与之相应,选择适合其职业发展需要的培训项目。 6、挖掘和培养国内师资力量、完善课程设置、探索适合中国教学的教材 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每个培训机构的教师需要严格挑选,并建立一个会展培训的国际级讲师队伍,以保证培训的质量。 作为会展经济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随着国际化会展的增多,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会展人才的培训还远远落后于需求,因此会展人才培训市场在普及型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像培育品牌展会那样,注重品牌化的高端教育,在引进师资、优秀教材的同时,结合中国展览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建立起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中国会展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有利于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杜绝将职业认证培训作为找工作的砝码或敲门砖的现象,从而提高证书的权威性;促进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兰宇鑫.中国会展人才培训认证市场之我见.北京.中国会展 2. 实施高端会展人才培养 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北京.中国贸易报 3. 王春雷.美国会展职业认证培训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旅游学刊》 4. 会展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之痛.中国经营报 5. 6. 7. 8. 史建海. 中国会展业与人才的培养 9. 胡斌.直击中国会展培训的六大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