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docx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893252 上传时间:2025-03-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如何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国土资源公报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 概 述 2008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能,不断增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执行力大讨论活动,提高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服务“一带两圈”建设。 ◆简化内部审批程序,积极改进服务方式。 ◆优化规划计划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建设用地需求。 ◆扎实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第二次土地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储量利用调查、矿业权核查等项工作,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 ◆继续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整合。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 ◆建立完善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维护资源权益。 ◆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 1、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8年全省主要地类面积为: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2008年全省主要地类面积为: 耕地 6996.一八万亩 园地 636.71万亩 林地 11905.35万亩 牧草地 66.53万亩 其他农用地 2372.9万亩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一五12.84万亩 交通用地 一三7.53万亩 水利设施 450.24万亩 未利用土地 2242.73万亩 其他土地 一五62.25万亩 总 计 27883.26万亩 与2007年相比,耕地净增加1.一五万亩;园地净减少2.61万亩;其他农用地净减少1.40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净增加12.34万亩;交通用地净增加2.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净增加0.36万亩;未利用土地净减少7.23万亩;其他土地净减少1.62万亩。 2008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 ◆耕地保护 2008年全省耕地总量6996.一八万亩,与2007年相比呈增长态势。 2001年-2008年全省耕地保有量变化(单位:万亩) 2008年,全省由于各种原因共减少耕地12.1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0.31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1.39万亩,灾毁耕地0.33万亩,其他减少耕地0.11 万亩。 2001年-2008年全省耕地减少构成(单位:万亩) 2008年,全省通过多种途经共增加耕地一三.29万亩。其中开发未利用土地6.66万亩,比2007年增加0.24万亩;复垦废弃地2.73万亩,比2007年增加0.03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3.71万亩,比2007年增加1.83万亩;农业结构调整转为耕地0.19万亩,比2007年增加0.03万亩。 2008年全省耕地增加情况 2008年,全省减少耕地12.14万亩,增加耕地一三.29万亩,耕地净增加1.一五万亩。全省耕地面积减少速度趋缓,全省连续10年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开发整理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实现。将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保护列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重点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占补挂钩,落实先补后占。加大补充耕地指标储备,保障拉动内需建设项目用地耕地占补平衡。全省连续10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在全国2008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检查综合考评中列第五名,在全国20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综合考评中列第一名。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发展。切实抓好高产农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抓紧实施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工程”二期和配套坡改梯项目。2008年,我厅组织申报土地整理项目立项107个,建设规模208.01万亩,预算投资38.5亿元。其中: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20个,建设规模5.05万公顷,投资14.亿元;“兴地灭螺”工程土地整理项目一三个,建设规模2.53万公顷,预算投资6亿元;仙洪试验区土地整理项目7个,建设规模1.一五万公顷,预算投资2.58亿元;其它土地整理项目67个,建设规模5.58万公顷,预算投资16.43亿元。 ●大力开展低丘岗地改造工作。2008全省共申报低丘岗地项目148个,建设规模一八0万亩。在第一批拟竣工的25个项目中落实了10大特色板块,特色内容主要为国家或省行业部门认定的蔬果、茶、油、麻、药材、生物能源等优质高产品种,实施以特色板块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 ●抓好土地开发整理相关单位的备案工作。 ●加强土地复垦管理工作。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2008年,我省争取到的可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2261公顷,其中农用地约为10606公顷(耕地7058公顷),是近三年来争取到可使用计划最多的一年。 08年可用土地计划情况 单位:公顷 指标下达类型 新增建设用地 农用地 其中耕地 国家下达 10600 8500 5600 07年结余指标 784.6 397.4 0 冰雪灾后重建追加指标 166.7 120.0 100 08年奖励追加 710.0 一五88.1 一三58 全年可用计划 12261.3 10605.5 7058 ●2008年用地计划执行情况。2008年,我省共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一三590.5公顷,农用地12926.7公顷(耕地8414.1公顷)。其中使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2440.6公顷,农用地2321.3公顷(耕地1482.3公顷);使用省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11149.9公顷,农用地10605.4公顷(耕地6931.8公顷)。省级计划指标结余:新增建设用地1111.4公顷,农用地0.1公顷,其中耕地126.2公顷。 湖北省2008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执行情况表 单位:公顷 计划 级别 新增建设用地 农用地 其中耕地 占新增建设用地比例 占农用地比例 占耕地 比例 国家级 2440.6 2321.3 1482.3 17.96% 17.96% 17.62% 省级 11149.9 10605.4 6931.8 82.04% 82.04% 82.38% 合计 一三590.5 12926.7 8414.1 100.00% 100.00% 100.00% ◆土地利用规划 ●完成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安排,我省已完成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的编制工作,2008年12月获国土资源部批准。 ●全力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工作。2008年,国家批准我省第一批、第二批城乡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一三37.1公顷,2008年12月24日已向国土资源部申报了第三批城乡增减挂钩项目,其周转指标为2一三3公顷。 ●2008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武汉签订《关于共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备忘录》,就共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达成共识。 ●全年共完成规划局部调整53宗,总规模8921.7公顷,涉及14个市(州、林区)、34个县(市、区);规划局部调整备案75宗,总规模5280.7公顷,涉及14个市(州、林区)、54个县(市、区)。 ◆建设用地预审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25号)文件精神,出台了《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简化建设用地预审审批程序 提高预审效率的通知》(鄂土资发【2008】5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预审审批、备案的权限,强化了土地预审在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中的前置把关作用。 ●全年共办理建设用地预审报件142宗,其中省厅预审75宗,省厅预审备案45 宗,报部预审一八宗,报部备案4宗。 ◆地籍管理 ●加强土地产权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开展日常土地登记工作,搞好土地变更登记,为城乡居民、“房改房”发证和房地产二级市场搞好服务;搞好国有大、中型改制企业的登记发证工作;完善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 ●积极开展土地调查。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从2007年7月份开始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总体来看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展顺利。 搞好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收尾工作。全省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截至2008年底,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余102个调查单位已全部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 ●顺利完成年度季报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今年对武汉市、黄石市、襄樊市、荆州市中心城区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和土地抵押登记的季报工作,为国务院研究季度经济形式分析提供依据。 ●及时调处土地权属纠纷。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的通知》,积极加强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建立了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应急机制和上报制度,对热点、难点案件,及时集中处理。 ●积极开展卫星遥感监测工作。 ◆建设用地审批 ●改进作风,提高审查报批效率和质量。2008年,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投资项目绿色通道的若干意见》精神,出台了《关于改进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办法的意见》(鄂土资发【2008】52号),进一步优化审批程序,精简报批资料,加强协调和配合,落实建设用地审批责任制和时限制,提高审查报批效率。 ●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今年组织开展的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用地统征工作的项目有大广南高速公路、麻武高速公路、三峡翻坝公路、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川汽东输工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武汉至宜昌高速铁路、渝鄂第二通道及鄂西水电送出工程、京九铁路、杭瑞高速公路湖北段等10个项目。继续做好重点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的统征包干工作,为全省国家和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用地保障。特别是对列入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计划项目湖北切块部分和我省今明两年投资5亿元以上的省重点督办项目重点关注,积极服务,特事特办。 ●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土资源部要求,我省征地统一年产值和征地区片价标准全面实施。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开展《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布湖北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试行)的通知》的准备工作,争取省政府于2009年发布。 ●积极开展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工作。 ●2008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见下表: 2008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 上报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一三66.75公顷,其中农用地1277.39公顷,耕地641.31公顷。 呈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用地7941.41公顷,其中农用地6406.31公顷,耕地4338.39公顷。 实施备案批准建设用地998.92公顷,其中农用地790.39公顷,耕地397.12公顷。 2008年,审批建设用地10307.08公顷,其中农用地8474.09公顷,耕地5376.82公顷。 *数据来源于征地管理处。 ◆土地市场 ●严格供地管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落实供地政策,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全面部署,促进土地节约集约使用。以闲置土地清理处置为突破口,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和考核试点工作。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严格落实工业和四类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按照《物权法》和国发[2008]3号文件的要求,工业、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房和同一宗土地有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均实行了招拍挂出让,其中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不低于最低价标准。继续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清理检查活动。积极调整城镇土地等别。推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 ●努力落实房地产土地调控政策。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要求,坚持“有保有压”和“增加民生用地”的原则,优化住宅用地结构,继续停止别墅类和高档商品房项目供地,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给力度。 ●继续推进基准地价更新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工作。 ●认真做好企业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工作。 ●2008年,全省出让土地8603宗,面积6555.74公顷,出让价款3257268万元。 ◆土地执法监察 ●广泛深入宣传和贯彻一五号令。国家监察部、人事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出台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即一五号令)发布后,高度重视,及时部署,指导各市(州)国土资源局举办221期培训班,对2万余名矿政执法人员进行了培训,推动了全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系统全面开展学习贯彻活动。 ●认真开展了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后续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查处纠正工作若干处理意见》的要求,在省厅百日行动后续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订了工作方案,明确了责任,强化了联动,加强了督办,先后3次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深入全省各地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将百日行动清理出的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纠正到位。对清查出的653件违法行为,除已自行纠正173件和不符合立案条件的17件外,其他463件已全部查结。国土资源部对百日行动成效显著的宜昌、黄石、咸宁、荆州市国土资源局给予了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奖励。 ●严肃查处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2008年,我处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后续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加大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通过直接查处、挂牌督办和开展第八次卫片执法检查,推进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处理落实到位,初步遏制了违法势头。2008年,我省共发现各类土地违法行为1923件,涉及土地面积12一五.75公顷,2008年立案693件,结案1084件(属处理上年未结案427件),立案率和结案率分别为97.7%和92%,通过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共拆除违法建筑面积26083平方米,没收违法建筑物面积95210平方米,收回土地一五0.45公顷,收缴罚没款3306.01万元。开展第八次卫片执法检查,建立了专人负责制、挂牌督办制、联审联办制、工作倒计时制,案件核查等项制度。组织核查了301个变化图斑,涉及面积30075亩,发现土地违法72宗,涉及面积6861.2亩,并立案查处,现已查结。 ●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巩固扩大百日行动成果加快建立土地执法长效机制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2号)的精神,通过选定试点单位、确定工作方案、深入基层督导、集中修改完善的方法和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了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经过各试点单位的努力,现已形成建立行政领导问责机制、完善土地违法动态巡查机制、强化土地执法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和案件办理质量评查工作机制4个方面29项制度的初步成果,在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和充分论证基础上,正和湖北省监察厅、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讨论拟订《湖北省土地违法行为报告暂行办法》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五部门拟联合发文《关于在预防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犯罪工作中加强协调配合的规定》。我省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正在全面形成。 ●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分两批进行了全省县以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培训,分三批参加了国土资源部举办的执法监察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省执法监察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2、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 ●截止2008年底,湖北省已发现一五0个矿种、一八7个亚矿种,分别占全国已发现的171种矿种和229种亚矿种数的87.72%和81.66%。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92种(其中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增加方解石),亚矿种110种。还有58(亚)种矿产虽已被发现,并且有的已被开采利用,但均属尚未查明资源储量或未开展正规的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湖北省矿产种类一览表 矿产 大类 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 已发现尚未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 尚未发现的矿种 矿种数 名 称 矿种数 名 称 矿种数 名 称 能源矿产 7 煤、石煤、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 2 油页岩、油砂 2 煤成气、天然沥青 金 属 矿 产 40 铁、锰、铬、钒、钛、铜、铅、锌、铝土矿、镍、钴、钨、钼、汞、锑、镁、金、银、铌、钽、锂、锆、锶、铷、铯、镧、铈、镨、钕、钐、铕、钇、镓、铟、铊、锗、铼、镉、硒、碲 9 锡、铂、钯、钌、锇、铱、铑、铍、铪 10 铋、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 非 金 属 矿 产 43 萤石、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砂岩、脉石英、天然石英砂、耐火粘土、硫铁矿、芒硝、重晶石、 含钾砂页岩、橄榄岩、蛇纹岩、泥炭、岩盐、碘、溴、硼、磷、石墨、硅灰石、滑石、云母、长石、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石膏、硬石膏、方解石、玉石、泥灰岩、页岩、高岭土、陶瓷土、累脱石粘土、膨润土、其他粘土、 辉绿岩、花岗岩、大理岩、板岩 47 钾盐、宝石、金刚石、自然硫、刚玉、蓝晶石、硅线石、红柱石、石棉、蓝石棉、蛭石、沸石、毒重石、冰洲石、菱镁矿、玛瑙、粉石英、天然油石、硅藻土、凹凸棒石粘土、海泡石粘土、铁钒土、玄武岩、珍珠岩、黑曜岩、松脂岩、凝灰岩、安山岩、片麻岩、角闪岩、闪长岩、镁盐、砷、粗面岩、湖盐、天然卤水、含钾岩石、水晶、电气石、明矾石、颜料矿物、白垩、伊利石粘土、叶蜡石、浮石、霞石正长岩、火山灰 5 钠硝石、黄玉、天然碱、麦饭石、火山渣 水气矿产 2 地下水、矿泉水 4 氡气、二氧化碳气、硫化氢气、氦气 合计 92 58 21 据2008年湖北省矿产资源年报 湖北省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大的前一五种矿产示意图 据2008年湖北省矿产资源年报 湖北省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有7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首;有29种矿产的资源储量居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2-5位;有32种(亚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同类矿产资源储量之6-10位。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矿产中,累托石粘土、碘、溴、石榴子石、饰面用蛇纹岩等矿产在全国同类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中占有50%以上的绝对优势, 并且累托石粘土仅湖北省有查明资源储量。钛矿和磷矿由于近几年开发效益显著,市场活跃,社会资金投入勘查的项目多,新增资源储量大,由原来的第六位和第三位,上升到第四位和第二位。 ●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丰富,能源等支柱性矿产短缺。磷、岩盐、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等为我省优势矿产;高磷赤铁矿、芒硝、钛、钒、累托石粘土等为我省潜在优势矿产;铁、铜等资源较为丰富,但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保证程度总体较低;水泥配料、玻璃硅质原料、冶金辅助原料、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石材资源前景较好;镁、铌、钽、铷、铯、锂、铊、稀土、硒、锶、金、银、铅、锌、溴、碘、硼、石墨、化工用白云岩、膨润土、耐火粘土、石墨、石榴子石、化肥用橄榄岩、建筑用辉绿岩等矿产和地热、矿泉水资源潜力较大;菊花石、百鹤玉、绿松石等矿产具地方特色。但我省缺煤、少油、乏气,铝、锡、钼、锑等资源前景不容乐观,铂族金属、钾盐、铬铁矿等资源严重短缺。 ●资源分布广泛,主要矿产资源集中度高,区域特色明显。全省一三个市(州)和4个省直管行政区均有矿产资源分布。其中富铁、富铜和金、钨、钼、钴、锶等矿产集中分布于鄂东南地区;磷、硫、铁、煤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西、鄂西南地区;重稀土、钛、萤石、重晶石、云母、长石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中北和鄂东北地区;石油、岩盐、石膏、芒硝、溴、碘、硼、铷、铯、锂等矿产主要分布于鄂中南地区;银、金、钒、轻稀土等矿产在鄂西北地区占据重要地位。 ●矿床规模偏小,共、伴生矿床多。全省共发现非油气类矿产地一五34处,其中大型矿床数一三1个,占总数的8.54%;中型矿床数300个,占总数的19.56%;小型矿床数1103个,占总数的71.9%。全省70%以上的金属矿床为共生矿床,80%以上金属矿床伴生多种有用组份。 ◆重要矿产资源状况 根据矿产资源在湖北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有资源储量等综合分析,重要程度排前列的矿产是铁、铜、金、银、铅、锌、钨、磷、盐、芒硝、石膏、硫铁矿、煤炭、水泥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及建筑用石料、饰面用石材等。 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 矿 种 单位 保有资 源储量 查明资 源储量 分 布 的 主 要 地 域 铁 矿石 千吨 2893075 3278199 黄石市-鄂州市,鄂西宜昌-恩施。 铜 铜 吨 2080438 4517146 黄石市、大冶市、阳新县、鄂州市。 金 金 千克 一五1655 278059 大冶市、阳新县、嘉鱼县、宜昌的夷陵区、秭归县。 银 银 吨 6938 12459 大冶市、阳新县、宜昌市、十堰市。 铅 铅 吨 330257 383311 黄石市、阳新县、武穴市、竹山县、当阳市等地。 锌 锌 吨 1076765 1179945 黄石市、阳新县、武穴市、竹山县、当阳市等地。 钨 WO3 吨 54923 86192 大冶市和阳新县。 磷 矿石千吨 3039一三5 3512954 宜昌市、神龙架、钟祥、襄樊市、大悟县。 盐 NaCl千吨 25753161 259一八935 云梦县、应城市、天门市、潜江市。 芒硝 Na2SO4千吨 2064889 2081490 孝感市的云梦县、应城市及天门市、潜江市一带。 石膏 矿石千吨 2117897 2245900 荆门市、武汉市江夏区、应城市、云梦县和当阳市。 硫铁矿 矿石千吨 163552 19一三20 宜昌市、恩施市、建始县、鄂州市、保康县等地。 煤 矿石千吨 747246 11一八568 宜昌市、恩施市、荆门市、黄石市等地。 水泥用灰岩 矿石千吨 3398549 3659787 荆门市、宜昌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襄樊市 熔剂用灰岩 矿石千吨 582940 654980 宜都市、长阳县、大冶市、武汉市江夏区等地。 建筑用石料 千立方米 一三82一三 146160 广泛分布全省除江汉平原的区域。 饰面用石材 千立方米 44680 45779 宜昌市、黄石市、襄樊市、十堰市等地。 据2008年湖北省矿产资源年报 ◆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湖北省岩盐、芒硝、磷、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大理岩、膨润土、累托石粘土等非金属和石材矿产能充分保证经济发展的需求,其中磷矿、岩盐、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大宗矿产的开采量供大于求;石墨、玻璃原料等矿产供需基本平衡;铁(鄂西高磷赤铁矿)、锰、钛、钒、铌、钽、锂、锶、稀土、铯、铷、硒、溴、碘、硼等矿产具有潜在优势,只要采选冶和加工技术成熟,完全能满足省内需求;能源矿产紧缺;黑色、有色金属资源保证度差,且选冶能力远远超过采掘能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2008年完成调查面积、新发现矿产地 1:5万区域地质调查 2191平方公里 1:5万区域矿产调查 3480平方公里 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3000平方公里 新发现矿产地 (6处) 煤 小型1处 铁 小型1处 铜 小型1处 磷 大型1处、小型1处 硫铁矿 大型1处 ●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5月正式批复《湖北省地质勘查规划》,省厅及时向全省予以发布,并按批复方案组织实施。 ●我厅被评为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资源潜力调查工作最佳组织奖,大冶铜绿山和宜昌磷矿深部勘查均被评为2008年度全国十大找矿成果。 ◆矿产资源规划 ●组织编制了湖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一五年),并通过国土资源部预审。 ●完成了高磷赤铁矿、岩盐和卤水、石膏和水泥用灰岩等三个省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启动了《鄂东南铜、铁、金矿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完成规划资料收集、考察调研、设计编制和三个专题研究工作。 ●积极推进市、县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对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及编制人员进行了培训。 ●完成第一、二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申报工作,其中黄石市、大冶市、潜江市、钟祥市已被国家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008年,全省共有矿山企业4388个,从事矿业生产人员160842人,年产矿量14273.83万吨。工业总产值196.42亿元,利润总额33.47亿元。 ●2008年,采矿权新建矿山划定矿区范围 16宗,变更范围预审127宗,新立矿山登记9宗,变更登记50宗,矿山企业延续登记274宗,矿山企业转让登记14宗,采矿权抵押备案41宗,注销采矿权66宗。 ●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出让探矿权8宗,出让金额17540.07万元(含过去已发证但未完成有偿化处置项目);全省共出让采矿权129宗,出让金额17566.25 万元。 ●全省查处无证或持过期失效许可证进行勘查开采61 起,持勘查许可证采矿12起,开采矿种与采矿许可证不符4起,停产整顿期间擅自采矿7起,已关闭矿山“死灰复燃”9起,超越批准矿区范围采矿45起,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4起;纠正地方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审批和登记矿业权2起,纠正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招商引资擅自同意他人采矿9起;现场取缔非法零星采矿点321处。8月上旬,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九部委的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检查验收。 ●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期间采矿登记与监督管理的通知》,规范和加强矿山采矿权管理。 ●全省矿山总数由整合前的5928家减少到4465家,压减率达24.74%,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20%压减任务。其中,磷矿由148家整合为110家,煤炭矿山由695家整合为465家,地热企业由32家整合到一八家,盐矿企业由8家整合到7家。 ●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通知》、《关于要求报送探矿权相关材料的通知》和《湖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总体方案》,全面开展了探矿权采矿权实地核查前期资料整理,组织完成了大冶、夷陵和咸丰等核查试点工作,召开了全省矿业权核查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湖北省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队伍建设和征收管理工作, 2008年度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达到5576.97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4500万元征收入库目标任务,为年计划的123.9%,比上年增长17.5%。 ●继续做好资源储量的评审备案和核查检测工作。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 ●2008年认真地组织开展了全省采矿权和探矿权年检,坑探施工项目监督检查和矿产督察工作,年检率均达到100%。 ●加大了对开发利用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对年检不合格的矿山企业提出了停产整顿和限期整改要求,有效地加强了矿山监督管理工作。 ●如期完成2008年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汇总工作,并顺利通过部会审。 ●配合省厅执法处和执法总队,做好矿产违法情况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处理违法采矿举报件36起。 ●配合省安监、公安等部门开展了矿山安全检查、尾矿库安全大检查、矿区社会秩序整治等专项行动。 ●配合完成了5项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其中,省民革关于“湖北磷矿资源开采现状及建议”的提案,由省政协主席到宜昌市远安县现场督办,办理结果得到了省政协的高度评价。 3、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2008年全省共发生各种不同规模的地质灾害665处,其中,滑坡483处,崩塌104处,地面塌陷48处,泥石流7处,造成10人死亡,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7626万元,其中宜昌市境内发生地质灾害205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847万元。 ●继续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全省成功预报地质灾害一八起,组织群众转移1一八7人,避免财产损失974万元。 ●省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联合组织向国家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其中竹山县钻探岩煤矿区、红安县华河萤石矿区等5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获国家批准,并获国家、省项目治理经费4560万元。 ●全省六个市(武汉市、咸宁市、孝感市、黄石市、荆州市、襄樊市)开展了地下水环境动态监测,监测网覆盖面积达5841.94km2,地下水水位监测孔164个,其中国家级一三个、省级81个、市(州)级70个;完成地下水水位、水温动态监测10121次;水质监测点一三0个,共采集地下水水质样273组。 ●全省投入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资金一三02万元,共安排项目17个,其中,中央财政投入845万元,省级财政和其它资金投入457万元。 ●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面积6.5万km2(其中2008年完成3000 km2),占我省国土面积的34.97%,基本覆盖了我省江汉平原大部及沿江经济带地区。 ●相继完成钟祥-宜城地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阶段的表、深层样品采集及异常查证的野外工作。 ◆地质遗迹及地质公园 ●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申报湖北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批准,项目经费共计800万元。在省级财政支持下,房县野人谷省级地质公园等重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4个,项目经费共计200万元。 ●2008年5月,湖北省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在长阳县召开了地质公园申报材料评审会,同意建立随州大洪山省级地质公园、丹江口石鼓省级地质公园、房县野人谷省级地质公园、清江长阳省级地质公园和通山九宫山省级地质公园。 ●2008年底,完成省厅下达的《湖北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项目组共收集地质遗迹资料近500处,对其中409处重要地质遗迹进行了调查,通过评价,可将其分为4大类12亚类44小类。该项目基本摸清了湖北省地质遗迹的家底。 地 质 遗 迹 保 护 区 保护区名称 保护区级别 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保护区 国家级 宜昌西陵峡震旦纪剖面保护区 省级 郧县李家沟恐龙骨胳化石保护区 市级 恩施市梭布垭石林保护区 州级 通山县隐水洞保护区 县级 松滋市鱼化石 县级 南漳县松树沟“南漳龙”化石群 县级 湖北省已建地质公园情况一览表 序号 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名称 级别 建立 年份 1 长江三峡(湖北) 地质公园 国家级 2004年 2 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地质公园 国家级 2005年 3 武汉木兰山地质公园 国家级 2005年 4 神农架地质公园 国家级 2005年 5 通山隐水洞地质公园 省级 2003年 6 远安化石群地质公园 省级 2005年 7 南漳水镜湖地质公园 省级 2005年 8 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 省级 2007年 9 恩施清江源地质公园(含原利川腾龙洞范围) 省级 2007年 10 五峰地质公园 省级 2007年 11 崇阳百泉地质公园 省级 2007年 12 竹山堵河源地质公园 省级 2007年 一三 十堰武当山地质公园 省级 2007年 14 随州大洪山地质公园 省级 2008年 一五 丹江口石鼓地质公园 省级 2008年 16 房县野人谷地质公园 省级 2008年 17 清江长阳人地质公园 省级 2008年 一八 通山九宫山地质公园 省级 2008年 2008年湖北省矿山公园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矿山公园名称 级别 建立 年份 1 黄石矿山公园 国家级 2005年 2 应城矿山公园 省级 2008年 4、法制建设 ●分片检查,抓好普法依法行政规划的实施。2008年10月,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93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6—2010年)〉实施情况中期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8〕92号)的要求,我们制定“五五”普法依法行政中期检查实施方案和评分标准。 ●依托试点,全面促进我省国土资源系统法制建设。根据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经厅领导批准,确定武汉市、荆州市等19个单位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五五”普法、依法行政试点和政策法规联系点。 ●完成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做好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的推荐工作。 ●组织编印了《湖北省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2004-2007)》,指导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 ●开展了临时用地、闲置土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农村宅基地等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的调研。初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裁决机制。 ●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和法规咨询工作。 ●规范行政行为,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5、科技外事和信息化 ◆科技工作 ●科技项目立项。按照部、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发布了2008年度湖北省国土资源科技项目立项指南,积极参与部、省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围绕我省铜铁金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矿山环境治理、地质实验分析技术等方面,向国家申报了一批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其中《鄂东南尾矿铁铜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等4个项目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预审,现列入部项目库因地震原因推迟执行。上报湖北省科技厅的3个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列入省引导项目。 ●科技项目管理。对《湖北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环境效应研究》等8个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均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组织了《湖北省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标准研究》等5个科研项目的评审鉴定(验收)工作;办理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制度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等4个项目的科技成果登记;完成了2008年度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报表统计工作。 ●科技奖励申报。根据省、部关于开展2008年度科技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推荐范围和条件,组织了省、部科技奖的申报工作,推荐了《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评价》等3项科研成果参加省科技奖励评审;推荐了《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杉树垭磷矿区详查》等4项科研成果参加部国土资源科技奖评审,其中《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杉树垭磷矿区详查》评为今年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我厅申报的《三峡库区回水条件下的斜坡变形调查研究》项目获2007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信息中心与部信息中心合作的《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项目获2007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获2007年度国土资源部科技二等奖,并被部推荐参加国家科技奖评审。 ◆对外交流与合作 ●外事工作管理。根据中办发〔2008〕9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外事工作管理。按照省委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编制我厅2008年度外事工作年度计划,并向省外办申报了厅、处级干部因公出访计划。认真贯彻落实鄂办发[2008]2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因公出国(境)管理的实施细则》的精神,加强了因公出国人员计划申报、出国(境)量化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不得持因私护照,使用公款出国考察规定。出国考察人员护照的申办、领用和收缴工作进一步加强并对2005年以来申办的新版公务护照进行了清理归档。 ●考察培训交流。厅组织了4个团组26人次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土地利用等方面考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取得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