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经验技巧.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888637 上传时间:2025-03-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经验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经验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经验技巧 一、常识判断 1、若要更多玫瑰花,必种更多玫瑰树。常识判断型题目因其繁复冗杂而使得学习起来难以得其要领,部分同学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但是,从反方面来考虑,正是因为其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宽泛,所以才能较为公正地衡量出每个考生的水平。因而要想在常识判断中拿到更高的分数,就必须先拥有更多的知识量。也就是说,知识量是取得此类题目高分的必要条件。 2、不要临时抱佛脚,应知功夫下平常。临时抱佛脚对于此类题目几乎难以奏效。所以建议大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当中就要下意识地去学习,去识记。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公共基础知识这本书是应该重点看看的。切记,是看看而已,多浏览,勤翻阅,不要刻意去背。我的体会是一背就会感觉枯燥,感觉到枯燥了,就会不容易记住,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保持愉悦的心情去翻看,愉快有助于增强记忆。 3、提升素质是关键,最好群书都博览。温总理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李苦禅有句名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到“三读”,即“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笔到、心到”。博览群书,是增长才干、提升素养的绝佳途径。不仅仅是对常识判断,对于其他类题目,也是标本兼治的不二法门。我平时爱看书,比较爱看文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类,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也有涉及。读到一定境界,做行测题会比较顺手,即使裸考,分数也不会低。 4、新闻时事莫放过,处处学问须留心。上网的时候不要总记着打游戏聊qq,看看新闻网站(推荐看新华网和人民网),了解一下国情社情;看电视的时候不要总看那些肥皂剧,看看新闻频道(CCTV13),关注一下国计民生;与人闲聊的时候不要总是娱乐八卦,谈谈历史文化,增长一下见闻;总之,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留心处处皆学问,学问处处须留心。 5、常识规律难寻觅,仍有技巧可参考。以下技巧是我从资料中提炼总结。(1)排除错项法。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有些题考生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试题的难度,从而提高答题的正确率。(2)去同存异法。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的准确率。(3)纵向比较法。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4)大胆猜测法。这种方法只有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这种方法的平均命中率是25%。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一)言语理解 1、好文佳作细细读,多读多思子自知。言语理解的试题,往往是出自于名家的一篇文章,如果平时读书读得多,对于言语的理解和掌握就会胜于常人,往往是读完题干以后,就能选出答案。所以,我建议,一定要多读名家的代表作,特别是那些语言精练、句子优美、词语得体的作品。这不仅对于做言语理解试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是大有裨益,聪明的你,何乐而不为呢?读好文佳作,这是上上策。 2、历年真题要勤做,常错题目多总结。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言语理解部分要多做真题,然后隔断时间再拿出来重复做。常错的题目,要找个错题本记下来,总结了才能提高。真题值得反复地做,总结需要反复地看。做过之后,也需要反复地去读。和读好文佳作一样,这样也有助于培养语感。我感觉,言语理解的所谓的几百条技巧也抵不上一个良好的语感。 3、第一感觉很重要,当机立断选正解。做言语理解试题,第一感觉很重要,这样速度也快,切记不要犹豫迟疑,选过就忘记上面的,免得影响下面的做题。第一感觉如何培养,正是前面所讲的两条,归根到底还是多读好书,多读名文佳作,多读历年真题。我在这一部分,做题的速度最快,正确率也不低,并不是因为我对词语掌握得娴熟,而是得益于良好的语感。 4、百尺竿头不骄傲,掌握词汇更进步。以下四点是结合本人认识和前人经验总结。(1)正确理解并使用词语,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加以判断。例如,“走了”在有的句子里是“离开了”,在有的句子里则是“死了”的意思。(2)正确理解并辨析近义词。从语意轻重的不同来辨析:例如,“批评”与“批判”,前者语意轻些,后者语意则重些。从适用范围的大小来辨析:例如,“爱护”与“爱戴”是一组近义词,前者对人对物都可用,后者只适合用于人。从感情色彩的不同来辨析:例如,“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则是贬义词。从语体风格的不同来辨析:例如,“惦记”与“思念”,前者一般用于口头,后者一般用于书面。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例如,“发挥”与“发扬”,前者常和“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词配合使用,而后者常和“优点”、“传统”、“成绩”等词配合使用。(3)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要正确理解成语的特定含义:比如,把“胸有成竹”讲成“胸膛中有长成的竹子”,肯定会让人笑话的。要正确使用成语的规范形式:比如,不可以把“对牛弹琴”说成“对马弹琴”。要正确掌握成语的辨析方法:比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实际上它们的意义和感情色彩截然相反。(4)正确理解并运用虚词。要能准确使用关联词语。一是把握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不能混淆,如“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二是注意关联词语本身的前后搭配,不得错位,如“只有”与“才”搭配,“只要”与“就”搭配;三是准确了解词语、短语、分句、句子和段落需要哪些关联词语,不得乱用,如该用“虽然”的(“虽然下雨了,他还是来了”,表示雨已经下了),就不能用“即使”(“即使下雨,他也是能来的”,表示雨还没下)。三个关键点中,前两个是基础知识,后一个是使用规则,三位一体,不能偏废其中任何一项,否则就会出错。要能准确辨析一般虚词。首先要准确掌握相近虚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如“再”和“又”,“从而”和“进而”,“况且”和“何况”,“对于”和“关于”,“然而”和“反而”,“偶尔”和“偶然”,“一向”和“常常”,“恰好”和“恰巧”,“分外”和“格外”,“由”和“由于”等,再结合语境认真挑选,不要随便乱用。 (二)言语表达 1、先做真题打基础,熟悉题型找套路。有人感觉言语表达试题比言语理解试题难度大点,其实不然。言语表达试题乍看觉得无从下手,实际上是有规律可循的。我建议,基础一般的同学还是以先做近几年的真题为切入点,慢慢打开言语表达世界的大门。真题只要用心去多做几遍,经历过苦闷愁思的过程,在忽然的一刹那,你会发现你已经进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卖油翁为何能不用漏斗从钱币孔里倒油而不湿钱币,答案想必你也知道,“无他,唯手熟尔”。 2、看好问法是关键,不同题型专项练。划分题型要看问法。要仔细推敲问题是怎么问的。大家做题,更多的是看题干是怎么说的,但是往往忽略了题目是怎么问的。很多时候都是原文看懂了,但是解错了,因为题目没有仔细看,提问的重点没有看明白。从问法中总结题型,从题型中总结解法,从错误中总结不足,从不足中总结经验。比如,根据问法,可以分为主旨题、推理题、细节题、指代题、排序题,等等。各个题型都有不同的解法与技巧,一定要多练习,多总结。比如,主旨题避免以偏概全,切忌推理引申;推理题避免就事论事;细节题避免偷梁换柱;指代题避免张冠李戴;排序题要从选项入手寻头,一般代词不能作开头,注意关联词语的顺序,因此、总之等结论性词一般放于最后。 3、眼到心到练速读,去冗存精显真功。这类题目题干一般都很冗长,如果一字不落地从头至尾看下来,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理清脉络。所以,在平时的读书看报中,要有意识地锻炼速读的能力,记住,不是默读,是速读,讲究眼到心到,一目十行。 古人曾有“跑马观碑”的佳话,可见速读之功效。另外,要将原文中长句的意思用简炼的短句进行概括,去掉粗枝大叶,留下主干之美。尤其对于主旨概括题来说,与选项接近的十有八九为正确答案。 4、他山之石来攻玉,网上视频选择看。建议从网上搜些视频来看,我看了一些,觉得讲得不错,受益也匪浅。比如顾菲的言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看看视频再回来练习,会有思路豁然开朗之感,学习效率也会事半功倍。这是一个可以在短期训练中得到长足进步的部分,大家一定要勤加练习,努力掌握,争取这一部分得高分。 三、数量关系 1、各人基础虽不同,练习总能样样红。不可否认,有些数理高手对于这类题目,几乎可以秒杀。对数学无爱,以前做这样的题目半个小时15道,经过一阵练习,基本能达到平均一分钟一道,做对的题目在10个以上。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培养对数学的热爱,那么就要强迫自己去练习,照样能通向罗马。 2、历年真题是个宝,学习总结能提高。这一部分没有必要搞题海练习,这并不是否定题海战术,而是这样做的效率很低。学过工业工程的同学都应该知道什么是效益最大化。对于这个题型,做真题,分类总结,是提高的捷径。我不建议大家去单纯地背记那些干巴巴的公式,网上有许多童鞋总结的“数学运算常见公式”,不知道你们看到是什么心情,是见不得这些的,一看到这么多密密麻麻的公式,不仅头都大了,学习的勇气也没了。建议大家以真题为标尺,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提炼公式方法,然后在不断的做真题的过程中来灵活运用。 3、追求速度是关键,当断不断受其乱。数量关系考试,考的不是你能否把题解出来,而是你能否快速地选对答案。所以,我建议,如果30秒仍毫无进展,不妨大胆猜测一个,做个标记,等回头有了时间再做。另外,有些试题不必要计算出答案,能从选项中看出来的就不要去计算;有些试题计算较繁琐,可以从选项中选个顺眼的代进去;有些试题在你看完题之后就应该决定是否放弃。我就常常运用以上方法,节省了不少时间。 4、 增强数字敏感性,投机取巧或更高。上面介绍的从选项中看出来答案、从选项中选个数代入题干中等方法,其实考察的也就是你对数字的敏感性。高手为什么能在几分钟内做15道数量关系题,而且保持极高的正确率?跟数字敏感性同样密不可分,也可以说是他们投机取巧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培养一下数字敏感性。你对数字敏感了,数字才会对你敏感。 四、判断推理 1、阅尽千山更无山,图形推理实不难。有没有喜欢玩“找茬”的童鞋?反正我不喜欢。不知道喜欢玩“找茬”的童鞋做图形推理试题是不是顺手些?我感觉,图形推理试题是送分题,虽然初看起来,感觉无所适从,但是只要经过一阵练习,完全可以得心应手。这个题型相对于数量关系题来说,不需要计算,更加适合对数学不很感冒的童鞋拿分。那么怎么样来学习呢?首先要学招式。招式就是要明白,从哪几个方面来应对图形推理的考察。图形推理的考察形式不外乎以下五种:①图形类比推理;②图形序列推理;③图形坐标推理;④图形平面组成;⑤平面图形的空间还原类题型。 对这五种形式一定要结合真题来仔细研磨。其次要学会见招拆招。做图形推理题,要学会观察所给图形,包括:图形的大小变化、图形的笔画曲直多少、图形的旋转方向、图形构成要素的增减与组合、图形的叠加、图形的组合顺序以及是否存在相同的图形等等。最后要做大量练习。练习以真题为主,包括国考真题和所在省份真题。经过一阵练习后,你会发现有些试题一眼就能看出答案。这就是做题的敏感性,必须以做大量真题为前提。 2、定义判断要看清,运用排除最可行。定义判断试题说难不难,不会看了后就一头雾水;说简单也不简单,干扰项跟正确项你纠我缠。关键还是要认真看清楚题干,抓住定义的关键,对备选项进行分析,不符合题干定义要求的逐个对比排除。我善于运用排除法,把错误选项排除的过程,也是一个抽丝剥茧探微知著的过程。首先要掌握关键词法:就是通过快速拆分定义项,将其中关键信息拆分出来,以此为标准去衡量所给备选项是不是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其次是运用定义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来解题。运用内涵主要是抓住定义的本质属性;运用外延主要是抓住定义本身所囊括的事物范围。比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市场上的汽车、房子、食品、电视……等等。最后是定义的“属”加“种差”解题法(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概念):就是通过解释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比如:单身汉(被定义者)=未婚(种差)+男子(临近的属概念)。还是要以近几年的国考真题和所在省份真题为靶子,加以练习。 3、类比推理不算难,不信你就试试看。类比推理也是送分题,我曾让一个初中学生做这类题目,告诉他基本规则后,他5分钟内就做完了10道题,竟对了8个。这类试题能做上三五十道真题,基本上就搞定了。主要方法有代入法、造句法、比较法、排除法等几种。由于比较简单,在此就不赘述了。 4、逻辑推理不可怕,掌握规则走天下。我裸考的时候,对逻辑推理试题感到无所适从,那时感觉在行测试题中是最难的部分,做题基本靠蒙,失分比较严重,也很害怕这类试题。后来,有人告诉我,“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我觉得很有道理,就从网上买了一本MBA逻辑学教程,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个月,感觉技艺精进。回过头来做公考逻辑题,大有左右逢源、庖丁解牛之感。就这样,曾经最害怕以至于要放弃的试题,如今竟变成了最得心应手的试题。不得不感叹“除了那些不曾学,没有什么学不会”。逻辑推理分为演绎性推理和非演绎性推理,演绎性推理重在逻辑规则和技巧,非演绎性推理重在理解和归纳。我建议,对演绎性推理的学习,一定要按部就班,由易到难,不可死记硬背推理规则,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去识记去运用去融会贯通。对非演绎性推理的学习,要以理解为主,通过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大量练习,来总结归纳经验方法。在资料方面,建议学习MBA逻辑学教程,因为MBA的逻辑学试题比公考试题难,MBA逻辑学教程比较系统,一般的公考辅导书都太浅显。如果大家能坚持下来,一个月以后,再去做公务员考试逻辑试题,定会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五、资料分析 1、带着问题看题干,一道一道接着算。我的习惯是,看一道题,然后在题干中锁定信息,再进行分析计算。若是综合分析题则根据选项特点具体分析。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2、仔细审题很关键,莫在阴沟翻了船。对题目和题干的一些名词和换算关系一定要看清,不要因为对时间、单位或者某些特殊概念的理解错位而冤枉失分。 3、速算技巧需掌握,如虎添翼唱凯歌。资料分析中,几乎所有复杂的计算都有简化的可能。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相差非常大,估算便是首选;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的首位各不相同,直除便是不二法门;如果在一群分数中,有一个分数的分子最大而分母最小,就应该知道此分数为最大;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之间相差一个特殊的分数,插值法多半在所难免;看到待比较的两个分数之中,有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略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差分……速算技巧给我们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为大家节省了本来会浪费在计算上的大量宝贵时间。 4、细枝末节君须记,适当运用有奇迹。考试时带着刻度尺和量角器等工具,有时候可用工具的刻度代替实际的数据;在试题上做适当的标记,有助于快速定位信息;巧妙利用排除法解组合选择型试题;利用基本常识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做出迅速选择;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公务员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