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题(一)
一、选择题
y
a
c
b d
O x
图1-98
1. 一质点在xy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式中a、b、c均为常数。当运动质点的运动方向与x轴成45º角时,它的速率为[ B ]。
A.a; B.; C.2c; D.。
2. 一质点以匀速率在xy平面内运动,如图1-11所示。则经轨道上的a、b、c、d四点时,质点的加速度最大的点是[ B ]。
A.a B.b
C.c D.d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加速度恒定不变时,物体的运动方向也不变;
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必定为零;
D.质点作曲线运动时,质点速度大小的变化产生切向加速度,速度方向的变化产生法向加速度。
4. 设木块沿光滑斜面从下端开始往上滑动,然后下滑,则表示木块速度与时间关系的
v v
t t
C D
图1—99
v v
t t
A B
曲线(如图1-99所示)是[ D ]。
二、填空题
v
C B
A
0 t1 t2 t
图1-100
1. 一质点沿x轴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I)。质点的初速度为 2m/s ,第4秒末的速度为 -6m/s ,第4秒末的加速度为 -2m/s2 。
2. 质点作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100所示。图中过A点的一切线AC的斜率表示 t1 时刻加速度 ,割线AB的斜率表示 t1 时刻到t2时刻的平均加速度 ,曲线下的面积表示 从t1时刻到t2时刻质点的位移 。
三、计算题
1.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I)。试求:
(1)试导出质点的轨道方程,并图示质点的运动轨迹;
(2)计算t=1s和t=2s时质点的位置矢量,并计算1s到2s之间质点的平均速度和位移;
(3)计算质点在第2秒末时的速度和加速度,并说明质点作何种运动?
答:(1)由得 ,代入
即为轨道方程。
(2)位移矢量
由平均速度定义知
(3)
第2秒末速度为:
第2秒末加速度为:
2.一小球沿斜面向上滚动,经过时间t后与出发点的距离为x=3t-t2(SI制),试求:
(1)小球的初速度;
(2)小球的加速度;
(3)小球何时开始下落
解:(1)将运动方程对求导数:=3-2(m/s)
(2)加速度
(3) 3-2=0时,=1.5(s)
8. 一质点从静止出发沿半径为R=3m的圆周运动,切向加速度为。求:
(1)经过多少时间它的总加速度恰好与半径成45º角?
(2)在上述时间内,质点所经过的路程和角位移各为多少?
解 已知,即
由初始条件: t =0时,,得质点的瞬时速率
质点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为
这样总加速度为:
其中为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单位矢量,为切向单位矢量。
(1)设总加速度与半径夹角为,
则有: ,
当=45º时,有,即要求
3t2 =3,t =1s(另一负根舍去)
所以t =1s时,总加速度与半径成45º角。
(2)由 和初始条件:t =0时,s0=0 ,得:
将t =1s 代入,求出这段时间内的路程:
由角位移与路程的关系
当t =1s时,
习题(二)
θ
图1—101
图2—11
一、选择题
1. 平地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已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μ。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向右运动,如图1—101所示。欲使物体具有最大的加速度,则力与水平方向夹角θ应符合等式[ C ]。
A.; B.; C.; D.。
2. 弹性势能公式成立的零势能参考点是[ C ]。
A.物体在平衡位置;
B.物体在任何位置;
C.物体处在弹簧既未伸长,也未压缩时的位置(即自然位置);
D.无法确定。
3. 对功的概念有以下几种说法[ C ]。
(1) 保守力做正功时系统内相应的势能增加;
(2) 质点运动经一闭合路径,保守力对质点做的功为零;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两者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必为零。
在上述说法中:
A.(1)、(2)是正确的; B.(2)、(3)是正确的;
C.只有(2)是正确的; D.只有(3)是正确的。
二、填空题
1. 有一质量为m=0.5kg的质点,在xy平面内运动,其运动方程为,(SI),则在t=0秒至t=3秒这段时间内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为 48J ,外力的方向是沿x轴正向,受到冲量的大小为6kgm/s 。
2.一质量m为2kg的物体,所受力为Fx=4+6x,则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了4m的过程中,该力对物体所作的功为 或64J ;在x=4m处,物体的速率为 8m/s;在此过程中,该力冲量的大小为 16Ns 。
3. 已知质点的质量m=5kg,运动方程(SI),则质点在0—2秒内受的冲量的大小为 20Ns ,在0—2秒内所做的功为 40J 。
H
R
1-102
图2-13
4. .如图1-102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光滑轨道由静止开始下滑。要使小球沿半径为R的球形轨道运动一周而不脱离轨道,小球最低应从H为 5R/2 高处滑下。如小球由H=2R处滑下,则它能沿环行轨道上升到离地面的高度h= 5R/3 处。
三、计算题
6. 质量m=2kg的物体受到变力(SI)的作用而运动,t=0时物体位于原点并静止。试求前10秒内此力的功和t=10秒时物体的动能。
解: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又因为
所以有
两边积分有
可得
当
由动能定理:
习题(三)
一、选择题
1.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同的细圆环,A环质量分布均匀,B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设它们对通过环心并与环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JA和JB,则应有[ C ]。
A.JA>IB; B.JA< IB; C.JA= IB; D.不能确定。
2. 一力矩M作用于飞轮上,使该轮得到角加速度。如撤去这一力矩,此轮的角加速度为,则该轮的转动惯量为[ C ]。
A.; B. ; C. ; D.。
3. 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均匀细棒在地上竖立着。如果让竖立着的棒以下端与地面接触处为轴倒下,则上端到达地面时速率应为[ B ]。
A.; B.; C.; D.。
4. 一质量为m0 ,长为l 的棒能绕通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一质量为m,速率为v0的子弹从水平方向飞来,击中棒的中点且留在棒内,如图1-104所示。则棒中点的速度为[ B ]。
O
v0
图1-104
A.; B.;
C.; D.。
5. 下列有关角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质点系的总动量为零,总角动量一定为零;
B.一质点作直线运动,质点的角动量一定为零;
C.一质点作直线运动,质点的角动量一定不变;
D.一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质点的角动量一定不变。
二、填空题
1. 半径为0.2m,质量为1kg的匀质圆盘,可绕过圆心且垂直于盘的轴转动。现有一变力F=0.1t(SI)沿切线方向作用在圆盘边缘上,如果圆盘最初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它在第3秒末的角加速度为 3rad/s2 ,角速度为 4.5 rad/s 。
2. 一球体绕通过球心的竖直轴旋转,转动惯量。从某一时刻开始,有一个力作用在球体上,使球按规律旋转,则从力开始作用到球体停止转动的时间为 1s,在这段时间内作用在球上的外力矩的大小为 0.1Nm 。
3. 某人站在匀速旋转的圆台中央,两手各握一个哑铃,双臂向两侧平伸与平台一起旋转。当他把哑铃收到胸前时,人、哑铃和平台组成的系统转动角速度应变 大 ;转动惯量 变大 。
4. 如图1-105,一匀质细杆AB,长为l,质量为m. A端挂在一光滑的固定水平轴上, 细杆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自由摆动.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摆,当下摆q 时,杆的角速度为 .
5. 如图1-106所示一长为L的轻质细杆,两端分别固定质量为m和2m的小球 (可作质点看待),此系统在竖直平面内可绕过中点O且与杆垂直的水平光滑轴(O轴)转动, 开始时杆与水平成60°角,处于静止状态.无初转速地释放后,杆球这一刚体系统绕O轴转动,系统绕O轴的转动惯量J= 3mL2/4 .释放后,当杆转到水平位置时,刚体受到的合外力矩M= mgL/2 ; 角加速度b= 2g/(3L) . .
○
2m
○
m
O
·
╮
60°
图3-106
A
B
q
图1-105
三、计算题
3. 一根均匀铁丝,质量为m,长度为L,在其中点O处弯成º,放在xy平面内,如图1-107所示。求铁丝对x轴、y轴与z轴的转动惯量。
y
O
x
120º
图1-107
解:质量元
由转动惯量定义
积分得转动惯量:
同理:
6. 在图1-108中,物体的质量m1和m2,定滑轮的质量mA和mB ,半径RA和RB均为已知,且m1>m2 。设绳子长度不变,且绳子和滑轮间不打滑,滑轮可视为圆盘,试求m1和m2的加速度。
答:
RB RA
图1-108
m2
m1
分别以,两个滑轮为研究对象,
对于:
对于:
对于:
对于:
联立以上方程组求解得:
8. 长为l,质量为m0的细棒,可绕垂直于一端的水平轴自由转动。棒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现有一质量为m的橡皮泥沿光滑水平面飞来,正好与棒下端相碰(设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使棒向上摆到处,如图1-110所示,求橡皮泥的初速度。
θ
v0
图1-110
答: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碰后橡上皮泥与棒一起运动,
由角动量守恒可得
碰后根据机械能守恒
可解得:
x
A
O T t
-A
图1-113
习题(五)
一、选择题
1. 某质点按余弦规律振动,它的x~t曲线如图1-113所示,那么该质点的振动初相位为[ B ]。
A. 0; B.;
C.; D.。
2. 摆球质量为m,摆长为l的单摆,当其作简谐振动时,从正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到正向角位移一半处,所需的最短时间是[ A ]。
A.; B.; C.; D.。
v(m/s)
t(s)
-vm
-vm/2
O
图1-114
3.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等振幅的简谐振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则这两个分振动的相位差为[ C ]。
A.60˚ ; B.90˚; C.120˚; D.180˚。
4. 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子的振动,若其速度-时间(v-t)关系曲线如图1-114所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 A ]
A p / 6 ;B p / 3.;
C p / 2.; D 2p / 3.
二、填空题
1 一物体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则:(1)物体由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的时间为 T /4 ;(2)物体由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的一半处时间为 T /12 ;(3)物体由最大位移的一半处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间为 T /6 。
2. 一质量为0.1kg的物体以振幅为0.01m作简谐振动,最大加速度为,则振动的周期为 πs ,通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为;当物体的位移为 8.16×10-4m时,其动能为势能的一半。
3. 有一个和轻弹簧相连的小球沿x轴作振幅为A的简谐振动,其表达式用余弦函数表示,若t=0的状态为已知,写出相应初相位值:初运动状态为x0=-A时,初相位为;初运动状态为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时,初相位为;初运动状态为x0=时,初位相为;初运动状态为x0=时,初位相为。
v(m/s)
2 ①
0 π 2π ② t(s)
-2
图1-115
三、计算题
4. 已知两谐振子的v~t曲线如图1-115所示。
它们是同方向同频率的谐振动。求:
(1)这两个谐振动的振动方程;
(2)它们的合振动方程。
答:(1)对振子1:
由图可知:
t=0时 或
∵下一时刻v方向向上,沿x轴正向运动,则初相取
∴
对振子2:t=0时,
(2)
(矢量合成)
5. 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
求:
(1)合振动的振动振幅和初位相;
(2)另有一同方向的简谐振动:,问当为何值时,振幅最大?当为何值时,振幅最小?
答:(1)
(2)
时 振幅最大
振幅最小
习题(六)
一、选择题
1. 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取决于[ B ]。
A. 波源的频率; B. 介质的性质;
C. 波源的频率和介质的性质; D. 波源的能量。
2. 波速为4m/s的平面简谐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如果这列波使位于原点的质元作的振动,那么位于x=4m处质元的振动方程应为[ D ]。
A.; B.;
C.; D.。
3.一平面谐波在媒质中传播,媒质质元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最大位移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它的动能转化为势能。
B. 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C. 它从相邻的一段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大。
D. 它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相邻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4.在弦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是
y1=2.0×10-2cos[2p ( t / 0.02-x/ 20) +p / 3] ( SI )
为了在此弦线上形成驻波, 并且在x=0处为一波节,此弦线上还应有一简谐波, 其表达式为:[ C ]
A y2=2.0×10-2cos[2p ( t / 0.02 + x/ 20) +p / 3]
B y2=2.0×10-2cos[2p ( t / 0.02+x/ 20) +2p / 3]
C y2=2.0×10-2cos[2p ( t / 0.02+x/ 20) +4p / 3]
D y2=2.0×10-2cos[2p ( t / 0.02+x/ 20)-p / 3]
(以上均为SI制)
二、填空题
1. 图1-116为一传播速度u=10m/s的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则在t=1.5s时,A处质点的振动速度的大小为 0.314m/s ,A处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为 沿y正方向 ,A处质点的振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0 。
y(m)
u
0.1 A
O
5 10 15 20 x(m)
-0.1
图1-116
y(cm)
4.0
2.0
0 2 5 8 11 t(s)
-4.0
图1-117
2. 一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以u=2m/s的速度传播。原点的振动曲线如图1-117所示,则这列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在x=4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t。
3. 写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分别阐述下述情况下波动方程的意义:如果x给定,波动方程表示距波源x处质点在t时刻的位移;如果t 给定,波动方程表示 在t时刻,各处质点的位移情况 ;如果x、t都在变化,波动方程表示 不同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
4. 一细线作驻波式振动,其方程为(SI),则两列分波的振幅为 0.25cm,传播速度为 120cm/s ,驻波相邻两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3cm 。
三、计算题
1.某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和原点(x=0处)的振动曲线分别如图1-118(a)和图1-118(b)所示,求此平面波的波动方程。
y(cm) y(cm)
t=0 x=0
2 2
O 2 4 6 x(cm) O 1 2 3 t(s)
-2 -2
(a) (b)
图1-118
解:
方向的确定:由12-13(b)图知,时刻,振动方向向下,结合12-13(a)图得
即
令波动方程为:
由a图:时
令
令,
则有
3.已知两相干波源S1和S2 ,频率均为,波速均为u=10m/s,振幅均为5cm。波源S1和S2的初相位分别为,,波源的位置如图1-119所示。求两列波传到P点时的振动方程和P点合振动的振动方程。
S1
r1
3m
S2 P
r2=4m
图1-119
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