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掷标枪技术分析.ppt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6858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44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掷标枪技术分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掷标枪技术分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掷标枪技术分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掷标枪技术分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掷标枪技术分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掷标枪技术概念 掷标枪有其独特的动作技术体系。是由人体及其运动环节的一系列不同动作所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无论是进行掷标枪的技术教学和训练,还是进行技术研究,树立整体技术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构成技术整体的各个动作在技术整体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有高有低,有小有大。因此,对掷标枪技术整体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为了教学、训练和理论研究的方便和需要,还必须科学地将完整的动作技术体系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动作技术环节与阶段。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中,人们将掷标枪完整技术划分成握持枪、助跑、最后用力、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器械的飞行几个动作技术阶段。二、掷标枪各技术阶段的分析 1标枪

2、的握法 标枪的握法正确与否对于整个技术动作过程中标枪的控制和最后出枪动作都有直接关系,然而,由于握法不是标枪技术的重要环节,往往易于被人们所忽视。从历史上看,有三种标枪握法。(1)拇指和中指握法 用拇指和中指握住标枪握把线圈上沿,枪斜放在掌心上,食指自然弯曲斜放在枪杆上,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在线圈上(见图1)。这种握法较为普遍,目前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绝大多数采用这种握法。其最大优点在于充分利用了中指的长度加长投掷臂的用力半径,同时也有利于标枪出手时的有力拨枪动作。(2)拇指和食指握法 用拇指和食指握在枪把线圈上沿,使枪斜放在掌心上,其余的手指按自然顺序握在线圈上(见图2)。这种握法因食指比中指短

3、,还由于引枪后枪与前臂间的夹角大于前种握法,所以除了缩短了投掷半径,也不利于标枪角度的控制,目前采用者较少。(3)食指和中指握法(又称钳式握法)用食指和中指握在枪把线圈上沿,枪斜放在掌心上,其余手指依次握在枪把线圈上(见图3)。这种握法不如前两种握得牢固。因此对于初学者容易造成食指和拇指同时拨枪,影响标枪的自转速度。因此目前几乎已无人采用。标枪的握法应根据器械的特点、投掷方法和运动员个人特点等来决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 握 法,都 必 须 符 合 以 下 技 术 要 求:(1)应有利于助跑与投掷,便于控制器械。(2)应有利于充分利用投掷臂的长度和手腕、手指力量。(3)有利于肩、臂、手腕和手指等运

4、动环节的适宜放松。2持枪法 持枪技术的原则要求是要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有利于做好引枪动作。从动作形式上看,主要有三种方法。(1)肩上持枪 是国内外多数优秀运动员所采用的方法,因为它更好地体现了持枪技术的原则要求。肩上持枪法是把标枪持于右肩上方(以下均以右手投掷为例),由于个人习惯不同和引枪方式不一,持枪的部位和枪姿略有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见图4)。图4:肩上持枪法运动员持枪在肩上,肘关节略高于肩,持枪手稍高于头,枪尖低于枪尾。这样做利于动作舒展和手腕放松。持枪在肩上,持枪手靠近右耳旁,枪近于水平位置,上、前臂夹角较小,手腕弯曲较大,使投掷臂和手腕略感紧张。此方法较适合于直接向后引枪和向前

5、向下向后弧形引枪法。持枪于右肩上稍靠前。枪尖高于枪尾,这种方法造成的投掷臂和手腕紧张程度最大。此法也适用于直接向后引枪和向前向下向后弧形引枪法。(2)(2)肩下持枪肩下持枪 肩下持枪法是持枪在肩下,把标枪斜靠在腋下(见图5),这样持枪助跑直至投掷前几步才随着向右转体做超越动作的时候,升起投掷臂。这种方法虽有人采用,但并不常见。图5:肩下持枪法 (3)平肩持枪法 运动员把枪事先引至身后,枪约与肩同高,侧对投掷方向向前助跑,直到投掷前几步逐渐加大超越,然后过渡到投掷。采用这种方式的人更少见,因为开始这样助跑,影响跑速和动作的协调。但是1981年瑞典选手埃卢德布林科将标枪投出90米时就采用的这种持枪

6、法。3助跑 掷标枪的助跑是整个技术中时间最长,动作环节最多的动作技术阶段,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使人体和器械摆脱静止状态,获得预先的动量。二是为最后投掷创造良好的身体用力条件。当然,标抢本身在助跑中获得的预先速度是有限的,有人研究只相当于器械出手速度的20,但是不能忘记的是助跑为最后用力创造了良好必需的用力条件,缺少这一重要条件,最后用力动作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另外,从近代标枪运动的发展情况看,随着运动员身体和技术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助跑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愈来愈大。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阶段的平均位移速度多在68.5米秒。尽管如此,并非助跑速度越快越好。它应与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技术掌握程度相

7、适应。助跑速度的增加会给最后用力技术带来难度,掌握不好,不仅影响最后投掷技术的效果,也难以真正发挥助跑的效能。因此在选择助跑速度时,要充分考虑运动员的水平,采用合理适宜的跑速,并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逐步加以调整。掷标枪的助跑距离男子一般为20一35米,女子稍短些。整个助跑通常又分为两个阶段:预跑阶段和投掷步阶段。下面就逐一进行分析。(1)预跑阶段 预跑阶段是运动员从第一标志开始助跑到第二标志,根据运动员的情况,一般为1220米,跑812个单步。预跑阶段的任务是使人体和器械在进入投掷步阶段前达到一定速度。因此跑动动作要自然、放松,用前脚掌有弹性地着地,与中长跑途中跑技术相似,上体前倾不大。跑动应在

8、控制好器械的前提下逐渐加速。随着助跑节奏持枪臂前后稍有自然摆动,与下肢动作协调一致。到第二标志时,助跑已达到了较高的速度。(2)投掷步阶段 投掷步阶段是整个助跑的重要阶段,它对助跑速度的利用和最后用力动作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它不仅是教练员、运动员技术训练中的重点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主要内容。投掷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加速或不减速的情况下引枪,做好投掷步最有利的姿势,不停顿地过渡到最后用力。投掷步的形式有三步的、五步的、六步的和七步的。但最常见的是五步投掷步技术。投掷步的距离一般在9一15米(男子)和813米(女子)。投掷步阶段人体的平均速度男子为78米秒,女子为67米秒。引枪方法也有直接

9、向后引枪和向前向下向后弧形引枪二种。下面以最常见的五步投掷步和直接向后引枪为例进行分析。第一步:预助跑结束时运动员左脚踏上第二标志,即开始投掷步第一步动作,随着右腿前迈,右肩开始右转并向后引枪,此时人体后倾动作很小,基本与地面垂直,髋轴基本上不向右转。左臂在胸前自然摆动,目视前方。右脚着地时与投掷方向的夹角很小。这些动作不仅开始为人体超越器械做准备,同时仍保持了较高的助跑速度(见图6)。第二步:随着右脚着地单腿支撑,人体重心继续前移,左腿向前迈的同时,髋向右转,继续向右转肩,并完成引枪,身体转入侧对投掷方向,由于下肢动作的积极主动和引枪动作,上体稍成后倾姿势。标枪应靠近身体与肩平行,枪身与水平

10、面约30度角。左臂伸展摆至身体左侧。头部仍朝着投掷方向。左脚掌着地约与投掷方向成30一40度角(见图7)。从这一步的动作过程来看,人体己经开始进入超越器械的过程,但为了避免跑速的下降,应积极加快下肢的蹬摆。第三步(又称交叉步):这一步中运动员要完成超越器械动作,为良好的发力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左脚着地支撑,而后在左腿有力的后蹬同时右腿积极前迈,使下肢进一步超越上肢和标枪,加大上体的后倾程度,髋轴与投掷方向约成45度角。肩轴方向同投掷方向一致,身体成扭紧状,躯干肌群得以拉长。左臂摆收至胸前。投掷臀和标枪保持在原来位置。右脚跟外侧先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与投掷方向成45度角(见图8)。不同运动员

11、交叉步中髋轴的右转程度不尽相同。国内外多数运动员均采用髋轴右转约与投掷方向成45度角的动作技术。但也有一些运动员右髋几乎不右转,或转动很小。其优点可能更有利于助跑与最后用力的快速过渡和紧密结合,易于用力于标枪纵铀。但对躯干和整个身体肌群力量的发挥不利。这种动作常被少数女运动员所采用,它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肩关节和躯干柔韧性。另一种是髋轴较大程度地右转,甚至达90度。采用这种动作对于最后用力的距离和运动员身体肌群力量的充分发挥显然有利。但是由于身体右转过大,必然影响助跑速度,同时右转程度大,造成标枪纵轴大大偏离投掷方向,增加了纵轴用力的难度。运动员投掷成绩的稳定性也常常受到影响。第四步:这一步是

12、从助跑过渡到最后用力的衔接步,最后用力的投掷动作即是在这一步中完成的。故也有人称之为最后用力步。这一步中要完成复杂快速的投掷动作,其重要程度和动作难度都是最大的,因此它也是整个技术的关键所在。国内外关于这一步技术动作的研究也远远多于和深于其它技术环节。不同于投掷步其它各步,第四步是右脚着地后,左脚积极迅速向前迈,尽可能缩短单脚支撑时间。左脚靠近地面前移,以脚跟内侧首先着地,进入制动。身体重心保持在弯曲的右腿上,身体保持在20一25度的后倾角度(见图9)。左左脚脚落落地地位位置置应应在在右右脚脚延延长长线线左左侧侧约约2020一一3030厘厘米米处处,两两脚脚之之间间的的横横距距过过宽宽或或过过

13、窄窄对对最最后后用用力力均不利均不利(见图见图10)10)。整个投掷步阶段动作环节完成的好坏与正确合理的投掷步阶段的节奏有很大关系。这取决于合理的步长比例关系和速度情况。运动实践表明:标枪运动员投掷步阶段的平均速度应相当于个人最大跑速(徒手跑)的70一80为宜。投掷步各步的步长比例应是“大大中小”为合理(见表1)。表1:投掷步各步步长比例关系 4最后用力 表2是最后用力与助跑作用的对比,从表2最后用力与助跑作用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最后用力是整个掷标枪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它对投掷成绩的贡献和投掷效果的好坏起重要作用。表表2 2:最后用力与助跑作用的对比:最后用力与助跑作用的对比 一般认为

14、,随着投掷步第三步右脚着地、身体由惯性继续向前移动,当人体重心越过右脚支撑点时即开始了最后用力动作。首先是右脚由后外侧着地,向前脚掌迅速过渡,脚跟抬起。压紧的脚前掌用力蹬地,推动髋部向投掷方向水平移动。右脚落地、蹬地的过渡和衔接应快而有力。右脚蹬地的同时,左腿积极主动地前迈,伸出小腿着地进入制动,形成以左脚到左肩的牢固左侧支撑,为右腿的继续蹬转送髋创造条件。右腿的继续用力蹬伸,推动髋部进一步向前移动并超越肩部,躯干以左侧为轴向投掷方向转动,拉紧了腹部和胸部肌群,随着躯干的转动,投掷臂进行转肩翻肘动作,使人体正对投掷方向,形成“满弓”姿势(见图11)。这时投掷臂仍处于身后,与躯干形成约100度的

15、夹角。前臂与标枪纵轴的夹角约在20一30度。形成“满弓”以后,右腿继续用力,胸部向前牵引,将投掷臂最大限度地留在体后,人体重心向左腿推移。胸部进一步牵引,上臂带动前臂,肘部逐渐弯曲,当上前臀弯曲近90度时,左腿迅速积极用力蹬伸,被拉长的体前肌群做强有力的收缩用力,右肩带动上臂、前臂、手腕,依次做出快速有力的“鞭打”动作。通过手指的最后“拨枪”,将力量集中于标枪纵轴上,使枪从右肩前上方被掷出。掷标枪技术的最后用力动作是从右脚开始的,依次通过腿、髋、躯干、肩、肘、手的一系列动作将标枪投出的。最后用力阶段的时间仅为0.12一0.15秒,非常短暂。从图12、13中可以看出,最后用力动作,人体各环节用力

16、顺序和速度变化是符合运动生物力学鞭打原理的,即:加速制动传递高速。某一环节的加速都是在前一环节加速后制动的前提下实现的。这样才能保证人体动量向标枪的有效转移。5标枪出手后的身体平衡和标枪的飞行 (1)标枪出于后身体平衡的维持 标枪出手后的动作对于投掷的远度虽无任何影响,但对比赛成绩的有效性意义重大。完成不好会导致整个比赛的失利。标枪出手后身体平衡动作因人而异,并无严格的技术要求。但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应做到降低身体重心高度、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身体各环节协调配合,以缓冲前冲惯性。通常采用交换腿做平衡动作,这种方法采用者最多。标枪出于后,右脚及时向前跨出一大步(即投掷步第五步),以制动身体惯性,同

17、时降低重心,身体向左转,以避免越线犯规。(2)标枪出手后的空中飞行 由于标枪本身结构的特点,所受空气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最大。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些影响因素,提高运动成绩,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其不良影响,导致投掷远度下降。标枪在飞行中所受空气动力学因素影响主要与标枪的飞行姿态有关,保持标枪飞行的最佳姿态是与运动员出枪时的技术有关的,所以认为标枪的飞行不应列为技术范畴或不为重视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标枪飞行姿态主要表现在它的倾角和出手角的关系上,这两个角所夹的角称为迎角(见图14)。合理的倾角有利于标枪获得一定的升力作用,提高滑翔性能,延长飞行时间和距离。标枪的倾角多大为宜?曾普遍认为应为零迎角,现在也有研究认为应为负迎角,至今难以论断,仍须在实践中进一步运用加以验证。标枪飞行中除受不同风向、风力的影响以外,由于标枪的自转,带动周围气体产生变化,对于标枪向前飞行中的稳定性是有利的。因此,在标枪出手时应加强快速有力的“拨枪”动作。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