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验报告
2011年11月2日—2011年11月27 科目 遗传学实验 题目 果蝇连锁互换定律的验证 仪器编号___
摘要:
本实验通过白眼、小翅、焦刚毛三隐性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得到F1代后使其自交,统计F2代各类果蝇数目,进行连锁分析并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引言: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
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两对等位基因相距越远,发生交换的机会越大,即交换率越高;反之,相距越近,交换率越低。因此,交换率可用来反映同一染色体上两个基因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基因重组率为 1%时两个基因间的距离记作1厘摩(centimorgan,cM)。
基因座位很近,只发生一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
基因座位较远,可发生两次交换,重组值<交换率
基因图距就是通过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祖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可以直接根据重组率的大小作为有关基因间的相对距离,把基因顺序地排列在染色体上,绘制出基因图。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这是如果简单的把重组率看作交换率,那么交换率就会被低估,图距就会偏小。这时需要利用试验数据进行校正,以便正确估计图距。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确定除进行两个基因间的测交外,更常用的是三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就是研究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a、b、c三个基因是连锁的,要测定三个基因的相对位置可以用野生型果蝇(+++,表示三个相应的野生型基因)与三隐性果蝇(abc,三个突变型基因)杂交,制成三因子杂种abc/+++,再用三隐性个体对雌性三因子杂种进行测交,以测出三因子杂种在减数分裂中产生的配子类型和相应数目。由于基因间的交换,除产生亲本类型的两种配子外,还有六种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测交后代中有8种不同表型的果蝇出现,这样经过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一次试验就可以测出三个连锁基因的距离和顺序,这种方法,就叫三点测交或三点试验。
通过三点测交的方法,也可根据F2代果蝇的种类数量,验证连锁互换定律。
实验器材与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品系:
野生型黑腹果蝇,白眼、小翅、卷刚毛三隐性果蝇、野生型果蝇(+++):红眼,长翅,直刚毛。
器材:.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玻璃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酒精棉。
药品:.乙醚、75%乙醇。
实验步骤:
1、 选三隐性雌性处女蝇(wmsn/wmsn )和野生型雄蝇(+++/Y )4对置于新鲜培养瓶中作杂交,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组别及姓名。妥善保管,温箱下培养。注意谨防瓶塞掉出、瓶子摔破,避开阳光直射,保暖。
2、 7天后F1蛹出现,倒净杂交亲本。
3、 再4~5天后,子一代成蝇出现,进行观察。F1雌蝇全部是野生型,雄蝇全部是三隐性。
5、 从F1代中选6对果蝇,放到指管中,在23℃下培养。7~8天后倒去亲本。
6、 再过4~5天,F2代成蝇出现。开始观测。
果蝇倒出麻醉,放在玻璃板上,用解剖镜检查眼色、翅形、刚毛,各类果蝇分别计数。统计过的果蝇倒掉。
7、 过2天后再检查第二批。最多可连续检查7~8天,即3~4次。自第一批果蝇孵出10天内是可靠的,再迟时F3代可能会出现。
实验结果
统计F2代各类果蝇的数目,得到下表:
表1:F2代各类果蝇数目统计
w/m/sn
雄果蝇
雌果蝇
总数
(+++)
39
50
89
178
(---)
38
51
89
(++-)
0
1
1
3
(--+)
0
2
2
(+-+)
6
15
21
37
(-+-)
8
8
16
(-++)
10
7
17
34
(+--)
6
11
17
总数
107
145
252
252
表2:F2代果蝇交换重组值的计算
测交后代表型
观察数
重组部位
w/m/sn
m—sn
m-w
w-sn
(+++)
89
178
(---)
89
(++-)
1
3
√
√
(--+)
2
(+-+)
21
37
√
√
(-+-)
16
(-++)
17
34
√
√
(+--)
17
总计
252
40
71
37
重组值
15.87%
28.17%
14.68%
分析讨论
1. 性状特征:三隐性果蝇(wmsn)个体的眼睛是白色的(w);翅膀比野生型的翅膀短些,翅仅长至腹端,称小翅(m);刚毛是卷曲的,称焦刚毛或卷刚毛(sn)。这三个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在本实验中可以同时进行伴性遗传的实验观察。
2. 交配方式:把三隐性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所得子一代的雌蝇 是三因子杂种,雄雌是(横线表示一条X染色体,箭头横线 表示一条Y染色体)。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测交后代,如下图所示:
wmsn3
wmsn3
×
+ + +
wmsn3
+ + +
×
wmsn3
自交后代
P
F1
子一代的雌蝇表型是野生型,雄蝇是三隐性。得到的测交后代其中多数个体与原亲本相同。同时也会出现少量与原亲本不同的个体,即重组型。重组型是基因间发生交换的结果。
在连锁的三基因里,交换可以发生在m-sn之间(a),也可以发生在sn-w之间(b),或同时发生在m-sn之间和sn-w之间(c)。总共可以产生8种不同的配子。
子一代雌蝇是三因子杂合体,可形成8种配子,而子一代雄蝇是三隐性个体,所以子一代雌雄蝇相互交配时,即进行测交,子二代可以得到8种表型。根据8种表型的相对频率,可以计算重组值,并确定基因排列顺序。
3. 图距和重组值的关系:图距表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通常是由两个临近的基因图距相加得来的。重组值表示了基因间的交换频率,所以图距往往并不同于重组值。图距可以超过50%,重组值只会逐渐接近而不会超过50%,只有基因相距较近时,图距才和重组值相等。
m sn3 w
+ + +
m sn3 w
+ + +
m sn3 w
+ + +
形成配子
形成配子
m sn3 w
+ + +
m + +
+ sn3 w
m sn3 w
+ + +
m sn3 +
+ + w
m sn3 w
+ + +
m + w
+ sn3 +
(a) (b) (c)
1. 经过统计计算出,m—sn图距为15.87,m-w图距为29.36,w-sn图距为14.68。基因顺序为w-sn-m。
2. 实验结果与已知遗传图谱对比,基因的顺序为w-sn-m。w-m的图距为35cM。w-sn的图距为15.2cM。sn-m的图距为19.2cM
其中,w-m结果误差较大,怀疑为果蝇数量不足且所选果蝇种类有关。
在F2代中,出现了连锁基因的互换,证明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
本实验注意事项有:
1、如果投放的不是处女蝇则很有可能已经受精,在F1代中,引入纯合子。将会影响下一代分离比,从而影响到试验结果。
2、.产卵后亲本需在一周后清理干净。一是会影响子代的计数,二是可能会和下一代交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环境要适宜。温度过高容易造成果蝇的不育以及变异,影响到实验结果。而温度过低,则使得果蝇生长缓慢,影响实验进程。培养基不长霉菌。
4、实验可能存在统计错误,在计数的时候长翅断翅有时难以分清。
参考文献:
杨大鹏.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遗传学实验,2010年9月第八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