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套袋丰水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山东省费县果业管理局徐明举丰水梨果实套袋是改善丰水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诱发了梨黄粉蚜大发生,给梨主产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此于20012004年对套袋丰水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1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俗称黄粉虫,属同翅目,根瘤蚜科。该虫为多型性蚜虫,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种。干母、普通型、性母均为雌性,行孤雌卵生。梨黄粉蚜一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残橛、树皮裂缝、剪锯口周围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梨果套袋后果台残橛处越冬的卵量明显地高于不套袋果园。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若虫,果台残
2、橛处越冬卵3月16日孵化率达3%,3月28日孵化率达28.6%;树皮缝内越冬卵3月20日孵化率达2%,3月28日孵化率达8.4%。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高峰期,4月8日卵孵化率达83.5%。4月中旬羽化的成虫开始产卵,4月13日第1代卵占5%,4月22日达77.47%,以后卵、虫均有,世代重叠。调查发现,5月中旬果台残橛处的成虫陆续出蛰转枝为害,5月下旬树皮缝的成虫出蛰转枝为害。出蛰后的梨黄粉蚜不停地爬行,爬至未脱落的鳞片处、剪锯口周围、残存的花序基部等隐蔽处进行为害。6月上旬陆续入袋为害梨果。发生严重的梨园6月上旬入袋率达20%,6月中旬入袋率达58.8%,果台残橛有虫的高达82%,6月有一个明
3、显的入袋小高峰,7月下8月中又有一个入袋小高峰。入袋后的梨黄粉蚜首先为害梨果柄及果肩,进入7月被害梨果开始脱落,8月中旬落袋果占30%40%,采收期严重的可占60%80%。而裸果梨黄粉蚜主要为害萼洼,为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害率一般在3%以下。即梨果套袋后由于纸袋的遮阴条件,诱发梨黄粉蚜大发生,且整个生长季节均有梨黄粉蚜入袋为害。2加强黄粉蚜入袋前的防治,减少虫口密度采收后,全园细致喷一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即将越冬的黄粉蚜。春季发芽前刮除粗翘皮,剪除果台残橛,消灭越冬虫源。3月中旬喷5波美度,花序分离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虫、卵率达92%
4、以上。3不同药剂对梨黄粉蚜的防治效果通过对20余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浓度。1.8%蛴螨素6000 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5.6%;10%吡虫啉3000倍液,杀虫率为100%,杀卵率94.8%;25%克蚜畏15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3.2%;50%硫悬浮剂10001200倍液杀虫率98%,杀卵率92.7%。但对已入袋的梨黄粉蚜防治效果较差,因此,梨黄粉蚜为害率达20%以上的园要解袋喷药。4喷药次数及质量对梨黄粉蚜的防治效果同一果园喷药次数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如费城镇南庄梨园5月底至8月中旬,10d喷一次药,发生高峰期7d喷一次药,梨黄粉蚜为害
5、率0.3%;而间隔15 d喷一次药,梨黄粉蚜为害率20.4%。同一时期同种类农药喷药质量不同防治效果不同。薛庄镇颜店8a生梨树,667m2枝量6.3万个,药液使用量500kg左右,每小时喷药液量400kg左右,树体喷成淋洗状,梨黄粉蚜为害率0.2%;药液使用量350kg,每小时喷药液量600 kg左右,为害率20.5%。5改进套袋技术 当普通纸袋梨黄粉蚜为害率在20%以下时,可选用台果系列防虫果实袋。 套袋前将袋口浸药可有效地降低前期入袋为害率。药剂可选用10万灵杀虫粉200倍液,浸湿袋口1/3。 套袋时选用捆扎带扎袋口,材料为双面塑膜胶带,胶带长67cm,将袋口扎3圈以上,从袋口扎到袋口以上
6、的梨柄处,扎紧扎严可有效阻止黄粉蚜入袋。梨黄粉蚜防治技术初探摘要:梨黄粉蚜是梨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为了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掌握防治对策,近两年来,我们对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经验。一、发生现状与试验目的梨树生产是我县的主要产业,随着梨树经济效益的不断攀升,人们对梨树的生产投入逐年加大,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梨黄粉蚜作为危害梨果的主要害虫,其危害程度逐步显现出来,同时由于其危害的隐蔽性一般不易被人发现,往往危害后果农后悔莫及。目前全县约5万亩挂果梨树,黄粉蚜常年普遍发生,果实危害率530%不等,给梨树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探索黄粉蚜防治
7、的新途径,掌握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我们近两年来对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二、试验设计预方法1、材料:试验在历年黄粉蚜长发区朱坑乡青村进行,树龄8年生,树型自然纺锤形,面积7亩。2、设计:(1)喷雾法:果实套袋前,即5月7日30日用1.8%阿维菌素13000倍、0.26%苦参碱11000倍、3%吡虫啉12000倍、4%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40%毒死蜱12000倍进行树上喷雾。每处理5株,然后套袋,于6月20日、7月5日、7月20日检查果实被害率(见表一)。(2)涂茎法:落花后,即5月11日40%氧化乐果乳油涂茎,处理分110倍、120倍及3%吡虫啉110倍涂于距地面10处(刮到
8、白绿相间),宽度5,于6月20日、7月5日、7月20日检查果实被害率(见表二)。三、结果与分析试验表明:1、套袋前用药进行常规喷雾是降低梨树黄粉蚜危害技术和危害程度的有效方法。调查发现1.8%阿维菌素3000倍、0.26%苦参碱1000倍、3%吡虫啉2000倍液在套袋前常规喷雾持效期可达20天以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温湿度和环境因素的适宜,一次用药对梨黄粉蚜危害确实无济于事,要想减轻危害还需增加用药次数。2、用内吸农药涂茎方法,从梨黄粉蚜的果实危害率来看差异不显著,但从危害程度来看,涂茎后梨黄粉蚜数量明显减少(即单果有虫数量明显减少)。通过试验观察,黄粉蚜在我县上果时间为6月15日以后,危害
9、盛期在7月15日8月20日,且一旦入袋危害,防治极为困难。由于今年梨树开花期间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雪使梨花受冻,故坐果率大为降低几乎绝产,试验地单株挂果不到20个,为此在式样设计时的随机性有些差异,调查基础过小,对试验结果产生误差。然而从观察和试验可以清晰地看出,梨黄粉蚜蛀果危害时间在6月15日以后,此前在嫩芽、能茎上危害,为此套袋前必须进行彻底的树上处理。其次根据所用农药的持效期长短,在上果危害前增加用药次数,保证6月15日以后每隔1015天用药一次,共34次,防止其入袋蛀果,减轻危害。套袋梨黄粉蚜防治技术-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梨的套袋逐年增多。凡是按照套袋规程操作的,都收到了减少病虫危害、
10、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皮光洁度和外观品质的效果,但同时各地又发现套袋梨比不套袋的黄粉蚜危害重,特别是没注意检查防治 随着果实套袋技术的推广,梨的套袋逐年增多。凡是按照套袋规程操作的,都收到了减少病虫危害、增进果实着色、提高果皮光洁度和外观品质的效果,但同时各地又发现套袋梨比不套袋的黄粉蚜危害重,特别是没注意检查防治的梨园,造成的虫果最多,损失最重。套袋梨易发生黄粉蚜危害的原因是,黄粉蚜喜阴暗隐蔽的环境和温和干燥的气候。梨果套袋后,恰好在袋内营造了一个遮阴避光的小环境,所以发生就多;而袋内温度又比袋外高,它就分散开来栖息和取食,所以被害处多,烂果多,损失重。据此从20002006年我们对套袋梨黄粉
11、蚜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田间调查,提出了梨黄粉蚜的综合防治技术。1梨黄粉蚜的发生规律梨黄粉蚜俗称黄粉虫,属同翅目,根瘤蚜科。该虫为多型性蚜虫,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种。干母、普通型、性母均为雌性,行孤雌卵生。梨黄粉蚜一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残橛、树皮裂缝、剪锯口周围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梨果套袋后果台残橛处越冬的卵量明显地高于不套袋果园。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若虫,果台残橛处越冬卵3月16日孵化率达3%,3月28日孵化率达28.6%;树皮缝内越冬卵3月20日孵化率达2%,3月28日孵化率达8.4%。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高峰期,4月8日卵孵化率达83.5%。4月中旬羽化的成虫开始产卵,4
12、月13日第1代卵占5%,4月22日达77.47%,以后卵、虫均有,世代重叠。调查发现,5月中旬果台残橛处的成虫陆续出蛰转枝为害,5月下旬树皮缝的成虫出蛰转枝为害。出蛰后的梨黄粉蚜不停地爬行,爬至未脱落的鳞片处、剪锯口周围、残存的花序基部等隐蔽处进行为害。6月上旬陆续入袋为害梨果。发生严重的梨园6月上旬入袋率达20%,6月中旬入袋率达58.8%,果台残橛有虫的高达82%,6月有一个明显的入袋小高峰,7月下8月中又有一个入袋小高峰。入袋后的梨黄粉蚜首先为害梨果柄及果肩,进入7月被害梨果开始脱落,8月中旬落袋果占30%40%,采收期严重的可占60%80%。而裸果梨黄粉蚜主要为害萼洼,为害高峰期在7月
13、下旬至8月中旬,为害率一般在3%以下。 2加强黄粉蚜入袋前的防治,减少虫口密度。采收后,全园细致喷一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即将越冬的黄粉蚜。春季发芽前刮除粗翘皮,剪除果台残橛,消灭越冬虫源。3月中旬喷5波美度,花序分离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虫、卵率达92%以上。3不同药剂对梨黄粉蚜的防治效果,通过对20余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浓度。1.8%蛴螨素60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5.6%;10%吡虫啉3000倍液,杀虫率为100%,杀卵率94.8%;25%克蚜畏15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3.2%;50
14、硫悬浮剂10001200倍液杀虫率98%,杀卵率92.7%。但对已入袋的梨黄粉蚜防治效果较差,因此,梨黄粉蚜为害率达20%以上的园要解袋喷药。4喷药次数及质量对梨黄粉蚜的防治效果,同一果园喷药次数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如大皂许家梨园5月底至9月中旬,10d喷一次药,发生高峰期7d喷一次药,梨黄粉蚜为害率0.3%;而间隔15d喷一次药,梨黄粉蚜为害率20.4%。同一时期同种类农药喷药质量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大皂许家6年生黄金梨树,667m2枝量6.3万个,药液使用量500kg左右,每小时喷药液量400kg左右,树体喷成淋洗状,梨黄粉蚜为害率0.2%;药液使用量350kg,每小时喷药液量600kg左右
15、为害率20.5%。5改进套袋技术:当普通纸袋梨黄粉蚜为害率在20%以下时,可选用爱农牌系列防虫果实袋。套袋前将袋口浸药可有效地降低前期入袋为害率。药剂可选用6%林丹杀虫粉60倍液,浸湿袋口1/3。属同翅目,蚜科。又名梨黄粉虫,俗名膏药顶。 1、防治方法 (1)冬季细致刮除老翘皮,剪除枯枝和僵果,消灭越冬卵。 (2)将果袋去除后集中烧毁,以减少虫源基数。 (3)用粘虫胶在主干上部及各主枝基部涂抹胶环,胶环宽12厘米。58月份,涂23次,相邻两次的相隔期为1个月,用于截杀1龄若虫。 (4)药剂防治。在梨树萌芽前,彻底喷布一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果实套袋前,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彻底喷布一次药剂,杀灭
16、果面上的梨黄粉蚜。可选喷50%硫悬浮剂500倍液50%马拉硫磷10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杀灭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剂3000倍液,对梨黄粉蚜进行防治。一、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发生,只危害梨属植物。该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梨果实萼洼处取食危害,也有在其他部位危害的。受害果皮表面初期呈黄色稍陷的小斑,以后逐渐变成黑色,向四周扩大呈波状轮纹,常形成龟裂的大黑疤甚至落果。二、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一般一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树皮裂缝、梨潜皮蛾危害的翘皮下和枝干上的残附物上越冬。翌年梨树开花期卵开始孵化。若虫在树皮下的嫩组织处取食树液、生长发育并产卵繁殖。6月
17、转移到果实萼洼、梗洼处,继而蔓延到果面等处,8月中旬果实接近成熟时危害最为严重。89月出现有性蚜,雌雄交尾后转移到果台、树皮裂缝等处产卵越冬。实行果实套袋的果园,因袋内避光、高湿,纸袋成了保护伞,幼虫从果柄的袋口处潜入,则很难受药,易造成危害,应引起套袋栽培者的注意。三、防治措施 (一)冬春季认真刮除老树皮和翘皮,清除树上残附物,以杀死过冬卵。(二)春季梨树发芽前(3月中下旬)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卵,喷药要周到细致。(三)鸭梨落花7080时正是若虫孵化期,是防治的关键期,可喷一次2.5的吡虫啉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四)梨树套袋前和6月各喷一次8的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吡虫啉
18、乳油3000倍液。(五)套袋梨园选用优质不易破损的纸袋,在不损伤果柄的前提下把袋口扎严,防止黄粉蚜潜入袋内,也可选用防虫药袋或在袋口处夹药棉。梨黄粉蚜(Aphunostigma jakusiensis Kishida)是一种为害梨果实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分布于山东、河北、四川和辽宁等地,在山东省主要分布在胶东及济南地区。其为害果实和枝条以及枝干的嫩皮处。在果实上多在两洼尤其是萼洼处为害,果实受害后,呈锈斑木栓状突起,或变黑、龟裂、腐烂。枝干上出现枯死龟裂状、一般蚜虫为成堆为害,虫卵集聚在一起,似黄粉状。 【为害作物及分布】梨黄粉蚜的寄主植物目前仅发现为害梨,还有梨属果树。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梨果,造
19、成果实龟裂,严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影响出口,不易贮存,造成损失达30%50%,在河北产梨区已经成了严重问题。该虫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各梨产区。 【为害症状】若蚜、成蚜群集在梨果萼洼处,被害果面稍凹陷,变黄,后变硬,变黑,龟裂成大黑疤,果实腐烂脱落,枝干、嫩皮上有黄色蚜虫。俗称膏药顶,受害严重的果实,其果肉组织逐渐液化、变臭,在风雨中造成大量落果。大发生时,果实萼洼处一片黄粉状,如果套袋,整个果实表面一片黄粉。【病虫形态特征】梨黄粉蚜属同翅目,瘤蚜科昆虫。成虫:雌成虫体长0.70 .8毫米,米黄色,卵圆形,尾部稍尖,腹管退化,椭圆形,鲜黄色:无亮光,雌成虫足不发达,行动困难,有性雌
20、蚜体长0.5毫米,雄蚜0.35毫米,无尾片,无翅。卵:长椭圆形,黄色,长0.250.40毫米,常数十粒成堆,似一堆黄粉末,故又称黄粉虫.在阳光下有亮光。幼、若虫:初孵幼虫长椭圆形,足发达,爬行较快,黄色。当找到固定为害部位后很少移动,身体膨大,足逐渐退化。 成虫: 该虫为多型性蚜虫,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种。干母、普通型、性母均为雌性,行孤雄卵生,形态相似。体呈倒卵圆形,长0.7一0.8毫米,鲜黄色,触角3节,足短小,无腹管,有性型雌虫体长约0.47毫米,雄虫长0.35毫米左右,长椭圆形,鲜黄色。口器退化。卵: 椭圆形。越冬卵长0.33毫米,淡黄色。产生普通型和性母的卵,长0.260.
21、3毫米,黄绿色。产生有性型的卵,长0.360.42毫米,黄绿色。若虫: 形态与成虫相似,仅体较小,淡黄色。【发生规律】每年发生610代,以卵在枝干、果台裂缝处越冬。春季梨树开花期开始孵化幼虫。56月份每20天发生1代,79月份25天发生一代。初孵幼虫多在原越冬场所嫩皮层下吸汁、生长和繁殖;幼果膨大时,转移到萼洼和果面上为害,并产卵于身旁。68月是为害盛期,9月份转向新梢尖端叶腋为害,产生有性型,并产卵越冬。在树皮缝隙、老翘皮下、枝干下的残附物中越冬的卵于3月下旬至4月初梨花开时孵化,孵化的若虫仍在越冬处的嫩皮下吸食汁液而不爬出,长大后以孤雌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到5月中、下旬,由越冬场所转移到花
22、梗附近的果实鳞片下、树枝锯口等处隐藏条件下孤雌卵生繁殖并为害,随后转果。7月下旬果实萼洼片有时有上千头。黄粉蚜活动能力差,喜欢在背阴处栖息取食,因而套袋处理的梨果更易受害,8月份该虫聚集在萼洼处取食为害。该虫喜干,大旱年份发生严重。黄粉蚜近距离靠人工传播,远距离靠苗木和梨果调运传播。梨黄粉蚜发生轻重与下述因素有关:(1)套袋原因:套袋是绿色果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但黄粉蚜又有忌光钻袋的习性,且入袋后药剂难以触及,又给防治带来进一步的难度。(2)套袋技术与质量:许多果农多用自制双层报纸袋,偏厚,扎口时不易捏紧,给黄粉蚜钻袋提供了有利条件。(3)气候原因:夏天果园气候干燥、高温,为蚜虫发生创造了条
23、件。(4)生态原因:80年代以来,果园大量使用高效、广谱杀虫剂,天敌大量被杀,导致果园自然调控能力十分差。(5)管理原因:黄粉蚜刚发生时,很多果农不知原因,后来用药靶目标又不对,直接造成以后黄粉蚜的发生与蔓延。(6)其他原因:树龄问题,老树的虫情明显重于小树;承包期限,只差23年到期限的果园基本上没有什么防治投入。 【防治方法】考虑到绿色食品对农药作用的限制和黄粉蚜自身的特点,加大农业防治措施和天敌的作用,结合重点物候期进行药剂防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具体措施如下。(1)农业措施。冬季刮树皮:冬季刮除粗皮和树体上的残留物,清洁枝干裂缝,以消灭越冬虫卵。黄粉蚜无翅,迁移范围窄,刮老皮效果明显
24、以历年落袋多的树为重点防治对象,细致刮掉树干老皮、翘皮,不仅可以大量消灭越冬卵,还可减少生长季节黄粉蚜的栖息地点。此技术结合清园一并进行,注意落地梨袋,尽量烧毁深埋,对防治梨木虱和黑星病同样效果明显。(2)人工防治:应遵循“三光”、“两剪”、“一刷”的原则。“三光”:将落叶及时扫光,树干上的粗皮刮光,贮果场所附近的杂草烧光;“两剪”:剪除秋梢,剪除干枯梢;“一刷”:秋冬树干刷白。(3)检疫防治:若从疫区调运苗或接穗,应用波美12度石硫合剂,浸泡1分钟,以杀死虫卵。(4)生态措施:逐渐变清耕果园为生草果园,改变干燥、高温的小气候,并可以招引接纳天敌(麦收后最为明显)。适用品种如豆科的白三叶和紫
25、花苜蓿,在果园内透光地面,条播行30厘米,播深2厘米,每公顷播量22.530千克或种植在梨园周围,构成缓冲带。最好于麦收前播种。生长期注意除草。(5)天敌防治: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6)药剂防治:早春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95%机油乳剂400600倍液,杀死越冬卵。梨芽绽开至花序分离期,蚜卵孵化进入防治关键期。落花后1020天,蚜量迅速增加。喷药力求于卷叶前进行,此时也是第二个关键期。一旦贻误时机,卷叶出现,则难以恢复。花前药可喷50%对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增效氧化乐果1500倍液,兼治梨木虱。花后可选喷30%桃小灵乳油2
26、5003000倍液,或50%灭蚜灵乳油10001500倍液,或35%克蚜特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吡虫啉(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兼治梨木虱。生物制剂可用0.65%蛔蒿素水剂5006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35005000倍液,或0.5%护卫鸟水剂(藜芦制剂)600800倍液,或EB-82灭蚜菌水剂400500倍液等。如蚜虫抗药性增加,可于药内加害立平1000倍液。(3)果实套袋,套袋前防治,可喷35%赛丹3000倍液,或1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重点喷小枝,要用雾化好的喷头细致喷药。通过对20余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
27、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种类及使用浓度。1.8%蛴螨素60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5.6%;10%吡虫啉3000倍液,杀虫率为100%,杀卵率94.8%;25%克蚜畏15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3.2%;50%硫悬浮剂10001200倍液杀虫率98%,杀卵率92.7%。但对已入袋的梨黄粉蚜防治效果较差,因此,梨黄粉蚜为害率达20%以上的园要解袋喷药。套袋丰水梨黄粉蚜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果实套袋是改善丰水梨外观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但套袋后容易诱发梨黄粉蚜。 1 发生规律 梨黄粉蚜俗称黄粉虫,属同翅目根瘤蚜科。该虫为多型性蚜虫,有干母、普通型、性母和有性型4种。干母、普通型、性母
28、均为雌性,行孤雌卵生。 梨黄粉蚜1年发生810代,以卵在果台残橛、树皮裂缝、剪锯口周围或枝干上的残附物内越冬。梨果套袋后果台残橛处越冬的卵量明显高于不套袋果园。3月中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若虫,果台残橛处越冬卵3月16 Et孵化率为3,3月28 日孵化率为286;树皮缝内越冬卵3月20日孵化率为2,3月28日孵化率为84。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高峰期,4月8日卵孵化率为835。4月中旬羽化的成虫开始产卵,4月13日第1代卵占5,4月22日达7747,以后卵、虫均有,世代重叠。 调查发现,5月中旬果台残橛处的成虫陆续出蛰转枝为害,5月下旬树皮缝内的成虫出蛰转枝为害。出蛰后的梨黄粉蚜爬至未脱落的鳞片处、
29、剪锯口周围、残存的花序基部等隐蔽处为害。6月上旬陆续入袋为害梨果。发生严重的梨园,6月上旬害虫人袋率达20,6月中旬达588,果台残橛有虫率高达82。6月有一个明显的入袋小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还有一个入袋小高峰。入袋后的梨黄粉蚜首先为害梨果柄及果肩,进入7月,受害果开始脱落,8月中旬落袋果占3040,采收期严重的可占60一80。而裸果梨黄粉蚜主要为害萼洼,受害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果实受害率一般在3以下。 2 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入袋前防治,减少虫口密度。采收后,全园细致喷1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0508波美度石硫合剂,消灭即将越冬的黄粉蚜。春季发芽前刮除粗翘皮,剪除果台残橛,
30、消灭越冬虫源。3月中旬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花序分离期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虫、卵率达92以上。 2)喷药防治。通过对20余种杀虫剂进行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种类:18齐螨素6 0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56;10吡虫啉3 0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48;25克蚜威1 500倍液,杀虫率100,杀卵率932;50硫悬浮剂1 0001 200倍液,杀虫率98,杀卵率927。因为药剂对已入袋的梨黄粉蚜防治效果较差,故而受害率达20以上的园要解袋喷药。 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果园喷药次数不同防治效果不同。如费城镇南庄梨园5月底至8月中旬,10天喷1次药,发生高峰期7天喷1次
31、药的,梨果受害率为03;而间隔15天喷1次药的,梨果受害率为204。同一时期同种农药喷药质量不同防治效果也不同。薛庄镇颜店8年生梨树,667 枝量63万个,药液使用量500 kg左右,每小时喷药液量400 kg左右,树体喷成淋洗状,梨果受害率为02;药液使用量350 kg,每小时喷药液量600 kg左右,梨果受害率为205。 3)改进套袋技术。当普通纸袋梨果受害率在20以下时,可选用台果系列防虫果实袋。套袋前袋口浸药可有效降低黄粉蚜前期入袋率。药剂可选10万灵杀虫粉200倍液,浸湿袋口13。套袋时选用捆扎带扎紧袋口,材料为双面塑膜胶带,胶带长67 em,将袋口扎3圈以上,从袋口扎到袋口以上的梨柄处,扎紧扎严可有效阻止黄粉蚜入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