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议书(山东潍坊_参考).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842506 上传时间:2025-03-04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议书(山东潍坊_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建议书(山东潍坊_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参 考 建 议 书 深圳市亚奥数码技术有限公司 目 录 1.项目概述 4 2.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与市场情况说明 8 3.技术总体方案 11 3.1总体方案概述 11 3.2 组织构架 11 3.3 总体技术方案 13 4.项目实施方案 17 4.1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17 4.1.1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概述 17 4.1.2解决方案结构图 18 4.1.3通信系统拓扑结构 19 4.1.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1 4.1.5 联动业务模型图 25 4.2 应急联动系统 25 4.3 会综合服务平台 46 4.4 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 58 4.5其他子系统 72 4.5.1南宁市防汛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72 4.5.2 地震应急指挥系统 83 4.5.3 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85 4.5.4 安全生产与城市公用设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87 4.5.5人防指挥战时指挥系统 89 4.6产品化及产业化 91 5.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93 5.1基本功能与技术指标 93 5.2产业化经济指标 94 6.承担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95 6.1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95 6.2风险分析 96 7.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99 7.1项目的整体进度计划和考核指标 99 7.2 验收目标 99 7.3 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100 8.经费预算和分配方案 101 8.2 目费用支出清单,见表8.2 102 8.3资金筹措方案 103 1.项目概述 1.1 本项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大中城市各种重大事故和灾害事件不断增多,对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日益增大,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日益上升。同时,政府职能的重心已经转变为以公共服务为主,以行政管理为辅。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运行模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符合中国城市实际情况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能够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管理城市,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提高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处置能力和为公众服务的水平。 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具有较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较强的经济实力,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建设,针对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超前意识的“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技术先进、体制创新”的建设方针,分三阶段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在该领域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l 第一阶段:经国家计委批准,投资1.7亿元(包括基建投资)建成的我国第一套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于2002年5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系统参照发达国家模式并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直属于市政府领导的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制定了《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试行规定》作为法律保障,率先实现了公安、交警、消防、医疗救护等各部门统一联动指挥和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应对各种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效率。自2002年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开始运行后,胡锦涛、贾庆林、罗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全国20多个部委及60多个城市的党政军领导近6000人次到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参观、指导和调研。南宁市已经走过了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新,城市应急联动技术和经验的引进、学习、应用、消化、吸收的历程,在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领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课题及国家科技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第二批地方试点项目中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标准”研究课题,为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进一步创新发展和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l 第二阶段:正在建设的南宁市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总投资860多万元,以社会综合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整合了南宁市政府下属各部门已有的呼叫服务系统和南宁市电子政务系统,解决了现有公共服务缺少统一规划、各系统相对独立、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等问题。真正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号码接入,一站式服务”。市民只需拨一个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一切非紧急的困难和问题,使人们可以在现代化的都市中,享受城市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安全、高效与便捷的服务。 l 第三阶段:拟建的城市重大事件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用于处理所有可能发生的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重大突发事件或灾难事件:如突发性重大疾病防控、防洪抗旱、地震、防范恐怖活动、危险品防护、护林防火、人民防空、水电气等公共设施重大事件等。这类日常业务平时由各专业部门处理,一般事故由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协调处理。一旦发生处理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则启动城市突发灾难事件应急联动和指挥平台,根据专业的应急预案和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地调动各种相关资源,更加快捷、有效地处理这类事件。 本项目建成设后将形成完善的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公共安全保障,为市民生活提供便捷及时的综合服务,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项目建设的目标 通过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城市重大事件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的建设,经与南宁市电子政务网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有线和无线通信为纽带,以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延伸,从快速有效反应、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市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及更好地服务市民的基本点出发,实行“条块结合”、“平战结合”、“专群结合”的方针,整合政府现有的各种资源,并通过共享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形成一个结构一体化、高度集成的综合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核心是实现“应急响应统一指挥、重大事件二级处理、服务窗口三点分布”的总体目标,即:一般应急事件由应急联动系统直接处理、一般非应急事件由在建的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处理;重大事件升级至拟建的城市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上进行持续的处置。该系统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政府部门应对各种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和防范处理能力,为政府科学决策和处置各种紧急与灾害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公共安全保障,为市民提供便捷及时的紧急救援和综合服务。 通过本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实施,构建一个“先进实用、结构优化、可靠性高、扩展性强、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实现“整合资源(应急与非应急救助资源)、互联互通(一般应急、重大灾难应急、非应急、电子政务)、增值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等目标,可以在一、二年时间内,形成可重用、易移植、可定制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相关关键基础软硬件产品,推动和促进该系统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应用。 2.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与市场情况说明 (1)国外现状   作为公共产品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世界各国的政府管理人员和城市市民都非常重视。尤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并进行统一的规划,之后不断地投入力量,从立法、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完善。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建立了一套为市民所接受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例如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成立了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署,新西兰、新加坡等成立了民防局,虽然名称各异,但其功能和职责基本相同,都是一方面完成紧急救助,另一方面对各类突发事故进行研究和预防。同时许多发达城市也根据自身城市的具体情况建设了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直接向市长汇报并负责,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核心组织机构,在城市的日常正常运行和应对紧急突发事务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美国为例,凡危及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威胁公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需要立即处理的自然、技术、人为事故,均称之为紧急事务。包括大到恐怖组织进攻,小到市民的紧急求助都属紧急事务范畴。经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经历了多次的特大事件考验,从理论到实践已比较成熟,并形成了一整套由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再到市政府,乃至县政府的紧急事务管理组织和管理办法。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城市还在911紧急报警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311非紧急报警中心,一方面降低了911紧急报警中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作为911紧急报警中心的后备中心。从技术方面,已实现了紧急报警电话的全国性路由引导,各类公共安全数据库中的记录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共享,并基本完成“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地图与“无线定位技术”结合使用确定紧急报警事件的具体地理位置。为了统一在紧急事务处理技术标准,公共安全通讯官员协会(APCO)(www.apcointl.org)和全美紧急号码协会(NENA)(www.nena.org)以行业协会的方式统一制定公共安全信息的通信制式和城市紧急报警中心号码。 (2)国内现状 自1998年国务院召开社会联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一些城市各先后建立起以公安110报警服务台为龙头,政府各部门参与的社会联合救助服务系统。但总体上我国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城市的实际情况仍与国际发达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 技术上,缺乏对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的统一评估、划分、及处理预案流程标准;缺乏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不同警种和不同部门之间无法进行很好配 合和协调;相应数据库没有建立或系统没有互联、资源不能共享。 2) 体制上,没有统一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各主管部门条块分割,存在多个公众特服号码,比如:公安-110、火警-119、急救-120、交警-122,市民较难记忆。水、电、气等公共事业的服务号码更不为人知晓,不方便市民得到相应的服务、救助或保护; 3) 管理上,各部门都建立独立的指挥中心,如公安、消防、交管、医疗急救,另外还有防空、森林防火、防洪、供电、供水、燃气等。导致了难以进行统一管理,资金无法集中使用,造成多头投资,实际上造成分散到各指挥中心的建设资金不足,使得设计方案和购置的设备都相对比较落后,根本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并造成资金、物力和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 4) 法律上,尚未形成完整的针对城市公共安全的法律条文,也缺乏城市联合救助的法律支持。 (3)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已有240多个,大多数城市与公共安全相关的部门都存在着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协调配合困难等问题,社会服务也还处于零散、被动、低层次的初级阶段。而随着城市管理的进步,社会需求的扩大,市民本身也提出了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客观要求。目前,不少大中城市都把建立城市应急中心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一个运转高效、管理科学、更好地体现政府职能和为市民服务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因此,通过建设、运行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和相关关键基础软硬件产品,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市场运用前景。 3.技术总体方案 3.1总体方案概述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是直接服务于广大市民的综合性的技术平台,它与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活质量都是息息相关的。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使用和管理者,因此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技术构架必须与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者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构架相适应。管理机制和组织构架是技术构架的基础。 借鉴国外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多年运行的经验,如美国的911紧急报警中心和311非紧急报警中心;英国的999报警中心等系统。总结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运行2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也考虑到我们国家行政体制的现状。在我们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组织构架和技术总体方案。 3.2 组织构架 3.2.1组织构架概述 我国城市的行政管理者是市政府,在出现重大事件时市领导往往亲临现场直接指挥,指挥时可利用的设备和资源不多,指挥调度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以为应该有一个直属于市政府的负责处理重大事件的职能部门,南宁市已成立了社会应急联动中心负责协调处理重大事件。 3.2.2组织构架框图 市领导 应急管理职能部门 应急联动 部门 110,119 120,122 水电气管理部门 防汛抗旱部门 抗震救灾部门 人民防空 部门 社会综合服务 部门 突发公共卫生处理 部门 注:本组织结构图只针对重大灾难事件管理,并不完全代表行政隶属关系。 图3.1 组织架构图 3.2.3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 本系统涉及的单位众多,又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是否能够成功运行,不仅取决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更关键的是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在组织上市政府应该有一个常设职能部门对本系统进行管理。该职能部门直接由市长领导,一般情况下代表市政府行使对重大事件的管理和部门之间协调和指挥,沟通市领导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 职能部门要有对重大事件的处理的行政权利,这种权利还必须得到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证。以达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的目的。 管理机制采取面向事件分级分类管理的制度,对于平时的一般事件由分管各子系统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对需要几个部门协调的一般事件,我们按事件类型分别由应急联动部门和社会综合服务部门处理;对重大事件由市政府统一指挥调度。其中重大事件是指危害大,涉及的面广且时间长,需要较大范围的人员动员、物资调动和多部门协调的事件。例如:水灾、地震、流行性疾病(如SARS)、爆炸、毒气泄漏等。 采取面向事件分级分类的管理机制,将事件轻重缓急分级和分类处理,能提高办事效率和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这种管理机制有利于实行“条块结合”和“平战结合”的方针,打破行政体制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统一指挥的管理机制有利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 3.3 总体技术方案 3.3.1设计原则 ● 先进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我们在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开发工具,以保证系统和产品的先进性;但也要避免采用不成熟性的技术和以保证系统稳定性。 ● 实用性:在兼顾系统具有先进性能的同时,按照实用性的原则,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便、简洁、高效、易维护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便于决策层、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同时降低整个系统建设成本,保护已有的投资。 ● 高可靠性:由于本系统涉及面广,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必须保证系统工作稳定可靠。系统各个软件模块采用分布式设计,每个模块稳定地独立运行,一旦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它模块运行;系统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构架采用成熟可靠的体系,重要数据要异地备份。系统的硬件采用冗余设计,核心交换机和主服务器都采用双机热备份。 ● 安全性与保密性:本系统运行的数据多为敏感、涉密信息,专业数据采用分布存放相互隔离。重要数据要加密处理,甚至物理隔离。 ● 大容量性:本系统面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应该具有大容量和高度的容量扩展功能,包括用户终端和移动信息终端两方面。 ● 开放性与标准性:本系统涉及的部门众多,应是一个开放的、易扩展的、分布式的系统,可以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应该统一规范。系统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和选用的产品应是业界公认的主流产品,尽量符合业界最新的标准,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与其他计算机系统进行相连和数据共享。 ● 应用功能模块化:本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应针对不同需求,设计不同功能模块,便于系统功能组合、扩展和提升,有利于保护投资,使投资率和使用率协调发展。有了标准化和模块化,才有利于集成系统的产品化。 ● 快速反应能力:本系统是针对应急事件,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危。快速反应能力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至关重要,必须在系统设计中贯彻始终。 ● 支持多种通信网络:具有多种通信方式接入能力,能够支持和使用已有的公用电信网(包括固定网和移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包括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具备应急通信能力,尽可能覆盖现有的所有通信体系,并可实现对未来新的通信方式的连接,从而最大限度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公网和专网互为备份,有线和无线互为备份,保证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 电子地理信息支撑平台:系统应具有管理超大GIS数据量能力,同时具有对不同精度、不同格式的多种基础数据都具有统一管理维护及实时应用的强大功能;GIS平台应具有快速性和实时性,并具有二维与三维的图形分析功能和智能化图形显示,支持不同数据格式的地图数据导入,支持移动终端产品的嵌入式GIS数据业务。 3.3.2总体框图 图3.2 总体框图 3.3.3 总体结构设计说明 总体结构设计是与系统管理的组织结构相适应的,是一个面向事件分级分类处理的体系结构。针对事件的级别分两级处理,各个子系统为第二级,并且根据事件类型分别由应急联动平台、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和其它子系统专业平台处理。系统的第一级是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负责处理重大事件。上下两级用骨干网络、后备网络和无线网络连接。 面向事件分级分类处理的体系结构,将各子系统的纳入了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统一指挥平台之下,很好的将“平时”和“战时”结合起来,不仅使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有了执行的机构。也实现了各子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了子系统的处理能力,保护了原有的投资,也避免了一些重复投资。同时,这种结构也比较方便系统的扩展。 4.项目实施方案 4.1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 4.1.1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概述 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是一个两级的结构体系,是一个面向事件分级分类处理的体系结构。系统包括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应急联动平台、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和其它子系统专业平台处理。系统以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作为公共平台,多个子系统按事件类型归并到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和其它子系统专业平台处理等三个模块中。上下两级用骨干网络、后备网络和无线网络连接。 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是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负责处理重大事件的平台,是按照C4I系统结构建立的综合指挥系统。在物理结构上,该平台处在全系统的最上层,以多种通信方式将城市应急联动平台和社会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其它子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达到整合城市资源、信息共享和各部门互联互通的目的。 城市应急联动平台负责处理日常应急和求助事件。它具备一个指挥中心的功能,它的内部构架与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相似,在本系统中作为备用指挥中心和数据的异地备份中心。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平台现已建成。 社会综合服务平台是以公共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整合了南宁市政府下属各部门已有的呼叫服务系统,解决了现有公共服务缺少统一规划、各系统相对独立、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等问题。真正地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号码接入,一站式服务”。南宁市社会综合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 其它子系统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是按子系统分别建立的。但本系统用多种通信方式将各专业子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统一指挥,达到跨系统、跨部门联动的目的。 4.1.2解决方案结构图 图4.1 解决方案结构图 系统中充分利用交换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及数据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城市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重大灾难事件的应急指挥平台,丰富的预案系统给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与各个子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互联互通,及时的资源共享。系统主要由有线、无线调度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会议会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组成。 4.1.3通信系统拓扑结构 图4.2通信系统拓扑结构图 如上图(图4.2)所示,上半部分为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右下部为应急联动中心、左下部为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左上部为人防、防汛、疾控中心等单位,右上部为无线通信系统。在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应急联动中心、社会综合服务中心应设置各自的语音交换调度机。各语音交换调度机应与公网(PSTN)通过数字中继连接,同时各语音交换调度机应设置相互间的专门的数字中继路由(专网),独立于公网。系统采用各种无线手段,各平台(系统)应与现有的无线通讯平台相连,无线与有线通信系统互联互通。保证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等系统在任何状况下,指挥调度的通畅。使城市在应对各种事件中,行动迅捷、可靠,各系统、各部门协调一致。 图4.3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上图(图4.3)为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在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应急联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应设置各自的数据库服务器,双机热备份。现代城市的事件处理中,一切处置行动是基于广泛的数据信息,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各系统的数据除存在各自的数据库中外,同时应上传到重大事件联动指挥中心的数据仓库中,使重大事件联动指挥中心掌控全市的数据。在任何时候,分布式数据库结构的复制与分片机制保证系统数据的统一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安全,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掌控的全市数据,还应备份在指定的应急联动中心或人防中心的数据仓库中。 为了保证各系统的安全,各系统之间以及其与电子政务平台之间要采用防火墙,网络设备采用交叉互连方式进行连接,保证网络系统没有单点故障,同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证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4.1.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设计,应用程序与数据库间采用多层结构体系。 每个子系统按指挥关系的上下级的划分均有多级(树状),每一级有一个数据库,上下级之间通过网络能够实时通信。每个子系统均与高层通过网络能够实时通信,命令逐级下达,事件状况逐级上传。数据可由各个子系统汇总至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也能由重大事件联动指挥平台分发至各个子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结构图如下所示:( 为上下级数据库间的db-links,两端相互链接) 图4.4分布式数据库结构图结构图 上图所示的体系是在三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层结构技术将原来两层结构中客户端的大量事务处理逻辑或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存储过程放到中间层来实现,从而减轻了客户端和数据库服务器端的负荷,并统一和规范了业务开发、管理和维护。 本系统将中间层适当地分成三层(数据操作层、对象层和业务逻辑层)以便更好地组织整个系统的开发并最大限度地实现组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形成了一种多层的结构体系。体系中每一层所需的服务和数据都只来源于自己的下一层,并且只为自己的上一层提供服务和数据,而且每一层的都采用组件模块的方式进行扩展,这样使得系统的可维护性大大增强。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是分布式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允许数据在多个服务器端共享。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一个本地服务器可以存取不同物理地点的远程服务器上的数据;也可以使所有的服务器均可以持有数据的拷贝/复制,这样分布式系统中的所有服务器均可进行本地存取。 数据库的数据复制是数据库产品中比较成熟的一项技术,它是整个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一个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应用的完整性、复杂性、性能和可用性以及响应时间等,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是采用实时存取远程数据还是采用延迟存取远程数据。这对于数据复制来讲就是采取实时更新(同步)复制方案还是延迟数据(异步)复制方案。 同步复制,复制数据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复制节点均保持一致。如果复制环境中的任何一个节点的复制数据发生了更新操作,这种变化会立刻反映到其他所有的复制节点;异步复制,所有复制节点的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同步的。如果复制环境中的其中的一个节点的复制数据发生了更新操作,这种改变将在不同的事务中被传播和应用到其他所有复制节点。这些不同的事务间可以间隔几秒,几分种,几小时,也可以是几天之后。复制节点之间的数据临时是不同步的,但传播最终将保证所有复制节点间的数据一致。 在复制环境中,对于所有应用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更新冲突必须被检测到并且处理以确保在不同地点的数据元素保持同样的值。更新冲突可以通过限制"所有权" 到单一节点或者将更新某个特定数据元素的权利限制到某一具体节点的方法来避免。为确保实际应用数据的一致性,必须在异步复制应用模型中考虑冲突避免或者冲突检测和消除的方法。 鉴于业务的需求,我们采用复制加分片技术。高级复制提供了几个功能强大的管理工具,诸如复制目录,分布式模式管理以及其他的一些复制管理工具。复制管理器提供了几个内建的冲突解决方案,诸如"最近时间戳"和"站点优先"等来解决潜在的冲突。对于不同的表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甚至可以对一个表中的不同列选择不同的冲突消除方案。用户对于一些特殊的需求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冲突解决方案,也可以自己编写脚本或存储过程来完成冲突处理。 4.1.5 联动业务模型图 图4.5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业务模型图 4.2 应急联动系统 4.2.1 概述 已建成的南宁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作为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南宁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指挥调度系统,对南宁市的公安、交警、消防、急救等应急服务进行统一的接警/处警和调度指挥。这套系统安装于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大楼之中。此系统为南宁市提供集中的紧急报警电话接警、调度、交通监控、紧急状态控制等服务。此系统可以方便地升级扩容,可根据城市的发展大幅度增加接处警容量。 4.2.2 系统功能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完成公安、交警、消防、急救等联动单位应急事件的接警、处警和指挥调度,为联动不同警种和部门处理南宁市辖区内发生的特殊、应急、突发、重大事件提供信息、通信指挥调度保障;并具备机动车辆(包括特种车辆)自动跟踪定位、重要场所监控、公共设施五遥(遥控、遥测、遥信、遥调、遥视)等增值应用的扩展能力。具体功能描述详见如下: 统一接警与事件报告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包括八个接警员工作台座席,用于接听南宁市民的报警和求助电话,生成事件报告。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的自动接警分配器将打入的紧急电话送至空闲的接警员座席,该接警员与报警人通话并在一台计算机终端上形成标准的事件记录。根据不同的事件类型,接警员可将有关紧急事件提交给相应的处警调度员,也可将事件通过800兆集群和专线电话分派给有关的非常驻应急联动中心的联动部门进行处理。 应急联动中心日常应急调度管理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共设计了十二个紧急事件处警员席位,针对南宁市日常发生的紧急报警和求助事件,对现场的公安、交警、消防和救护等资源进行指挥控制。紧急事件记录自统一接警员席通过局域数据网络传送到与事件发生类型相对应的处警调度员终端。计算机辅助调度(CAD)软件和地理信息系将提供CAD数据库该事件现场附近的资源分布状态,帮助处警调度员选择最佳的资源对事件做出最快速的反应。若事件涉及其它非常驻应急联动中心的联动单位,则通过800兆集群和有线电话分派任务至相应联动单位。 无线调度通讯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包括一套可同时与现场人员进行语音及数据无线集群和专用无线数传系统。这一系统安装在南宁市辖区内的五个远端无线基站站上。在处警员、值班主任、及紧急状态管理座席都配备了无线调度台,并且所有这些工作台均配备全套后备无线手机。 无线网络通讯监控及管理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包括无线网络通讯监控和管理系统,以增强远端基站的设备维护能力。维护人员可以在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对远端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控。 交通监控 本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包括一个可接入视频图像的接口。可将南宁市交警已有的重要路口交通监控摄像网内25路视频信号接入到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其中值班主任、及紧急状态管理工作站座席上装备有监控图像的控制装置,使这些座席上的操作人员观察并记录需要立即进行干预的车辆交通问题。 数据库查询 本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包括固定和移动计算机终端,使现场操作人员和中心指挥调度人员既可以在应急联动中心又可以坐在自己的车辆中调用金盾数据库信息。目前由于公安部金盾网是使用图文并茂的内部英特网页方式编制,不适合通过无线数据终端进行访问,南宁市公安局对该数据库网页作相应的修改,使固定和移动计算机终端以浏览器方式对金盾网简单文字界面进行访问,以得到所需的数据信息。 车辆自动定位 本社会应急联动系统提供在应急联动中心的电子地图上直接查看车辆位置的能力。装备有无线数据传输终端的现场车辆可以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接收位置信息并将自己的位置报告给应急联动中心。 事件记录 与每一个事件相关的全部语音及数据信息都被记录下来,供未来检索查询。相关事件的数据记录将被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的一个数据库中上,该数据库也可以存档到磁带上。而语音记录器会在计算机磁盘上记录有线电话和无线通话,然后将这些内容存档到数字/音频磁带上。 卫星现场图像传送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包括一套卫星图像通信设备,可将事故现场图像实时传送到指挥中心。 紧急无线移动车载通信 紧急无线话音和无线静止图像传输设备被安装在移动车辆上,用来实现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发生紧急灾难事件时,为搜寻及营救人员行动时提供通讯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车载无线移动系统可以作为临时的现场应急指挥中心,在允许条件下可与社会应急联动中心之间交换现场救援信息。 事件状态显示 在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中配备一面7.32米x3.66米的60”视频显示墙,和一块 7.32米x0.457米的LED动态文字信息显示屏,可以向整个应急联动中心显示状态信息(例如在电子地图上投映警力位置)和视频图像。在特别指挥中心中的人员可透过前面玻璃窗看到视频墙上的显示,或通过一台位于特别指挥室内的 67” (1.37米x1.03米)背投视频单元观看视频图像。 安全保护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大楼的设计建设中配备防止非法入侵者人员利用物理和电子的方式进入应急联动中心的大楼保安设备。通过钥匙卡才能打开该中心安装有电子锁的各出入口。进入应急联动中心的数据网时需要同时具备钥匙和密码。 系统管理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对整个系统利用各子系统的管理计算机终端进行管理。这些管理终端可直接或通过局域网与相应的子系统设备相连接。 4.2.3 系统结构 图4.6和图4.7详细显示了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的结构。 话音手持机 站 2 六怀山 站 1 市中心 语音/数据 信道 话音车载台 站 3 侧钻岭 语音/数据 信道 语音与数据 数据终端 语音/数据 信道 站 4 七坡岭 • 话音 • 静态图像 语音/数据 信道 无线集群系统 无线数传系统 紧急无线车载通信 站 5 银岭 语音/数据 信道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 市政府管理大楼 综合后备中心 市公安局大楼 南宁市公共电话交换网 交换机 特别指挥中心 操作中心 电视墙 交警监控中心 图4.6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总体结构图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中心 光缆/交通视频/图象 交通视频图像控制 有线电话 调度终端 有线电话 调度终端 2 市长公开电话处警员 8 市长公开电话处警座席 1 CAD 终端 记录/预案 CAD/GIS CAD/GIS 软件 市长公开电话处警座席 2 事件报告 数字电话 软件 无线调度台 CAD/GIS 金盾网 话音 数据 处警调度终端 南宁本地数据库 数字电话 1 紧急状态管理员 4 1 值班主任 4 不间断电源 AVL 8 8 BASE RADIO 1 BASE RADIO 2 Radio Frequency Distribution System TETRA Site Controller GPS Antenna 800MHz Antenna System BASE RADIO 1 BASE RADIO 2 Radio Frequency Distribution System TETRA Site Controller GPS Antenna 800MHz Antenna System 8 5 无线基站 系统 DataTAC SmartZone/ 12 处警调度员 8 8 接警员 8 话音记录器 话音记录器 状态显示 (25) 交警监控中心 数据库接入 防火墙 无线话音调度 事件报告 紧急报警电话 紧急报警电话 PSTN PBX/ACD 重要地点监控 视频墙 无线调度台 交通监视控制 值班主任座席 紧急状态管理座席 本地局域网络 无线通信 专用电话网络 服务器 无线移动话音/数据终端 处警调度座席 1 处警调度座席 12 接警座席 8 接警座席 1 图 4.7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主要功能结构 4.2.4 系统主要运行特点 南宁市社会应急联动系统设计方面的基本功能与主要特点为公安、交通、消防、急救等紧急联动服务的联合作业创造了条件,它的基本功能与主要特点包括: 接收和识别呼叫 · 安装有一台现代化的PABX/ACD(应急专用小交换机),用以接收紧急报警呼叫并根据南宁市应急联动中心的“分配方案”的规定将这些呼叫分送到适当的接/处警员处。 · 由ISDN PRI中继中送入的主叫号码通过本系统的CTI和CAD服务器的ANI功能 使接警员可自动获取主叫号码的有关记录,并通过BRI接收电信局发送的主叫方的地址(ALI)和机主名。 · 事件定位过程极为迅速,操作员终端常常在操作员接听电话之前便显示出来电号码。 控制、处理和批准信息 · 社会应急联动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调度(CAD)应用程序对紧急事件记录的生成和确认进行工作。 · CAD/GIS终端为每一个操作者生成标准输入格式,协助输入事件数据。 · 内置地理信息系统(GIS) - 确定事件位置和各种资源。 - 自动处理重复的事件报告并通知调度员。 - 为调度员显示负责事发区的现场资源分布。 · 值班主任功能包括事件记录的批准和确认权限。 计划、指派和追踪干预任务 · 内部数据库辅助参与行动的计划并指定资源,其中包括: - 标准行动程序 - 预案作业 - 多方式 GIS 地图数据 - 可以储存有关特殊地址或位置的信息。 - 确定距事发地最近的现场可用资源位置,以便进行派遣。 · CAD为公安、交警、消防和急救调度提供从始至终的事件文本记录追踪。 · 语音通讯记录与每一项事件文本记录相关索引。 协调现场各公安、交警、消防和救护单位的行动 · CAD为每一位处警调度员提供一份本控制范围内现场可调配的菜单,以协助该调度员选择最适合的单位对事件做出反应,其中包括: - 资源类型 - 人员与设备 - 当前事件的分配情况 - 单位状态 - 相应事件的预案 · 应急专用小交换机PABX强大的有线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