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
本章要点在现代社会,体育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离不了体育。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就越密切。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传播可以对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社会成员之间社会距离。大众传播媒介加快了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大了体育运动的社会覆盖面。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吸引社会注意力,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体育节目可以刺激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一节大众传播媒介概述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和特点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中,人们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沟通方式的发展,人们活动的社会范围由小变大,从封闭走向开放。沟通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表现时代特征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沟通方式以及沟通的信息量。在前工业社会,人们面对的是大自然和千古不变的农业生产周期,关心的是自然变动和启示,而很少留意群体以外的社会信息。同时,封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信息量少,人们发送和接收信息的能力都受到文明发展程度和沟通手段以及信息需求和信息供给等的限制,因此,典型传统社会的沟通、仅是面对面的沟通,主要的工具是语言和文字。
现代社会中,社会结构和人的社会活动功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在现在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频繁交往,新的生活方式不断涌现,加速度的社会发展节奏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社会信息量。其次表现为对信息传递的时间效应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便要求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的沟通方式,于是导致了日益完善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的出现。1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是什么?大众传播媒介特点是什么?最早应运而生的是报纸,随后,广播、电影、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等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传播工具陆续出现,形成了社会学研究中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是传送视听信息的非个体性传播工具。它们的产生使人们的信息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化。从以人为中介、个体与个体的方式,转变为以传播工具为媒介、媒介面对群体的方式。这种传播方式的特点是:
( 1)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它突破了民族和地区的限制,反映人类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所有动态和成果,力图显示社会生活的全貌。
(2)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现代社会的人们,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需要随时接受瞬息万变的外界信息和尽快回送自己的反馈信息。因此,采用电子技术、通讯卫星、微波电路、光纤电缆等手段已成为必然要求。
(3)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普遍性:大众传播的收受者包括不同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职业集团的人,即面向整个社会所有的人们。
(4)大众传播具有公众教育职能:现代教育的作用越重要,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运用大众传播工具便是其一。这种面向社会的普及教育,适应了社会对公众的要求,即实行终身教育的要求,成为学校正规教育的补充。
二、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赋予人物、事件和社会活动以某种社会地位2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它可以使人物树立威信,得到显著地位,但也可以使之威信扫地,败下阵来。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件和社会活动的评价。
(二)社会控制的中介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处于上层社会控制与广大社会成员之间的中介地带,能将社会公德和规范明朗化,使之广为人知,放得社会承认,获得社会监督。
(三)模拟社会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可以给人们提供消息和知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形成的表象,能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
据此,也可以将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归纳为告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影响功能四类。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 3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
大众传播媒介从技术性质上,可以划分为印刷类(报章杂志)和电波类(广播电影、电视)两大类。印刷类发展在前,电波类后来居上,但又不能替代印刷类。在我国,20世纪40年代以前,主要是依靠印刷类,辅以广播和电影。70年代中期以后电视、录像迅速发展。尤其是电视发展极快,成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主体。截至1997年6月底,我国电视观众总数已经达到10.94亿人,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收视群体。
无论是印刷类,还是电波类,在我国都呈加速发展的趋势(表11-1)。
表一我国图书、杂志、报纸、广从、电视发展情况表
年份 图书 杂志 报纸 广播 电视
—————————————总印数 电台 中心台
种数 总印数 种数 总印数 种数
1978 14 987 37、74 9、30 7、62 186 127、76 93 32
1979 17 212 40、72 1 470 11、84 69 130、82 991 38
1980 21 621 45、93 2 191 11、25 188 140、42 106 38
1981 25 601 55、78 2 801 14、62 242 140、65 114 42
1982 31 784 58、79 3 100 15、14 277 140、01 118 47
1983 35 700 58、04 3 415 17、69 340 155 51 122 52
1984 40 072 62、38 3 907 21、82 458 180、76 167 93
1985 45 603 66、73 4 705 25、60 698 199、76 213 202
1986 51 789 52、03 5 248 24、02 791 193、90 278 292
1987 60 213 62、50 5 687 25、90 850 204、91 386 366
1988 65 962 62、20 5 875 25、50 829 207、20 461 422
1989 75 054 58、2 6 075 19、02 868 155、02 533 469
。总印数的单位为亿份、亿册。
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众传播媒介的人均拥有率还是相当低的,在现有报刊上体育信息的比例也明显偏低(表11-2)。因此还需大力发展,才能适应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表格11-2 1990一1991年期间世界8种报纸。体育该展现进统计
$。;——”’
堪培拉时报 刘开24~38 4一6(158一16.6) 1 157(32.l)
每日新闻 对开8版 2I3一3j4旧3~94) 329(9、1)
环球邮报 对开50-54 2一4…一of 036 (28.8)
格拉玛报 对开1入 1(6~8) 322(8、9)
现4开16
印度快报 对开16 1、5一2(~13) 824(22、9)
纽约时报 对开72一96 5~10(5~14) 1683(468)
人民日报 对开8 1/3~2/5(42~5) 284(7、9)
泰SR土地 对开48 4~7(8~15) 1760(48、9)
第二节大众传播媒介与体育
体育运动既然是一种大众社会文化活动,就必定与大众传播媒介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离不了体育。社会越发达,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就越密切。4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是什么?
-、大众传播媒介影响了人们的体育态度与行为
社会调查证明:看电视中体育节目越多的人,其体育的参与比例越高(王晓莹)。据中央电视台所做的《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对体育节目的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青年观众的收视兴趣较浓;男性观众的收视兴趣高于女性观众;城市观众兴趣高于农村观众;经济状况较好的观众兴趣高于经济状况较差的观众;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观众对体育节目的收视兴趣也渐渐浓厚。”这一情况与我国体育人口的分布基本相符,说明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体育参与是有价值的、但是,传播媒介对人们的体育参与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过多的收看体育电视节目,会挤占人们的体育参与的时间。同时,大量的体育竞赛节目也会造成社会体育价值观念的偏差,麻痹一部分观众的体育意识。
二、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体育活动与人们的社会距离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运动与社会成员保持着各种联系,体育活动吸引着社会成员,社会成员尽可能地参与其间。而大众传播媒介在体育与大众之间筑起了桥梁。多数社会成员通过体育宣传、体育科普介绍、体育新闻报道认识体育,了解体育,然后参与体育。社会调查表明,终身体育者、体育爱好者、优秀运动员都受到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就是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潜移默化中走上体育道路的。体育的出版物和广播电视的体育节目始终受到人们的喜爱,发展增长很快,见表11一人
表回回一3我国体育刊物出版种类增长表
三、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传播速度加快,社会覆盖面加大
历史上体育运动的传递和传播主要依靠学校教育,这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不能适应竞技体育国际化、高水平化和竞争激烈化的现状。大众传播媒介则大大加快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能直接观看体育比赛的人能够尽快甚至同时得到体育的消息,并能身临其境地享受到体育比赛带来的欢乐,见表11-4。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使体育运动的社会覆盖面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深,可以说现代竞技体育离开大众传播媒介必定寸步难行。
表11-4重大国际比出电视实况待规收看人数统计
比赛名称 转播办法 收看观众人数(亿)
1954年世界足球锦标赛 实况转播 0、5
1966年世界足球锦标赛 实况转播 4、0
1970年世界足球锦标赛 实况转播 7、0
第19届奥运会 用7套节目12种语言实况转播 5、0
第20届奥运会 用12套节目60个评论渠道实况转播 15、0
第ZI届奥运会 首次进行全场实况转播 约10、0
第22届奥运会 实况转播 约20 、0
第23届奥运会 实况转播 每天平均约20、0
第24届奥运会 实况转播 每天平均约25、0
第25届奥运会 实况转播 每天平均约30、0
第26届奥运会 实况转播 每天平均约35、0
四、大众传播媒介为体育树立形象
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树立体育人物和事件的形象,提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威信和知名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此赛前后的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已成为教练员、运动员的重要战术手段。
五、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体育娱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6简述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体育文化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
各国城乡居民在体育娱乐中通过电视观看体育比赛是一种重要的方式。据多项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对体育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观看电视体育节目和阅读体育报刊,这也是许多家庭的体育娱乐内容和支配闲暇时间的主要方式。这种对体育的间接参与,一方面说明体育在我国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一方面它也挤占了群众直接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
六、体育运动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吸引生活注意力 6简述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体育文化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 由于体育运动的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对社会的吸引力很大。所以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比赛吸引精少年,减少社会犯罪,是一个行之有效方法。据复旦大学陈天仁教授的调查,凡电视台播放大型精彩国际比赛的夜晚,上海街头行人和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明显减少,公安局也有当夜犯罪率明显下降的报告。
七、大众传播媒介促进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
7简述大众传播媒介在宣传产品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积极作用。
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出让大型运动会的电视转播权,在体育比赛中插播商业广告,已经成为兴办运动会筹集资金的一种公认的办法。人们称比赛、观众、电视转播、商业广告是现代竞技体育这具马车的4只缺一不可的轮子。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支撑竞技体育生存发展的一根重要的支柱、由于竞技体育对大众传播媒介和商业广告的依赖越来越大,(表11-5、6)竞技体育也就出现了迁就、服从商业目的的倾向、为J商业利益而修改竞赛日程、竞赛规程、竞赛规则的事,屡有发生。
表11-5奥运会转播权费用统计安(美元)
年份 夏季奥运会 冬季奥运会
年份景秀奥运会冬季奥运会
1960 660 000 50 000
1972 7 500 000
1976 25 000 000
1980 87 000 000 15 500 000
1984 225000 000 91 50 000
1988 300 000 000 309 000 000
摘自美国塞格等《体育社会学》
表11-6美国体育广告费赠长表(美元/分钟)
年份 广告费平
1970 150 000
1976 250 000
1982 800 000
1985 1 000 000
摘自美国塞格等《体育社会学》
电视体育节目与各种体育报刊都带有体育产品、体育服务的介绍或广告,人们受到这些宣传的影响可能加大体育消费,如购买名牌体育服装、器材等,这对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八、体育运动是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战的争夺内容
体育比赛的竞争性、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时间的紧迫性,使体育新闻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争夺的一项内容 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各国派出采访记者多达 14 607名,其中报社、通讯社 4 197名,广播电视 9 410名,足见各国对体育新闻的重视。
思考题
1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是什么?大众传播媒介特点是什么?
2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哪几个方面?
3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
4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关系是什么?
5简述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提供体育科普知识和健身方法普及的作用。
6简述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体育文化促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
7简述大众传播媒介在宣传产品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的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