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笔吐虹霓 气压山岳——略论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及其审美特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83345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笔吐虹霓 气压山岳——略论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及其审美特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笔吐虹霓 气压山岳——略论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及其审美特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笔吐虹霓 气压山岳——略论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及其审美特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26推荐名家林散之(18981989),原名林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新中国成立初期,当选为安徽省第一届人民大会代表,曾任江浦县(时属安徽,现改名为浦口区,属江苏省)农田委员会副主任、江浦县副县长。20 世纪 60 年代初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70 年代初其书法及诗词得到赵朴初、启功以及日本友人的推崇,其诗、书、画被称为“当代三绝”,获赞“当今草法在此翁”“当代草圣”。其草书格调雄秀苍浑,瘦劲飘逸,自成风貌。林散之Lin Sanzhi笔吐虹霓气压山岳文_赵启斌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所书画研究员略论林散之书法意象的

2、取法路径及其审美特征林散之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结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大自然、时代精神和现代文化深深影响了林散之书法艺术的发展,林散之依托书法所特有的艺术样式和空间审美内蕴、精神情感表现内涵创造出了瑰丽非凡的书法艺术新样式,在其特有的书法意象中传达出了丰富、恢宏、深邃、壮阔的内在精神境象与审美意境。林散之书法意象取法路径多样,审美内涵鲜明独特,颇具个性色彩。林散之独特的书法审美境界和书法风格的出现与他特有的精神组成要素、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完备的知识体系有着非常深刻的关联。下面仅就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及其所具有的“山川浩气”审美

3、特征展开论述。一、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纵观林散之书法意象,确实取法多端,多种取法路径为林散之书法审美观念与艺术特征的形成开拓出了行之有效的取法通道和取法来源。林散之书法意象的取法路径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一)林散之书法艺术的审美境界、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他对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整体性接受有很大的关联。儒、释、道三家主流文化成为林散之书法艺术的最基本的精神支撑与文化源泉,使他的书法意象直接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美学以及他所处的大时代的脉络联系 起来。(二)林散之非常善于从大自然中体验、感悟书法艺术的道理。他大胆抽象、提炼大自然的万千物象,创建出特有的书法审美意象和精神气象,尤

4、其是“山川浩气”,不仅是林散之书法艺术独特审美意象和精神意蕴所在,更成为其书法“内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给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带来了浓郁的书卷气息,即“书卷气”。这是林散之书法意象得以形成的重要源泉之一,其儒雅、蕴藉、潇洒、灵秀的书法审美特征、艺术风格特征的出现,与他浓郁的书卷气息有着相当深刻的关联。(四)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剧烈变革给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带来了雄强、劲美、壮阔的精神气象,使他的书法艺术成为时代风气的写照和精神的映射。(五)现代文化是林散之书法意象的重要渠道。林散之将他对所处时代的认识和感受、所处时代的精神意象纳入他的书法创272023/10 No.

5、260作,他的书法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的特点,他也成为中国“现代书法”的先驱。这是20世纪林散之所面临的独特的外在文化环境造成的结果,也是林散之在传统文化内部,尤其是传统书法领域进行变革而带来的结果。这五个方面成为林散之书法意象主要的取法路径,对林散之整体书法审美特征和书法风格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散之善于从大自然中体验、感悟书法艺术的道理,确立了独特的“山川浩气”书法审美特征和风格特征,这在他的书法意象取法路径中最为独特。林散之这一取法路径的书法创作思想观念中含有现代艺术创作理念的成分,也与我国传统的观物取象的艺术创作理念有着深刻的联系。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独特的艺

6、术形式,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成为古今书家从大自然万千事物中以取意成象的方式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艺术创作的灵感、精神、内容和形式均来自大自然,这一观点在诸多书家的书论中多有体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东汉蔡邕九势)、“(张旭)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书当造乎自然”(清刘熙载艺概)他们均认为书法的审美意象、风格特色的形成来自对大自然万物的体悟、感触、认识、抽象、概括,自

7、然万象是书法艺术取法和创造的最为重要的对象、方法、内容、空间造型以及笔法运行的依据和取法对象。我国历代书法艺术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概括能力,多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取象成意,从中概括提炼出书法艺术要表现的优美的艺术形象和审美意象,来作为书法艺术创作的对象、方法和审美构成要素,“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东汉蔡邕笔论),“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东晋王羲之书论)从大自然中获得书法创作的艺

8、术形象和灵感,通过观物取象的方式来完成书法空间造型的需要和审美境象的提取,这一方式显然和我国传统的宇宙空间观念以及哲学认识的方法模式有直接的关系,取象以尽意,通过从自然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形象来表现自己的精神情感和思想意识。在书法艺术抽象出来的审美意象中融合了艺术家的内在情意和精神,传达出艺术家内在的情感信息、体悟、感知等丰富的主观精神世界的内涵,自然万物显然就成为书法审美境界和艺术形象得以呈现出来的重要的取法或借鉴的对象。怀素从“夏日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中领悟笔法,张旭从“担夫争道”、黄庭坚从“舟人荡桨”中领悟笔法,这些都是书法史上非常著名的从天地万物、自

9、然万象中领悟书法推动书法创作的典型事例。林散之同诸多古代优秀书家一样,也非常善于从大自然万千物象中提取书法创作所需的审美境象、形式结构和空间造型样式以及特有的笔法来进行书法艺术创作。林散之所经历、感受的大自然无穷的精神内蕴为他的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独特的气势、内蕴、精神、灵感和空间感触。林散之善于从大自然万物中领悟书法的笔意、笔气,这也促使他的书法艺术确立了独特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境界。林散之曾经写诗道:“雨淋墙头月移壁,鸟篆虫文人旧痕”“请看雨湿墙头处,1.林散之论书一首145cm354cm1980江浦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藏28月影参差照漏痕”“谁人书法悟真源,点点斑斑屋漏痕”“天际乌云忽助我,一团墨

10、气眼前来”。显然,他早已意识到书法艺术创作、真我与自然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他的书法所具有的苍茫、奇逸、老辣、凝重、深邃、虚灵、秀逸的审美境象无不来自真我主体与自然万物真气的相磨相荡与彼此激发。二、山川浩气:林散之书法的审美特征林散之书法艺术中“山川浩气”审美意象、书法特征的出现,当与他自己雄大的精神和胸襟抱负有关。林散之从自然万物中感受博大浩瀚的万千宇宙的气象、万里山河的壮阔精神,与之相感通,从中确立出书法艺术的审美意象和艺术风格特色,自然便有如此艺术精神面貌的形成。他的外曾孙女林晓青在追忆林散之时说:“太太(她对林散之的特定称呼)很喜欢有气势的东西。以前,他常去铁路边看火车,看火车迎面而来,

11、感受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太太也喜欢老虎,每次去动物园,他总是在虎笼前流连,我瞅那黄色大虫懒洋洋毫无王者之相,可太太偏说它凛凛有英雄气。太太极爱树,常让人用轮椅推他去看南林大校园内那一排排参天的大树。太太爱极了树的挺拔的傲骨,即使不能出去,他也静静坐在那宽大的书桌前凝视着窗外的白杨。”林散之非常善于从自然万物中观察、感受、体悟其存在的惊人气势和精神,从中感受大自然万物的独特的内在精神,将其融进他的书法作品中。他不太喜欢纤细、微小的物象,大山大河、火车、老虎等具有雄伟气象的物象反而能引起他内心的激越澎湃。这与他独特的胸襟和精神气象有关,反映在书法艺术中,自然就有雄健精神气象、审美意象的出现。林散之书

12、法艺术中雄健磅礴的气势、老辣秀逸的风神,显然来自他对大自然中雄大物象的体悟、概括、提炼,在书法中成象成形,使他的书法艺术才形成如此独特的审美境象、精神气质和书法空间特征。在长期的游历中,尤其是第一次只身万里壮游,大自然中无数奇美壮阔的万千物象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也使他的精神气质、书法艺术在质量上发生了巨变。他将山川浩气凝注笔端,化成其书法的内在精神气象,挥毫落纸,尽显挥斥八极、震动九州之概。“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宋黄庭坚书法钩玄),黄庭坚认为书画中奇逸幽深的丰富的审美意向的出现,必须有大自然的参与,有“江山之助”乃可完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林散之“山川

13、浩气、气压山岳”书法意象的确立同我国传统的优秀书法作品的诞生一样,离不开“江山之助”。书法是代自然传神、为江山万物造像的工具和载体,林散之的这一书法审美意象的出现显然来自对大自然飞动云烟、万里江山洞悉的结果。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具有山林气象、山川浩气,大自然外在的万千气象造就了林散之内在的精神气象和内在美感。林散之的这一书法审美特征和书法风格特色的形成确实深得“江山之助”,是在林散之只身万里壮游、无数次的外出游览写生、作诗和书法创作中获得的丰富深邃的艺术想象力、创作题材、创作灵感和审美意象。所以林散之不无感慨地说:“奇峰怪石,森列胸中。云海松涛,翻腾笔底。”大自然风物给予了林散之精神上极为深刻的启

14、迪和感悟,直接催发林散之内在书法审美心象的生成。林散之内心无限的山岳气概、万千奇峰意象在他的书法中不断幻化、凝结、奔腾、翻涌,成为笔下不断跃动的精神幻象、审美意象并呈现出来。难怪书法评论家说他“笔吐虹霓,气压山岳”,大自然万千山岳奇峰之象给林散之的精神震撼和浩然之思、浩然之象造就了他书法艺术的大美境象。结语我国书法艺术非常注重书法家内在精神的呈现,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和精神内蕴就有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出现。书法艺术是文化观念和精神内蕴的结晶,一定要表现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林散之的书法艺术有着非常丰富深邃的文化观念、精神内涵,表现出了林散之本人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恢宏壮阔的精神气象。林散之“

15、山川浩气”书法审美意象的出现是他依据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而确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书法审美意象、精神境象和表现内容,“山川浩气”作为一股不可遏止的艺术冲击力和内在的精神张力成为他书法线条的线质生成和书法空间构成的重要元素。林散之功参造化,思接混芒,悠悠万象来会,山川浩气凝注笔端,成为雄健、老辣、幽深、纵逸、苍茫、缥缈、虚灵、空寂、秀雅书法审美意象和精神境象的一大来源。赵朴初曾不无感慨地评价他“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也许只有得“江山之助”、有山川浩气之象,才会有林散之如2.林散之曹操龟虽寿24cm140cm1979江浦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藏292023/10 No.260此书法意象的生成、书法审美特色

16、的出现吧!林散之也曾不无得意地总结道:“我书意造本无法,随手写来适中之。秋水满池花满座,能师造化即为师。”可见他书法中瑰奇、壮阔的精神气象和表现内涵,正是源自他在大自然中获得的万般雄伟瑰奇的精神意象、审美意象。大自然万物是林散之书法艺术最为重要的灵感源泉和精神来源之一,“山川浩气”为他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内蕴和内在形式结构的生成,成为他独特的书法审美特征和书法风格 特征!约稿、责编:金前文3.林散之李白夜泊牛渚怀古311cm110cm李白纪念馆藏3045312023/10 No.2604.林散之自作诗论书绝句96cm34cm林散之艺术馆藏66.林散之能书称草圣开卷拜经师97cm30cm21978江浦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藏5.林散之瑶池归来92cm33cm1982江浦求雨山名人纪念馆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