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杂技柔术和大寨红旗邮票
品名: 杂技
中国志号: T2
Scott编号: 1149-1154
Michel编号: 1168-1173
创作者: (设计者)万维生
发行日期: 1974-1-21
详细描述:原文转自第一邮币网
影写版,齿数:11,(1)(2)(5)(6)规格:27*60mm,
版式:35(7*5);(3)(4)规格:60*27mm,版式:35(5*7)
(1)8分 舞狮 1000万枚
(2)8分 叠椅 1000万枚
(3)8分 抖空竹 1000万枚
(4)8分 顶坛 1000万枚
(5)8分 转碟 1000万枚
(6)8分 蹬伞 1000万枚
杂技 zájì 杂技柔术
[acrobatics],杂指多样;技指技艺,即“各种技艺”的意思。是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它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专门艺术,包括跳、身体技巧和平衡动作,较晚时又使用长杆,独轮自行车、球、桶、绷床及吊架等器械"。中国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已有3千多年历史在过去,杂技艺术濒于灭绝,杂技艺人生活艰难。新中国成立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成为世界著名的杂技大国。杂技艺术大放异彩,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声誉。 中国杂技具有以下特点
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险中求稳、动中求静。平中求奇。轻重并举,通灵入化,软硬功夫相辅相成。超人的力量和轻捷灵巧的跟斗技艺相结合。大量运用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为道具中国杂技有极大的适应性
。
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
本套邮票共6枚,采用中国杂技的优秀传统节目为画面内容,同时又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
6-1为“舞狮”。暗红的背景上,一只金色雄狮立于大红绣球之上,而逗引狮子的演员则更立于狮背之上。形成步步登高高的惊险造型。这是中国杂技最原始基本的保留节目,代表着民族文化的特征。
6-2为“叠椅”。一位身着绿装的女杂技员在数把椅子叠垒的高空劈腿倒立,既险又美。
6-3为“抖空竹”。两位女杂技员轻松嬉戏,神态自如。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
6-4为“顶坛”。两位男杂技员在表演传统的顶坛,花坛飞向空中,仍在旋转。
6-5为“转碟”。画面上一位女演员正在旋转飞盘,回首望月,姿态优美从容。是中国杂技的传统节目之一。表演时,演员们用一根长约一米,粗如铅笔的竿子顶着碟底,晃动旋转,看上去似迎风而立的荷叶,又若飞舞的彩蝶,优美而抒情。
6-6为“蹬伞”。一位女杂技员 平躺 蹬腿。伞轮旋转,技巧娴熟。
本套邮票底色厚重,浓墨重彩。是早期jt票经典佳作。
品名: 大寨红旗
商品编号: T0000005
中国志号: T5
Scott编号: 1199-1203
Michel编号: 1207-1211
创作者: (设计者)李印清
发行日期: 1974-9-30
详细描述:
影写版,齿数:11,规格:60*27mm,版式:35(5*7)
(1)8分 革命豪情 800万枚
(2)8分 艰苦奋斗 800万枚
(3)8分 科学种田 800万枚
(4)8分 大丰收 800万枚
(5)8分 大寨红旗飘万代 800万枚
T5《大寨红旗》1974年9月30日发行,全套五枚。这是为了纪念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学大寨”号召十周年而发行的一套邮票。
那年代,“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习解放军”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64年,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决策,大寨成了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境内,地处山区,土地贫瘠,有“七沟八梁一面坡”之称。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全村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自己的双肩和双手,把一座座荒山秃岭改造成了梯田。]
文化大革命中,陈永贵由一个农民而成为昔阳县、山西省的“革委会”领导,最终还担任了我们国家的国务院副总理。似乎是为了保持农民本色,头上包一条白毛巾的陈永贵,接见外宾出访外国,全是头上包一条白毛巾的形象,这也成了那个特殊年代颇具象征意义的一道政治风景。第一图上 看邮票上陈永贵头上包一条白毛巾的形象,他就是这样子作为副总理出访墨西哥、柬埔寨走下飞机的,他就是这样子作为副总理坐在人民大会堂商量那个年代国家大事的——他就是这样子定格成了一个时代人物的。
5-1为“革命豪情”,表现大寨人民凭着革命豪情战天斗地,使大寨富裕起来。
5-2为“艰苦奋斗”,表现大寨人民有着改天换地的奋斗精神。
5-3为“科学种田”。表现大寨精神下人民不但苦干还懂得利用科学。
5-4为“大丰收”。大寨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卡车运载着粮食驶向千家万户。
5-5为“大寨红旗”。表示象征大寨精神的红旗永不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