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唯你学习吧,:和,福州家教网,:版权所有,本幻灯片资料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如有不当之处,请参考专业资料。,中国古代的艺术,第二课,第1页,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知识与能力,以文字、画面及相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相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基础知识,同时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比较全方面地体验古代艺术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教师应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当代化教学伎俩。经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直观性,调动学生情绪。,第2页,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方面潜力,利用讨论、分组演出、自由创作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平台。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同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觉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艺术情操。,经过对中国古代艺术学习,观察,体验,提升学生本身艺术涵养,激发对祖国文化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异文化传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第3页,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舞蹈,雕刻,第4页,这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能够做出这么会徽,灵感其实就出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大家看一看说说它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艺术形式?,“,中国印,舞动,北京,”以印章作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大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运感人形。人造型同时形似当代“京”字神韵,蕴含浓重中国韵味。它,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她上面笔划,,第5页,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Beijing”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争中庸主流观点。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北京”积聚了大量历史信息和富足文化精华。,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绚丽多彩,名家辈出,含有独特民族格调,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代丰富多彩艺术形式发展过程和特点。,一、汉字发展演变,第6页,有一个神奇传说,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依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这段话统计了仓颉造字传说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第一人。仓颉造字有什么意义?,“昔者仓颉作书,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淮南子本经,“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巨大威力。文字创造,使人类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愚昧和黑暗。相关“仓颉作书”而造成异象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冲击,也反应了人民对创造文字祖先无限景仰和钦佩。,第7页,第8页,中药里惊世发觉,甲骨文,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中药,“龙骨”,里发觉了距今,3,千多年前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距今约,3000,多年,商代,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面文字),是迄今所知,最古老成熟汉字,,已经利用抽象和简化线条。,第9页,中 国 古 代 艺 术,看看下面甲骨文是哪个文字,鼠,牛,虎,兔,猴,羊,马,蛇,龙,狗,鸡,猪,第10页,铸造出来文字,金文,“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铭文。其形式要求庄重、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礼仪文化特点。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改变多样,愈加丰富了。周宣王时铸成,毛公鼎,铭、,大盂鼎,铭、,散氏盘,铭是金文中上乘之作。,第11页,书法艺术,含义:,以中国汉字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书写为形式,遵照一定章法独特艺术。,特征:,以自由多样线条曲直运动和空间结构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含有特殊审美价值。,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总趋势:,由繁到简。,书法,艺术美,:1、文字,源流,美:,2、书法,字体,美:3、书法,情感美和,意境,美,第12页,何谓意境?,简言之,就是经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而诱发、开拓出审美,想象,空间。使人从有限时空进入无限时空。,怎样赏析书法情感美和意境美:,有限空间:,大小、浓淡、涂改、快慢等。,无限空间:,性格、心情、身世、时代等。,第13页,汉字统一,小篆,(创始于秦),第14页,小篆,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第15页,监狱里造出汉字:隶书,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第16页,汉字字体榜样:楷书,东汉末年,一个新汉字字体出现了:,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楷书”,。“楷”是榜样意思,“楷书”就是,能够作为榜样字体,。也称真书、正书。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创始人钟繇,第17页,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个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楚,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快速书写字体(一):行书,(晋代开始盛行),第18页,丧乱帖,右为王羲之,丧乱帖,,内容为: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遇遭)荼毒,追惟酷甚,号慕催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从内容上看,反应了王羲之对北方故乡祖坟被破坏愤恨与悲伤,从中能够感受出他当初书写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在笔法上此帖神采外耀,笔法精妙,动感强烈,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另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急极富改变,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残余,成为行草字体,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行中带草,单字相接,笔画劲落,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改变。,第19页,欧阳询化度寺碑,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收六朝北派诸家优点,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先端,对后世影响大,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第20页,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气派,第21页,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玄秘塔碑(局部),第22页,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主要字体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写得简便、潦草字体,叫做,“草书”。,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结果。“草”是潦草、快捷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因为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省去了字形一部分,有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狂草”,则更是难以识别。“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个实用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个艺术观赏形式罢了。,草书,第23页,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张旭肚痛帖,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停,奔放跃动,任情纵性,第24页,张旭,唐人,生卒年不详。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酒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雅称。,杜甫诗云:“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韩愈评价张旭:“喜怒忧悲怨恨酣醉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风雨水火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第25页,怀素书法热情奔放、豪迈恣肆,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第26页,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周五,图片中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练一练,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简述各种字体特点?,小篆,第27页,3书法主要字体及特点:,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特点,创建或成熟时间,始创于秦代,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形成于汉末,开始盛行于晋代,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字形方正,规矩严整,兼有楷书、草书优点,既工整清楚,又飞洒活泼,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改变丰富,奔放活跃,第28页,朝代,秦朝,东晋,唐朝,北宋,元代,明代,清代,著名书法家及专长,李斯是著名篆法家,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1、欧阳洵、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建楷书中欧、颜、柳体;2、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以行书知名。,赵孟頫,创赵体,文征明、董其昌,王铎草书,郑板桥融楷、隶、行书于一体,4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影响书法格调原因,(,1),社会环境,(2,)个人性格,(3,)书法材料进步,第29页,“宋四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第30页,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第31页,米芾,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字态奇逸超迈,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第32页,蔡襄,宋四家中,他年纪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楷书。他书法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第33页,赵孟,頫,与中峰和尚书局部,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第34页,明朝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电视剧里则依据文人以后虚构人物周文宾所创造),,他们才思灵敏,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第35页,法度有余、文雅严谨,文征明过庭复语十节卷,第36页,董其昌 草书扇面,兼工楷、行、草书,笔法自然秀雅,董其昌 草书扇面,第37页,各抒己见,在当今汉字输入有电脑、美术字库丰富多彩时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还有没有存在价值?假如有,其价值何在?,答案提醒:,有。中国传统书法不但有传递知识文化功效,还有修身养性价值。有利于提升人们发觉美,观赏美,鉴赏美能力。有利于潜移默化增加本身涵养,提升品德功效。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主要组成部分,是不可舍弃民族文化遗产。,第38页,新石器时代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源头,。,二、,绘画艺术“画中有诗”,第39页,1、中国画含义和主要特点:,(2)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3)主要分类特点:,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表现技法: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分,艺术格调上:分错彩镂金工笔重彩画与考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水墨淡彩画两类,(1)概念,:“,中国画”,或称“国画”,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称呼,第40页,2山水画艺术特点,(1)地位:山水画作为独立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精粹。,(2)艺术特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在题材上,尤其考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在艺术格调上,追求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灵魂。,第41页,3、,中国画独特形式-,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于一体,重视诗意,”画中有诗”。,山水画考究布局构图,意境是山水画灵魂。,(1)文人画艺术特点,地位:,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主要艺术形式。,艺术特点:,追求抒情写意格调;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表达出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重视诗意,(2),文人画与山水画,5、中国古代绘画名家:,4其它:人物画、社会风俗画;,第42页,展子虔(隋),-游春图(现存最早原山水画),赵孟頫,(元),-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神品,”,唐寅,(伯虎)(明),-孟蜀宫妓图等,徐渭,(明),-黄甲图,郑燮,(板桥)(清),-,墨竹图,兰竹,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阎立本,(初唐),-,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盛唐),-送子天王图,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敦煌莫高窟壁画,(隋唐),第43页,国画之美,-中国画特殊工具,笔,墨,纸,砚,第44页,两汉时期绘画,怎样去评价右边这幅帛画?说说你看法。,内容充满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表达了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格调。,汉代,主要是,帛画,和,壁画,。新特点是:因为儒学在政治上开始占支配地位,对现实理性思索日益表达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但浪漫幻想主题依然十分流行,第45页,魏晋凸显个性,佛教、道教发展,崇尚气节社会风气,使这一时期绘画,凸显个性。,顾恺之,“以形写神”,(,布局严整,线条流畅,),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开创之作。,西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第46页,展子虔,(隋),游春图描绘了大地上明媚春光,和游人在山水中纵情游乐神态。,第47页,敦煌壁画,飞天,第48页,送子天王图,(唐 吴道子),第49页,唐朝雍容华贵,唐代,阎立本,步辇图,阎立本步辇图反应松赞干布使向唐太宗求婚情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进了文化发展。唐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唐气象。,第50页,王维(唐)雪溪图,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发挥,以此来表现景物。设色考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境界。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第51页,宋元山水花鸟,宋代重文轻武,国策,理学兴,起使人们更重视,内心涵养。画,家从追求写实变,为愈加重视意境。,山水画成为画寄,托思绪情怀方,式。,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第52页,“奉化画圣”王谔,(14621544),明代画家。字廷直,奉化人,世居奉化城内西锦里。王谔以山水画被明孝宗朱瞻基称为“当代马远”。,江阁远眺图,山,水,画,第53页,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第54页,明清怪僻清新,因为地域、理念、师友等各种原因及时代改变和社会动荡,明清出现了一些格调奇特画家。,一团和气图,明宪宗朱见深,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安晚册之四。,郑板桥兰竹图,第55页,郑板桥 墨竹图,第56页,中国画江城送别图,第57页,中国传统书画基本特征,书画同源。创作格调:追求神韵,考究意境,写意传神。,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创作主体:文人为基本创作群体,强调个性化创作;,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第58页,三、音乐艺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阶段特点,依照音乐形态改变,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上古先秦时期,以钟磬乐为代表乐舞占据主流,湖北随县出土战国编钟就是充分例证。,2、汉、唐时期以歌舞大曲为代表中古伎乐占据中心地位。,3、宋、元、明、清时期,伴随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以说唱、戏曲为主近世俗乐得到快速发展,宫廷歌舞渐趋衰落,戏曲则逐步形成了在音乐中中心地位。,第59页,战国编钟,第60页,秦王破阵曲,唐三大乐舞之首。又名七德舞。描述了秦王李世民率兵亲征刘武周叛乱大获全胜战争场面,唐太宗即位后每宴必奏。军士百余人披甲执戟而舞,分为三变、十二阵、五十二编,主要乐器为锣鼓,声腔乐调以秦声为主,杂有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壮观雄威,慷慨激烈。新唐书、旧唐书等史籍都有记载。后又称秦王曲,对秦腔发展含有重大影响,一些演出形式、曲牌如破阵子、朝天子等至今仍在应用。,秦王破阵曲,第61页,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十面埋伏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第62页,下面韩诗外传中记载一则故事,请你读后谈谈自己感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鼓琴,巍巍乎如太山。”少选之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擗琴决弦,终生不复鼓琴,认为世无足与鼓琴也。,提醒:高山流水觅知音,是两千多年来广为传诵一段情谊佳话。表现了对友情一个美好而高尚了解和追求。而其中媒介,是音乐。可见,音乐能够表现人思想,抒发人情感,沟通人心灵。音乐有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涵养,净化人精神世界神秘功效。,第63页,四、宫廷舞和民间舞,(一)宫廷舞,1、演变,夏商产生;周代制订礼乐制度;汉代设乐府;隋唐是鼎盛时期,有官办乐舞机构;宋元:继承隋唐传统;明清:衰落,2、特点,内容: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表现歌舞升平;形式:华丽工整,结构严谨;有一定技巧性和艺术性,(二)民间舞,1、演变诗经和楚辞生动描写了周代中原及荆楚地域民间舞蹈形式;两汉时期出现了歌舞繁荣局面;隋唐时期民间舞蹈总体特征是各民族舞蹈艺术大交流、大融合、大创造;宋代民间舞蹈十分兴盛。,2、特点:反应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场景和喜、怒、爱、憎感情。,第64页,原始歌舞,歌舞俑,头饰,第65页,霓裳羽衣舞,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神话,其舞、其乐、其衣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仙境和舞姿婆娑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全曲36段,表现了中国道教神仙故事。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音乐舞蹈中占有主要地位。玄宗亲自教梨园弟子演奏,由宫女歌唱,用女艺人人,每次人。全曲共段,全曲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散序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散板,由磬、箫、筝、笛等乐器独奏或轮奏,不舞不歌;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经有了庞大而多变曲体,其艺术表现力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巨大成就。其乐队经过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采取了磬(唐代指铜钵)、筝、箫、笛、箜篌、筚簟、笙等金石丝竹,乐声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第66页,五、戏曲艺术,1戏曲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乐舞百戏,隋代“四方散乐”,唐代杂技歌舞,都与以后戏曲含有较亲密渊源关系。,(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3)元:杂剧兴盛,(4)明:传奇剧繁荣,四大唱腔:海盐、余姚、弋阳、昆山,(5)清朝:京剧出现和繁荣。,2、京剧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并吸收昆曲等其它剧种艺术优点而成,第67页,3、京剧特点,1、以演出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3、继承古代戏曲载歌载舞传统,以唱、念、做、打为伎俩,形成独具特色艺术体系。,4、演出有一定程式,采取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事物经过抽象演出,得到艺术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效果。,第68页,宋元南戏,元杂剧,第69页,明代声腔,清代地方戏曲,第70页,生,第71页,旦,第72页,净,第73页,丑,第74页,“国粹”京剧,京剧美在何处?,配乐美,,唱腔美,,动作美,,服装美,,布景美,,化装美,,唱词美,第75页,为何戏曲产生后能够取代 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艺术形式中占据了主流地位?,答案提醒:戏曲有完整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演出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很多伎俩,因而受到民众喜爱。市民经济发展,也为戏曲完善和普及提供了主要条件。统治者因个人喜好为基点提倡,也起了一定作用。,学习思考,第76页,为何中国戏曲演出含有强烈舞蹈美感?发达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提醒:中国戏曲演出从艺术渊源来说,与舞蹈有紧密文化联络。发达古代宫廷乐舞和民间舞蹈,在戏曲产生和成熟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第77页,5对外关系:中外之间文化交流,探究:古代艺术发展原因:,1政治:政策宽松,统治者享受生活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艺术繁荣,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3教育:教育发展,人才培养,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文化交流,第78页,材料阅读与分析,乐记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段话意思是:音乐和政治是相通。你同意这么说法吗?,答案提醒:同意。艺术作为一个上层建筑形式,必定会对当初社会存在有所反应,同时又反作用于包含政治生活在内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师可举例说明。比如:周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礼”和“乐”相结合,成为政治规范象征。“乐”,也是政治文化组成一部分。,第79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