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
济宁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任重道远
2009年,根据XX省农机办和省农机推广站关于大力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的工作理念和XX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实际,从10月下旬开始,我们XX市农机局组织开展了全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与需求的调研工作。我们重点选取种植面积较大的花生、棉花、大蒜等经济作物,分赴泗水、金乡、汶上、曲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拍摄了照片,并进行了认真科学的分析总结。
一、经济作物生产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况
XX市位于XX省西南部,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辖12个县市区,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面积10685.7平方公里,人口812万,耕地面积750万亩,东部是丘陵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大豆、大蒜、马铃薯、蔬菜等为主。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广泛,全市十二个县市区都有种植,种植面积476万亩。其中花生、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部曲阜、邹城和泗水的丘陵山区。花生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4万亩。棉花、大豆主要集中在西部、西北部和南部的嘉祥、梁山、汶上、金乡和鱼台,常年种植面积130万亩。大蒜主要集中在金乡、嘉祥和鱼台,常年种植面积90万亩。随着产业政策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增加。
(二)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情况
1、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现状
据调查,全市经济作物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育苗、种植、管理和收获)基本上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全市经济作物机械化播种面积仅为4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4%,其中花生机播面积29万亩,占经济作物机播面积的72.5%,占种植面积的6.1%。XX县区花生机播面积14万亩,占全市花生机播面积的48.27%;机械化收获面积仅为3.79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32%。经济作物机械装备程度低下,2009年全市新增经济作物机械数量1871台,其中花生播种收获机械308台,棉花播种机、拔柴机80台,大蒜收获机41台,薯类收获机5台,设施农业机械1437台。花生播种机、花生收获机以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公司生产的机械为主;大蒜挖掘机以鱼台强进大蒜挖掘机制造厂生产的机械为主。
2、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市农机化发展正处于中级发展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时期,我市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75%,而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种、收,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尚是一片空白,经济作物机械化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今后几年,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市大蒜、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比例不断增加,面积逐年加大,但经济作物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农民迫切需要机械化作业来取代人工作业。以大蒜收获为例,全市大蒜种植面积接近110万亩,若大蒜收获实现机械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降低作业成本。经测算,机械作业和人工收获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70倍,亩收获支出降低一半以上,而且能显著地降低损伤率。
二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是以收获大蒜为例,机械收获大蒜每亩收取作业费90元,按单机年作业量300亩计,机手每年作业收入2.7万元。同时,还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农村
二、三产业。三是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是农机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当前,经济作物尤其是大蒜、花生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我市的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基本上还是空白。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特别是大蒜、花生、薯类生产机械化任重而道远。
二、我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产规模小。XX市经济作物大部分是个人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小而且分布零散,不适宜机械化的成片规模作业,不会产生规模效益,这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2、市场窄。由于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自然而然地导致市场面窄。XX市所产出的经济作物绝大多数是在本市内销售,少部分才能销往邻近的省市县。就连XX市目前发展势头最好、商品化程度最高的金乡大蒜,也难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使得XX市经济作物的发展缺乏动力,严重阻碍了XX市经济作物的发展。因此,坚持“走出去”的政策,勇于向外扩展,开拓更大更广的市场,是XX市经济作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3、生产技术低。XX市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普遍偏低,农民仍然是在凭经验种植,缺乏科学技术的支持。基层农机、农技站普遍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农民文化素质低,不能通过自学来获得所需科学技术,这些都是导致济
宁市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偏低的原因。生产技术低,就意味着产品质量低,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销路不旺,价格偏低,收益减少。农民不能因经济作物获得较高收入,使得他们无力扩大再生产,从而导致了XX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4、投入少,经济作物机械装备数量少。在对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投入方面,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都是偏小的。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进行补贴,但还是“粥少僧多”,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而经济作物生产机械数量少,装备水平低。
三、XX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落后的原因
XX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落后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1、客观因素:地理条件:XX市东部多山地、丘陵。山地多有利于林木业等经济作物的生产,但交通不便让林木生产成本较高,难以成为经济作物的支柱产业。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又比较分散,种植成本高,运输困难。因此东部山地、丘陵成为XX市发展大规模经济作物的制约条件。
2、主观原因:(1)农民观念落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在农村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农民希望的是“小富即安”的生活,不愿、不敢承担风险,不敢尝试和创新。农民缺乏竞争心,不愿作“第一人”,正是这种心理让农民固守在传统的种植模式上,不敢向收益更高好的经济作物种植迈进。农民观念落后是阻碍XX市经济作物发展的根源所在。(2)政府投入少,支持和扶植的力度不够,缺乏合理的引导:政府对农民的投入少,技术支持太小;缺乏合理的引导;税费改革以来,农民的负担确实减轻了。但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现在税费太高,农民的收费太多,劳作一年,除去成本和税费已所剩无几。
四、对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政策建议
1、加大对经济作物机械的科技投入,对生产企业进行科研补贴,研制出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可靠性的新型机械,不断满足经济作物生产对机械的需求。
2、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机以及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部门要积极推广应用示范新技术、新机具,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然后农民才会去购买新型农业机械。
3、推进经济作物生产的设施化、信息化,为农民提供产业信息,使经济作物生产与销售、加工企业紧密结合,延长经济作物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作物效益。
4、抓好关键技术的培训,提高经济作物生产者的技能和素质。经济作物种类、品种繁多,技术性强,更新快,需要较强的科技人员作支撑。因此必须抓好
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农民购买农机实施补贴政策,就因为农业利润空间太小,农民收益太低,积极性不高。加大对机械购买、使用者的补贴力度,会提高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从而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XX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对机械的需求展望
根据XX市经济作物种植情况,目前我市急需购进以下机械,以满足经济作物发展的需要。
1、设施农业需要机械为电动卷帘机、田园管理机、臭氧消毒机、蔬菜喷灌机等;
2、花生生产需要机械为花生播种机、花生收获机;
3、大蒜种植收获过程需要机械为大蒜挖掘机;
4、棉花生产需要机械为棉花拔柴机;
5、其他机械如核桃采摘机等。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