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81749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3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环境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3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5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8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11专业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14专业英语(2)课程教学大纲16水泵与水泵站A课程教学大纲18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大纲20给水排水管网系统(1)课程教学大纲22给水排水管网系统(2)课程教学大纲24水质工程学(1)课程教学大纲26水质工程学(2)课程教学大纲28工业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大纲3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32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34水污染控制工程A(1)课程教学大纲36水污染控制工程A(2)课程教学大纲38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

2、教学大纲41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A课程教学大纲44环境评价与规划A课程教学大纲47环境监测B课程教学大纲49环境工程专业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52环境工程专业英语(2)课程教学大纲54给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大纲56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大纲58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60水工艺设备基础课程教学大纲62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64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66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教学大纲68环境监测C课程教学大纲70环境评价与规划B课程教学大纲72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B课程教学大纲74城市水工程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大纲76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8环境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81环境工程施工

3、课程教学大纲83水泵与水泵站B课程教学大纲85城市生态学B课程教学大纲87城市污水回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0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92水污染控制工程A(3)课程教学大纲94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96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大纲98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100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教学大纲103水污染控制工程(2)课程教学大纲106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10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大纲114水污染控制工程(1)课程教学大纲117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119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21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23环境保护法规课程教学大纲12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27 给

4、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Speciality on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1001课程性质:公共课和自然学科基础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12 总学分:0.5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给进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介绍、专业教育课程。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新生能对我国水危机的严峻形势有一个概要的了解,以增强危

5、机感和使命感;使新生对本学科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投身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事业的决心;使新生对专业要求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现代科学技术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概论(2学时)本章了解:给排水工程的学科归属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起源与发展;给排水工程覆盖的专业领域;重点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目前就业率等情况了解:该学科领域有成就的院士名单第2章 水资源与城市水环境(3学时)了解:水危机及水污染现状了解:染控制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完善的给水排水系统第3章 城市供水系统(3学时)了解:城

6、市供水系统的组成、了解水源的选择原则、水源地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了解:水质净化的意义和常规工艺方法;了解:国家关于饮用水水质的相关规定;第4章 城市排水系统(2学时)了解:城市排水系统的组成、污/废水的特征与污染物质了解:污/废水处理的意义和常规方法;第5章 建筑给排水系统(1学时)了解:建筑给排水系统和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关系、建筑给排水系统所涉及的范畴:冷水、热水、排水、雨水等等第6章 如何学好给排水(1学时)了解:给排水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系介绍,教学培养计划介绍,学习方法介绍。五、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结课大作业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大作业考核

7、占70%、大作业要求3000字以上;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为考勤,出勤率高于80%即平时成绩合格,总成绩评定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分制。七、教材及参考文献1、 教材李圭白等城市水工程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执笔人:孙力平 审核:卢静芳 环境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工程专业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61002课程性质:公共课和自然科学基础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12学时 总学分:1 学分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

8、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主要的环境问题;资源、人口、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重点介绍环境问题中污染的来源、形成机理及危害;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环保工程中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以及基本的环保设备和工艺流程。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工程及噪声、振动与其它公害防治技术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理解水、大气及固体废弃物为代表的环境污染物控制的重要性,应用环境工程方面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

9、问题,并且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环境与环境污染(2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环境的基本知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环境工程学的内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资源、人口、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第2章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2学时)本章主要介绍大气主要污染物状况,了解气态污染物的净化方法,要求掌握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方法,除尘及净化方法的机理及装置。第3章 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水体、水体污染、主要的水质指标如COD、BOD、高锰酸钾指数等的基本概念;要求掌

10、握水体污染源的分类、主要的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机理以及控制措施、水体中重金属的危害以及富集、迁移规律;了解水资源利用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各种水体污染物的防治对策。第4章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与治理(4学时)本章主要介绍固体废物的概念、来源、分类和危害,要求掌握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含义以及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和措施。五、重点与难点重点:环境及环境问题:环境的基本知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环境工程学的内容。大气结构与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及危害:大气的层状结构、主要污染物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方法。水体主要污染物:天然水体污染形成的原因和污染物的种

11、类,水体污染的危害。固体废物的概念、来源、分类和危害:固体废弃物的具体种类与来源。难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资源、人口、环境及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颗粒污染物的分离方法、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方法,除尘及净化方法的机理及装置。废水处理主要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的机理和装置,以及城市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固体废弃物中可用资源的回收,垃圾填埋厂、焚烧厂等处理措施。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总评成绩中,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70%,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为30%,其中出勤占10%、作业占20%。七、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朱蓓丽编著.环境

12、工程概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1苏琴,吴连成.环境工程概论M .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2郑正编著.环境工程学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执笔人:熊振湖 审核:程方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水分析化学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编号:06200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48(其中实验学时12) 总学分:3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为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水质分析技能,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分

13、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水质分析的基本任务和作用,了解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熟悉水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理解各种滴定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掌握水分析化学的误差及数据处理、常见水质指标如碱度、硬度、高锰酸盐指数、CODCr、溶解氧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标准曲线绘制方法以及滴定分析和主要仪器分析原理。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绪论(7学时)本章应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理解滴定分析原理及误差相关理论;掌握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方法、标准溶

14、液的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及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第2章 酸碱滴定法(10学时)本章应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理解酸碱指示剂作用原理、碱度的测定原理;掌握质子条件式的列举、pH的计算方法、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滴定曲线绘制方法及指示剂的选择方法及碱度的测定方法。第3章 络合滴定法(7学时)本章应了解络合剂种类、络合平衡及稳定常数含义、EDTA的基本性质及结构、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络合滴定方式;理解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意义、酸效应曲线的意义、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及硬度的测定原理;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条件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水中硬度的测定方法及步骤。第4章 沉淀滴定法(3学时)本章应了解影

15、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理解溶度积原理、分步沉淀原理、水中氯离子的测定原理;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摩尔法的测定步骤及测定条件。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7学时)本章应了解氧化还原电对及电极电位概念、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方法、滴定条件选择;理解条件电极电位意义、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方法原理及其在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上的应用。第6章 吸收光谱法(2学时)本章应了解分光光度法原理、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光光度计构造及测定原理;理解光的吸收原理;掌握分光光度法测量过程及应用。课内实验:该课程通过实验教学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分析

16、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弄懂实验原理,熟悉本学科常用分析仪器和主要设备使用方法,能正确记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有关计算,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一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学时,验证性试验)通过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掌握容量分析仪器的用法和滴定操作技术,并学会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及滴定终点的判断。学会用直接法和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实验二 水中碱度的测定(1学时,验证性试验)掌握连续滴定法判断及测定水中碱度的原理、操作技能,进一步掌握滴定终点判断方法。实验三 水中硬度的测定(1学时,验证性试验)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学会测定水中的总硬

17、度、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并根据测定数据进行有关计算。实验四 水中氯离子的测定(1学时,验证性试验)掌握摩尔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原理、AgNO3溶液的标定方法及摩尔法测定的操作方法。实验五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掌握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练习溶解氧瓶的使用,掌握溶解氧水样的采样方法和固定方法;熟练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及过程。实验六 鸣飞湖水质COD分析(5学时,综合性试验)掌握水样采集及预处理方法;掌握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原理及方法。学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掌握数据处理及结果的表示方法。五、重点与难点重点: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数据

18、处理方法及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pH的计算方法、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方法及碱度的测定方法;条件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水中硬度的测定;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摩尔法的测定步骤及测定条件;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方法原理及应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过程及应用。难点: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方法,条件稳定常数的有关计算,氧化还原滴定方法的方法原理及应用。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平时考核及实验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闭卷考试在总评成绩中占80,实验及平时成绩各占10。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黄君礼水分析化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实验指导书或教材黄君礼水分析

19、化学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许晓文等定量化学分析M第2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孟凡昌等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执笔人:李毓 审核:程方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环境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编号:06200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48(其中实验学时16) 总学分:2.5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学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环境生物学是环境工程、给水

20、排水工程和生态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其前身为环境微生物学。由于各专业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因此该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中内容侧重点有所差异。本课程主要讲述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现代环境生物技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和生物净化基本原理,环境污染常用的生物净化方法,重点掌握环境污染的微生物净化方法;正确理解环境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环境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一些实际的环境污染问题。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绪论(

21、2学时)本章应掌握环境生物学定义、对象、任务及研究方法;熟悉环境科学概述,环境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第1章 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3学时)本章应掌握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概念;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扩散、转化等行为;了解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污染物和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扩散、转化;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第2章 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3学时)本章应掌握污染物在分子水平、生化、细胞和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了解污染物在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各级水平上的影响;化学污染物对生物联合作用的基本概念。第3章 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监测(2学时)本章应熟悉生物测试和

22、测试方法;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微宇宙试验。第4章 环境微生物概述(6学时)本章应掌握微生物形态与细胞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代谢;熟悉微生物分类,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5章 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4学时)(环境工程专业和生态学专业选讲)本章应熟悉生物监测的概念,植物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的基本方法,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和评价的基本方法;熟悉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的具体概念、内容、框架和方法,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评价。第5章 水的卫生细菌学(4学时)(给水排水工程选讲)本章应掌握大肠杆菌及其测定方法,水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熟悉水中的细菌及其分布、水中的病原细菌,熟悉水中

23、的病毒及其检验。第6章 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3学时)本章应掌握微生物对化合物降解与转化的特点与途径;熟悉影响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因素,常见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以及评价有机污染物生物可降解性的方法。第7章 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3学时)本章应掌握目前广泛使用的环境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工艺流程;熟悉生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和大气污染物的技术。第8章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4学时)本章应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学工程、发酵工程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熟悉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以及生态工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第9章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2学时)本章应掌握环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的

24、基本原理和生物修复的主要影响因素;熟悉生物修复的工程技术实例。实验内容:通过实践操作,印证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环境生物学理论知识,学会实地观察的技术,培养进行科学工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环境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能够客观地对实验进行观察、描述、比较、分析和综合。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对微生物一般形态的观察(3学时)(验证性试验,必做)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通过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藻类、酵母培养液和新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一般形态;加深微生物实

25、际大小的概念,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技术。实验二 微生物的计数(酵母菌的显微镜直接计数)(2学时)(验证性试验,必做)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学会一般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实验三 微生物的大小测定(3学时)(验证性试验,必做)加深微生物实际大小的概念;掌握测量微生物的大小(长宽)的技术。实验四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4学时)(验证性试验,必做)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实验五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4学时)(综合性试验,必做)掌握稀释平板法;掌握细菌菌落总数的计数方法;了解细菌总数指标的意义。实验六 空气

26、微生物的检测(4学时)(综合性试验,选做)了解环境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掌握测定和计数空气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实验七 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法)(4学时)(综合性试验,选做)理论学习湖泊富营养化,通过实验检验不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掌握藻类的测定(叶绿素法)的测定方法。五、重点与难点重点: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途径,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及其机理;微生物的营养;水中的病原细菌及其测定方法;为满足特殊生物正常生长、繁殖以及生物化学反应进行的工艺设计特点;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难点:污染物在分子水平、生化水平上的影响;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微宇宙试验的基本原理;微

27、生物代谢;微生物对化合物降解与转化的特点与途径。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平时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在总评成绩中占80%,平时考核与实验考核占20%。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实验指导书:自编3、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1 周群英,高廷耀主编.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沈 萍主编. 微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主编. 污染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执笔人:刘月敏 张春青 审核:程方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8、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环境工程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62005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48 总学分:3 理论学时:48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环境工程专业概论,无机化学 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述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环境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过程的基本原理。修完本课程以后,能够使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如水污染控制工程、

29、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等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及综合运用。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对于环境工程领域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有全面的理解。从物理概念出发应用数学方法,建立通用方程组,并举实例剖析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求解的方法。贯彻“少而精”和“深入浅出”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绪论(1学时) 本章应掌握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理解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第2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3学时) 本章应掌握质量衡算和能量衡算,常用物理量及单位换算;浓度、流量、流速、通量的表示方法

30、。第3章 流体流动(6学时) 本章要求掌握流体流动质量衡算方程,不可压缩流体管内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的方程,管路计算;理解流动的内摩擦力及边界层理论,流体测量。牛顿粘性定律,边界层理论;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形体阻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第4章 热量传递(4学时) 本章应掌握热量传递的方式,热传导、对流换热的计算。理解傅立叶定律以及平壁和圆管壁的热传导速率方程,串联热阻叠加原则、接触热阻、对流传热机理;牛顿冷却定律、对流传热系数、保温层临界直径、间壁传热过程。了解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换热器的分类与结构形式,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与结构,强化传热的途径。第5章 质量传递(4学时) 本

31、章应掌握分子传质和对流传质的机理及相关计算。理解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了解典型的对流传质系数:平板上的湍流传质、平板上的层流传质、圆管内的层流传质。第6章 沉降(4学时) 本章应掌握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理解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一般原理与类型。沉降分离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离心力场中颗粒的沉降分析,旋流器工作原理,离心沉降机工作原理;电沉降、惯性沉降。第7章 过滤(4学时) 本章应理解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过滤过程计算;了解深层过滤的基本理论,混合颗粒的几何特性、颗粒床层的几何特性、流体在颗粒床层中的流动;深层过滤过程中颗粒的运动;深层过滤的水力学。第8章 吸

32、收(4学时) 本章应掌握吸收的类型及吸收工艺计算;理解吸收的定义及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吹脱和汽提过程;化学吸收的特点、平衡关系、及传质速率。第9章 吸附(4学时) 本章应理解吸附分离操作的类型及应用,掌握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计算。第10章 其它分离过程(4学时) 本章应掌握萃取分离的特点,萃取过程的热力学基础,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工艺流程与计算。理解膜分离中的传递过程,反渗透和纳滤、微滤和超滤、电渗析。第11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时) 本章应理解反应器类型、动力学计算,反应式与计量方程、反应的分类、反应程度与转化率。第12章 反应动力学解析方法(2学时) 本章应理解动力学实验及实验数据的解析

33、方法,包括间歇反应器解析和连续反应器解析。第13章 均相化学反应器(2学时) 本章应理解三种反应器:间歇反应器、完全混合流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的原理及计算。第14章 非均相反应器(2学时) 本章应理解气(液)-固相催化反应器、气-液相反应器的动力学及基本方程。第15章 微生物反应器(2学时) 本章应理解微生物反应器的特点,动力学,微生物反应器的操作与设计。五、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内容。 难点:实际应用中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对环境工程中有关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问题、分离问题以及反应器的设计及研究。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

34、闭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试方式,闭卷考核占80%,平时考核占20%,其中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教材: 胡洪营,张旭,黄霞.环境工程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 1 谭天恩,李伟.过程工程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丛德滋.化工原理详解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执笔人:赵建海 审核: 程方 专业英语(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1)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1)课程编号:06320

35、1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16 总学分:1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先修课程: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专业文献,以促进对同时进行和后续进行的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要求学生至少掌握1500个本专业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语,理解专业文献,同时具备熟练地将专业文献由英文翻译为中文的能力以及用英文写作专业论文的初步能力

36、和翻译水平。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Unit One(2学时)本章应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专业词汇,熟悉给水排水的发展历史,了解给水排水专业的背景和重要性。第2章 Unit Two(4学时)本章应掌握其中专业词汇的说法和写法,熟悉室内给排水系统的组成、作用、分类、设计、给排水方式,了解各组成部分功能的英文文献内容。第3章 Unit Three(4学时)本章应掌握与水文循环有关的专业词汇和句型,了解水文学的定义以及自然和城市水文循环的区别和定义,了解配水系统的组成、类型以及影响设计的因素等方面的英文文献内容。第4章 Unit Four(2学时)本章应掌握层流稳定性和紊流扰动性等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

37、的英文翻译和应用,了解水力学关于层流和紊流方面的内容。第5章 Unit Five(4学时)本章应掌握与饮用水法和水质物理参数有关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语,了解关于安全饮用水法的制定、内容以及饮用水标准等方面的英文文献内容,了解关于表征水质的物理参数等方面的英文文献内容。五、重点与难点重点:熟悉给水排水专业的英文文献。难点:英文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的理解和应用。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闭卷考核占70%、平时考核占30%,平时考核中包括出勤和作业。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王春丽,米海蓉主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英语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教材

38、和参考文献1朱满才,王学玲主编.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一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傅兴海,褚羞花主编.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二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李田编著.大学专业英语阅读教程(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执笔人: 苑宏英 审核:卢静芳 专业英语(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专业英语(2)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2)课程编号:06320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16 总学分:1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先修课程:大学英

39、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论,专业英语(1)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使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专业文献,以促进对同时进行和后续进行的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要求学生至少掌握1500个本专业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语,理解专业文献,同时具备熟练地将专业文献由英文翻译为中文的能力以及用英文写作专业论文的初步能力和翻译水平。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Unit Six(6学时)本章应掌握与凝聚和絮

40、凝、沉淀、过滤有关的常用词汇和习惯用语,了解关于凝聚和絮凝、沉淀和过滤等方面的英文文献内容。第2章 Unit Seven(2学时)本章应掌握与消毒有关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了解关于消毒等方面的英文文献内容。第3章 Unit Eight(2学时)本章掌握与水污染有关的常用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了解与水污染的定义、分类以及现状有关的英文文献内容。第4章 Unit Nine(2学时)本章应掌握与污水的一级(物理)处理和二级(生物)处理等方面有关的常用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了解与之相关的英文文献内容。第5章 Unit Ten(4学时)本章应掌握与传统SBR水处理法、污水回用有关的专业词汇和术语,了解与之相关的

41、英文文献内容。五、重点与难点重点:熟悉给水排水专业的英文文献。难点:英文专业词汇和习惯用语的理解和应用。六、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闭卷考核占70%、平时考核占30%,平时考核中包括出勤和作业。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王春丽,米海蓉主编.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英语M.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文献1朱满才,王学玲主编.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一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傅兴海,褚羞花主编.建筑类专业英语(给水排水与环境保护)(第二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李田编著.大学专业英语阅

42、读教程(给水排水与环境工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执笔人: 苑宏英 审核:卢静芳 水泵与水泵站A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水泵与水泵站A课程英文名称:Pump and Pumping Station A课程编号:063204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开课系部:环境与市政工程系二、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水泵与水泵站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给水排水工程常见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以及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三、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给水排水工程常

43、见泵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并具备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离心泵的性能与各种运行工况性能分析,熟悉叶片泵的原理、构造、性能与主要零件,掌握给水泵站和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方法。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第1章 绪论(2学时)本章应掌握水泵的定义与分类,了解水泵与水泵站的作用与地位,国内外水泵与水泵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2章 叶片式水泵(20学时)本章应掌握离心泵的性能与各种运行工况性能分析,熟悉叶片泵的原理、构造、性能与主要零件,了解离心泵机组的使用与维护。(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构造、主要零件与基本性能参数(二)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总扬程、特性曲线(三) 离心泵装置

44、定速、调速、换轮、并联运行工况(四) 离心泵的吸水性能(五) 轴流泵与混流泵的性能特点(六) 给排水工程中常用的叶片泵(七) 离心泵机组的安装、使用及维护第3章 其他水泵(2学时)本章要求学生应了解给水排水工程中其他常见类型水泵(射流泵、气升泵、往复泵和螺旋泵等)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应用场合。第4章 给水泵站(6学时)本章应掌握水泵选型、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设计、给水泵站的工艺设计,熟悉给水泵站分类特点、主要组成部分及工艺设计计算,了解水泵机组的运行维护、节能途径等。(一)泵站的分类与特点(二)水泵的选择(三)泵站变配电设施(四)水泵机组的布置与基础与吸、压水管路(五) 水锤及其防护(六) 泵站噪音及其消除(七) 泵站辅助设施(八) 给水泵站的工艺设计与土建要求(九) 深井泵站第5章 排水泵站(2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设备安装设计/排水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