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09章挡水及泄水坝段混凝土施工.doc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81671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38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9章挡水及泄水坝段混凝土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第09章挡水及泄水坝段混凝土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9章 挡水及泄水坝段混凝土施工 09.1 概述 白市水电站为中低水头坝后式电站,水库总库容6.87亿m3,具有季调节性能,电站正常蓄水位300.00m,相应库容6.07亿m3,死水位294.00m,调节库容1.72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为420MW,采用3台单机容量140MW的混流式机组。水电站枢纽主要由溢流坝、右岸坝后式厂房、左岸垂直升船机、两岸非溢流坝及消力池等建筑物组成,坝顶高程为304.5m,最大坝高68m,坝顶长512m。枢纽布置采用右岸厂房、左岸升船机、中间溢流坝布置方案;左右坝头采用混凝土重力坝与岸坡衔接。 (1)左、右岸非溢流坝均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左岸非溢流坝长154.50m,共分7个坝段(17#~23#坝段),其中23#坝段长17.50m、21#和22#坝段长均为22.50m、17#~20#坝段长均为23.00m。坝顶高程304.50m,坝顶宽8.00m,基本断面为三角形,上游面垂直,下游坝后坡为1:0.75,最大坝高64.50m。右岸非溢流坝长109.50m,共分5个坝段(①~⑤坝段),其中①~④坝段长均为23.00m、⑤坝段长21.50m。坝顶高程304.50m,①~④坝段坝顶宽8.00m,⑤坝段坝顶宽9.00m,基本断面为三角形,上游面垂直,下游坝后坡为1:0.75,最大坝高59.50m。 (2)泄水坝段(9#~15#坝段)由7个溢流坝块组成。溢流坝布置在河床偏右岸主河槽位置,坝段长143.50m,其中坝段长12.00m、10#~14#坝段长均为21.50m、15#坝段24.00m。溢流坝坝顶高程304.50m,最大坝高68.00m。溢流坝共设6孔开敞式溢流堰,孔口尺寸为17.00m×19.00m(宽×高),中墩厚4.50m,边墩厚3.50m,堰型采用WES型实用堰,堰顶高程281.00m。坝体内设有灌浆排水廊道和检查廊道。 溢流堰为6孔开敞式溢流堰,单孔净宽17.00m,中墩厚4.50m,边墩厚3.50m,堰顶高程281.00m。堰型采用WES型实用堰,上游面铅直,堰面曲线上游采用三圆弧曲线,下游采用1:0.825的直线段衔接,尾端设反弧段,反弧段后接消力池。 中墩厚4.50m,边墩厚3.50m,闸墩顺水流方向长42.00m,工作门为弧形闸门,弧门半径为22.50m,采用液压启闭。闸墩采用预应力结构,中墩布置有设计吨位为3000kN的锚索共计26束, 1100kN的锚索共计12束;边墩布置有设计吨位为3000kN的锚索共计18束, 1100kN的锚索共计12束。 (3)厂房引水坝段紧靠溢流坝段布置在右侧主河槽内,厂房引水坝段(⑥~⑧坝段)长81.50m,共分3个机组坝段,其中⑥和⑦坝段长均为28.00m、⑧坝段长25.50m。坝顶高程304.50m,坝顶宽19.10m,其中上游侧牛腿挑出4.00m。各引水坝块内均设有引水道及坝后背管,引水道进口高程267.00m。 引水系统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污排及导向墩、进水口、拦污栅框架、坝后背管及压力钢管等。电站进水口为坝式进水口,采用一机一管的坝前引水方式,三个进水口分设在三个坝段(⑥~⑧坝段)内。 进水口建筑物包括拦污栅框架、喇叭口段、检修闸门及事故闸门段等。拦污排设置在坝前,一端的导向墩设在距坝轴线130.00m处,另一端的导向墩设在与右导墙相接的拦污栅边墩上,拦污排跨度176.80m。 压力管道经事故闸门后的渐变段穿越坝体,渐变段长9.06m,由8.00m×9.00m方形渐变为D9.00m圆形,其后接压力钢管,其进口中心线高程为270.48m。 坝后背管采用浅埋式坝后背管的布置型式,分为上弯段、斜直段、下弯段及下平段,采用钢衬钢筋混凝土组合衬砌形式。自渐变段上游段至蜗壳进口,引水道长度为64.03m。 (4)升船机坝段紧靠溢流坝段布置在河床左侧,坝段长35.00m(其中12.00m长结合15#坝段),坝顶高程304.50m,坝顶宽12.00m, (5)坝顶布置了公路桥和工作桥,公路桥位于坝顶上游侧,桥面宽4.50m,坝顶工作桥分别位于上游侧和下游侧,桥面宽均为2.00m。 (6)消力池结合导流建筑物要求,利用中导墙(纵向围堰)分成左右两个区,左右区池宽均为55.60m,消力池池长105.00m,护坦顶高程为240.00m,护坦厚度3.50m,池后接差动式尾坎,高坎顶高程为251.00m,低坎顶高程为246.00m,坎高11.00m;尾坎后设混凝土保护段,保护段长20.00m,保护段顶高程为243.00m~246.00m,保护段厚度2.00m。消力池采用封闭排水系统,在尾坎断面位置的导墙上设有自排系统,运行时与下游水位连通,检修时可以利用该自排系统进行抽排。 中导墙结合施工期纵向围堰需要,墙顶高程为262.00m,墙顶宽4.50m,两侧坡度均为1:0.2。左导墙与通航建筑物下游引航道纵导墙合二为一,墙顶高程与中导墙一致,为262.00m,墙顶宽3.50m,高程253.40m以下两侧均为直立墙,厚为10.00m,墙顶至高程253.40m处,内侧为直立墙,外侧坡比1:0.15;右导墙墙顶高程272.00m,墙顶宽3.50m,为重力式结构,背坡坡比1:0.30。 白市水电站枢纽工程分二期施工,一期施工右岸非溢流坝段(①-⑤5个坝段),厂房引水坝段(⑥-⑧3个坝段),3孔溢流坝段(9#~12#4个坝段)及相应的导墙、消力池;二期施工左岸非溢流坝段(17#~23#7个坝段),3孔溢流坝段13#~15#3个坝段),及相应的消力池、导墙,左岸升船机坝段(16#坝段)。 本工程大坝混凝土主体工程量为63.604万方 ,其中碾压砼33.984万方(包括变态砼、纵向围堰碾压砼),常态砼29.62万方。 在9#~12#溢流坝段之间设3个10×9m的导流底孔,这4个溢流坝段均为常态砼。引水坝段260m高程以上部分坝体为常态混凝土,溢流面、消力池、闸墩、大坝基础、坝顶结构为常态混凝土,其余部分如左右岸非溢流坝(1#~5#、17#~23#坝段)、升船机坝段、13#~15#溢流坝段坝体、6#~8#引水坝段260m高程以下部分坝体均采用碾压混凝土。 09.2 混凝土系统浇筑布置 09.2.1缆机布置 为满足厂房引水坝段、溢流坝段、升船机坝段等部位常态混凝土浇筑,作为碾压混凝土辅助浇筑措施,并吊运钢筋、楼板及其他辅助材料和设备,布置一台20t平移式缆机,作为大坝施工的主要垂直运输设备。在左右两岸▽335m高程各布置一个缆机平台,缆机平台宽20m,长80m,缆机覆盖范围坝0-010.000~坝0+046.000,跨度620m,轨道长度72m,轨距7m。缆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型号 型式 跨度 最大起重量 最大提升高 度 满载上升/下降 速 度 空载上升/下降 速 度 QLP20/620 平移式 620 20t 150m 110/135m/min 150/150 m/min 右岸缆机平台下游侧因地形偏低,需设置栈桥一座。该栈桥长28m,最大高度15m,拟采用钢结构栈桥。缆机具体布置详见附图《大坝砼浇筑缆机布置示意图(1/2)~(2/2)》(BS/C14-03-2~6)。 09.2.2混凝土转运平台布置 大坝常态混凝土施工,主要利用20t缆机吊运6 m3立罐入仓。混凝土用15t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到右岸坝顶▽304.5m平台并罐转运。在右岸坝头1#坝段端部上下游设置砼转运平台。砼转运平台总长约40m,宽5m,高程为▽299.5m。砼转运平台具体布置详见附图《砼转运平台布置示意图》(BS/C14-03-7)。 09.2.3 门机布置 为满足消力池及导墙常态混凝土施工,拟在一、二期消力池中,顺河流方向布置MQ540/30门机一台。一期右消力池中门机轨道中心线布置于坝左0+030.50,轨道顶高程▽239m,利用消力池底板基础砼作为门机轨道地梁,该门机主要用于右消力池底板、尾部挑流坎、消力池中导墙、右导墙及9#~12#溢流坝段坝体下游区混凝土施工。门机最后从消力池尾部退出。 一期基坑右消力池施工结束后,该门机转移到二期基坑左消力池中,二期门机顺河流方向布置。轨道中心线位于坝左0+101.00,轨顶高程▽239m。主要用于左消力池底板、左导墙、尾部挑流坎、13#~15#溢流坝段下游区坝体,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导航墙等部位混凝土施工。 消力池门机布置详见附图《一期消力池浇筑门机布置示意图(1/2)~(2/2)》(BS/C14-09-20、21)以及附图《二期消力池浇筑门机布置示意图(1/2)~(2/2)》(BS/C14-09-22、23)。 09.2.4制浆站布置 本工程有16200m3的变态砼工程量,这些变态砼主要分布在坝体上下游面、两岸基础、廊道周边、伸缩缝、止水等极其重要的部位,为保证工程质量,水泥粉煤灰净浆采用集中拌制,布置两座制浆站,1#制浆站设在右坝头304.50m高程平台上,生产能力为5m3/h;2#制浆站设在左岸坝头304.50m高程平台,生产能力为5m3/h。每座制浆站配备制浆机1台,袋装水泥和粉煤灰车间一座,面积为80m2。水泥粉煤灰净浆由专用管路输送至仓面。 09.2.5 施工道路布置 (一)一期施工道路布置 (1)从拌和楼经2#公路(▽280.00m)至4#进厂公路(▽264.50m),经装配场与上游临时8#公路(▽270.00m)相接,再经上游时段围堰右侧(▽253.00m)下基坑,用于上游砼纵向围堰、5#-8#坝段基础垫层砼及▽264.50m以下部分碾压混凝土施工、二场碾压砼试验施工以及9#~12#坝段混凝土施工。 (2)利用4#公路在安装间上游附近,设负压溜槽浇筑▽265.00m以下,-坝段碾压砼 从岸拌和楼经2#公路至坝顶右坝头▽304.50m平台,1#坝段端部,设负压溜槽浇筑1#~5#坝段▽300.50m~▽265.00m碾压砼。 从拌和楼经2#公路转下游时段围堰右侧(▽253.40m),经下游全年围堰(▽259.80m)下基坑,浇筑12#坝段、9#~11#坝段基础垫层砼,纵向导墙、消力池中导墙砼、消力池底板砼、右导墙砼及下游纵向围堰。 (二)二期施工道路布置 (1)从拌和楼经白市大桥、3#公路、5#公路,分别通到▽265.00m 高程(20#坝段)、▽250.00m高程(19#坝段)、▽240.00m高程(17#坝段)及左岸基坑,用于施工13#~20#坝段▽265.00m以下碾压砼,消力池底板、左导墙、升船机墩及导航墙。 从拌和楼经白市大桥、3#公路到左岸坝头,在23#坝段端部设负压溜槽口,用于13#~23#坝段▽300.50m~▽265.00m碾压砼施工。 从岸拌和楼经2#公路至坝顶右坝头▽304.50m平台,再经坝顶至12#坝段闸墩顶部,设负压溜槽口,辅助用于13#~15#坝段▽248.0m~▽277.1m碾压砼施工。 施工道路布置详见附图《大坝一期施工布置示意图》(BS/C14-09-01)及《大坝二期施工布置示意图》(BS/C14-09-02)。 09.3 碾压砼施工 大坝碾压混凝土主要为右岸非溢流坝段(①-⑤坝段)、厂房引水坝段(⑥-⑧坝段)267m高程以上部分,3个溢流坝段(13#-15#坝段坝段)、左岸非溢流坝段(17#-23#坝段)等部位的坝体混凝土,以及纵向围堰上下游两段混凝土。本工程大坝碾压砼工程量共33.884万m3,其中一期右岸10.216万m3,二期左岸20.924万m3,导流纵向围堰2.744万m3。 大坝碾压砼分类工程量如下: 碾压砼 C10W4F50 三级配 23.97万M3 C15W6F50 二级配 5.82万M3 变态砼: C15W8F50 1.35万M3 廊道、电梯中变态砼: C15W8F50 0.27万M3 09.3.1 碾压混凝土施工程序 (一)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程序 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程序详见附图《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程序及进度示意图》(BS/C14-09-14)。 (二)碾压砼施工分层 根据坝体翻升模板在同类施工中应用的经验,坝体RCC施工原则上分为3m一层浇筑,可以连续浇筑上升。结合本大坝工程的结构特性、采取的入仓方式并考虑施工需要进行施工浇筑仓面的分仓和分块,具体的分层分块详见附图《1#~8#坝段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分层示意图》(BS/C14-09-03)、《13#~23#坝段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分层示意图》(BS/C14-09-04)。 经研究分析,确定仓面面积在4000㎡以内采用平层铺筑碾压工艺,仓面面积超过4000㎡采用斜层平推法铺筑碾压工艺。经统计本工程最大仓面面积为3293㎡,最大仓面RCC工程量为9878.86m3。 09.3.2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主要方案 根据本程的布置特点,大坝混凝土分二期施工,一期施工1#~12#坝段,二期施工13#~23#坝段。其中9#~12#溢流坝段设有导流底孔,作为二期施工的导流通道,全部采用常态混凝土;6#~8#坝段为厂房引水坝段,▽260m以下为碾压混凝土,▽260m以下为常态混凝土。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方案如下: (一)混凝土入仓方案 碾压混凝土入仓方式选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及效益,它对一个工程的建设影响重大。根据工程的规模、枢纽的布置、工程的地形地貌条件、工程的特性、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要求,本工程主要有以下三种入仓方案: (1)自卸汽车直接入仓浇筑; (2)负压溜槽加自卸汽车入仓; (3)20t缆机吊运入仓。 (二)混凝土拌制 混凝土生产系统设置一座拌和楼、一座搅拌站,其生产的混凝土将供本标的大部份混凝土。系统主要由一座HL240-4F3000LB拌和楼、一座HZ150-IQ3000搅拌站、骨料系统及水泥系统等组成,系统的生产能力约为390m3/h。HL240-4F3000LB拌和楼配有四台3m3自落式搅拌机,额定生产能力为:常态混凝土240m3/h,碾压混凝土200m3/h,预冷混凝土180m3/h。采用双线出料,可以同时生产两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生产过程由微机控制,计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的混凝土质量好。HZ150-IQ3000搅拌站配置一台3m3双卧轴强制式搅拌机,额定生产能力为150m3/h,其生产过程由微机控制,计量准确,并且安装简单。 生产常温下混凝土时,拌和楼及搅拌站需用的砂石料,直接从砂石堆场地弄出料口用皮带机输入,加常温水搅拌。生产15℃预冷混凝土时,骨料在堆场经地弄出料,由皮带机输入拌和楼料仓,通过拌和楼内冷风机风冷粗骨料,并加2℃的冷水搅拌。 高温季节,净料场料堆高度应不少于10m,遇到极度高温时,在骨料堆上喷淋河水降温,地垅出口至预冷骨料仓的皮带机上搭建遮阳棚,由此来控制骨料预冷前的初始温度。预计通过上述措施,骨料预冷前的初始温度可控制在21℃以下。预冷混凝土采用拌和楼拌制,HL240-4F3000LB拌和楼配有骨料仓冷风机等温控设备,冷风机蒸发面积5200m2,制冷量2200kw。在拌和楼料仓用冷风对骨料冷却,预计降低混凝土温度4-6℃,搅拌时加2.5℃冷水,可降低混凝土温度3℃,这样可保证混凝土出机口温度控制在15℃以内。 (三)混凝土运输 水平运输采用自卸汽车,其中常态砼采用10t、15t自卸汽车和砼搅拌车,碾压砼采用20t自卸汽车;垂直运输,常态砼采用20t缆机配6立方立罐,2台50t履带吊配3立方卧罐,碾压砼垂直运输以负压溜槽为主,负压溜槽共布置三组,左岸前期布置在▽265.00m(安装间附近),倾角约为50°,后期布置在右坝头坝段,坝下0+00.00m和坝下0+08.00m处,倾角约为46°,右岸二组分别布置在23#坝段端部和12#坝段闸墩处。每组负压溜槽的设计输送能力为200m3/h。 (四)主要施工方案 (1)12#坝段、上下游纵向围堰基础垫层砼,消力池中导墙常态砼,分别采用2台50t履带吊、门机、20t缆机垂直运输砼入仓,采用10t~20t自卸汽车或搅拌车运输砼; (2)6#~12#坝段常态砼采用20t平移式缆机入仓,包括-坝段顶部常态砼,缆机跨度620m,缆机覆盖范围为坝上0-010.00m至坝下0+046m,整个大坝结构砼在缆机覆盖范围内,由设在右坝头▽304.50平台附近的拼罐系统供缆机吊立罐入仓,缆机运行采用闭路电视监控; (3)1#坝段砼采用缆机先期浇筑,作为右岸坝头负压溜槽布料点,浇筑▽300.50m~▽260.00m的碾压砼及部分常态垫层砼,-坝段通仓浇筑,仓内20t自卸汽车运砼; (4)在安装场上游(▽265.00m)坝趾附近设一负压溜槽布料点,浇筑-坝段▽265.00m以下的碾压砼及部分常态垫层砼,-坝段通仓浇筑,仓内20t自卸汽车运砼; (5)基础常态垫层砼及各坝段常态砼场采用缆机入仓浇筑; (6)左岸▽265.00m以下碾压砼分二仓浇筑,13#~15#坝段通仓浇筑,16#~20#坝段通仓浇筑,砼入仓采用20t自卸汽车直接入仓,分别从17#坝段、19#坝段、20#坝段坝后入仓,必要时缆机辅助入仓浇筑碾压砼; (7)22#~23#坝段作为左岸负压溜槽布料点,先期采用缆机浇筑,负压溜槽供▽265.00m~▽300.50m碾压砼,▽265.00m~▽277.10m分13#~15#坝段和16#~21#坝段二个通仓浇筑;▽277.10m~▽300.50m分15#~17#坝段和18#~21#坝段二个通仓浇筑。 (8)13#~15#坝段▽248.00m~▽277.10m碾压砼浇筑,从右岸通过坝顶公路至12#坝段顶部,用负压溜槽运输混凝土至仓面,汽车分料。从▽248.00m~▽277.10m连续上升。15#~17#坝段▽277.10m~▽295m可由缆机吊运碾压砼入仓浇筑。 09.3.3碾压砼施工工艺 09.3.3.1碾压砼施工工艺流程 09.3.3.2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一)碾压混凝土技术指标 设 计 指 标 坝 体 部 位 碾压混凝土防渗体(Ⅳ) 碾压混凝坝体中部(Ⅴ) 变态混凝土(Ⅱ) 设计强度等级 (28d,保证率95%) C15 C10 C15 90d强度指标 (MPa) (90d、保证率80%) 20 15 20 抗渗等级(90d) W6 W4 W8 抗冻等级(90d) F50 F50 F50 极限拉伸值 (εp)(90d) 0.75×10-4 0.70×10-4 0.85×10-4 (28d) 最大水胶比 <0.60 <0.50 <0.50 最大骨料粒径(mm) 40 80 40 最大粉煤灰掺量(%) 20 30 20 (二)配合比设计 (1) 碾压混凝土由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骨料和外加剂组成。变态混凝土是在碾压混凝土中加入水泥和掺合料浆并振捣密实而成。 混凝土配合比(含变态混凝土、层面水泥浆、砂浆或小级配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设计、室内及现场试验,经监理人批准使用。配合比设计应能满足所要求的工作度、强度、抗渗性、抗裂性和耐久性及层面抗剪断的要求。 (2)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以前,提交混凝土配合比90d龄期内各组试验的成果。 (3) 在任何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前,通知监理,以便监理在材料取样、试验、试验室配料与拌和、取样、制模、养护及所有龄期测试时,可以进行全过程监理。 (4)除进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外,同时进行室内试验及现场碾压试验。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应满足本工程施工图纸和设计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及施工工艺要求。 (5) 参考有关数据,通过试验择优选择配合比参数。 (6) 在每一规定龄期向监理提交书面报告。碾压混凝土试验提供如下数据及资料: 1) 对每一种选定配合比的碾压混凝土或变态混凝土,绘出7d、28d、90d、180d和360d龄期的抗压强度关系曲线(每一点的数据应至少由3个试件的试验结果得到)。 2) 对于每种变态混凝土,应确定变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初凝时间与掺合料加入量之间的关系,以选定变态混凝土中水泥及掺合料的水胶比和加入量(水胶比不大于0.45)。 3) 提供下表规定的试验资料。 混凝土试验提供的资料 试验特性 龄 期 (d) 新拌 7 28 90 180 360 工 作 度 △ 温 度 △ 含 气 量 △ 容 重 △ 泌 水 △ 灰浆凝 固时间 初凝(时、分) △ 终凝(时、分) △ 抗压强度 △ △ △ △ △ 抗拉强度 △ △ △ △ △ 极限拉伸 △ △ △ △ 弹性模量 △ △ △ △ 泊桑比* △ 徐 变* △ △ △ △ △ 自生体积变形* △ △ △ △ △ 抗 渗 △ 抗 冻 △ 绝热温升 龄 期 (d) 1 3 7 14 28 90 △ △ △ △ △ △ (三)室内试验 一旦本工程由我局中标,我局将在工地建立一个完善的试验室。在合同签订后及时向监理提交一份完整、详细的室内试验计划,包括各种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经监理人批准后进行正式试验。 在两次现场碾压试验前,根据设计要求,提交详细的现场碾压试验大纲(包括第一次试验地点选择),经监理批准后进行试验。 根据技术条款对原材料的供应与要求及碾压混凝土设计指标要求,依据DL/T5150―2001《水工碾压砼试验规程》,进行各强度等级的碾压混凝土室内试验,试验项目包括的主要内容: (1) 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检验; (2) 各强度等级混凝土Vc值和初凝、终凝时间等试验; (3) 各种垫层材料如砂浆、小级配混凝土、水泥浆、水泥掺合料浆等试验; (4) 不同水胶比与不同龄期(7d、28d、90d、180d和360d)的混凝土强度曲线及数据; (5)通过试验择优选择配合比参数。 室内试验成果(试验成果的龄期应不低于90d),在现场试验前提交监理审定。依据标书提供的参考配合比,本工程初拟的碾压砼配合比见下表: 为便于现场质量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合比,同一标号Rcc级配的设计试验应是多种的,其试验成果应包括Vc值(工作度)、容重、含气量、湿度、泌水、灰浆凝固时间,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弹性模量、泊桑比、自生体积变形、抗渗、抗冻、绝热温升等主要内容。Rcc配合比设计要满足强度、耐久性、抗渗性、抗冻性、工作度、温控等要求,且应具有良好的可碾性。 09.3.3.3现场碾压试验 为取得永久性大坝建筑物Rcc施工工艺参数和施工方法,在大坝Rcc浇筑前必须先进行碾压砼现场试验。 (一)第一次现场碾压试验 2005年10月下旬在碾压砼围堰外进行约100m×10m(长×宽)、5个浇筑层(层厚30cm)、规模约1500m3。2005年11月提交最终试验报告交工程师审批。碾压试验尽可能模拟大坝常温季节的实际施工条件(包括变态砼的浇筑)。 试验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确定经工程师批准的各种配合比碾压混凝土在常温季节的可碾性、工作度(Vc值)、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碾压混凝土连续升层的允许间歇时间及碾压参数与压实度的关系等; 施工工艺、工法试验:确定碾压混凝土的投料顺序、拌和时间,碾压层厚及铺料方式、碾压参数,层面连续上升、层面初凝后处理,层面铺砂浆、水泥掺合料浆和小级配混凝土,变态混凝土注浆振捣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等。 检验常温条件下施工工艺及控制标准;进行现场压水试验,并取样进行各分区(Ⅱ、IV、V区)的碾压砼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4)取样试验项目: 1) 搅拌机机口取样包括:混凝土的工作度(Vc值)、初凝和终凝时间、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碾压混凝土连续升层的允许间歇时间及碾压参数与压实度的关系等; 2) 钻孔取芯和钻孔压水试验:测试芯样在28d、90d和180d龄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90d、180d的抗渗、抗冻以及90d和180d的层间接触面抗剪断强度、抗拉强度;还应对碾压混凝土进行膨胀爆破,以直观了解碾压混凝土层间、层面的结合情况; 3) 在Ⅱ、Ⅳ、Ⅴ区试验段的经不同层间结合措施处理的层面上,分别制作3组(每组4个)试块,以便工程师能够在90d和180d进行原位层间接触面抗剪断强度试验。 (二)第二次现场碾压试验 2005年12月初,在纵碾压混凝土围堰的上游段进行本次现场碾压试验,试验工程量约3000m3(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由本承包人提供材料、设备并进行试验。2006年1月提交最终试验报告交工程师审批; (1) 试验块的施工应尽可能模拟大坝低温、多雨季节的实际施工条件(包括变态混凝土的浇筑),试验的内容包括: 1) 检验经第一次现场试验确定的并经工程师批准的各种配合比混凝土在高温季节的可碾性、工作度(Vc值),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碾压混凝土连续升层的允许间歇时间,碾压参数与压实度的关系等; 2)验证低温季节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确定碾压混凝土的投料顺序、拌和时间,以生产出均匀合格的碾压混凝土; 3) 验证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确定皮带机的运行速度,拌和料下落高度,以保证运输设备在运送途中及卸料时混凝土不分离; 4) 确定碾压混凝土低温及多雨条件下的施工工法。如铺料方式(包括平层铺料、斜层铺料,斜层铺料的坡度、坡度的测量与控制及坡角处理措施),碾压参数与压实度的关系,采取的温控措施和雨天施工措施等; 5) 确定碾压混凝土在低温气侯条件下的初凝时间和在高温条件下延长初凝时间的措施; 6) 确定碾压混凝土的最佳压实密度; 7) 确定成缝的方法和工艺; 8) 确定层面施工缝的处理措施; 9) 确定层面处理的施工设备及工艺; 10) 确定变态混凝土加浆的施工设备及工艺; 11) 监测仪器埋设试验。 (2)检验低温及多雨条件下施工工艺、工法及控制标准;进行现场压水试验,并取样进行各分区(Ⅱ、Ⅳ、Ⅴ区)的碾压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3)取样试验项目(但不限于): 1) 搅拌机机口取样包括:混凝土的工作度(Vc值)、初凝和终凝时间及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 2) 钻孔取芯和钻孔压水试验:测试芯样在28d、90d和180d龄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90d、180d的抗渗、抗冻以及90d和180d的层间接触面抗剪断强度、抗拉强度;还应对碾压混凝土进行膨胀爆破,以直观了解碾压混凝土层间、层面的结合情况。 3) 在Ⅱ、Ⅳ、Ⅴ区试验段的经不同层间结合措施处理的层面上,分别制作4组(每组4个)试块,以便监理人能够在90d和180d进行原位层间接触面抗剪断强度试验。 通过两次碾压混凝土现场碾压试验,在大坝碾压混凝土开始浇筑前28d,提出大坝碾压混凝土实施的配合比、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报工程师批准,并在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中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 09.3.3.4碾压混凝土模板 根据白市大坝设计结构特点,混凝土模板采用大型翻升悬臂钢模板、悬臂钢模和砼预制块模板为主的立模方式。 (1)直立面模板采用交替翻升可调式全悬臂模板,模板尺寸为宽×高=4×3m,模板结构参见附图《悬臂模板结构图》(BS/C14-09-05)。施工立模时采用两层模板交替上升,悬臂模板的拆装由8t仓面吊在仓面上作业。 根据进度安排,左岸二个碾压砼通仓同时浇筑,最大仓面需180块模板,模板拆装程序见下图《悬臂模板提升安装工艺流程图》。 (2)下游斜面模板及台阶面模板。 大坝非溢流坝段部分下游斜面坡比为1:0.75,模板采用4×3.75(宽×高)组合翻升钢模板,结构型式与直立面模板相似。 溢流坝段下游台阶面采用0.9×0.65m及0.6×0.72m(高×宽)的预制砼块,长度分别为2.8m,2m及1m。详见附图《溢流段下游Rcc立模方法示意图》(BS/C14-09-06)。 引水坝段下游台阶面采用0.9×0.75m(高×宽)的预制砼块,长度分别为2m及1m。 模板拆装采用8t仓面吊或缆机。 (3)电梯井及廊道模板 大坝工程设有基础灌浆排水廊道及检查廊道、电梯井,为方便Rcc的施工,廊道侧模采用钢模板立模,顶拱采用钢筋砼预制模板,长度分别为1.5m,厚度为10cm,由8t仓面吊安装。电梯井模板采用钢筋砼预制模板,箱型结构,厚度15cm,高度为0.9m,采用18t仓面吊安装或缆机安装。详见附图《廊道模板示意图》(BS/C14-09-07)及《电梯井钢筋砼预制模板结构图》(BS/C14-09-08)。 09.3.3.5混凝土配料与拌和 碾压混凝土的拌制采用HL240-4F3000LB自落式拌和楼(240m3/h)及HZ150JQ3000强制式双卧轴拌和站(150m3/h)。拌和站在05年10月中下旬建成,拌和楼在12月中旬建成。前期上游围堰Rcc及Rcc室外试验均采用拌和站供料。主体工程在06年1月份施工时,有足够的时间对拌和楼及配料设备进行必要的试运转,以确保坝体Rcc生产时能拌制出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适合现场施工的拌和物。 (1)配料:配料应符合技术条款及有关规范,其配料精度应使Rcc组成材料称量误差不超过以下范围: 水、水泥、粉煤灰、外加剂:±1% 粗、细骨料:±2%。 (2)拌和: 1)拌制Rcc时,严格遵守试验后经工程师批准后投料程序和砼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投料程序和配料单; 2)Rcc的拌制时间,投料顺序、拌和量,都应通过现场砼拌和均匀性控制确定; 3)拌和楼应有完好的快速测定细骨料含水率的装置,并有相应的水量补偿措施; 4)拌和楼应有可靠的措施保证每种强度等级和级配的砼易于区别; 5)卸料斗的出料口与运输工具之间的落差不大于1m; 6)变态砼的加浆在集中制浆站拌制,采用设有搅拌装置,防止浆液沉降的运输方式至仓区浇筑部位。 09.3.3.6运输 本工程大坝Rcc运输方式主要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自卸汽车配负压溜槽入仓,缆机直接入仓三种方式。仓内均为自卸汽车分料。运输方式详见附图《1#~8#坝段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分层示意图》(BS/C14-09-03)、《13#~23#坝段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及分层示意图》(BS/C14-09-04)。 (一)大坝具体部位运输方式如下: (1)右岸1#坝段的Rcc在▽292.0~▽300.5部位,先期由缆机直接入仓; (2)右岸4#~8#坝段Rcc在▽242.0~▽260.0部位,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右岸厂房安装间上游▽258.3平台(坝趾处),由负压溜槽送到仓面,再用自卸汽车在仓内分料; (3)右岸2#~5#坝段的Rcc在▽260.0~▽300.5部位,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右岸坝头,在1#坝段布置负压溜槽口,再由负压溜槽送到仓内,用自卸汽车在仓内分料。参见附图《左右岸坝头负压溜槽布置示意图》(BS/C14-09-09)。 (4)左岸13#~15#坝段Rcc在▽242.0~▽248.0部位,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17#~19#坝段坝后道路直接入仓,届时16#~18#坝段Rcc ▽242.0~▽248.0与13#~15#坝段同时交错上升至▽248.0m。参见附图《左右岸坝头负压溜槽布置示意图》(BS/C14-09-09)。 (5)左岸13#~15#坝段Rcc在▽248.0~▽260.0部位,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12#坝段EL304.5(在2007年1月中旬将大坝右端工作桥先行安装到位),由设在12#坝段的负压溜槽口下至12#坝段▽281.0溢流堰顶的转向负压溜槽入仓,用自卸汽车仓内分料,连续上升至▽277.10m,同时缆机辅助下料。参见附图《12#坝段负压溜槽布置示意图》(BS/C14-09-10)。 (6)16#~20#坝段Rcc▽248.0~▽266.0区,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19#~20#坝段坝后道路直接入仓分料。 (7)16#~21#坝段Rcc▽266.0m~▽277.1m区,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22#坝段负压溜槽口,再由负压溜槽入仓,自卸汽车仓内分料。 (8) 18#~21#坝段Rcc▽277.1~▽295.0区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22#坝段负压溜槽口,再由负压溜槽入仓,自卸汽车仓内分料。随后15#~17#坝段Rcc▽277.1~▽295.0区由自卸汽车运至大坝右岸缆机拼罐系统(必要时采用汽车背罐),由缆机直接入仓,连续上升12m至EL295.0。达到节点工期要求。 (9)15#~17#坝段Rcc▽295.0~▽300.5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右坝1#坝段缆机拼罐系统,由缆机直接入仓连续上升至EL300.5,18#~21#坝段Rcc▽295.0~▽300.5区由自卸汽车从拌和楼运至左岸22#坝段负压溜槽口,再由负压溜槽入仓,自卸汽车分料,最后收口由缆机直接下料入仓,连续上升至▽300.5m。 采用自卸汽车直接入仓部位,在自卸汽车入仓前应将轮胎冲洗干净,并防止将水带入仓内。轮胎冲洗设专用自动冲洗台,冲洗台距入仓口距离不小于40m,以保证汽车进仓前脱水干净。自卸汽车入仓布置见附图《自卸汽车直接进仓入口布置图》(BS/C14-09-11)。自卸汽车进仓后行驶时应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有损Rcc质量的操作。由于仓面采用自卸汽车分摊Rcc料,负压溜槽料口附近仓面拟铺垫钢板或旧皮带,以保护碾压砼表面不受汽车行走破坏。 无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砼入仓前最大自由落差控制在1m以内。Rcc在拌和,装料,运输到浇筑现场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等级和级配设有明显识别标志加以区分,以便正确识别碾压砼,并浇筑在建筑物指定部位上。 由于分仓施工,左岸Rcc料从左单向进料,存在过仓要求,其过仓方式参见附图《过仓口平面图》(BS/C14-09-12)。负压溜槽结构布置见附图BS/C14-09-09、10 。右岸负压溜槽先期布置在厂房安装间与⑤坝段厂坝之间的1:0.8边坡上,卸料口平台为EL263.0负压溜槽倾角约50°,长度约21m,后期布置在1#坝段EL300.5平台上(顶留两个卸料缺口)。负压溜槽倾角约46°,长度约46m,右岸一组负压溜槽设在22#坝段EL300.5平台上(坝顶留一个卸料缺口),负压溜槽倾角约46°,长度约45m;另一组设在12#坝段EL304.5~EL300.5坝顶侧墙上(侧墙设埋件支撑)至溢流顶EL281.0,长度22m,倾角68°。然后在溢流顶边墙设转向负压溜槽,倾角约50°,长度约45m。每组设计输送能力为200m3/h,按左岸高峰月Rcc浇筑强度57714m3,及最大仓面积3293m2的Rcc输送强度分析,单组负压溜槽可以满足要求。 (二)设备配置 (1)自卸汽车车速按重车15km/h,空车20km/h计,运输最长为1250m,一个循环约20min,20t自卸汽车装料8m3/车计,从拌和楼至仓面运砼需8部自卸汽车。 仓内分料平均运距按110m计,汽车行走速度按10km/h计,则一个循环时间为9分钟,仓内自卸汽车需4部分料。 (2)平仓机D31P生产能力约120m3/h,考虑高峰期,共配4台。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