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工气道护理.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803579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气道护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工气道护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护理 在危重症急救指令工作中,如何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以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及呼吸功能不全,是关系到重要脏器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顺利转归的重要环节。 一、气道紧急处理 紧急情况下,应首先保证患者有足够的通气及氧供。常有人误认为此时应立即进行气管内插管,但在熟练气管插管人员到来之前,常由于插管不成延误时机,造成缺氧加重,误吸及出血、乃至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率失常等,为以后的救治造成更多的困难。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简单的气道管理方法能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可以免除紧急情况下的气管插管。 (一)解除气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 意识丧失伴有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患者呼吸费力,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机生命。鼻翼扇动,所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仍无足够气体交换者,常因舍后坠、呕吐、误吸、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喉痉挛及喉水肿等引起。主要处理方法有: 1、 清除呼吸道、口咽部分泌物和异物。 2、 头后仰,托起下颚,但怀疑可能引起颈椎损伤时不能变更头位。实施时将手掌放在病人的额前施压,向后使寰枕关节尽量伸展,再将手指放于骨性下颌向上托起上颌,使下颌角抬起,呈现下颌牙位于上颌牙之前的位置,或调整头部位置,使气道通畅。 3、 放置通气道,分口咽、鼻咽通气道两种。 ①口咽通气道 可打开气道;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预防病人咬伤舌头。放置时将弓形凹面朝向上腭部插到舌根部再旋转180度。通气道不可过短,易将舌推向咽喉壁加重梗阻,同时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通气道过长则能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乃至损伤。其长度以选择从口角到耳垂的距离为宜。 ②鼻咽通气道 有严重面部外伤、凝血机制障碍及脑脊液鼻漏者禁用。 4、 喉罩 喉罩是80年代研究出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方法,适用于急救、麻醉、呼吸衰竭的治疗等多种场合。 喉罩的结构是在气管插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硅胶管的远端是一个可充气的喉面罩,经口将其插入咽喉部以后,向气囊内充气即可使喉罩远端固定于气管开口处。 喉罩不能代替气管内插管。由于它仅能插入环装软骨下方,不能完全堵塞食管,在正压通气时可引起胃内容物返流,造成吸入肺炎。因此在使用喉罩时要求患者禁食,一旦出现胃内容物吸入,应换成气管内插管。此外喉罩的气囊壁较厚,使气囊内压力高,可塑性小,使喉罩不易很好地适应咽喉部的解剖结构。同时气囊弹性阻力大,也不易人为的控制气囊内压力,所以应选择大小与患者相适应的喉罩。 (二)简易呼吸器经面罩加压给氧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气道导管(ETT)的护理 1、 病房管理 最好在空气净化区内,注意环境的消毒和隔离。 2、 护理记录 需记录的项目:插管日期和时间、插管人的姓名、插管型号、插管途径(经鼻、经口)、插管外露的长度、患者在操作中的难受情况、气囊的最佳充其量等。 3、 气囊管理 定时给气囊放气,注意在决定拔管及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以防止误吸、呛咳及窒息的发生。对长期机械通气者,注意把气囊的压力保持在18.5mmHg(25cmH2O)以下,以防止气管内壁守压坏死。可用最下容量闭合技术为气囊充气并观察气囊有无漏气、破损现象。8岁以下儿童均用无气囊的的气管导管,以降低对气管内壁的损害。 气囊充气量:用气囊测压可准确测量气囊内的压力,亦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掌握气囊充气量。 ①最小漏气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取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见漏气声,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时能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 该方法可预防气囊内对气管壁的损伤,但由于有少量漏气,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气囊流入肺内,并于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机会。对朝气量有一定影响。 ②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边向气管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此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潮气量。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的方法:需2人配合操作,使患者取头低脚高位或平卧位。 ①充分吸引气管内、口、鼻腔内分泌物。 ②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导管连接,轻轻挤压简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 ③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气囊。 ④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的分泌物为止。 作用原理:患者吸气末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在肺充气膨胀的同时放气囊,患者呼气,借助于胸廓的弹性回缩,产生较大且快的气流,将滞留物冲到气囊上,阻止气囊上分泌物返流入气道,再经口、鼻腔吸出。 4、 气道导管位置的原理 ①气管插管后应拍胸片,调节气管插管位置使之位于隆突上2-3cm。 ②记录插管外露长度,经口插管者应从门齿测量,经鼻插管者应从外鼻孔测量。经口插管外露过长时,为减少死腔量,可适当剪掉部分外露插管。 ③固定好插管位置,外露长度应每8小时测量一次并交班。 5、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①人工气道固定方法:应经常检查导管上的标记以确定导管的位置;成人导管标记的长度是22±2(cm)(OETT)或27±2(cm)(NETT),正常情况下导管尖端应位于隆突上2-3cm处。导管向上移位易导致声带损伤、意外脱管或通气障碍,向下移位易导致单肺通气。为防止移位,应该用绳带、胶布、头套或支架将导管妥善固定,并且在每次改换位置时,用手固定ETT,以防脱管。过长外露的导管应剪掉,以减少死腔及导管对病人声带的刺激。 ②除妥善固定套管外,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的改变。对神志清楚者讲明插管的意义及需患者注意的事项,防止患者自行拔除套管;对神志不清、躁动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肢体约束或应用镇静剂,防止套管脱出。 ③注意评估患者体位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给患者变化体位时,应注意调节好呼吸机管路,以防拉出气管套管。 6、 气道温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后,外界的冷而干燥的气体直接经气管进入肺部,以引起肺部感染、痰液潴留、气管内壁干燥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应加强湿化,保证患者吸入气温度32-37摄氏度。常用的湿化方法有:温湿交换过滤器(HME)、蒸汽加温加湿、气管内直接滴液目前有争议等。 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 根据痰液的性状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将痰液的粘稠度分三度。 Ⅰ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要适当减少气道湿化。 Ⅱ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较满意。 Ⅲ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表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有机体脱水。 7、 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借助物理治疗方法,护士应及时吸痰。吸痰时应使用无菌技术,并在过程前后向患者提供100%的氧气,以减少因吸痰引起的缺氧、心率失常、或肺不张。气道内盲目地吸引,只能吸除气管分支部吸痰刺激而诱发支气管痉挛。因此掌握有效地吸痰方法非常必要。 具体程序如下: ①吸痰前评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断是否有痰潴留,根据胸片、听诊、触诊判断痰地潴留部位。 ②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雾化加湿,并加大吸氧浓度、潮气量及压力参数。 ③根据痰液的潴留部位调整患者体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区域在上。 ④挤压阵颤胸廓,使痰液向中枢气道移动。 ⑤吸引 ⑥吸痰后评价: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胸片、肺部听诊判断吸痰效果。 8、预防吸痰相关合并症的技术: ①吸痰前后提高吸氧浓度。 ②使用简易呼吸器给予高通气量(禁忌症除外)。 ③使用合适型号的吸痰管。 ④吸痰时手法要轻柔。 ⑤吸痰时间≤15秒。 ⑥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插管深部拔出时再给负压。 9、细致的护理 每日两次,以预防由于口腔病原菌逆流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做口腔护理前,检查气囊充气是否良好,以防误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