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学原理(专科)阶段练习2一、单选题1.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基础是( A )。A.统计活动 B.统计资料 C.统计科学 D.统计分析2.“统计学”一词起源于( B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 C.数理学派 D.描述统计学派3.人口普查中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C )。A.确定调查的范围 B.确定调查的单位 C.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 D.登记的方便4.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A.学生年龄 B.学生成绩 C.学生籍贯 D.学生身高5. 下列是连续型变量的是( B )。A.企业数 B.企业成本 C.企业职工人数 D.产品产量6. 按月平均法计算的各季度的季节指数之和为
2、 B )。A.100% B.400% C.1200% D.360%7. 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B )。A.全国总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每一个基层单位的人8. 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限必须( B )。A.相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9. 一家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2007年比2006年增长了10%,2008年比2006年增长了15%,则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 C )。A.26.5% B.5.0% C.4.5% D.25.0%10. 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 D )。A.116.7% B
3、100.5% C.85.7% D.99.5%11.平均发展速度是( A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 B. 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数 C. 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平均数 D. 各期定基速度的平均数12.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A. 随机性原则 B. 可靠性原则 C.灵活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13.如果某种产品的销售量上升10%,销售价格下降10%,则销售额( C )。A. 没有变化 B. 有所增加 C.有所减少 D.无法判断1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B ).A. B. C. D. 15.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是按其( C )不同划分的。A.反映对象范围 B.
4、对比的基期 C.所表明的经济指标的性质 D.同度量因素16. 标志变异指标中,计算方法最简单的是( C )A.平均差 B.标准差 C.全距 D.标准差系数17. 平均数反映了总体( A )A.分布的集中趋势 B.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布的变动趋势 D.分布的可比趋势18. 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的比重20%,推断概率是0.9545,优等生比重的抽样极限误差为( D )A.4.0% B.4.13% C.9.18% D.8.26%19. 在同等条件下,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相比较,其抽样平均误差( B )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等于后者 D.无法确定
5、哪一个大20. 当所有样本观察值都落在一条回归直线上时,则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D )A.等于0 B.等于1 C.等于负1 D.绝对值等于1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 统计指标体系是许多指标组成的集合的总称。 ( )2. 连续型变量可以取任意值。 ( )3. 平均指标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 )4.某企业计划规定,2009年第一季度的单位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10%,实际执行结果降低5%,该企业仅完成单位成本计划的一半。 ( )5.统计分组可以说明现象的内部结构 ( )6.时间数列的两个构成要素是变量和次数。 ( )7.通常情况下,计算数量指数的权数是基期的质量指标。 ( )
6、8.平均差可以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 ( )9.非全面调查有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 ( )10.相关关系是现象之间不确定的数量依存关系。 ( )11. 某地区2009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000元,这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 )12. 强度相对指标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普遍程度和强弱程度。( )13. 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都属于现象间完全确定的依存关系。 ( )14. 当线性相关系数为0时,说明现象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15. 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样本指标也是随机变量,因此会产生抽样误差。( )三、填空题1.将一系列同类的相对指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所形成的动态数列称
7、为相对数动态数列。2. 增长量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长变动的绝对数量。3. 派氏数量指数公式是4. 统计指标按其时间特性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5. 在变量数列中,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全距 。6. 根据标志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标志有品质标志和 数量标志 。7. 平均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增长的期数(累积增长量/动态数列的项数-1) 。8. 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只涉及一个自变量的回归称为一元线性回归;涉及多个自变量的回归称为 多元回归 。9. 社会经济现象间的关系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相关关系,另一种是 函数关系 。10. 抽样调查是最重要的 非全面 调查。11.变量按取值的不同
8、可分为离散变量和 连续变量 。1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 可加性 。13.如果某季度的季节指数大于 1(100%) ,说明该季度是旺季。14.用 简单算术平均法 计算间隔相等的间断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15.对总体的未知指标值进行推断,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是点估计法和 区间估计法 法。四、名词解释1.众数2.变量数列3.标志变异指标4.抽样平均误差5.函数关系6.典型调查1、众数答: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众数反映了数据的集中趋势和一般水平,不受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影响。2、变量数列答:将一系列变量值进行分组,再把分组的结果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数列,称之为变量数列。通过变量数
9、列可以看出变量的变动区间,数据分布在各组中的个数(次数),所以变量数列也称之为次数分布。3、标志变异指标答:标志变异指标是用于说明标志值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主要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标志变异指标还可以用来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现象发展的稳定性和均衡性。4、抽样平均误差答: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数,是唯一的,可事先控制和计算,是衡量抽样调查优劣的主要指标,在抽样调查中有重要的作用。5、函数关系答: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确定性的依存关系。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因变量的取值由自变量唯一确定。6、典型调查答:典型调查是一种重要的非全面调查的组织方式,是从
10、调查总体中抽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根据典型单位的特征做出对总体特征的相应的判断。五、计算题1. 某公司下属三个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如下表:试计算该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企业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额(万元)甲750乙1060丙12801、解:该公司的销售利润率为:2.根据下列企业工人技术等级分配数列,确定中位数和众数。技术等级(级)12345678工人数(人)2238758764201272、解:(1)87是最大的次数,对应的技术等级是4级。所以众数=4级。 (2)总人数=325/2=162.5。所以,中位数是第162和163个工人的技术等级的平均数。而第162和163个工人的技术等级都是4级,因此
11、中位数=4级。3. 宝康啤酒公司近5年的啤酒销售量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吨)年份季度1234200530395137200629425538200731435441200833455842200934466045(1)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年平均增长量,并预测2010年的总销售量。(2) 用按月平均法计算各季度啤酒销售量的季节指数,并指出销售的旺季和淡季3、解:年份季度合计1234200530395137157200629425538164200731435441169200833455842178200934466045185合计157215278203853季平均31.44355.640.6
12、42.65季节指数(%)73.62100.82130.3695.19399.93(1)年平均增长量=(185-157)/4=7(万吨),2010年的销售量=185+7=192(万吨)(2)见上表。其中第2、3季度是销售的旺季,第1、4季度是销售的淡季。4.某厂生产了100万个零件,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不重复抽取1000个零件进行检验,测得废品20件,如果以99.73%(t=3)的概率保证进行抽样推断,试对该厂生产的这种零件的废品率做点估计和区间估计。4. 解:所以,废品率的点估计p=2%废品率的区间估计为:5. 下表是某家具公司2009年和2008年三种主要家具的生产数据:产品名称总生产成本(万元)2009年比2008年产量增长百分比(%)2008年2009年甲乙丙115110180102112181-5108(1) 计算2009年比2008总生产成本变动的指数以及总生产成本变动的金额。(2) 计算三种产品的产量综合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对总生产成本影响的金额。(3) 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对总生产成本影响金额。5. 解:(1)(2)(3)单位成本总指数=对总成本的影响=-10-19.65=-29.65(万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