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军方视角VISUAL ANGLE41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到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及退役军人工作。百万扩招是全国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退役军人是当时扩招的主要对象之一。今年大批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充分了解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有助于了解该群体的学就业困惑,有针对性地对该群体展开就业指导等工作。关键词:百万扩招;退役军人;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青年大学生群体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出现“就业优先”,特别是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1。正如职业教育的使命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就业形势与民生福祉息息相关,就业是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也是整个社会实现
2、“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在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鼓励职业院校加强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教育2。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召开 2022 年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强调高职院校应全力促进退役军人毕业生充分稳定就业3。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重点研究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充分了解该群体的就业难点、堵点。一、退役复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本研究样本为南京市 G 大学的 160 名退役复学大学生。其中,男生 156 人、女生4人;在校生152人、毕业生8人;中共(预备)党员 7
3、人、中国共青团团员 143 人、群众 10 人。他们的入伍时间段分为三个:大学前入伍的有 82 人,大学期间入伍的有76人,大学毕业的时候入伍的有2人。(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普遍学业困难较大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军营和校园所学习的内容交集很少,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部分需要从零开始重学。退役复学大学生重返校园后都存在一定的学业压力,其中,59.21%的学生觉得学业困难对自己的影响不大、可以克服,32.24%的学生觉得学业困难影响很大、重新适应学习比较困难,甚至有 0.66%的学生已经习惯了部队的生活,不希望回到学校。不过,7.89%的学生退役复学后没有任何影响。学业压力是退役复学大学生
4、返回校园很难适应的最主要的原因。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以下的原因:86.84%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在部队的时候长时间没有接触专业课学习,导致很多知识忘记了,需要补习。41.45%的学生认为自己返校后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听课不能集中精力。19.08%的学生很难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13.82%的学生和新同学有隔阂、学习交流有困难。仅有7.89%的学生认为返校后学业没有任何影响,可以很快适应。校园与军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退役复学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困难的情况。(二)退役复学大学生普遍沟通交流不足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退役复学大学生一方面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一方面他们内心也渴望学校能帮助他们加强与老师、其他
5、学生的沟通交流。当退役复学大学生遭遇学业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解决:60.53%的学生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7.5%的学生会自己想办法学习解决,1.97%的学生会选择消极对待、得过且过。可能因为很少有战友退役复学后在同一个班,所以没有学生找战友寻求帮助。绝大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会善用身边的资源来解决学业困难。(三)退役复学大学生对内探索不足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退役复学大学生中大部分缺乏对内探索,包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三方面的探索,尤其是职业能力部分探索需求最大。受访的退役复学大学生中,他们向内自我探索的需求强于向外职业世界的探索。其中,68.75%的学生想要探索
6、自己的职业兴趣,76.25%的学生想要探索职业能力,61.25%的学生想要探索职业价值观,仅有 30.63%的学生需要向外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54.38%的学生希望能引入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46.88%的学生希望引入职业素养类的课程,39.38%的学生希望引入学涯规划的内容,36.88%的学生希望引入简历优化的内容,而 33.75%的学生希望引入心理疏导。(四)退役复学大学生对外探索不够从问卷调查中发现,退役复学大学生普遍缺乏向外探索的渠道。他们中 60%以上选择体制内工作,期待的工作岗位还是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军队文职、警察或者教师等。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所在行业的期待如下:61.84%的
7、学生想要从事公职行业,也就是说选择提升学历中的大部分学生未来也希望进入体制内工作。39.47%的学生想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14.47%的学生想要进入制造业,12.5%的学生想要进入教育医疗行业,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涯选择的研究 张婉婷 王立彦 曹渝 军方视角VISUAL ANGLE中国军转民42Z5.92%学生想要进入新兴的环保节能行业,5.26%的学生想要进入金融保险行业,4.61%的学生想要返乡成为新型农民。三分之二的退役复学大学生未来想要进入体制内工作,还有三分之一的退役复学大学生未来依托专业找工作。二、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就业帮扶的建议(一)调节学习
8、模式 推进学分互认 缓解学业压力林霞在其论文提高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培训质量的途径探索中建议: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与职业院校、军队要积极搭建校、地、军三联动的“学习平台”4,高职院校需要努力打通在军营和校园之间的学习内容,甚至最好实现学分互认,特别是将部队获得的嘉奖、资格证书融入到职业院校的“1+X”证书认证体系中去,学生退伍后可将此学分转为相应科目的培训理论学分,理论学分合格直接承认,这样可缩短培训时间,提高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丰富他们的培养形式,可以大大缓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业压力。(二)丰富教学手段 优化教育氛围 促进沟通交流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校园适应性问题中最显著的是人际交往问题,主要
9、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年龄较大,且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吕春杨在其论文百万扩招与退役军人学历型职业教育中建议,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依据不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类培养5。一是根据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年龄差异推进分类指导。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间和精力不同,具备的学习能力不同,不适合与普通学生群体合班上课,分段授课更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校园。二是根据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维差异进行分类教学。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思维方式与普通学生群体存在差异,需要分类开展学业指导。三是根据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需求差异进行分类培养。有少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需要兼顾家庭和学业,他们在课余时间还需要通过兼职的方式来养家,所以考虑到他们工作需求也
10、需要分类开展学业指导。综上,退役复学大学生复学后的情况比较复杂,高校需要引导他们更好地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妥善地解决他们的困难。(三)融合多方资源 形成教育合力 引导对内探索退役复学大学生与进入社会的退役军人有明显区别,他们需要遵守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规定,虽然该学生群体近年来的在校人数逐渐增多,但是相较于其他学生群体比例较低,部分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并未针对该学生群体的专项管理策略。王玉青、陈志凌和冯国文在论文融合发展语境下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的实践与研究中建议,提升退役复学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必须从自我教育入手,政府、军队、高职院校、全社会多维度整合资源,为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提供全方位的
11、支持和帮助6。同时,职业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形成教育合力,对退役复学大学生退役前、退役后进行全过程的育人,全方位地跟踪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职业观培育,帮助和引导退役复学大学生积极向内探索,有效提高他们的校园适应性。(四)加强产教融合 推进校企合作 引导对外探索产教融合是产业与职业教育的高度融合。王玉青、陈志凌和冯国文在论文 融合发展语境下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到,企业岗位需求、高校专业配置、退役士兵职业选择三者之间存在矛盾,通过精准设置的专业教学引导退役复学大学生精准就业。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普遍政治性和纪律性强,身体素质较好,深受用人单位认可。但是,他们所学的军事技能不
12、能很快地迁移到专业技能中,无法为就业做好能力储备。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校企合作,把产业需求与教育教学融合,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同规划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路径。通过实训实习等增加他们向外职业体验的机会;通过企业宣讲会等形式,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定位;建立职业指导公益咨询联盟,整合专属他们的职业培训资源,推进退役复学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参考文献1 新华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EB/OL.2020-10-25.https:/ 李 克 强.政 府 工 作 报 告 EB/OL.2019-3-5.http:/ 中国政府网.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做
13、好首批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生 就 业 工 作 EB/OL.2022-5-9.http:/ 林 霞.提 高 退 役 士 兵 就 业 创业培训质量的途径探索 J.就业与保障,2021(23):25-27.5 吕 春 杨.百 万 扩 招 与 退 役军 人 学 历 型 职 业 教 育 J.教 育 与 职业,2020(5):28-33.6 王玉青,陈志凌,冯国文.融合发展语境下退役士兵教育培训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9):72-7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戎边退役士兵地位获得及政策仿真研究”(21ASH003);江 苏 省 高 校 毕 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退伍复学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研究”(JCKT-C-20211003);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本教育研究创新创业研究重点课题“职业本科教育背景下退伍大学生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的研究”(SCZD21-03)。(作者单位:张婉婷,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王立彦,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处;曹渝,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