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施工安装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784847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施工安装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施工安装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RX 2001.2—2004 ZPW-2000R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 施工安装工艺标准 第2部分:室外设备安装 2004-9-22发布 2004-9-22实施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 目 录 1 总则 1 2 电气绝缘节 1 2.1电气绝缘节设备布置 1 2.2设备的组成 3 2.3设备安装 3 2.4引接线与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及钢轨连接 4 2.5各种卡具安装 5 2.6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防护罩安装 6 3 机械绝缘节 6 3.1机械绝缘节设备布置。 6 3.2设备组成 6 3.3设备安装 8 3.4引接线与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调谐单元及钢轨连接 9 3.5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调谐单元防护罩安装 9 4 补偿电容器 9 4.1补偿电容器参数 10 4.2补偿电容器安装 10 5 平交道口、桥上护轮轨 13 5.1平交道口设备安装 13 5.2桥上设备的安装 13 6 钢轨接续线安装 13 6.1塞钉式钢轨接续线安装 14 6.2焊接式钢轨接续线安装 15 7 调谐区内钢轨钻孔 19 7.1工具及材料 19 7.2调谐区内钢轨钻孔 20 8 禁停标志牌安装 21 8.1禁停标志牌安装 21 9 箱、盒安装 23 9.1电气绝缘节处箱、盒安装 23 9.2机械绝缘节处方向盒安装 26 9.3电缆备用坑及电缆防护 27 10 信号机安装 27 10.1工具及材料 27 10.2信号机安装 27 11 室外地线 29 11.1贯通地线 29 11.2未设置贯通地线时室外设备防雷及屏蔽地线连接 30 12 轨道横向连接线及设置标准 31 12.1横向连接分类 31 12.2横向连接线应满足系列要求 31 13 培土涂漆书写 33 13.1电气绝缘节设备的培土 33 13.2信号设备围砌 34 13.3机械绝缘节设备的培土 35 13.4设备涂漆及名称书写 35 14 室外单点试验 36 14.1信号机点灯试验 36 14.2调谐区内设备单独送电试验 36 15.电码化室外配套器材 37 15.1电码化匹配盒 37 15.2电码化谐振盒 37 15.3补偿电容 38 前 言 本施工工艺是参照铁道部颁布的《ZPW-2000型自动闭塞施工安装工艺标准》,结合ZPW-2000R型自动闭塞系统的特点编制。 本施工工艺标准共分3部分。 第1部分《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施工》内容包括: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的简介、单盘测试、配盘、运输、电缆径路的选择、敷设及防护、电缆的接续、电缆的成端及接地、电缆的配线及导通以及贯通地线的接续等内容。 第2部分《室外设备安装》内容包括:电气绝缘节、机械绝缘节、补偿电容器、平交道口、桥上护轮轨处设备的安装、钢轨接续线安装、调谐区内钢轨钻孔、禁停标志牌安装、箱盒安装、信号机安装、防雷及地线、轨道横向接续线及设置标准、培土涂漆书写、室外单点试验等施工工艺。 第3部分《室内设备安装》内容包括:机柜设备安装及布线、配线、防雷及接地、ZPW-2000R型自动闭塞试验及调试等内容。 本施工工艺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哈尔滨铁路局电务处、电化局设计院、中铁二十三局、电化局第三工程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向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工艺针对性强,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时间紧、编写人员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等原因,编写中难免出现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同仁在实际应用中,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积极改进,以便共同为ZPW-2000R自动闭塞系统的广泛推广应用和提高铁路信号施工工艺水平做出贡献。 本标准由技术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军、赵拂明、孙朝生、刘贵忠等。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4年9月22日。 1 总则 1.1为统一ZPW-2000R型自动闭塞施工安装过程工艺,促进铁路信号事业的发展,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的新建线路或既有线路的ZPW-2000R型自动闭塞施工管理及验收。 1.3本标准的主要质量指标和要求,是根据铁道行业标准《铁路信号设计规程》(TB 10007-2006)、《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 10206-99)、《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 104190-2000)以及参考有关标准和规定制定。 1.4 ZPW-2000R型自动闭塞施工,必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 1.5 ZPW-2000R型自动闭塞施工前应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1.6 ZPW-2000R型自动闭塞施工时应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执行相关工艺和技术标准。 1.7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组织实施和监督,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及遵守《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1.8在既有线施工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运输、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1.9 施工所用各种机具、设备及测试用仪器仪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计量,不合格的严禁使用。 1.10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具有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和资料。 1.11 ZPW-2000R型自动闭塞施工安装过程工艺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2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监理、运营等单位的设计交底和施工定测工作,核对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是否相符,有不符之处由设计及时作出设计变更,并取得业主及监理的认可。同时逐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1.13施工中应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执行相关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 1.14新旧设备倒替、新旧线路割接或改建工程项目,应与运营单位商定施工方案,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15试验前应对施工设备部件进行检查,并应确认各种地线符合要求。 2 电气绝缘节 2.1电气绝缘节设备布置 电气绝缘节设备布置示意图,如图2.1-1所示。采用2000mm,3700mm钢包铜引接线时,室外轨旁设备防护盒内侧边缘与钢轨外侧边缘距离应不小于1500mm;采用2300mm,4000mm钢包铜引接线时,室外轨旁设备防护盒内侧边缘与钢轨外侧边缘距离应大于1600mm。30m调谐区钢轨尽量选取长轨。无条件时,允许有一个轨缝但两轨缝之间要连接良好,接触压降保证在1mV以内(用CD96-3专用移频测试仪表进行测试)。 - 2 - 图2.1-1 电气绝缘节设备布置示意图 2.2设备的组成 电气绝缘节设备见表2.1-1。 表2.1-1 电气绝缘节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调谐单元 台 2 下行为1700Hz、2300Hz各1台 上行为2000Hz、2600Hz各1台 2 电气节平衡线圈 台 1 含防雷单元 3 轨道匹配单元 台 2 含防雷单元 4 钢包铜引接线 2000/2300mm 根 10 钢包铜注油线 5 钢包铜引接线 3700/4000mm 根 10 钢包铜注油线 6 防护罩 台 5 单体防护罩 7 小枕木 块 5 8 设备基础桩 套 5 9 小枕木卡具 套 5 10 钢轨卡具 套 5 11 轨枕卡具 套 5 12 铜缆 10mm2 根 1 防雷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13 铜缆 25mm2 根 1 用于横向连接 2.3设备安装 2.3.1设备定位 所有设备位置均以设备在钢轨上的塞钉孔位置为准。设备打孔定位如图2.1-1所示。设备中心线与轨枕旁钢包铜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a)发送侧调谐单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4m; b)发送侧轨道匹配单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2m; c)电气节平衡线圈距信号机机柱中心11m; d)接收侧轨道匹配单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24m; e)接收侧调谐单元距信号机机柱中心26m; f)5个单元正面均面向大地。 2.3.2基础安装 2.3.2.1采用2000mm,3700mm钢包铜引接线时,距所属线路轨内侧不小于1500mm处(采用2300mm,4000mm钢包铜引接线时,距所属线路轨内侧大于1600mm处)开挖长500mm、宽500mm、深900mm(坑底距轨面)的方坑。保证钢包铜引接线在敷设时,无S状,无盘旋,保证两根线并行绑扎,应保证五点布局设备及沿线安装设备箱体防护罩与钢轨保持平行。 2.3.2.2将基础放置于坑内,埋设深度不小于500mm。 2.3.2.3基础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320mm(保证钢包铜引接线在敷设时,无S状,无盘旋)。基础桩及埋设示意图如图2.3-1(a)、2.3-1(b)所示。 ≥1600mm 200mm 图2.3-1(a) 基础桩示意图 图2.3-l(b) 基础桩布置示意图 2.3.3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安装 用其配套螺栓(MlO)固定在基础桩的固定板上。调谐单元、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安装方式如图2.3-2所示。 图2.3-2 轨道匹配单元、调谐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设备示意图 2.4引接线与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及钢轨连接 2.4.1埋设小枕木 2.4.1.1清理两钢轨轨枕头间石碴。 2.4.1.2 将小枕木紧靠防护罩安装,使小枕木顶面低于轨底面50mm。小枕木至外侧钢轨间钢包铜引接线用尼龙蛇皮管绑扎,尼龙蛇皮管两端用尼龙扎带固定。 M8螺帽、弹垫与垫圈 水泥小枕木 钢包铜引接线 电缆夹子 小枕木示意图及埋设如图2.4-1所示。 图2.4-1 小枕木示意图 2.4.2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引接线安装 2.4.2.1钢轨引接线与钢轨连接采用双塞钉连接方式。钢包铜引接线双端头连钢轨、单端头连设备。与钢轨连接时,先用Φ13.5mm的钻头在钢轨上打孔,然后用配备的专用工具把钢包铜引接线配件塞钉Φ13.5mm一端从钢轨外侧打入钻孔中,塞钉与钢轨的接触面要接触密贴、牢靠(允许误差±2mm),露在钢轨外的塞钉一端装上引接线铜端头,用M12铜螺母和防脱扣螺母先后拧紧。与设备连接的单端头一端用M12铜螺栓和M12铜螺母与调谐单元(或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两侧引出端子板紧固在一起。 调谐区五处设备各采用一对双端头钢包铜引接线与钢轨连接,两安装孔间距80mm。两条引接线必须平行绑扎后连接到钢轨上,并且尽量在靠近箱盒处分开。引接线铜端头与钢轨轨面压降应保持在1mV以内(用CD96-3专用移频测试仪表进行测试)。连接端头如图2.4-2,双塞钉端头如图2.4-3所示。 图2.4-2 冷挤压塞钉 图2.4-3 双塞钉端头 2.4.2.2用M12铜螺栓将钢包铜引接线Φ12mm铜端头与调谐单元(或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两侧端子紧固在一起。 a)将钢包铜引接线用小枕木卡具及钢轨卡具固定后,使连接线与钢轨成45º角,用塞钉与钢轨连接, 两安装孔距80mm。如图2.4-3所示; b)将钢包铜引接线经小枕木卡具、沿轨枕内侧(用卡具与轨枕固定)从钢轨底部穿出到外轨用钢轨卡具防护后,使连接线与钢轨成45º,用塞钉与钢轨连接,两安装孔距80mm; c)设备与钢轨间连接线用专用卡具固定在枕木上。 轨道匹配单元 轨道匹配单元 2+0.5m 图2.4-4 调谐区设备安装示意图 2.5各种卡具安装 2.5.1小枕木卡具 用于将设备与钢轨连接线固定在小枕木上。 小枕木卡具如示意图2.5-1所示。 2.5.2轨枕卡具 将经轨枕的引接线固定在轨枕侧面。卡具示意图如图2.5-2所示。 2.5.3钢轨卡具 将引接线固定在钢轨轨底上。卡具示意图如图2.5-3所示。 引接线 轨枕卡具 引接线 钢轨卡具 图2.5-1 小枕木卡具示意图 图2.5-2 轨枕卡具示意图 图2.5-3 钢轨卡具示意图 2.6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电气节平衡线圈防护罩安装 2.6.1防护罩安装在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或电气节平衡线圈外,与基础面固定在一起。 2.6.2用钢卷尺和水平尺测量:将水平尺放在防护罩上面,在水平面的两个方向进行水平调整。用钢尺测量防护罩内侧边缘距轨外侧不小于1500mm。顶面距轨顶面不大于200mm。防护罩安装如图2.6-1所示。应保证五点布局设备及沿线安装设备箱体防护罩与钢轨保持平行。 ≥1600mm 防护罩 图2.6-1 防护罩安装示意图 3 机械绝缘节 3.1机械绝缘节设备布置。 机械绝缘节设备布置如图3.1-1所示。 3.2设备组成 设备的组成见表3.1-1。 图3.1-1机械节设备布置图 - 7 - 表3.1-1 机械绝缘节设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 注 l 调谐单元 台 1 下行为1700Hz或2300Hz 上行为2000Hz或2600Hz 2 机械节平衡线圈 台 1 含防雷单元 3 轨道匹配单元 台 l 含防雷单元 4 钢包铜引接线 2000/2300mm 根 4 钢包铜注油线 5 钢包铜引接线 3700/4000mm 根 4 钢包铜注油线 6 防护罩 台 2 单、双体防护罩各1 7 小枕木 块 2 8 设备基础桩 套 2 9 小枕木卡具 套 2 10 钢轨卡具 套 2 11 轨枕卡具 套 2 12 铜缆 10mm2 根 1 防雷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连接 13 铜缆 25mm2 根 1 用于横向连接 3.3设备安装 3.3.1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调谐单元定位。 所有设备位置均以设备在钢轨上的塞钉孔位置为准。设备打孔定位如图3.1-1所示。设备中心线与轨枕旁钢包铜线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3.3.1.1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距机械绝缘节中心700mm,防护罩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320mm。 3.3.1.2调谐单元距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2m,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防护罩边缘距所属线路中心不得小于2320mm。设备布置示意图如图3.1-1所示。 3.3.2基础安装:调谐单元基础安装同2.3.2。 3.3.3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安装 3.3.3.1轨道匹配单元面向大地。 3.3.3.2机械节平衡线圈面向钢轨。 3.3.3.3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背靠背。 3.3.3.4用其配套螺栓(M10)固定在同一基础桩的固定板上。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安装如图3.3-1所示。 图3.3-1 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安装示意图 3.3.4调谐单元安装 3.3.4.1调谐单元面向大地。 3.3.4.2用其配套螺栓(M10)固定在基础桩的固定板上。 3.3.5 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的连接 采用配套的连接片进行连接并用配套M6螺栓紧固。如图3.3-2所示。 图3.3-2 同一基础桩上设备间连接示意图 图3.5-1 双体、单体防护罩 3.4引接线与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调谐单元及钢轨连接 3.4.1埋设小枕木:同2.4.1。 3.4.2安装时,轨道匹配单元和机械节平衡线圈背靠背固定在同一基础桩的固定板上,轨道匹配单元面向大地,机械节平衡线圈面向钢轨。机械节平衡线圈两侧引出端先采用T形铜连接片与轨道匹配单元两侧引出端并联,再采用专用双端头钢包铜引接线与钢轨连接。钢包铜引接线必须与机械节平衡线圈连接。 3.5轨道匹配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调谐单元防护罩安装 3.5.1轨道匹配单元和机械节平衡线圈合放在双体防护罩内,调谐单元放于单体防护罩内。如图3.5-1,具体安装方式同2.6。 3.5.2钢包铜引接线连向钢轨的双端头的两安装孔间距为80mm,两安装孔间中心位置为设备安装点。 4 补偿电容器 当轨道电路较长时,钢轨呈现较高的感抗,当感抗值高于道碴电阻阻抗值时,则对信号传输有影响。为消除此影响在钢轨上每隔一段距离加装补偿电容器,保证信号的传输。 等间距设置补偿电容的计算方法: 调谐单元与主轨道第一个补偿电容距离为50m±1m。主轨道补偿电容为等间距补偿,其间距计算公式为:△L=(L-100)÷(N-1)。 其中,△L为补偿电容等间距长度(单位:m),L为主轨道电路从发送端调谐单元至接收端调谐单元之间的距离(单位:m),N为根据优化设计确定的补偿电容数量。电气-电气区段:L=Lg-30m;机械-电气区段:L=Lg-17m。Lg为从SVA至SVA之间的距离。 4.1补偿电容器参数 电容器 护管 塞钉 塞钉 2200±50mm 4.1.1补偿电容器外形尺寸如图4.1-1所示。 图4.1-1 补偿电容器外形图 4.1.2补偿电容器的种类及规格 补偿电容器的种类及规格见表4.1-1。 表4.1-1 补偿电容器的种类及规格表 载频(Hz) 电容容量(μF) 轨道电路长度范围(m) 1700 40±5% 1400 2000 33±5% 1400 2300 30±5% 1400 2600 28±5% 1400 4.2补偿电容器安装 补偿电容器安装工具见表4.2-l 表4.2-1 补偿电容器安装工具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发电机 台 1 2 电钻 台 1 3 钻头 Φ13.5mm 盒 1 4 线路里程走行测距车 台 l 5 钢尺 50m 把 l 6 直尺 250mm 把 1 7 手捶 把 1 8 扩眼铳子 个 1 9 小工具 套 1 10 长效防腐剂 盒 1 11 通信工具 台 根据情况定 12 防护旗 红、黄 面 根据情况定 13 号眼铳子 个 1 14 扁铲 把 1 15 补偿电容器 套 1 4.2.1补偿电容器定位 补偿电容器定位详见室内部分轨道电路调整表。应安装在远离列车司机视线一侧轨枕侧面。 4.2.2塞钉孔的测量及定位 4.2.2.1根据补偿电容器间距,用线路里程走行测距车(或钢尺)从进站(或出站)口开始测量(以调谐单元钢轨连接线安装位置为起点)。 4.2.2.2钻孔位置应在两轨枕间。 4.2.2.3根据轨道电路调整表计算出的△L,在钢轨外侧用油漆或画笔做标记,在标记的±1m范围内选择适当的位置钻孔。 4.2.3钢轨钻孔 4.2.3.1准备工作 a)将号眼铳子放在钻孔位置处,用手捶击打,使其有明显印痕; b)用扁铲或砂布清除印痕处的油污; c)清理钻孔位置钢轨底部的石碴,电钻安装在钢轨外侧。 4.2.3.2钻孔 a)启动发电机、查看各种表盘读数正常,连接电钻; b)自线路外侧向线路内侧钻孔; c)开启钻孔工具,控制档位,均匀用力、顺时针方向拧动后手柄; d)钻头在行进中应不断浇水; e)用眼观察,钻头露出钢轨内侧10mm时,逆时针方向拧动后手柄退出钻头,断开电钻开关; f)关闭发动机,拆除电钻; g)用清洁布(毛刷)将钻孔内及周围的金属屑清除干净; h)当塞钉不能及时安装时应在塞钉孔内涂黄油。 4.2.4补偿电容器的安装 图4.2-2 电容塞钉安装及固定方式 4.2.4.1利用电容固定卡具安装 a)补偿电容器置于两轨枕间; b)用电容卡具将补偿电容器固定在接收侧轨枕侧面; c)用轨枕卡具将引接线固定在卡具内; d)用钢轨卡具将引接线两端分别固定在钢轨轨底上; e)使电容引接线朝下并与水平面成45°~60°夹角。将塞钉用手捶打入塞钉孔中,塞钉头露出钢轨内侧1mm~4mm; f)塞钉两端涂长效防腐剂。电容卡具、钢轨卡具及安装示意如图4.2-3(a)、图4.2-3(b)所示。 图4.2-3(a) 电容卡具示意图 图4.2-3(b) 钢轨卡具示意图 4.2.4.2利用专用电容枕 采用能将补偿电容及引接线完全嵌进轨枕内的专用轨枕内,选用的轨枕要与电容挡板尺寸匹配。其它安装固定方法同4.2.4.1。电容挡板外形示意如图4.2-4所示。 图4.2-4 电容挡板外形示意图 5 平交道口、桥上护轮轨 5.1平交道口设备安装 道口信号轨道电路采用闭路式或开路式制式。道口轨道电路的高频信号不影响ZPW-2000R系统信号的传输,但调谐单元和补偿电容器直接影响道口信号的传输。因此,ZPW-2000R设备安装应与道口轨道电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5.1.1设备安装原则 5.1.1.1在安装有道口信号轨道电路(闭路式、开路式、制式)的区段,须采用道口专用补偿电容。 a) 开路控制器左右50m范围内的电容应替换为相同类型的专用道口补偿电容,如图5.1.1(a)所示。 图5.1.1(a) b) 闭路控制器输入输出两设备中点左右100m范围内的电容应替换为相同类型的专用道口补偿电容,如图5.1.1(b)所示。 图5.1.1(b) c) 调谐区距开路控制器应不小于50m,距闭路控制器应不小于100m。 5.2桥上设备的安装 5.2.1钢轨绝缘的安装原则 5.2.1.1电气绝缘节不宜设在有护轮轨的区域内。 5.2.1.2当电气绝缘节设在护轮轨区域内时,调谐区内的每根护轮轨长度不得大于25m,每根护轮轨两端加装一对钢轨绝缘。且护轮轨与基本轨间以及左右护轮轨间不得有电气连接。 5.2.1.3当护轮轨长度超过200m时,每200m加装钢轨绝缘一处。 5.2.1.4不足200m时应在护轮轨区域内对角加装一对钢轨绝缘。 5.2.2设备安装 5.2.2.1安装调谐单元、轨道匹配单元和电气节平衡线圈时,根据实际情况,制作特殊基础桩(桥上线路道床较低)。 5.2.2.2基础桩安装应稳定牢靠,防护罩满足建筑限界要求。 5.2.2.3桥上设备安装同2.3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 6 钢轨接续线安装 钢轨接续方式:普通钢轨接续应采用两根多股钢丝绳(截面积在70mm2以上)接续线。钢轨连接采用冷挤压塞钉连接方式,调谐区内钢轨接续应两根多股钢丝绳(截面积在70mm2以上)接续线。钢轨连接采用冷挤压塞钉连接方式。调谐区内轨缝采用专用焊接铜导线的焊接方式。确保钢轨接头处轨缝压降不大于1mV(用CD96-3专用移频测试仪表进行测试)。 6.1塞钉式钢轨接续线安装 6.1.1安装工具 安装工具见表6.1-1。 表6.1-1 塞钉式钢轨接续线安装工具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发电机 台 1 2 电钻 台 1 3 钻头 Ф13.5mm 盒 1 4 直尺 250mm 把 1 5 手捶 把 1 6 小工具 套 1 7 通信工具 台 根据情况定 8 防护旗 红、黄 面 根据情况定 9 号眼铳子 个 l 10 扁铲 把 1 11 防护漆 桶 l 6.1.2测量及定位 6.1.2.1钻孔位置应在钢轨接头、鱼尾板两端、钢轨轨腰中部。 a)60kg/m钢轨:钻孔位置距轨面为97mm(或距轨底底面79mm),孔中心距最近鱼尾板边缘为65mm,如图6.1-2所示; b)50kg/m钢轨:钻孔位置距轨面为83.5mm(或距轨底底面68.5mm),孔中心距最近鱼尾板边缘为80mm,如图6.1-3所示。 65 820 97 79 单位:mm 6.1.2.2在钻孔位置做标记。 80 790 单位:mm 图6.1-2 60kg/m钢轨接头钻孔位置 83.5 68.5 图6.1-3 50kg/m钢轨接头钻孔位置 6.1.3钢轨钻孔 参照4.3.2条钢轨钻孔方法。 6.1.4钢轨接续线的安装 6.1.4.1检查孔距及孔径。 6.1.4.2将接续线两端塞钉用手捶打入钻孔内。 6.1.4.3接续线应密贴鱼尾板,不高出轨面。塞钉头露出钢轨内侧1mm~4mm。 820mm 6.1.4.4塞钉两端涂防护漆。安装方式如图6.1-4所示。 图6.1-4 塞钉式钢轨接续线安装图 6.2焊接式钢轨接续线安装 6.2.1工具及材料表 工具及材料见表6.2-1。 6.2.2测量及定位 6.2.2.1鱼尾板上部焊接时,焊接位置为焊点距钢轨接头中心外侧55mm,距轨面不小于8mm。 6.2.2.2鱼尾板下部焊接时,焊接位置为焊点距钢轨接头中心外侧55mm,距轨底不小于10mm。 6.2.2.3在钻孔位置做标记。 表6.2-1 焊接式钢轨接续线安装工具及材料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发电机 台 1 2 光焊机 台 1 3 焊枪 套 l 4 充电器 套 1 5 电控箱 套 l 6 电磨机 套 1 7 工具箱 个 1 8 电瓶 个 1 9 小工具 套 1 10 通信工具 根据情况定 11 防护旗 红、黄 面 根据情况定 12 焊针 50mm2 个 4 13 瓷环 个 4 14 焊接铜导线 C50×200mm 根 2 6.2.3钢轨焊接 6.2.3.1焊接要求(以光焊机焊接为例)。 a)焊点饱满,呈椭圆形; b)表面平坦,不得有凹坑、毛刺和缺口现象; c)焊接牢固,焊接线呈弧形下垂。 6.2.3.2焊接前准备 a)将工具和焊接材料放到工具箱中,把打磨机、焊枪也放到工具专用插槽,接轨器头是永久磁铁,吸在工具箱上; b)把打磨机插头插到主机面板的打磨插口并试运转。接轨器插头插到负极插口上,焊枪插头插到枪口,空枪试验焊接时间。每个插接处一定要牢固,防止接触不好打火花,枪2插口的输出电流比枪1插口的输出电流大; c)焊枪线、打磨机线、接轨器线、控制线都要盘好放在打开的工具箱上,防止在推行过程中磨拉坏,由此产生短路打火; d)每次使用前一定要检查电源电压是否在38V以上。检查办法:打开面板上控制电路开关,查看面板上的电压表(或用万用表实测)。 6.2.3.3操作过程 a)在运营线上,应设驻站联络员,施工现场防护员及现场指挥人员。且“三员”的通信工具应时刻处于畅通状态,如发现通信工具故障应立即停止施工; b)将主机小车推至焊接地点并稳固; c)用打磨机打磨焊接点处表面。 打磨姿势:用右手握紧打磨机背部,左手扶打磨机内侧,保证打磨下的红热铁渣向下喷射不至伤人,然后打开打磨机尾部电源开关,打磨开始。注意喷射出的红铁渣不要正对主机电控箱。 打磨方法:打磨机的砂轮片平面与钢轨侧面成45°。因为边缘线速度最高,打磨效率最高,夹角小打磨可能造成砂轮片变薄易碎,飞出碎砂轮片伤人。如图6.2-1所示。用砂轮片外沿,沿红铁渣喷射方向有顺序地从上到下一行一行打磨,防止打下锈粉重新吹到打好的新鲜面上,每行长30~40mm,上、下宽为25mm,即钢轨头侧面宽度到鱼尾板上方,至少保证每一个焊接面有4~5mm2光洁面积。 打磨要求: 打磨面光亮、平整无油无锈。露出新鲜轨面即可。打磨时要稳重迅速,以利节约主机用电。两焊接点中心间距1lOmm(注意避开鱼尾板固定螺母上方lOmm)。若是通车的钢轨,轨面很光亮、平整,除去油污即可放置接轨器,否则要在每个焊点一侧的轨面上再打磨出一块12cm2的新鲜面放置接轨器,接轨器若与钢轨接触不好容易打火花,造成焊接失败,并使接轨器平面出现凹凸不平,以后更易打火。 6.2.3.4焊枪操作:(以右手为例) a) 装焊针:右手持枪,枪头朝下,避免焊料渣掉进枪簧内,左手将焊针尾部插入焊针卡爪,然后用左手掌心压住焊针头部猛推二、三下,再轻拨焊针,以检验焊针是否装紧,以保证焊针与卡爪接触良好,如图6.2-2所示; 图6.2-1 打磨机打磨轨头外侧面示意 图6.2-2 装焊针示意图 b)装瓷环:右手握枪,左手将瓷环套在焊针上压进瓷环卡爪内。新枪卡爪较紧,可用改锥(螺丝刀)将瓷环卡爪口略撑大点,或在调枪时硬压即可。如图6.2-3所示; 图6.2-3 装瓷环示意图 图6.2-4 调枪示意图 c)调枪:即调节焊枪的拉弧距离,此为焊接的主要步骤; 准备:装好焊针及瓷环的枪前端,插入导接线一端的孔中,然后左手扶导接线,枪头向下压向平整的轨面上,注意一定要将瓷环压入卡爪。注意此时千万不要扣动枪开关。 调枪:枪头向下,右手握枪,左手转动瓷环卡爪,眼睛看白色标志杆与枪尾部平台的相对位置,一般标志杆要与枪尾平台对齐即可。如图6.2-4所示。 d)定时、打开电控箱上的小盖,调整定时器。拉弧时间定时器控制在调整范围内,电压越高,拉弧时间越短,反之则长。如图6.2-5所示。 图6.2-5 定时器示意图 截面积不同的导接线,控制器调整时间如下表6.2-1 表6.2-1 控制器调整时间表 设备类型 施工型焊机 焊接时蓄电池电量饱含程度(以焊25mm2。所焊枪数为参考,焊50mm2线所焊数减半) 充满电焊前20枪 充满电焊第 20~27枪 充满电焊第 70~100枪 焊25mm2线拉弧时间 1.1s 1.2s~1.3s 1.1s 焊50mm2线拉弧时间 1.6s 1.8s~2.0s 1.7s 焊接时间不是一次能定好,尤其是新焊枪应试焊几次才能掌握。以下三张图为焊点截面,如图6.2-6所示为标准焊接,焊接强度比较好。如图6.2-7所示为焊接时间偏短,焊料没完全熔化,焊针熔化后高出焊线平面。如图6.2-8所示为焊接时间偏长,熔化后的焊针凹陷于焊线平面,焊料溢出。 图6.2-6 图6.2-7 图6.2-8 6.2.3.5焊接:调好枪后,可以焊接。 a)姿势:蹲在钢轨外侧焊接面一侧,右腿回蹲或跪,装好焊针和瓷环的焊枪头压住导接线一端孔,将焊针放置孔中央位置,使瓷环、导接线及钢轨完全吻合,没有空隙,如图6.2-9所示为正确,如图6.2-10所示方式为不正确。 图6.2-9 图6.2-lO 焊接时,让导接线自然下垂,为压紧导接线,手不能乱动,右手握稳枪,右肘抵住右大腿内,左手扶握枪尾部,扣动扳机。如图6.2-11所示; b)焊接过程:扣动扳机后瞬时焊接点起弧,在定时器控制下,到达设定时间后,焊枪自动断电。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枪一定要握稳,不能晃动,扳机一定要扣紧不能松开,否则造成焊接不成功; c)冷却过程:当断电熄弧后,立即松开扳机按钮,但仍要握枪压住焊点5秒钟后再拔下焊枪,拔枪时一定要垂直拔,不可左右上下晃动拔,以防止焊针卡爪口径增大,失去弹性,以后夹不紧焊针。拔枪时手不能再碰枪的开关,以免二次拉弧烧坏焊针卡爪,这一点施工中要特别注意; d)焊点处理:拔下焊枪若瓷环还在卡爪上,应将其在钢轨面下沿蹭掉。放在枪后用手锤将焊针尾部砸下,如图6.2-12所示,并轻砸线上端使其密贴再轨头侧面上(但不能砸焊点中心),如图6.2-13所示; 图6.2-11 图6.2-12 图6.2-13 e)一处焊完后,把枪、打磨机、接轨器放在工具箱相应的位置,一定要四根线盘好,放在小车上,再推向下一焊接处。焊接式钢轨接续焊接如图6.2-14所示。 图6.2-14 7 调谐区内钢轨钻孔 7.1工具及材料 调谐区内钢轨钻孔工具及材料见表7.1-l。 表7.1-l 调谐区内钢轨钻孔工具及材料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1 发电机 台 1 2 电钻 台 1 3 钻头 Ф13.5mm 盒 1 4 液压钳 把 1 5 直尺 250mm 把 1 6 钢尺 50m 把 1 7 游标卡尺 把 l 8 手捶 把 1 9 小工具 套 1 10 通信工具 台 根据情况定 11 防护旗 红、黄 面 根据情况定 12 号眼铳子 个 1 13 扁铲 把 1 14 黄油 桶 1 15 润滑油 盒 1 7.2调谐区内钢轨钻孔 7.2.1电气绝缘节内钢轨钻孔定位 7.2.1.1参照2.3.1中设备定位。 7.2.1.2钢轨轨腰中部的钻孔位置参照6.1.2中钻孔定位。 7.2.1.3钻孔位置应在两轨枕间,误差范围见图7.2-1所示。 7.2.1.4用油漆或画笔做钻孔位置标记。 图7.2-1 钢轨钻孔位置示意图 7.2.1.5为了尽快找到适合钻孔的位置,可采用如下方式定位: a)在信号机前方10.4m~11.15m处选定两轨枕中点作为空心线圈钻孔位置的中心,同时向两侧取15+0.15m作为BA钻孔位置的中心,最后从BA反向取2+0.1m作为BP钻孔位置的中心; b)若两侧BP或BA钻孔位置落在轨枕上方,可向左或向右适当调整空心线圈钻孔位置以便使各设备钻孔位置均位于两轨枕之间。 7.2.2机械绝缘节钢轨钻孔定位 7.2.2.1调谐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塞钉孔距绝缘节中心700±50mm;轨道匹配单元塞钉孔距调谐单元(机械节平衡线圈)塞钉孔2+0.1m。 7.2.2.2 60kg/m钢轨:钻孔位置距轨顶面97mm(距轨底面79mm)。 7.2.2.3 50kg/m钢轨:钻孔位置距轨顶面83.5mm(距轨底面68.5mm)。 7.2.2.4用油漆或画笔做钻孔位置标记。如图7.2-2所示。 枕木 70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管理学资料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