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784778 上传时间:2025-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复述 提取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六.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及时复习)、重要性(兴趣)、材料性质(有意义、形象、熟练)、数量和学习程度(增加诵读次数和时间)、材料的位置(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七.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书P138):迁移的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1.智力的含义: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多元智力理论: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智能的结构》 七种智力: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自知 3.常用个体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4.智力开发(详见书P194) 5.创造力的概念: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6.发散思维的质量:流畅性(数量)、变通性(不同方向发散)、独特性(不循常规) 第七章 人格 1.人格结构理论(P212~215): (1)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因素论: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3)艾森克的特质理论: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 (4)“大五”结构与五因素模型:大五结构:(Ⅰ外向性 Ⅱ随和性 Ⅲ尽责性 Ⅳ情绪稳定性 Ⅴ文化或智慧性)五因素模型:麦克雷和考斯塔总结提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 2.影响人格形成因素:遗传的作用 产前环境、出生过程、家庭环境、 环境的作用: 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社会文化 3弗洛伊德人格划分: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完美原则) 4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将这种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也称社会学习。往往是替代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即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 5.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精神医学家罗夏于1921年编制。 主题统觉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莫瑞和摩根于1935年编制的一种投射测验 6.健康人格的培养 (1)培养健康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觉察):自我同一性、自我接纳、自尊、自我洞察 (2)自我协调(自我概念中没有相互冲突的概念)→内心和谐 (3)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态度要真诚一致 (4)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爱、平等、包容 (5)同理心:理解、体会 第八章 个体心理发展 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将个体思维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1. 感知-动作阶段(0~2):思维与动作密切相连 2. 前运算阶段(2~7):表象思维与直观思维成为该阶段主导 3. 具体运算阶段(7~12):形成了完整的分类系统,具有序列概念、关系思维、类包含概念 4. 形式运算阶段(12之后):摆脱具体事物束缚,着眼于抽象概念 第九章 学习心理 1.学习的意义:学习与生命并存 2.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观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观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观: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2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观:强调意义的接受学习,学校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观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知识观:强调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学生观: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 第十章 教学心理 一.教师威信的概念: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二.建立教师为新的途径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三.教学效能感的概念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四.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 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注意状态、知觉状态、思维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和定势状态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