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工业纯碱总碱度
实验背景介绍
一、分析化学实验分类
1、 重量分析法
2、 滴定分析法:通过标准溶液与试液的反应,得出消耗标液的体积,来计算试液浓度的方法。
3、 仪器分析法
二、滴定分析重要条件
1、 反应能够完全、定量进行,有99.9%的反应物能转变为产物。
2、 反应要迅速
3、 副反应少
4、 有合适的确定终点的方法:指示剂(添加或自身颜色)
三、滴定分析的缺点
1、无法找到合适的指示剂
2、有色和浑浊溶液的测定
3、滴定终点判断困难
4、非水溶液的测定
四、 电位滴定法
能准确滴定带有以上普通方法不能进行的样品,可用于各类滴定反应中,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和沉淀滴定。其原理是测量滴定过程中指示电极电位的变化来确定终点。在电位滴定法中,需要在待测溶液中插入两个电极,一个为指示电极,一个为参比电极,这两个电极同时浸入试液中就组成了一个原电池。在电位滴定中,通过测量电极电位的变化就可求得滴定终点。普通滴定法是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后者是利用电动势的突变。
五 电位滴定中如何选择电极
滴定方法
指示电极
参比电极
酸碱反应
PH玻璃电极
甘汞电极
氧化还原反应
铂电极
甘汞电极
络合滴定
汞电极,银电极
甘汞电极
沉淀滴定
银电极
甘汞电极
二 试剂与仪器
ZD-4A自动电位滴定仪、结晶碳酸钠、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
实验步骤
三 实验步骤
(一)仪器介绍
(二)电极标定(pH滴定模式需要,常选用二点标定)
1、将PH复合电极及温度电极插入缓冲溶液6.86中,按“标定”键,当显示的PH值读数趋于稳定后,按“F2(确认)”键,仪器显示电极的百分斜率和E0值,至此一定标定结束。
2、将电极用蒸馏水洗净擦干净后,插入PH=4.02或9.18的标准缓冲溶液中,重复上步操作,二点标定结束。
(三)清洗(滴定前和滴定结束后)
按“清洗”键(蒸馏水洗涤、滴定剂润洗),设置清洗次数。
(四)预滴定
1、准确称取0.5克(A组)、1.0克(B组)于100ml烧杯中,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用移液管移取上液10ml于100ml烧杯中,加入60ml水, 在烧杯中放入一粒“搅拌子”。
3、选择“滴定”
4、在滴定模式中,选择“预滴定”模式
5、选择“PH”模式
6、按“开始”键开始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7、记录3个滴定终点的EP值和PH值(最多5个)
8、选择△[H+]/△V值最大的为终点
平行测定2次,取平均值为滴定终点
预滴定数据记录
V0
PH0
V1
PH1
V2
PH2
V3
PH3
△[H+]/△V
V0
PH0
V1
PH1
V2
PH2
V3
PH3
滴定终点
(五)预设终点滴定
1、用移液管移取上液10ml于100ml烧杯中,加入60ml水, 在烧杯中放入一粒“搅拌子”。
2、选择“滴定”
3、在滴定模式中,选择“预设终点滴定”模式
4、选择“PH”模式
6、“斜率“、”电位“缺省设置
7、设置:预设终点数“1“
8、设置:第一终点“?“(预滴定确定的终点)
9、设置:第一预控点 : 对大突跃的反应,预控点要设置到离终点电位远一点的地方。(一般距离终点电位100mv以上,而对小突跃的反应,预控点可以设置到离终点近一点的地方,以加快速度。
10、设置:延时时间 10S
11 设置完毕,按“开始”键开始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
12、滴定结束,记录滴定体积
13、平行测定三次,计算纯碱中总碱度。
第二次测定时,选择“重复上次测定”即可
预设终点
第一预控点
测定次数
1
2
3
VHCL/ml
总碱量/Na2CO3%
总碱量/Na2CO3%平均值
单次测定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六)人工滴定
1、准确称取0.5克(A组)、1.0克(B组)于100ml烧杯中,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用移液管移取上液10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甲基橙1滴,用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份。计算纯碱中总碱度。
测定次数
1
2
3
VHCL/ml
总碱量/Na2CO3%
总碱量/Na2CO3%平均值
单次测定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四、思考题
1、自动电位滴定法的适用范围?
2、本实验中,自动电位滴定法与手动滴定法相比,精密度有何区别,为什么?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