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S 審核清單
機構名稱:
工作地點:
日期: 時間: 審核員姓名/簽署:
以下5S審核清單可作為機構進行自我視察時的樣本,大家應因應機構的獨有情況而將審核項目作出適當更改後才使用。
1. 整理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工作
1.1 工作場所
a) 是否定出每日工作上所需的物料數量?
b) 工場、通道及出入口地方有否避免充斥著不需使用的物料和製成品?
c) 是否有指定的收集地方放置損壞品及低使用率的東西?
□
□
□
□
□
□
□
□
□
□
□
□
1.2 機械設備
a) 是否將故障和損壞的機械設備清楚地分辨出來?
b) 是否有指定的收集地方放置不能用的機械設備以方便丟棄?
c) 工場是否避免充斥著不需使用的機械設備?
□
□
□
□
□
□
□
□
□
□
□
□
1.3 電力裝置及
設備
a) 電掣房是否避免存放雜物及遺留無用物料?
b) 是否將故障和損壞的電氣設備、插頭及電線清楚地分辨出來?
c) 是否有指定的收集地方放置不能用的電器設備、插頭及電線以方便丟棄?
□
□
□
□
□
□
□
□
□
□
□
□
1.4 手工具
a) 是否定出每日工作上所需的手工具數量?
b) 是否將損壞的手工具分辨出來安排修理?
c) 是否有指定的收集地方放置損壞及低使用率的手工具?
□
□
□
□
□
□
□
□
□
□
□
□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工作
1.5 化學品
a) 是否將工作間化學品的存放量儘量減少只供當日使用?
b) 是否採取適當措施處理標籤損壞或破損的容器?
c) 超過法定容量或並不需要即時使用的危險品是否儲存於合格的危險倉內?
□
□
□
□
□
□
□
□
□
□
□
□
1.6 高空工作
a) 是否將損壞的棚架或梯具清楚地分辨出來以安排維修或棄置?
b) 工作台是否避免充斥著不需使用的工具或物料?
c) 是否把碎鐵雜物及夾雜易燃液體的廢布分別放在指定的收集地方,以方便丟棄?
□
□
□
□
□
□
□
□
□
□
□
□
1.7 吊重裝置
a) 工場、通道及出入口地方是否避免充斥著不需使用的吊索、鏈索及勾環?
b) 是否將故障或損壞的吊重裝置及吊具清楚地分辨出來?
c) 是否有指定收集地方放置損壞的吊重裝置及吊具以便日後維修或丟棄?
□
□
□
□
□
□
□
□
□
□
□
□
1.8 體力處理
操作
a) 是否避免員工在地面濕滑、凹凸不平或有其他障礙物的工作地方搬運貨物?
b) 是否將有尖銳或鋒利邊緣、過熱、過冷或過於粗糙表面的貨品分辦出來?
c) 搬運場地是否避免充斥著不需使用的雜物及遺留無用的物料?
□
□
□
□
□
□
□
□
□
□
□
□
1.9 個人防護
設備及工
作服
a) 工作間是否避免充斥著不需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及工作服?
b) 是否將損壞、變形或已過期的個人防護設備清楚地分辨出來?
c) 是否有指定的收集地方放置損壞及低使用率的個人防護設備?
□
□
□
□
□
□
□
□
□
□
□
□
2. 整頓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工作
2.1 工作場所
a) 是否把通道劃線以區分通道及工作區的範圍?
b) 貨品是否整齊疊起及遠離通道和出口?
c) 是否避免把材料或工具靠放在牆邊或柱旁?
□
□
□
□
□
□
□
□
□
□
□
□
2.2 機械設備
a) 是否在通道劃線以區分通道及機械設備擺放的位置?
b) 機械設備是否整齊排列及避免阻塞通道和出口?
c) 是否採用識別系統標示機械設備的名稱及編號?
□
□
□
□
□
□
□
□
□
□
□
□
2.3 電力裝置
及設備
a) 電掣板的所有導電體是否清楚地標明?
b) 是否採取措施避免將電線橫置於通道上?
c) 是否採用識別系統標示電力設備的編號及擺放位置?
□
□
□
□
□
□
□
□
□
□
□
□
2.4 手工具
a) 手工具是否有貼上名稱或編號?
b) 手工具是否有秩序的擺放在工具架或工具箱內以方便取用?
c) 工作檯上的工具是否有秩序的擺放?
□
□
□
□
□
□
□
□
□
□
□
□
2.5 化學品
a) 在訂購任何化學品時,有否將化學品的名稱、危險分類及其他有關資料作出登記以便員工翻查?
b) 不同危害分類的化學品是否有明確的標籤及顏色區分以便分開存放?
c) 容器內儲存的化學品有否清楚標明其輸入口、出口和連接的位置?
□
□
□
□
□
□
□
□
□
□
□
□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工作
2.6 高空工作
a) 工作台上需用的物料是否平均分佈於棚架上及沒有負荷過重?
b) 需要的物料或工具是否避免放置在坑槽或地洞的邊緣,以免墜下危害周圍工作的人?
c) 梯具是否妥善貯存,避免接近化學品或被陽光直接照射而減少梯身受損?
□
□
□
□
□
□
□
□
□
□
□
□
2.7 吊重裝置
a) 是否採用識別系統標示吊重裝置包括電絞轆和吊索的編號及擺放位置?
b) 吊重裝置和吊具是否有秩序的擺放在倉庫的儲存架上以方便取用?
c) 使用後的吊具包括吊索、鏈索及勾環是否立即放回倉庫以便妥為保存?
□
□
□
□
□
□
□
□
□
□
□
□
2.8 體力處理
操作
a) 是否將負荷物的資料,例如物件的重量和物件較重一邊的位置清楚地標明出來,以方便搬運?
b) 整理貨架時,是否將較重或常處理的貨品放置在較易拿取的位置,例如是接近手肘的位置?
c) 搬運時,是否採取措施確保貨品整齊疊起及避免堆疊過高,以免阻礙視線增加碰撞及絆倒的危險?
□
□
□
□
□
□
□
□
□
□
□
□
2.9 個人防護
設備及工
作服
a) 在訂購任何個人防護設備時,是否將該設備的類別、標準及其他有關資料作出登記以便員工翻查?
b) 個人防護設備和工作服是否有秩序的擺放在儲存架上以方便取用?
c) 是否採用識別系統標示個人防護設備和工作服的擺放位置?
□
□
□
□
□
□
□
□
□
□
□
□
3. 清掃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工作
3.1 工作場所
a) 是否確保地面上沒有油污、廢料及雜物的存在?
b) 所有垃圾是否存放在廢物箱內並定期清理?
c) 是否清掃較少注意的隱蔽地方,例如牆角、柱位、檯底等地方?
□
□
□
□
□
□
□
□
□
□
□
□
3.2 機械設備
a) 是否有清除機械設備上及周遭飛散著的灰塵、碎屑及油污?
b) 是否有清除附著於氣壓管、電線、油量顯示或壓力錶等玻璃上的污物?
c) 在清掃機械設備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設備是否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3.3 電力裝置
及設備
a) 是否有清除電掣房或電掣箱內所積聚的灰塵及污垢?
b) 是否有清除附著於電氣設備及電線上的灰塵和污垢?
c) 在清理電力裝置及設備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設備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3.4 手工具
a) 是否有清除附著於手工具上的灰塵、污垢及油污?
b) 是否有清除工具架或工具箱內的灰塵、碎屑及污垢?
c) 在清理手工具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工具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3.5 化學品
a) 化學品儲存及使用區域是否保持清潔?
b) 是否採取有效措施清理任何化學品的濺漏?
c) 在清理化學品時是否有同時檢查所貯存化學品的狀況,例如標籤有否損毀、容器有否濺漏或破損的跡象?
□
□
□
□
□
□
□
□
□
□
□
□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工作
3.6 高空工作
a) 是否確保工作台上沒有油污、廢料及雜物的存在?
b) 是否清除附著於梯具的灰塵、碎屑及油污?
c) 在清理工作台及梯具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設備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3.7 吊重裝置
a) 是否有清除附著於吊重裝置和吊具的灰塵、污垢及油污?
b) 是否有清除倉庫儲存架內的灰塵、碎屑及污垢?
c) 在清理吊重裝置和吊具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設備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3.8 體力處理
操作
a) 是否有清除機械輔助設備、貨架或儲存架內的灰塵、碎屑及污垢?
b) 通道上的障礙物、積水或油污是否有清除?
c) 在清理手推車、貨架或儲存架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設備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3.9 個人防護
設備及工
作服
a) 可重覆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及工作服是否有保持清潔?
b) 是否有清除儲存架內的灰塵、碎屑及污垢?
c) 在清理個人防護設備及工作服時,是否有同時檢查該設備保持在良好使用狀況?
□
□
□
□
□
□
□
□
□
□
□
□
4. 清潔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
工作
4.1 工作場所
a) 是否有提供足夠通風以確保有清新空氣提供?
b) 是否妥善保養工作場所設施,避免排風氣孔滴水、外牆滲水與及排水渠淤塞等影響員工健康?
c) 行人和搬運車共用的通道是否有足夠的安全闊度和視野?
□
□
□
□
□
□
□
□
□
□
□
□
4.2 機械設備
a) 是否確保機械的危險部份加上有效護罩?
b) 機械操作指示及安全須知是否張貼於操作區域的當眼處?
c) 是否採取適當措施以減低機械設備所產生的高噪音量?
□
□
□
□
□
□
□
□
□
□
□
□
4.3 電力裝置
及設備
a) 是否採取有效措施將電掣板上外露的導電體加以圍柵或隔離?
b) 是否有使用透明蓋子增加電力裝置的透明度,以方便檢查工作?
c) 使用電器設備時,是否有保持身體及周圍環境乾爽以減低觸電機會?
□
□
□
□
□
□
□
□
□
□
□
□
4.4 手工具
a) 手工具的設計是否依據人體工效學的原則以配合使用者的抓握方法?
b) 使用手工具的安全須知是否張貼於使用區域的當眼處?
c) 存放或攜帶工具時,是否在鋒口加上防護物?
□
□
□
□
□
□
□
□
□
□
□
□
4.5 化學品
a) 貯存及使用化學品的區域是否有良好的通風系統以減少易燃及有害化學蒸氣的積聚?
b) 是否定期對化學品調配或使用時所釋放出的氣體、蒸氣、灰塵或微粒等空氣染物作出測試,以避免其污染程度已超越職業衛生標準?
c) 使用及處理化學品洩漏的安全守則是否張貼於使用區域的當眼處?
□
□
□
□
□
□
□
□
□
□
□
□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
工作
4.6 高空工作
a) 所有工作台、平台、坑槽及樓面缺口是否每邊均有適當的護欄和踢腳板?
b) 工作台上的安全負荷是否清晰地標明,並確保使用時的負荷不得超逾所檢驗的安全負荷?
c) 使用工作台及梯具的區域是否保持有充足照明?
□
□
□
□
□
□
□
□
□
□
□
□
4.7 吊重裝置
a) 是否有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在安全情況下及無人走近搬運範圍時才開始吊運操作?
b) 使用吊重裝置和吊具的安全須知是否張貼於使用區域的當眼處?
c) 使用吊重裝置和吊具的區域是否保持有充足照明?
□
□
□
□
□
□
□
□
□
□
□
□
4.8 體力處理
操作
a) 搬運區域是否有提供足夠照明,以減低碰撞或絆倒的危險?
b) 是否提供足夠的工作空間,避免員工在狹窄的空間下處理貨物?
c) 是否採用機械輔助設備,例如手推車、運輸帶及升降台等來幫助搬運貨物?
□
□
□
□
□
□
□
□
□
□
□
□
4.9 個人防護設備
及工作服
a) 工作時需使用的個人防護設備,如眼罩、耳塞、手套、呼吸器具等,是否有正確選擇和使用?
b) 操作機器時,是否小心戒指、頸鍊或鬆開衣物等被機器的轉動部份纏繞而引致意外?
c) 是否採取措施確保員工在使用個人防護設備時,不可擅自更改所派發的防護器具?
□
□
□
□
□
□
□
□
□
□
□
□
5. 修養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改善
不適用
跟進
工作
5.1 政策方針
a) 是否有政策表明高層管理對推行5S的決心?
b) 高層管理是否有呼籲員工的支持和合作?
c) 高層管理是否承諾提供推動5S的資源?
d) 高層管理是否有定立清晰路向及明確的5S改革目標?
e) 高層管理是否以身作則履行推動5S的承諾?
□
□
□
□
□
□
□
□
□
□
□
□
□
□
□
□
□
□
□
□
5.2 組織
a) 是否成立5S執行委員會以推動5S工作?
b) 高層管理是否有領導5S執行委員會的工作?
c) 5S執行委員會是否有各職級的員工參與?
d) 是否有成立工作小組執行委員會所定立的工作計劃?
e) 是否為員工安排有關5S知識的培訓?
f) 是否為主管安排有關5S審核工作的培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3 策劃與執行
a) 是否有定下5S工作目標?
b) 是否根據工作目標擬定5S行動計劃、包括定立工作時間表?
c) 是否有編寫各樣推動步驟基準的5S手冊?
d) 是否確保每一次5S活動後要完成一項工作目標?
e) 是否所有員工都知曉5S手冊的步驟和規則?
f) 5S手冊內的所有步驟基準是否被有關員工落實執行?
g) 全體員工是否每天執行5S工作?
h) 員工是否積極和自發性執行5S推動工作?
i) 是否有組織地舉辦5S推廣活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審核項目
審核內容
妥善
須改善
須即時 改善
不適用
跟進
工作
5.4 量度表現及
檢討
a) 是否把執行5S所採取的行動和所達到的成效作好記錄?
b) 主管是否就推動5S的表現作出評核,例如定期進行巡查?
c) 主管是否有利用5S審核工作表作為評估範圍?
d) 當巡查時發現員工在執行5S工作有不正確,是否立刻糾正?
e) 是否與5S執行委員會和工作小組的會員分享巡查結果?
f) 巡查報告是否有保留作比較用途?
g) 是否有獎勵最優秀的5S執行部門/組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