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煤气化装置现场处置方案 1
一、输煤4号皮带管廊内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1
二、循环气压缩机油管破裂引发火灾事故 2
三、克劳斯气外送调节阀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
四、705区域TV1512前法兰泄露事故 4
五、甲醇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
六、碳洗塔合成气出口“8”字盲板垫片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6
七、PSA氢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7
八、低压煤浆泵补油阀漏现场处置方案 8
九、T1605塔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9
十、循环气压缩机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0
十一、蒸汽管道大量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1
十二、705蒸汽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2
十三、P1304出口压力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3
十四、706酸性气排放不畅,E1613管程进水,管程部分堵塞现场处置方案 14
十五、澄清槽进料泵故障现场处置方案 15
十六、低压煤浆泵4#缸不打量现场处置方案 16
十七、流量计FI1204堵塞现场处置方案 17
十八、起重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8
十九、用电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19
二十、机械加工过程中人员受到伤害时现场处置方案 20
二十一、高处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
二十二、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2
二十三、仪表空气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3
二十四、氮气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4
二十五、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5
附件:1#煤气化装置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26
2#煤制氢装置现场处置方案 27
一、输煤4号皮带管廊内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27
二、循环气压缩机油管破裂引发火灾事故 28
三、E2502管程合成气泄露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9
四、克劳斯气外送调节阀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0
五、碳洗塔合成气出口“8”字盲板垫片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31
六、PSA氢气泄漏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32
七、T2605塔壁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33
八、循环气压缩机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34
九、蒸汽管道大量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35
十、705蒸汽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36
十一、P1304出口压力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37
十二、低压煤浆泵补油阀漏现场处置方案 38
十三、706酸性气排放不畅,E2613管程进水,管程部分堵塞现场处置方案 39
十四、澄清槽进料泵故障现场处置方案 40
十五、低压煤浆泵4#缸不打量现场处置方案 41
十六、流量计FI1204堵塞现场处置方案 42
十七、起重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3
十八、用电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44
十九、机械加工过程中人员受到伤害时现场处置方案 45
二十、高处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6
二十一、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7
二十二、仪表空气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8
二十三、氮气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9
二十四、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0
附件:2#煤气化装置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51
丁辛醇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52
一、丁醛储罐泄漏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2
二、丁醇罐回流管线泄漏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3
三、合成气界区阀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54
四、丙烯管线泄漏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5
五、辛醇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6
六、丙烯罐区燃料气阀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57
七、丙烯卸车鹤管连接处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58
八、压力容器腐蚀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59
九、丙烯罐区泵密封漏应急处置方案 60
十、丙烯罐区停电应急处置方案 61
十一、用电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62
十二、循环水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63
十三、起重设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4
十四、机械加工过程中人员受到伤害时应急处理方案 65
十五、蒸汽管线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66
十六、高处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7
十七、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8
十八、仪表空气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69
十九、氮气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0
二十、供水岗位仪表空气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1
二十一、供水岗位电力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72
附件:丁辛醇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73
空分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74
一、氧气管道泄露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4
二、主冷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5
三、液氧储槽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6
四、液氮储槽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7
五、蒸汽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8
六、汽轮机组油管路泄漏着火现场处置方案 79
七、溴化锂制冷机组不工作造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0
八、预冷系统空冷塔严重带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1
九、预冷系统用电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82
十、预冷系统水泵故障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83
十一、用电中断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84
十二、高处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5
十三、受限空间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6
十四、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7
十五、断仪表空气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8
十六、循环水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9
附件:空分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90
电修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91
一、电修车间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91
二、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92
三、停电应急处置方案 93
四、高低压电机、消防水电机故障跳闸或无法启动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94
附件:电修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95
仪表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96
一、在线分析室有毒气体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96
二、DCS控制系统网络故障事故处置方案 97
三、紧急停车系统网络故障事故处置方案 98
四、停仪表风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99
五、中间罐区自力式调节阀故障现场处置方案 100
六、停电、晃电控制系统应急处理方案 101
七、高处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2
八、高温热偶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3
附件:仪表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104
机修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105
一、缓冲罐失压应急处置方案 105
二、高处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6
三、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7
四、仓库着火现场处置方案 108
附件:机修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109
化验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110
一、原料岗位丙烯取样钢瓶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0
二、原料岗位NaOH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1
三、中控岗位原料合成气取样点泄漏人员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2
四、中控岗位丁醛取样点泄漏人员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3
五、成品岗位H2SO4灼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4
六、电气火灾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15
七、现场砸伤、跌落、中毒等人员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6
附件:化验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117
煤管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118
一、煤炭自燃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8
二、煤场运煤车辆自燃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9
三、加油机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0
四、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1
附件:煤管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122
销售车间现场处置方案 123
一、辛醇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3
二、正丁醇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4
三、异丁醇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5
四、成品罐区至益美得罐区辛醇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6
五、成品罐区至神剑罐区辛醇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7
六、正丁醇回流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8
七、异丁醇回流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9
八、辛醇储罐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0
九、正丁醇储罐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
十、异丁醇储罐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2
十一、罐车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3
十二、罐车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4
十三、罐车沸罐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5
十四、氮气、仪表空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36
十五、低压蒸汽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137
附件:销售车间应急工作职责及应急处置 138
1#煤气化装置现场处置方案
一、输煤4号皮带管廊内爆炸现场处置方案
事
故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机械摩擦导致局部高温,进而发生粉尘爆炸,引发周围设备、装置的火灾,高硫煤燃烧产生的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烟气大面积扩撒,进而危及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等。
事故类型
煤尘爆炸并引发火灾爆炸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气化输煤装置及周边区域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装置损坏,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影响输煤装置及周边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现场有浓烟并有响声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人员
救护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应急人员
工艺操作或现场处置
1、操作人员立即停止DCS上所有设备。 2、并通知电工切断输煤皮带上电源。
3、现场人员穿戴好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打开喷淋系统,关闭隔离通道门。
操作人员
事故
控制
1、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所有非机动车辆通行;2、穿防静电服(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手提灭火器上风向进行灭火。3、用消防水对输煤栈桥装置进行降温,分隔,防止框架受热变形及事故进一步扩大。
班长、应急人员
现场
恢复
1、恢复道路正常交通:2、通知其他岗位人员进行恢复生产;
消除事故报警;3、组织技术、消防、维修人员对卸车鹤管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安全施工修复方案;
车间负责人
注意事项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1、佩戴过滤式或正压式气防器材前必须进行面罩试漏,确保气路密封严密。否则会很容易吸入有毒气体导致更加危险后果。2、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前需确认瓶头阀已经打开且气瓶内压力大于21Mpa,以便保障足够的应急时间,当发现低压力时必须更换使用。不得未打开瓶头阀而直接佩戴,很可能造成窒息;3、应急任务结束后,必须在确认完全离开毒区方可停止使用气防器材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急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通讯器材。非防爆工具和通讯器材会产生撞击火花或电火花,成为现场点火源;
2、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颠倒几次,防止因桶内干粉结块无法喷出;灭火剂应朝火源根部喷射;喷嘴有阀门的要确认阀门打开,否则会鼓裂软管;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时,需根据介质特性和当前风向,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保护,要按照上(侧)风向安排人员撤离;
2、负责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要将数据尽快提供给指挥部,以便确定安全防护区域;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应急人员佩戴好应急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各单位涉及接触危化品特性,现场配置相应的消防报警装置、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2、各车间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日常消防技能培训增加消防应急能力保障;3、各单位配置无线防爆对讲机;
4、按照规范配置消防竖管、消防水栓、固定消防水炮、移动消防水炮和大量8Kg、35Kg干粉灭火器;5、进入可燃、有毒事故现场应急必须穿防静电服,杜绝因动作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源;存在低温或高温危害环境还需穿着相应的隔温防护服;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查参加应急人员数量情况是否和应急前数量一致。各单位做好气防器材的清洗和保存管理工作;2、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3、经过指挥部同意后,根据事故造成设备设施的损伤情况,组织相关单位确定恢复措施;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进入事故现场区域必须由熟悉现场的两人结伴,不得出现一人进入现场应急;2、各类气防器材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必须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核校管理工作,发现达不到使用条件立即维修、更换处理,确保达到随时使用状态;3、未经现场指挥部同意,任何人严禁私自进入事故区域或进行事故的应急施救;4、对讲机全部使用“1”频道;5、日常应急演练期间的工艺开关必须以“挂牌”为标识方式,严禁在运行装置工艺管线、设备直接进行应急操作,切实避免因演练造出误操作问题而引发事故风险。
二、循环气压缩机油管破裂引发火灾事故
事
故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闪蒸汽压缩机润滑油系统泄露引起油箱着火燃烧,处置不当极可能会发生爆炸,会导致装置区域设施损坏或人员中毒、伤亡,对周边企业及环境构成威胁,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事故类型
有毒气体泄漏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气化706区域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生产波动,财产损失,影响工艺相关车间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润滑油少量外泄,油箱油位降低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人员
救护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应急人员
工艺操作或现场处置
1、停闪蒸汽压缩机,立即报告车间领导;2、现场人员立即穿戴防护用品,利用防爆工具对压缩机进行切出、泄压置换处理。3、通知电工停压缩机电源,用土阻挡润滑油流并封堵就近地沟地井。4、接好消防水带用水雾遮挡火焰对周围设备的辐射
操作人员
事故
控制
1、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所有非机动车辆通行及非相关人员进入2、穿防静电服(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风向靠近泄漏点,严禁携带使用钥匙、手机、金属扳手等易产生点火源工具;3、用救生绳作为应急措施,防止意外发生4、对泄漏点维修更换
班长、应急人员
现场
恢复
1、恢复道路正常交通;2、通知其他岗位人员恢复生产;3、消除事故报警;
4、组织技术、消防、维修人员对泄露区域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安全施工修复方案;
车间负责人
注意事项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1、佩戴过滤式或正压式气防器材前必须进行面罩试漏,确保气路密封严密。否则会很容易吸入有毒气体导致更加危险后果。2、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前需确认瓶头阀已经打开且气瓶内压力大于21Mpa,以便保障足够的应急时间,当发现低压力时必须更换使用。不得未打开瓶头阀而直接佩戴,很可能造成窒息;
3、应急任务结束后,必须在确认完全离开毒区方可停止使用气防器材;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急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通讯器材。非防爆工具和通讯器材会产生撞击火花或电火花,成为现场点火源;
2、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颠倒几次,防止因桶内干粉结块无法喷出;灭火剂应朝火源根部喷射;喷嘴有阀门的要确认阀门打开,否则会鼓裂软管;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时,需根据介质特性和当前风向,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保护,要按照上(侧)风向安排人员撤离;
2、负责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要将数据尽快提供给指挥部,以便确定安全防护区域;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各单位涉及接触危化品特性,现场配置相应的消防报警装置、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
2、各车间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日常消防技能培训增加消防应急能力保障;
3、各单位配置无线防爆对讲机;
4、按照规范配置消防竖管、消防水栓、固定消防水炮、移动消防水炮和大量8Kg、35Kg干粉灭火器;
5、进入可燃、有毒事故现场应急必须穿防静电服,杜绝因动作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源;存在低温或高温危害环境还需穿着相应的隔温防护服;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查参加应急人员数量情况是否和应急前数量一致。各单位做好气防器材的清洗和保存管理工作;
2、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3、经过指挥部同意后,根据事故造成设备设施的损伤情况,组织相关单位确定恢复措施;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进入事故现场区域必须由熟悉现场的两人结伴,不得出现一人进入现场应急;
2、各类气防器材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必须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核校管理工作,发现达不到使用条件立即维修、更换处理,确保达到随时使用状态;
3、未经现场指挥部同意,任何人严禁私自进入事故区域或进行事故的应急施救;
4、对讲机全部使用“2”频道;
5、日常应急演练期间的工艺开关必须以“挂牌”为标识方式,严禁在运行装置工艺管线、设备直接进行应急操作,切实避免因演练造出误操作问题而引发事故风险。
三、克劳斯气外送调节阀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
故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克劳斯气外送调节阀法兰泄漏,可造成人员中毒,大面积泄漏、扩散可造成环境污染、及大量人员伤亡。
事故类型
有毒气体泄漏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气化706北平台顶层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人员中毒,环境污染,影响装置区域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现场有毒气体报警仪出现报警信号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人员
救护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应急人员
工艺操作或现场处置
1、立即报告车间领导;2、现场人员立即穿戴防护用品,利用防爆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切出处理。3、立即隔离泄漏现场4、用消防水对泄漏区域进行雾化、稀释5、切除泄漏点6、压力泄完7、更换垫片,紧固
操作人员
事故
控制
1、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所有非机动车辆通行;2、穿防静电服(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风向靠近泄漏点,严禁携带使用钥匙、手机、金属扳手等易产生点火源工具;3、用消防水进行稀释驱散进行现场控制,避免大范围扩散;4、切断泄漏源;
班长、应急人员
现场
恢复
1、恢复道路正常交通;2、通知其他岗位人员恢复生产;3、消除事故报警;
4、组织技术、消防、维修人员对阀门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安全施工修复方案;
车间负责人
注意事项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1、佩戴过滤式或正压式气防器材前必须进行面罩试漏,确保气路密封严密。否则会很容易吸入有毒气体导致更加危险后果。2、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前需确认瓶头阀已经打开且气瓶内压力大于21Mpa,以便保障足够的应急时间,当发现低压力时必须更换使用。不得未打开瓶头阀而直接佩戴,很可能造成窒息;3、应急任务结束后,必须在确认完全离开毒区方可停止使用气防器材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急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通讯器材。非防爆工具和通讯器材会产生撞击火花或电火花,成为现场点火源;
2、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颠倒几次,防止因桶内干粉结块无法喷出;灭火剂应朝火源根部喷射;喷嘴有阀门的要确认阀门打开,否则会鼓裂软管;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时,需根据介质特性和当前风向,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保护,要按照上(侧)风向安排人员撤离;2、负责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要将数据尽快提供给指挥部,以便确定安全防护区域;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应急人员佩戴好应急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各单位涉及接触危化品特性,现场配置相应的消防报警装置、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2、各车间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日常消防技能培训增加消防应急能力保障;3、各单位配置无线防爆对讲机;
4、按照规范配置消防竖管、消防水栓、固定消防水炮、移动消防水炮和大量8Kg、35Kg干粉灭火器;5、进入可燃、有毒事故现场应急必须穿防静电服,杜绝因动作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源;存在低温或高温危害环境还需穿着相应的隔温防护服;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查参加应急人员数量情况是否和应急前数量一致。各单位做好气防器材的清洗和保存管理工作;2、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3、经过指挥部同意后,根据事故造成设备设施的损伤情况,组织相关单位确定恢复措施;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进入事故现场区域必须由熟悉现场的两人结伴,不得出现一人进入现场应急;2、各类气防器材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必须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核校管理工作,发现达不到使用条件立即维修、更换处理,确保达到随时使用状态;3、未经现场指挥部同意,任何人严禁私自进入事故区域或进行事故的应急施救;4、对讲机全部使用“3”频道;5、日常应急演练期间的工艺开关必须以“挂牌”为标识方式,严禁在运行装置工艺管线、设备直接进行应急操作,切实避免因演练造出误操作问题而引发事故风险。
四、705区域TV1512前法兰泄露事故
事
故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TV1512前法兰泄漏,可造成人员中毒,严重泄漏、扩散可造成环境污染、及大量人员伤亡。
事故类型
有毒气体泄漏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气化705区域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人员中毒,环境污染,影响装置区域。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现场有毒气体报警仪出现报警信号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人员
救护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应急人员
工艺操作或现场处置
1立即报告车间领导;2现场人员立即穿戴防护用品,利用防爆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切出处理。3立即隔离泄漏现场4接好消防水带以防泄露量变大发生着火事故
操作人员
事故
控制
1、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所有非机动车辆通行;2、穿防静电服(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风向靠近泄漏点,严禁携带使用钥匙、手机、金属扳手等易产生点火源工具;3、用救生绳作为应急措施,防止意外发生4、对泄漏点维修更换
班长、应急人员
现场
恢复
1、恢复道路正常交通;2、通知其他岗位人员恢复生产;3、消除事故报警;
4、组织技术、消防、维修人员对阀门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安全施工修复方案;
车间负责人
注意事项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1、佩戴过滤式或正压式气防器材前必须进行面罩试漏,确保气路密封严密。否则会很容易吸入有毒气体导致更加危险后果。2、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前需确认瓶头阀已经打开且气瓶内压力大于21Mpa,以便保障足够的应急时间,当发现低压力时必须更换使用。不得未打开瓶头阀而直接佩戴,很可能造成窒息;3、应急任务结束后,必须在确认完全离开毒区方可停止使用气防器材;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急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通讯器材。非防爆工具和通讯器材会产生撞击火花或电火花,成为现场点火源;2、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颠倒几次,防止因桶内干粉结块无法喷出;灭火剂应朝火源根部喷射;喷嘴有阀门的要确认阀门打开,否则会鼓裂软管;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时,需根据介质特性和当前风向,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保护,要按照上(侧)风向安排人员撤离;2、负责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要将数据尽快提供给指挥部,以便确定安全防护区域;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应急人员佩戴好应急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各单位涉及接触危化品特性,现场配置相应的消防报警装置、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
2、各车间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日常消防技能培训增加消防应急能力保障;
3、各单位配置无线防爆对讲机;
4、按照规范配置消防竖管、消防水栓、固定消防水炮、移动消防水炮和大量8Kg、35Kg干粉灭火器;
5、进入可燃、有毒事故现场应急必须穿防静电服,杜绝因动作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源;存在低温或高温危害环境还需穿着相应的隔温防护服;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查参加应急人员数量情况是否和应急前数量一致。各单位做好气防器材的清洗和保存管理工作;
2、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3、经过指挥部同意后,根据事故造成设备设施的损伤情况,组织相关单位确定恢复措施;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进入事故现场区域必须由熟悉现场的两人结伴,不得出现一人进入现场应急;
2、各类气防器材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必须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核校管理工作,发现达不到使用条件立即维修、更换处理,确保达到随时使用状态;
3、未经现场指挥部同意,任何人严禁私自进入事故区域或进行事故的应急施救;
4、对讲机全部使用“2”频道;
5、日常应急演练期间的工艺开关必须以“挂牌”为标识方式,严禁在运行装置工艺管线、设备直接进行应急操作,切实避免因演练造出误操作问题而引发事故风险。
五、甲醇储罐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事
故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甲醇储罐泄露,处置不当极可能会发生火灾,导致人员中毒,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事故类型
有毒、可燃液体泄漏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706区域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人员中毒,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影响工艺相关车间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现场有异味,可燃气体报警仪报警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人员
救护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应急人员
工艺操作或现场处置
1 现场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对泄漏点法兰进行切出手阀
2 现场人员佩戴防护用品并用防爆工具进行更换垫片。
3 连接消防水对泄漏处进行稀释降温
操作人员
事故
控制
1、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所有非机动车辆通行及非相关人员进入2、穿防静电服(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上风向靠近泄漏点,严禁携带使用钥匙、手机、金属扳手等易产生点火源工具;3、用救生绳作为应急措施,防止意外发生4、对泄漏点维修更换
班长、应急人员
现场
恢复
1、恢复道路正常交通;2、通知其他岗位人员恢复生产;3、消除事故报警;4、组织技术、消防、维修人员对泄露区域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安全施工修复方案;
车间负责人
注意事项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1、佩戴过滤式或正压式气防器材前必须进行面罩试漏,确保气路密封严密。否则会很容易吸入有毒气体导致更加危险后果。
2、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前需确认瓶头阀已经打开且气瓶内压力大于21Mpa,以便保障足够的应急时间,当发现低压力时必须更换使用。不得未打开瓶头阀而直接佩戴,很可能造成窒息;
3、应急任务结束后,必须在确认完全离开毒区方可停止使用气防器材;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1、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急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通讯器材。非防爆工具和通讯器材会产生撞击火花或电火花,成为现场点火源;
2、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颠倒几次,防止因桶内干粉结块无法喷出;灭火剂应朝火源根部喷射;喷嘴有阀门的要确认阀门打开,否则会鼓裂软管;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时,需根据介质特性和当前风向,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保护,要按照上(侧)风向安排人员撤离;
2、负责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要将数据尽快提供给指挥部,以便确定安全防护区域;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1、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1、根据各单位涉及接触危化品特性,现场配置相应的消防报警装置、固定式可燃有毒气体报警仪和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
2、各车间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通过日常消防技能培训增加消防应急能力保障;
3、各单位配置无线防爆对讲机;
4、按照规范配置消防竖管、消防水栓、固定消防水炮、移动消防水炮和大量8Kg、35Kg干粉灭火器;
5、进入可燃、有毒事故现场应急必须穿防静电服,杜绝因动作摩擦产生静电火花源;存在低温或高温危害环境还需穿着相应的隔温防护服;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清查参加应急人员数量情况是否和应急前数量一致。各单位做好气防器材的清洗和保存管理工作;
2、按照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3、经过指挥部同意后,根据事故造成设备设施的损伤情况,组织相关单位确定恢复措施;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1、进入事故现场区域必须由熟悉现场的两人结伴,不得出现一人进入现场应急;
2、各类气防器材需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必须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核校管理工作,发现达不到使用条件立即维修、更换处理,确保达到随时使用状态;
3、未经现场指挥部同意,任何人严禁私自进入事故区域或进行事故的应急施救;
4、对讲机全部使用“2”频道;
5、日常应急演练期间的工艺开关必须以“挂牌”为标识方式,严禁在运行装置工艺管线、设备直接进行应急操作,切实避免因演练造出误操作问题而引发事故风险。
六、碳洗塔合成气出口“8”字盲板垫片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事
故
风险分析
危险性分析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碳洗塔合成气出口“8”字盲板垫片泄漏,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大面积扩撒,造成703停车,可能引发周围设备、装置的火灾,进而危及人身、财产、环境安全等。
事故类型
可燃有毒气体泄漏
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气化装置703区域
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人员受伤,财产损失,环境污染,影响装置及相邻区域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现场可燃气体报警仪出现报警信号或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人员
救护
应急人员佩戴好气防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2、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应急人员
工艺操作或现场处置
1、根据泄漏位置和工艺相关情况,组织进行阀门关闭、部分装置切除、循环泵停运操作。2、根据事故发生的态势,执行各工艺班长的指令、对生产装置进行负荷调整、停车等工作。3、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然后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人员
事故
控制
1、划定警戒范围,禁止所有非机动车辆通行;2、确认流程改动双人复查;
3、穿防静电服、上风向进入泄漏区,严禁携带使用钥匙、手机、金属扳手等易产生点火源工具;
班长、
应急人员
现场
恢复
1、清理现场残留物料,送污水处理场或焚烧处置。2、恢复道路正常交通;3、通知其他岗位、泵房正常进行送料),恢复正常生产;4、组织技术、消防、维修人员对泄漏部位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安全施工修复方案。
车间
负责人
注意事项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1、佩戴过滤式或正压式气防器材前必须进行面罩试漏,确保气路密封严密;女工佩戴时要防止长头发进入面罩导致密封不严。2、现场有毒气体浓度可能超过2%或进入受限空间的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事故现场可燃有毒气体大量泄漏可能导则氧含量低于18%的场所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只能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前需确认瓶头阀已经打开且气瓶内压力大于25Mpa,以保障足够的应急时间,当发现低压力时必须更换使用。不得未打开瓶头阀而直接佩戴,能造成窒息。4、必须在完全离开毒区后方可停止使用气防器材。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在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应急现场必须使用防爆工具和防爆通讯器材。非防爆工具和通讯器材会产生撞击火花或电火花,成为现场点火源。2、灭火器在使用前应先颠倒几次,防止因桶内干粉结块无法喷出;灭火剂应朝火源根部喷射;喷嘴有阀门的要确认阀门打开,否则会鼓裂软管;3、设备堵漏前要根据工艺介质、温度、压力情况选择合适的堵漏工具,不能混用。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时,需根据介质特性和当前风向,考虑下风向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撤离保护,要按照上(侧)风向安排人员撤离。2、负责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人员要将数据尽快提供给指挥部,以便确定安全防护区域,并及时更新信息。3、为防止事故区域内容器爆裂伤人,应急冷却人员应尽量采用低姿射水或利用现场坚实的的掩蔽体防护,贮罐冷却人员应选择贮罐四侧角作为射水阵地。4、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设备表面发红、出现异常声音等)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退命令。现场人员看到或听到事先规定的撤退信号后,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应急人员佩戴好应急器材,上风向转移受伤人员至安全地点,并施行人工急救(专业人员未接替前决不放弃);必要时转移至医院救治。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各应急单位人员到场,集中到指挥部,应急队领队参加指挥部运行;2、各应急队依据日常演练确定的各类应急工具、器材全部携带赶到现场应急;3、未经现场指挥部安排,严禁自行进入事故警戒危险区域内;进入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