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引用自淡水湖 汤因比 挑战和应战学说 汤因比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批判地继承了斯宾格勒在其西方的没落一书中以文化为单位研究历史的创见;提出对“文明”的研究。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挑战与应战”,其延伸有“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汤因比从多种文明起源的情况的分析中,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挑战和应战”。他以埃及的文明为例。当冰河时期结束时,北非地区的气候发生变化,原来的草原逐渐变成干旱的沙漠。原来在该地的狩猎居民只有三条出路。一条是追随习惯的气候环境,随着其猎物向北或向南迁移。其次是靠他们所能猎获的不怕干旱的生物勉强过活。还有一条是留在当地,通过驯化动物和从事农业把他们自己从变幻莫测环境
2、中解救出来。可是,当时的尼罗河谷地区则是一片森林沼泽,人迹不到的无法的荒野这种环境对于狩猎的人来说是个难题。环境向他们提出挑战,这些人起而应战,经过长期艰苦的劳动,终于使尼罗河谷地区成为农业粮仓,创造了埃及文明。如果没有当时的应战也就不会有埃及古国的文明。他认为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由于生活环境条件特别好,而是相反,所以汤因比把次原则归纳为“逆境美德”。在历史研究中,他把环境的逆境分成五类:困难地方的刺激、新地方的刺激、打击的刺激、压力的刺激和遭遇不幸的刺激。汤因比这五种中列举许多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上的逆境,不仅没有给面临其境的人们带来不利,反而促使其在应战中取得成功。但是并非挑战越大,逆境越强,应
3、战也就越大,其成果也就越多,文明也就越发展,其对应关系是有限度的,超过其限度,其效果反而走向反面。所以他提出了“中庸之道”。他在分析斯堪的纳维亚的文明传播到冰岛时指出,在其接受海外远航和地理环境挑战的应战中虽然取得成就,但是,其在格陵兰挑战中,则因其环境特别严酷而遭到败绩。综上,“挑战与应战”即是人类在前进途中遭遇某限度之内的困难的挑战,然后应战解决困难,再遇新困难,如此循环推进人类发展。汤因比所研究的文明兴衰,实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成就及其兴衰亦是人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文环境的关系。同时,他将客体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主体的人相结合,并从其相互关系,彼此
4、影响的力度来分析其挑战与应战。来源:周易网作者:风水大师时间:2011-06-22 10:24:58点击: 127 易经八卦的卦象有什么含义什么是“卦”?孔颖达易经正义认为;“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与人,故谓之卦。但二画之体虽象,阴阳之气未成,万物之象未得,成卦必三画以象三才,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乃谓之卦也。故系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易纬乾凿度认为,八卦的符号就是八卦所代表的事物的古代文字字形。现代著名学者高亨曾经推测说:“八卦是伏羲时代八个官的标志。伏羲时代有八个官,也有朝官执圭的制度。天官所执的圭上刻乾卦,所以乾为天。地官所执的圭上刻坤卦,所以坤为地。火官所执的圭上刻离
5、卦,所以离为火。水官所执的圭上刻坎卦,所以坎为水。木官(或风官)所执的圭上刻巽卦,所以巽为木(或风)。雷官所执的圭上刻震卦,所以震为雷。山官所执的圭上刻艮卦,所以艮为山。泽官所执的圭上刻兑卦,所以兑为泽最古的圭是用土作的,所以圭字从土。周代的圭是用玉作的,所以其字作珪,加个玉旁。八卦原名八圭,后来用于占筮,所以其字作卦,加个卜旁。”我们认为,所谓“卦”是易经预测符号体系中一个完整预测模式,可分为“三画八卦”和重卦“六十四卦”是易经预测系统的基本模式。易卜之辞说:”易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主大业。”卦象是易经预测符号系统,包括“无极”、“太极”,
6、阴”( 、0)、“阳”(、1),四象:“老阴(00)”、“少阳(01)”、“少阴(10)”、“老阳(11)”,三画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六画卦:六十四卦。由此可见,第一个层次无极,层次第二太极,第三层次为阴阳两仪,第四个层次为四象(老阳、少阳,老阴、少阴),第五个层次是三画八卦,第六个层次是重卦六十四卦;正好是26。(1)太极易经认为,太极是由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为道,是比太极更原始更终极的状态。易系辞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在注解易系辞时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把“太极”画成图就是
7、太极图”。关于太极图的说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认为,太极图是数层组合图式;一类认为,太极图是阴阳鱼互纠图式。我们认为,太极图就是用来表现“太极”形象的,是易经预测符号系统的第一个层次。“ 太极”能量很大,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壮大和消亡,都是因为”太极”在其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都包含着“表”、“里”,“上”、“下”等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不仅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也是人类社会很多纲领的由来。什么是“太极”?“太”有 “最”的意思;“极”有“端”的意思,“太极”就是继续“极限”,就是“
8、无有相匹”,既包括“至极之理”, 也包括“至大”、“至小”时空极限, “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所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也就是说,“太极”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的时空,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会出现零或无。什么叫做“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呢?“至”就是“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至大”、“至小”不是具体的事物,是抽象的概念。在宇宙中,什么东西最大,什么东西最小,都不是具体的东西,不能通过经验来判断,只能离开验这样说: “太极”外面再也没有东西了,这就是最大的至大无外;“太极”内面再也没有东西了,这就是最小的至小无内。“至大”、“至小”是绝对的、不
9、变的。我在大学教逻辑学的时候,曾经用这样一道题目难住了很多自以为很聪明才学生:这个符号“”叫“无穷大”,一个“无穷大”加上一个“无穷大”还是一个“无穷大”,所以两个“无穷大”等于一个“无穷大”,即“+=,1+1=2”!这是为什么呢?“至大”就是“”,就是“无穷大”; “至小”就是“”,就是“无穷小”这是我杜撰出来的(数学上把极限为零的变量称为无穷小)。(2)两仪两仪即“阴”(我们用“0”表示阴,下同)、“阳”(我们用“1”表示阳,下同),是易经预测符号系统的第二层次,为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两仪”最早出自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混沌的,人类无法把握,而太极的能量则是通
10、过“阴”(0)、“阳”(1)来实现的。所谓“阴”(0)、“阳”(1),就是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属性,有地必有天,有母必有父,有臣必有君等,两者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分则一分为二,合则合二为一。“阴”(0)、“阳”(1)的划分是易经符号系统的关键层次,有了这个层次,卦辞、爻辞就能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进行描述,进行归类,把大千世界纳入一个简明的体系。有了“阴”、“阳”的划分,这套符号系统就能运转自如,无比神奇。从本质上讲,“阴”、“阳”是一种阴阳属性之象,我们称为“类象”也就是易经用一种最为简明的“术语”“阴”、“阳”把整个世界看成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成两类,分则“一分为二”,合则“合
11、二而一”。天地之道就是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阴”、“阳”的范围。(3)四象经过“阴”(0)、“阳”(1)两两排列,构成四象,即“老阴”(00)、“少阳”(01)、“少阴”(10)、“老阳”(11)。“四象”的排列不是无序的,而是有着严格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阴”(0)静、“阳”(1)动,“阴”(0)内、“阳”(1)外,“阴”(0)退、“阳”(1)进。“老阴”(00)两个阴(1)是一种静守之象,等待着变化。“少阳”(01)上阳(1)下阴(0),阳(1)从外而进,“老阴”(00)的外阴(0)变阳(1),实现了第一
12、次转变。“少阴”(10)、上阴(0)下阳(1),“阴”(0)、“阳”(1)正好“少阳”(01)的位置交换;这不是简单“量”的交换,而有着“质”的区别“阳”(1)进“阴”(0)退易经爻象的排列“由下而上”,下为内,上为外,在“少阴”(10)中,由于阳(1)进一步深入,“少阳”(01)的阴(0)被阳(1)所占,“少阳”(01)的阴(0)退而求其次,退到“少阳”(01)的阳(1)位。根据同样的规律,“少阴”(10)中的阳(1)不断前进,“少阴”(10)中的退出“少阴”而演变成“老阳”(11)。“四象”决定了“阴”(0)、“阳”(1)变化的前后左右上下界限,能够让人们感悟到变化的规律和轨迹。系辞传说:
13、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四象所示”,在天为日月星辰,在地为春夏秋冬,在位为东南西北,在人为父母子女等。这是易经的预测符号的一个过渡符号层次,是对“阴”(0)、“阳”的进一步类化,为三画八卦的建构进行必要准备。(4)三画八卦在 “四象”“老阴”(00)、“少阳”(01)、“少阴”(10)、“老阳”(11)的基础上,按照“天人合一”的天地人观念,“老阴”(00)之上出现一个阴(0),于是出现坤(000),按照“阳进阴退”的演变规律,建构了艮(001)、坎(010)、巽(011)、震(100)、离(101)、兑 (110)、乾(111),三画八卦出现了!三画八卦具体而微地、深入地把预测的符号形象化
14、概括化八种自然现象,即“坤(000)地”、“艮(001)山”、“坎(010)水”、“巽(011) 风”、“震(100)雷”、“离(101)火”、“兑(110)泽”、“乾(111)天”等8种自然现象;阴(0)、阳(1)对立为“坤(000)地”与 “乾(111)天”、“艮(001)山”与“兑(110)泽”、“坎(010)水”与“离(101)火”、“巽(011)风”与“震(100)雷”。“天”、 “地”相互作用产生其他自然现象:“天”倒影在“泽”中,“地”上出现“山”;“天上”雷鸣,“地上”风吹;雷鸣起火,风吹降雨。天在上面发生作用,在 “泽”中可以看见;天在中间发生作用,可以出现火光;天在下面发
15、生作用,能够产生大风;地在上面发生作用就出现山;地在中间发生作用就出现水,地在下面发生作用就出现雷鸣。三画八卦是由三爻组成的物象,具有特定的性状、形状,所以我们称为“具象”。具象把抽象的两种“阴”、“阳”“类象”概括为八种具象,有效地表达了三爻八卦的象、数、理,化繁为简,完全合乎易象归类、演绎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目的,八卦还可以具备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说卦中认为: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重卦六十四卦
16、中的各个卦也都象征各种不同的事物,如屯卦象征云雷、解卦象征雷雨、蒙卦象征山下出泉、蹇卦卦象征山上有水等。八卦的卦象是怎么来的,一直是令人最感兴趣的事情。系辞明确指出,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类万物之情”,这说明八卦来源就是 “观物取象”。这是中国式思维方式“类比思维”。当然,八卦取象不是简单的类比思维,是辩证的复杂类比,其根本是“阴”、“阳”。下面对八卦的基本取象进行简单的描述:坤(000):三爻全阴,取象是地。古人认为,地是万物的物质基础,就像母亲生育子女。“阴”为静,三个阴爻安安静静,就像大地万物周而复始。因此,坤为落、终、虚、柔,能容万物,所以“地势坤,厚德载物”
17、艮(001):一阳爻在两阴爻之上,上爻为终爻,所以“艮”为止(一卦三爻,以爻数少者为主,以此爻取象,所以此卦以阳爻为重点,下同)。艮一阳爻在上爻,为高,象征山高山仰止。艮阳爻在上,象征高举的双翅;艮阳爻在外,象征乌龟、甲鱼等的外壳!坎(010):一阳爻在两阴爻之中,以阳取象。阴爻向下,所以“坎”象征“阳”陷“阴”中,所以为陷。“坎”象征象水,内刚外柔;也象征水流两岸静而中流急。坎象征“隐”,隐而险,所限坎象征盗贼等。巽(011):一阴爻在下,两阳爻在上,以阴爻取象。阴爻在下,为入,为内。风无孔不入,所以巽象征风。巽下阴爻为静,上两阳爻为动,象征树木扎根于地,静止不动,枝叶承露于天,可随风摇曳
18、因为象征风,风性高远,所以巽也象征高远;风吹万物飘零,所以也象征陨落等。震(? 100):震卦下一爻为阳爻,上两爻为阴爻,以阳爻取象。阴性就下,阳性上扬。下爻阳爻有冲破上面两阴压抑的趋势,所以为动,有起而作的含义,象征雷,代表鼓动和发作之意;一阳爻冲破两阴爻会带来巨大震动,所以象征雷。春雷滚滚,惊蛰到来,地下潜伏的生命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破土而出,所以象征震动。离(? 101):内一阴爻而外两阳要,以阴爻取象。阳气在外,象征发热发光之物。象征火如太阳,象征光明、华丽等。所以也象征看见如眼睛等。离卦外阳伏在内阴上,象征能量或信息附着在物质上,象征火附在薪上,象征附着,附丽。离卦象征华丽,同时有附
19、着之象,所以象征花纹,象征文化、文明、礼仪等。离卦外坚内柔,象征甲胄、铠甲,也象征甲壳动物类乌龟、蚌壳等。兑(? 110):上一阴爻,下两阳爻,以阴爻取象。三爻全阳为乾,为完满,兑上爻为阴爻,所以为缺。所以兑为折,为断,为决。兑有缺所以象征月,有缺口所以象征口,地上开口所以象征湖泽;开口所以象征说话,象征说话所以象征翻译、沟通,所以象征人与神的沟通的巫师;兑卦下面两阳承一阴,象征屈身奉承,所以为取悦,为欢悦。乾(? 111):三爻全阳,取象是天。古人认为,天是万物的能量源泉,就像父亲教养子女。“阳”为动,三个阳爻运动不息,就像日月运行永无止息。因此,乾为起、始、实、刚,乾远动不息,所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古人的眼中,八种自然现象具有关联性及因果关系,在阴(0)、阳(1)的互动作用下,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就成为可以预知的可能。说卦传认为:“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相射,八卦相错。”意思是说:天地确定上下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迫而动,水火不相厌恶,八卦相互错杂而成六十四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