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阜南县产业扶贫案例分析及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75060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南县产业扶贫案例分析及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徽省阜南县产业扶贫案例分析及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徽省阜南县产业扶贫案例分析及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7XDYX区 域贫困不仅导致社会问题,还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因此,脱贫是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贫困中的“贫”是指收入上的不足,“困”是指由于地理位置或者因自身发展原因,而导致应享受的社会福利减少。产业扶贫又称“以产脱贫”,是贫困地区贫困户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脱贫致富的根本性举措,是实现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具体来说,发展生产就是借助当地一些便利条件,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增强当地产业的竞争力,如特色农业、轻工业、旅游等。产业扶贫目标分为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为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在宏观层面为全面实现中

2、国式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首先,产业扶贫致力于提升贫困人口生存能力。通过产业扶贫增强居民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能力,进而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实现贫困户的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其次,产业扶贫致力于形成新的生产力。产业扶贫有助于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易于形成新的生产力优势,从而有效降低并遏制返贫率,实现居民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目标。因此,阜南县应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工作。与我国西部地区的贫瘠土地和恶劣气候相比,中部地区的气候条件更好,土地更肥沃。在中部地区的6个省中,有5个省(江西、湖南、河南、湖北和安徽)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占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的38.46%。安徽省阜南县为皖北地区,原是国家级深度

3、贫困县,受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缓慢。阜南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涉及广而深。因此,探索安徽省阜南县持续脱贫、防止其返贫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对策,则需重点关注产业扶贫,以增强阜南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阜南县稳定繁荣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对阜南县的产业扶贫进行了相关的数据收集,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两个视角切入,从阜南县推广“阜南样板”和地城镇大力发展旅游项目这2个案例,对阜南县产业扶贫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明晰其在产业扶贫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具有阜南特色的产业扶贫对策建议。这对阜南县之外的其他贫困地区的居民脱贫

4、致富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样本。一、文献综述针对产业扶贫的相关研究,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阶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产业扶贫方面上,Mayumi Mu-rayama 等人指出为了减少贫困的影响,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仍然是摆脱贫困的更有效途径;刘清荣、程文燕(2013)对不同的产业扶贫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产业扶贫可以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共赢的局面;黄晴、韦翌和邹学润(2022)提出了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特色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会泽县娜姑镇的脱贫致富目标;黄承伟(2016)、周晶(2016)认为,产业扶贫提高贫困户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的扶贫

5、目标。在产业的运行模式上,余国新(2010)、刘维忠(2010)明确提出,“公司+农户”是农业走向产业化和扶贫的重要模式;陈运雄和姚玉梅(2022)提出产业扶贫应加强“互联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户的增收,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当地经济跨越式发展。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产业扶贫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开展夯实了理论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大部分的文献很少用案例分析产业脱贫的成果,没有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研究。由此,本研究以安徽省阜南县为研究区域,产业扶贫为研究主题,综合考虑阜南县的各方面情况,从阜南县推广“阜南样板”和地城镇大力发展旅游项目这2个微观角度,对阜南县产业扶

6、贫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希望为阜南县之外的贫困县的产业扶贫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引。据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阜南县产业扶贫为研究主题,以阜南县居民的主要生计方式和所依赖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厘清其在产业扶贫中的成功经验和在长期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扶贫对策建议,具有理论创新和现实借鉴意义,值得安徽省其他31个贫困县效仿和借鉴。二、阜南县贫困成因分析虽然阜南县致贫成因颇多,但其主要成因是自然灾害因安徽省阜南县产业扶贫案例分析及启示刘璐(西藏大学经管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为寻找适合阜南县居民生计条件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本文通过对阜南县贫困成因分析发现,阜南县的致贫主要因素包括灾害

7、和收入因素,进而从微观视角采用产业扶贫案例分析法,分析阜南县推广“阜南样板”和地城镇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进入互联网时代,阜南县产业扶贫应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三大产业须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造血式”人才,促进科技发展等对策建议。关键词:阜南县;产业扶贫;案例分析基金项目:西藏大学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发展经济学(编号:00060886/069)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DOI:10.19932/ki.22-1256/F.2023.07.107107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7XDYX区 域素和收入因素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一)

8、自然灾害因素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中游左岸,黄淮平原南端,由于阜南县的地理位置特殊,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都位于阜南县。其中,王家坝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这就会导致阜南县发生旱灾和洪涝自然灾害的概率,会比其他省份大。阜南地貌的主要部分为平原,但平原表面并不平坦,由于中部和北部的海拔较高导致阜南县地面从北向南倾斜,河流两岸地面较高。在离河道较远的地区,分布着许多碟形洼地、汛期地表积水,在自然排水和人工排水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酿成涝渍的重要原因。同时,河道、大中沟控制工程较少,地表水流失严重,少雨季节或降雨几天后,会很快出现旱情,夏季中十几天无雨即会出现明显旱情。这样的情形会导致阜南县农业

9、收入不稳定,农民收入直接遭受损失,尤其是在蒙洼附近居住的居民常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农牧民家庭年收入极不稳定。(二)收入因素阜南县居民家庭收入比较单一,导致他们极易发生贫困。阜南县居民家庭收入主要表现在收入来源和生产性收入两方面。1.收入来源。如表1所示,20172022年,阜南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均逐年增加。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家庭经营性可支配收入为主,而财产性可支配收入占比极小。由此可见,阜南县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单一,是产生贫困的一大重要因素。表1阜南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

10、22可支配收入102561127312451135651511919575工资性可支配收入250034233853423547905087家庭经营性可支配收入5380541754385738616710183财产性可支配收入271631426367转移性可支配收入234924173219355140994238数据来源:阜南县人民政府信息注: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2.生产性收入。按照生产性收入划分来看,阜南县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以第三产业收入为主。如图1所示,20172022年,阜南县第一、二、三产业收入随着年份的推进其比例呈现递增趋

11、势,其中,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远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此推断,阜南县居民收入是以第三产业收入为主。三、阜南县产业扶贫典型案例阜南县大部分地区为农村,只有极少部分为城市,即产业扶贫对于阜南县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阜南县脱贫,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阜南县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即阜南县推广“阜南样板”第一产业扶贫案例和地城镇大力发展旅游项目第三产业扶贫案例。(一)阜南县推广“阜南样板”第一产业扶贫案例1.阜南县农业概况。作为产粮大县,阜南县总人口数1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数137.2万人,耕地面积166.62万亩,人均耕地1.21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农业大县,其中行蓄洪区耕地面积18

12、万亩,占比10.6%。2021年底,根据全县高标准农田统计,共种植144.2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基本实现了行蓄洪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2.阜南县第一产业扶贫案例分析。(1)创新种植方式,实现粮食高产。近年来,阜南县不断学习和借鉴全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经验,厘清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思路,按照优质小麦示范种植。先规模化种植粮食,然后就地进行加工,最后转化为特有的优质小麦品种,统筹实施生产链的建立、完善和强化,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三个阶段发展,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18年示范种植小麦1.5万亩,2021年迅速扩大到 335 万亩,平均产量 483

13、 公斤,相比 2017 年增长3.87%,总产量59.89万吨,平均每亩收入超200元,使得粮食单产、粮食总产量和粮食效益实现稳步增长。(2)种专用粮,打造粮食“名片”。阜南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中有自己独有的特色,阜南县坚持对高标准农田实行广覆盖和不重复的原则,其中注重做到“四个结合”,打造专用品牌小麦。一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为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重点支持脱贫村和脱贫群众相对较多的地方。二是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善用阜南县不同地区的特征,与新村芦蒿、焦陂半夏等特色产业共同合作打造出优质粮食,并进一步加大对生产道路、节水灌溉、耕地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三是与居

14、民居住的环境整治进行结合,自乡村振兴战略发布以后,重点强调注重乡村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帮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支持周边道路硬化,清理和控制沟渠和池塘,连接排水系统。在道路、沟渠和池塘旁种植树木,着力打造产品生产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美丽家园。四是与耕地占补相结合,在项目的规划上,图1阜南县三大产业总产值数据来源:阜南县统计局108现代营销下旬刊2023.07XDYX区 域把因工业或者其他原因而造成荒滩和废弃的地方,列入项目建设中的整治工作内容。(3)经验启示。阜南县粮食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使当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贫困人群的农业发展,发挥出

15、“阜南样板”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发现该模式存在不足:第一,单一发展农作物,会导致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同时也会出现“看天吃饭”的问题。第二,种植农作物的人才稀缺,从整体来看,阜南县的农村中青年基本选择外出务工,劳动力相对匮乏。特别是当地有学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因难以培养和回流,极为匮乏,导致阜南县农村产业发展缺少致富带头人和种养能手。(二)地城镇打造“荷花小镇”第三产业扶贫案例1.地城镇旅游业概况。地城镇位于阜南县南部,小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是阜南县南部的一个农业重镇。2018年以来,地城镇利用当地的低洼地面积大和水草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投入大量资金大规模种植景观荷花,

16、打造3A级旅游景区,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创新之路。景区位于地城镇政府附近,湿地资源丰富,坐拥万亩荷塘,是人们赏荷观景的好去处,每当夏季来临之际,荷花观光园会在枫柏岗风景区面向全国开放,向过往游客展现属于这片天地的独特魅力。2.地城镇第三产业扶贫案例分析。(1)利用地势优势,促进乡村发展。近年来,沿淮适应型农业在洪洼、濛洼地区快速发展,种植莲藕和养殖大闸蟹、小龙虾的商业模式无处不在。考虑枫柏岗的区位优势和配套设施,政府和企业合资向地城镇枫柏岗景区投资3000万元打造的沙滩公园、玻璃桥、孔雀园、观光轨道车、海洋馆等一批游乐项目,打造游乐场所不仅满足了一大批城镇居民的就业需求,促进了以荷花

17、观赏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业发展。(2)地城镇荷花美如画,吸引无数游客。每年一度的荷花节采风活动在阜南县地城镇枫柏岗风景区举行,沿着近1000米观光栈道,一朵朵荷花迎风开放。在这个季节,来自阜阳、阜南、淮滨、河南商丘等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赏莲、闻莲,体验荷花主题公园的休闲乡村美景。今后,随着“荷花旅游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游客因当地的独特风景和历史典故慕名而来,同时也有助于枫柏岗景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3)经验启示。地城镇通过利用当地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项目,走向“荷花”之路,打造“荷花小镇”,进而实现提高当地牧民的收入和脱贫致富的目标,其成功经验为阜南县其他贫困县树

18、立了典范。但仍需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应进一步提高当地的信息化水平。在互联网时代,电商营销方式在一些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已经很普遍,但地城镇的“互联网+旅游”发展模式尚未成熟。第二,荷花的开放是在一段时间内的,并不是一直持续的,进而导致所带来的收益也是阶段性的。四、对策建议(一)加强网络设施,走进互联网时代首先,政府应提升宽带网络覆盖率,加快阜南县电信宽带等信息化建设,加大偏远地区的电信、联通和移动的发射塔网点布局,加大推进网络宽带向偏远农村地区覆盖工程,提高阜南县农村地区网络的普遍服务水平。其次,推出更多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全方位覆盖,避免信息不对称,拒绝信息孤岛。数据资源完全共享、网上办事

19、覆盖各个方面,为在家人员及外出人员提供便利的社会服务,让城市充满科技化与现代化繁荣发展的活力。(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在阜南偏远地区尝试开展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走农业与旅游业有效融合的发展道路,使农业从单一生产农作物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领域拓展,让阜南县农民拥有一个更加长效的增收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可见农村现代化对于中国

20、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就是说,阜南县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最终目标,规模化生产农产品和以高标准生产农产品,使得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农业向以科技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转变。(三)培养“造血式”人才,促进科技发展政府要大力培养一批专属阜南县的各类科学技术人才队伍,重点普及以科学技术来种植农作物的知识,即为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科技人才,教育体系建设作为普及科技文化、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对阜南县科技发展感兴趣的当地科技专家和学者。总而言之,在对待人才问题上,要以培养和使用本地人才为主,为此阜南县应对当地人才进行知识、技能、思维、自信心和价值观的培训,创建适合阜南县

21、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参考文献:1王璐,刘磊.安徽阜南 昔日的行蓄洪区 如今的高产稳产良田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08):35-36.2曹越方,黄刚,吴龙剑.推广优质粮食工程“阜南样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中国粮食经济,2021(08):62-63.3杨丹丹.安徽阜南:擦亮粮食和蔬菜两张“名片”N.农民日报,2021-07-20(001).4安徽省阜南县: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巩固深化“阜南样板”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粮食经济,2021(07):57-58.5杨召奎.优质粮食工程的“阜南样板”带来哪些启示N.工人日报,2021-06-25(04).6蒙媛.拉萨市农牧区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分析及启示D.西藏大学,2018.作者简介:刘璐(1999),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农村产业发展。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