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综合布线部分
第一章:项目概述
安仁县第一人民医院位于郴州市安仁县境内,为一家二甲型综合医院,此次综合布线工程只对数据进行布线,包含门诊楼,急诊医技楼,行政办公楼,以及住院楼,放射楼,隔离区的整改布线。共包含378个数据点。其中门诊楼新布线132个,急诊医技楼新布线151个。行政办公楼新布线91个。其他各处4个。
第二章:工程范畴
本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完成郴州市安仁县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供货、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安装、测试、配合其他相关系统试运行、文档移交及售后服务工作,并按上述顺序于项目进行过程中移交相关文件资料;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所有线槽桥架,镀锌钢管的敷设施工内容。
综合布线与BAS/SAS等子系统采用不同的线管、线槽,以便于维护管理,线管/线槽要求按照综合布线相关规范限制穿线数量,并预留必要容量以便于将来系统扩展需求。
第三章 设计原则
集成化原则,选择高度集成的设备,便于控制、管理和维护。
模块化原则,在软、硬件上都采用商业化、通用化、模块结构的设备,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
可靠性原则,所选设备应具备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工作稳定可靠,并能适应室内、外昼夜全天候工作。
高的性能价格比遵循实事求是、先进、可靠、节约、后期服务体系完善的原则。
兼容性和联动性。
第四章 设计依据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305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
《商务建筑电信布线标准》(ANSI EIA/TIA 568A)
以及招标书上的要求
第五章 系统总体设计
5.1. 系统设计综述
本工程采用数据主单模光纤,水平布线采用六类同一布线的配置解决方案,此系列配置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同时系统应用也具有互换性,对于高速网络、语音、多媒体等系统应用可灵活互换,互为备份,既考虑到系统投资的经济性又兼顾到将来的网络宽带化发展需求。整个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之间子系统等,采用星形结构布放线缆。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高度的可靠性,高速率传输特性,灵活性及可扩充性等。
产品选型主要包括:
工作区:六类数据模块。采用
数据水平:六类四对双绞线;采用 COMMSCOPE GIGASPEED 1071004ESL产品;
数据主干:建筑群之间主干采用8芯单模模光纤;光纤配线架:COMMSCOPE 19”标准 配线架。
本综合布线系统能够支持10Mbps以太网、100Mbps以太网、1000Mbps以太网、10G以太网以及RS-422、RS-485、FDDI、Toking Ring LAN、155/622Mbps ATM等网络及应用。支持中国电信的ISDN、B-ISDN、DDN、ADSL、PSTN、PAC、FRN等网络及应用。支持图像信号、控制信号的传输。
综合布线系统图(见附1)
。
各点位分布详见(附2)
5.2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适配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5.3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的作用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子系统区别于干线子系统的区别是:水平布线系统处于同一楼层,并端接在信息插座或区域布线的中转点上。
水平布线子系统一端端接于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于管理间的配线架上。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5.4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和配线架和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你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新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通过卡接或插接式跳线,交叉连接允许你将端接在配线架一端的通信线路与端接于另一端配线架上的线路相连。插入线为重新安排线路提供一种简易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5.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跳线电缆、适配器组成,它把中央主配线架与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如PBX,网络设备和监控设备等与主配线架之间的连接。通常该子系统设计与网络具体应用有关,相对独立于通用的结构布线系统。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5.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是整个布线系统中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其中有导线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六章综合布线产品选型及主要产品的介绍
6.1本次综合布线工程根据客户要求,选用了康普系列布线产品。康普布线系列产品特点如下:
6.1.1兼容性:
SYSTIMAX是一套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它具有全系列的适配器,可以将不同厂商网络设备及不同传输介质的主机系统全部转换成同一非屏蔽双绞线(UTP),通过双绞线可传输话音、数据、图像、视频信号、楼宇自控及门禁系统信号等等;采用多模及单模光纤可远程高速传输数据及高清晰度图像信号,可支持目前所有数据及话音设备厂商的网络系统。
6.1.2 灵活性:
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物理结构采用星形布线方式,因此所有信息通道是通用的,每条信息通道可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10Base-T工作站、令牌环站及HP9000系列,SUN spark及enterprise系列,DEC\Alpha,IBM AS\400e,RS6000,ES9000主机及100Base-T,155Mb\s及622Mb\s ATM甚至1000Base-T及1000Base-T X应用。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不需改变布线系统,只需增减相应的网络设备及做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可灵活多样,甚至在同一房间内可以多用户终端、100Base-T工作站、令牌环并存,各部门即可独立组网又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1.3 可靠性:
SYSTIMAX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并采用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所有器件均通过UL、CSR及ATM标准组织认证,信息通道都要采用专用测试仪器校核线路阻抗及衰减率以保证其电气性能,布线系统全部采用物理星形拓扑结构,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保障了网络系统可靠运行。各系统采用相同传输介质,因而可互为备用,提高了备用冗余。
6.1.4 先进性:
SYSTIMAX采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采用光纤与双绞线(UTP)混合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所有布线设计均采用世界最新通讯标准,所有信息通道均按国际布线标准采用八芯配置,1071及1081六类及超六类双绞线最大速率可达到622Mbps及1.2Gbps,对于重要部门可支持光纤到桌面(FTTD)的应用,干线多模光缆可设计为500MHz\km带宽,而LazrSPEED多模光纤可提供(10G)万兆以太网的传输速度,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容量。通过主干通道可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同时物理星形方式为将来发展交换式网络奠定了坚实基础。
6.2 本工程采用SYSTIMAX系统产品介绍
6.2.1六类双绞线
6.2.2六类信息模块
6.2.3机架式光纤配线架
6.2.4室外8芯单模光纤
第七章 综合布线系统环境要求
7.1. 施工进程中需检查的内容
检验项目及内容:
阶段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验收方式
一、施工前检查
1、环境要求
(1)土建施工情况:地面、墙面、门、电源插座及接地装置;
(2)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孔洞;
(3)施工电源;
(4)地板铺设
施工前检查
2、器材检验
(1)外观检查;
(2)型式、规格、数量;
(3)电缆电气性能测试;
(4)光纤特性测试
施工前检查
3、安全、防火要求
(1)消防器材;
(2)危险物的堆放;
(3)预留孔洞防火措施
施工前检查
二、设备安装
1、交接间、设备间、设备机柜、机架
(1)规格、外观;
(2)安装垂直、水平度;
(3)油漆不得脱落,标志完整齐全;
(4)各种螺丝必须紧固;
(5)抗震加固措施;
(6)接地措施
随工检验
2、配线部件及
MPS100模块式通用插座
(1)规格、位置、质量;
(2)各种螺丝必须拧紧;
(3)标志齐全;
(4)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三、电、光缆布放(楼内)
1、电缆桥架及线槽布放
(1)安装位置正确;
(2)安装符合工艺要求;
(3)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
(4)接地
随工检验
2、缆线暗敷(包括暗管、线槽、地板等方式)
(1)缆线规格、路由、位置正确;
(2)符合布放缆线工艺要求;
(3)接地
隐蔽工程签证
四、缆线终接
1、MPS100模块式通用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随工检验
2、配线部件
符合工艺要求
3、光纤插座
符合工艺要求
4、各类跳线
符合工艺要求
7.2 供电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本系统各数据点应与电源系统插座相对应,结合项目的特殊性,我们对电源系统如下。
1、对各设备间以及各分配线间应采用专路供电。由机房UPS引线到各弱电间接线箱。
2、电源管线与综合布线管线平行敷设时应相距10cm,交叉时应相距3cm。
7.3配线间环境要求
1、机柜前的净空不小于0.8米,后面净空不小于0.6米;
2、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我们设计了统一由机房UPS供电的方式。
3、室内需有照明;
4、室内有良好的通风;
5、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30摄氏度;
6、相对湿度保持在20%——80%;
第八章 系统测试及工程竣工要求
8.1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包括:
Ø 水平六类铜缆测试;
Ø 干线光缆测试;
Ø 系统测试完毕后及组织有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验收。
8.2铜缆测试
8.2.1系统测试标准及步骤
为确保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确认布线系统的元器件性能及安装质量,工程完工后需按TIA /EIA568-B规定的及PowerSUM CAT5e及GigaSPEED六类布线系统标准分别对六类系统进行系统测试与认证测试,铜缆系统采用专用电子测试仪器进行测试,测试步骤如下:
1. 极性、连续性、短路、断路测试及长度
2. 信号全程衰减测试
3. 信号近,远串音衰耗测试
4. 结构回转衰耗
5. 特性阻抗
6. 传输延时
7. 国际或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其他参数
国际标准组织及Avaya推荐下列六类布线测试仪表:
1,DSP-4000 (Fluke Corporation)
2, WireScope-350 (Agilent Technologies)
3, Onmi-Scanner (Microtest Inc)
4, LT-8600 (WaveTek Inc)
我公司采用DSP-4000(Fluke Corporation)测试仪器。
8.2.2测试类型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包括验证测试和认证测试两种测试类型。前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线缆进行随工测试,保证各类线缆物理连接的正确性。所谓认证测试,是指对综合布线系统按照某一个标准进行逐项的比较,以确定综合布线是否全部能达到设计要求,这种测试包括连接性能测试和电气性能测试。
8.2.3 测试模型
链路定义:
Channel-通道:
通道测试模型为系统人员和数据通信系统用户提供了检测整个通道性能的方法,通道由90M水平电缆、工作区设备跳线、信息插座、固定点连接器和电信间的两个接头组成,设备区跳线、工作区跳线、插接软线的总长度不超过10M,通道的总测试长度不超过100M。
Permannet-永久链路:
永久链路测试模型为系统设计人员和数据通信系统用户提供了检验永久安装电缆的性能方法。永久链路由90M水平电缆和1个接头,必要是再加1个可选的固定点连接器组成。永久链路不包括现场测试仪跳线和插头。永久链路的总测试长度不能超过90M。
8.2.3 测试内容
项目
Cat5 100m
Cat5 100m
Cat6 250m
Class D
CLass E
Wire Map (接线图)
★
★
★
★
★
Length(长度)
★
★
★
★
★
Attenuation(衰减)
★
★
★
★
★
NEXT(近端串扰)
★
★
★
★
★
ACR(衰减串扰比)
★
★
PS ACR(综合衰减串扰比)
★
★
PS NEXT(综合近端串扰)
★
★
★
★
Return Loss(回波损耗)
★
★
★
★
ELFEXT(等效远端串扰)
★
★
★
★
PS ELFEXT(综合等效远端串扰)
★
★
★
★
Propagation Delay(传输时延)
★
★
★
★
★
Delay Skew(时延差)
★
★
★
★
★
DC Loop Resistance(直流电阻)
★
★
COMMSCOPE GIGASPEED XL7 六类信道保证值
8.3 光缆系统的测试
般原则:
安全警告:如果光纤的远端连接激光器或LED的话,未端接的连接器将有光辐射。在确认光纤绝对与激光器或LED光源断开以前,不要用肉眼看光纤的末端。
多模水平链路段应在一个方向使用850-nm 或1300-nm 波长进行测试。多模干线和复合链路段应在一个方向使用850-nm 和1300-nm 波长进行测试。单模水平链路段应在一个方向使用1310-nm 或1550-nm波长进行测试。单模干线和复合链路段应在一个方向使用1310-nm 和1550-nm波长进行测试。
注意1: 由于测试方向对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影响不大,因此只需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测试。
注意2: 水平链路段的距离通常较短,因此对各波长的衰减差异微乎其微。因此,只采用单波长测试就足够了。干线和复合链路段的距离较长,在这些链路中距离对不同波长的衰减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对所有的波长进行测试。
SYSTIMAX 要求多模现场测试要在TIA-455 50B (FOTB 50B)定义的条件下进行。对测试环境进行定义可以减少测量误差和测量的不确定性。这种特定的测试环境将使现场测试与部件的指标得到更好的协调。使用带有特定包裹测试跳线的1类耦合功率系数(CPR)光源可以很容易的接近或达到现场测试条件的要求。
为了满足TIA/EIA-526-14A “多模光缆支线安装的光功率损耗测量”标准以及TIA/EIA-526-7 “单模光缆支线安装的光功率损耗测量”标准的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必须对下列信息进行记录:
Ø 测试人员姓名
Ø 使用的测试设备类型(生产厂商,模块和序列号).
Ø 测试时间
Ø 光源波长,谱宽和CPR (仅用于多模测试).
Ø 光纤标号.
Ø 末端位置
Ø 测试方向
Ø 参考功率测量(当所用功率计不使用相对功率测量模式时)
Ø 链路段衰减测量
Ø 合格的链路衰减。
光缆系统测试的步骤:
1、测试跳线性能
为了与TIA/EIA-526-14A 标准和TIA/EIA-526-7标准相符合,测试跳线的长度应在1–5米之间,并应与被测链路段具有相同的光纤结构比如核心直径和数值孔径。SYSTIMAX需要所有的多模跳线性能都应满足TIA-455 50B (FOTB 50B)中定义的要求。这种测试条件可以使用带有特定轴包装的1类CPR源安装在测试跳线上来实现。
1)测试中,使用满足FOTB 50B 所定义要求的光源或带有特定轴心封装测试跳线的1类 CPR光源(即测试跳线-1 );
2)根据厂商的要求清洁测试跳线连接器和测试耦合器;
3) 根据测试设备厂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初始化调整;
4) 用测试跳线-1将光源和光功率计连接在一起;
5) 如果光功率计有相对光功率测量模式,选择该测量模式。如果没有,记录参考光功率测量值;
6) 从光功率计上断开测试跳线-1。不要从光源上将测试跳线卸下来;
7) 利用测试耦合器在测试跳线-1和光功率计之间接入测试跳线-2;
8) 记录光功率测量值(Psum)。如果光功率计使用相对功率测量模式,功率计的读数表示连接衰减。如果光功率计没有相对功率测量模式,计算连接衰减;
9) 将测试跳线-2翻转,使得原来与耦合器相连的一端现在与光功率计连接在一起,而原来与光光功率计连接的一端现在与耦合器连接在一起;
10) 记录下新的功率测量值(Psum)。如果不是采用相对功率测量模式测量的话,利用正确的方法计算出连接衰减值,并看它是否小于等于下表中所给出的值;
合格的测试跳线连接衰减:
ST or SC
LC
62.5 mm 多模
0.50 dB Max
0.20 dB Max
50 μm / LazrSPEED
0.50 dB Max
0.28 dB Max
单模
0.55 dB Max
0.30 dB Max
2、链路段测试
SYSTIMAX要求多模现场测试要在TIA-455 50B (FOTB 50B)定义的条件下进行。对测试环境进行定义可以减少测量误差和测量的不确定性。这种特定的测试环境将使现场测试与部件的指标得到更好的协调。使用带有特定包裹测试跳线的1类耦合功率系数(CPR)光源可以很容易的接近或达到现场测试条件的要求。
为了在测量中包括所有的连接,应使用由TIA/EIA-526-14A and TIA/EIA-526-7中定义的单一参考跳线方法。测量步骤如下:
1)在多模测试中,使用满足FOTB 50B 所定义要求的光源或带有特定轴心封装测试跳线的1类 CPR光源;
2) 根据厂商的要求清洁测试跳线连接器和测试耦合器;
3) 根据测试设备厂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初始化调整;
4) 利用测试合格的测试跳线-1 将光源和光功率计连接在一起;
5) 记录参考功率测量值(Pref) 或选择功率计的相对功率测量模式;
6) 从光功率计一侧将测试跳线-1 卸下,将其连接到链路段上。不要从光源一侧卸下测试跳线;
7) 在链路段的远端与光功率计之间用测试合格的测试跳线-2;
8) 记录光功率测量值(Psum)。如果测量值小于等于使用衰减公式计算出来的值,链路段是合格的。
二 机房装修部分
第一章 机房装修改造要求
计算机机房工程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计算机房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机房内计算机系统是否能稳定可靠地运行,是否能保证各类信息通讯畅通无阻。
计算机机房既要保障机房设备安全可靠的正常运行,延长计算机系统使用寿命,又能为系统管理员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系统管理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所以,一个合格的现代化计算机机房,应该是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实用、节能高效和具有可扩充性的机房。
(1)暂做防静电地板,注意使用难燃或不燃材料
(2)主机防雷
(3)管线暗铺但要节约、实用
(4)医院自购空调,投标方按机房布局协助安装
等功能
第二章 工程和设备的技术标准
严格参照的基本文件:ISO,IEEE,IETF等;
建筑部分参照标准:
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91)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6—92)
综合布线部分参照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5
第四章 工程说明
此次机房装修主要包括机房防静电设备装修、电路线路布局等。机房设备主要包括机房防雷设备及安装、防火设备、安全设备、温控设备等。
4.1、建筑部分
机房地面采用600×600mm全钢防静电地板架空敷设。
机房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密封并作防护栏。
4.2、电气工程部分
机房中各类管线均采用暗敷(在静电在板以下安装)。
机房UPS电源配电系统(医院自购,投标方协助安装)
空调系统:空调机(医院另行采购,由施工方负责安装)
4.3、消防安全部分
根据国加规定,提供灭火防护。
4.4、防雷防静电接地系统
防雷系统
电源防雷
接地系统
接地地网
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网
电源接地采用同一地线源
第五章工程总体设计
5.1 静电防护
5.1.1 防静电活动地板的应用和优点
凡需铺设电缆、信息线的房间,建议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安装高度一般为200mm。活动地板下面可以用作空调送风静压箱,也便于机房内电缆铺设。
活动地板具有以下优点:
1. 使安装简单化,并为以后设备配置的改变和扩充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2. 机房内设备可通过地板下进行自由的电气连接,便于铺设和维护,使机房整洁美观。
3. 可以保护各种电缆、电线、信号线及插座,使其不受损坏。
4. 计算机房可以利用地板下空间作为空调的静压仓,获得均衡满意的温湿度。无论计算机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可通过活动地板的风口得到空调调节后的空气。
5. 有利于设备底部的维修。
6. 能使静电电荷通泄至地。
7. 能够屏蔽电磁辐射。
8. 可以利用活动地板的可调性,调整地面的平整度,保证机房地面的整体水平。
5.1.2 防静电地板的选材
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我们特推荐旋风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世晖”牌防静电地板。
其产品性能如下:
【规格型号】HDG 600×600×30mm
HDG 600×600×35mm
【系统电阻】1×106~1×109Ω
【阻燃性能】 不燃 A级
【贴面耐磨性】≥3000转
【地板结构】全钢防静电活动地板采用上海宝钢集团优质合金冷轧钢板,经拉伸后点焊成形。外表经磷化后进行喷塑处理,内腔填充发泡水泥,上表面粘贴高耐磨麻面防静电三聚氢胺贴面(HPL)或PVC贴面,四周镶嵌导电边条。
【系统组装】 系统有地板、桁梁、支架组成。桁梁和自身高度可调的支架用螺丝连接成稳固的下部支承系统,地板镶嵌入横梁围成的方格内。
【产品特点】1、全钢结构,机械性能高、承载能力强、耐冲击性能好;
2、表面静电喷塑、柔光、耐磨、防腐蚀;
3、粘贴的三聚氢胺贴面,耐磨性及防静电性能优良、抗污染、便于清洗、装饰性强;
4、尺寸精度高、互换性好、组装灵活、方便、使用寿命长。
【应用范围】全钢防静电地板活动地板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房、卫星地面站机房、电台控制室、发射台控制室、微波通信站机房、程控电话交换机房、洁净厂房、电子仪器厂装配车间、精密光学仪器制造车间、医院、学校等有防静电要求的场合。
5.2 防雷部分
5.2.1、方案组成
本方案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建筑物防雷,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物不被直击雷击坏,保障大楼机房内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由于医院已采用直击雷措施,满足防直击雷要求,本方案不另做防直雷保护。
第二部分:防雷地网的制作,地网是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设施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
由于医院大楼没有良好的接地系统,需对大楼的接地系统进行改造。
第三部分:等电位处理、屏蔽,等电位处理也可称共地处理,即工作地、防雷地、保护地均进行等电位连接,消除各点之间的电位差。金属线管的屏蔽接地,其目的是将线管上已感应的电磁干扰在进入设备之前疏导入地。
第四部分:设备防雷,包括电源防雷。
5.2.2方案达到的目的
保障医院机房电源和各信号、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保障用电设备及其工作人员的安全。
5.2.3方案的具体内容
1、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
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4)的要求,安仁县人民医院属第三楼防雷建筑物,本方案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对安仁县人民医院机房进行防雷设计。
2.具体实施内容
一、直击雷部分
1. 由于医院已采用直击雷措施,满足防直击雷要求,本方案不另做防直雷保护。
二、接地装置施工方案
地网是为防雷提供雷电流的最终去处,地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防雷的效果,本方案接地要求各机房及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大楼的接地装置从一楼的基础主钢筋引出,接地母线采用50*5热镀锌扁钢,沿竖井敷设到顶楼,各机房及机柜的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母线上。
本方案考虑新做地网,则新建一个1欧姆地网。
钢质接地装置应采用焊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 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2)圆钢与圆钢的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3) 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 倍,双面施焊;
4) 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5)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接地装置连接应可靠,连接处不应松动、脱焊、接触不良。
三、各部分的浪涌保护器配置情况
按照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B级的要求,电子信息系统的供电线路需做三级防雷保护,第一级防雷器的通流容量不小于60KA(8/20μS),第二级防雷器的通流容量不小于40KA(8/20μS),第三级防雷器的通流容量不小于20KA(8/20μS)。
本方案电源线路防雷器配置如下:
(一)、防雷的等级分类:
由于雷击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需要通过分级泄放的方法,将雷击能量逐步泄放到大地。第一级防雷器可以对于直接雷击电流进行泄放,或者当电源传输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时传导的巨大能量进行泄放,对于有可能发生直接雷击的地方,必须进行CLASS—I的防雷。第二级防雷器是针对前级防雷器的残余电压以及区内感应雷击的防护设备,对于前级发生较大雷击能量吸收时,仍有一部分对设备或第三级防雷器而言是相当巨大的能量会传导过来,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吸收。同时,经过第一级防雷器的传输线路也会感应雷击电磁脉冲辐射LEMP,当线路足够长感应雷的能量就变得足够大,需要第二级防雷器进一步对雷击能量实施泄放。第三级防雷器是对LEMP和通过第二级防雷器的残余雷击能量进行保护。
电源部分:
1. 电源的第一、二级保护:
第一级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浪涌电压直接从LPZ0区传导进入LPZ1区,将数万至数十万伏的浪涌电压限制到2500—3000V。入户电力变压器低压侧安装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一级保护时应为三相电压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其雷电通流量不应低于60KA。该级电源防雷器应是连接在用户供电系统入口进线各相和大地之间的大容量电源防雷器。
第二级防雷的目的是进一步将通过第一级防雷器的残余浪涌电压的值限制到1500—2000V,对LPZ1—LPZ2实施等电位连接。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的电源防雷器作为第二级保护时应为限压型电源防雷器,应安装在向重要或敏感用电设备供电的分路配电处。使用二级电源防雷器对于通过了用户供电入口处浪涌放电器的剩余浪涌能量进行更完善的吸收,对于瞬态过电压具有极好的抑制作用。
⑴在机房的总配电间内的市电输入线路上各安装一台一,二级联动三相交流电源防雷箱,型号为KBT-380/B+CJ/100;第一级通流容量100KA(8/20μs),第二级通流容量60KA(8/20μs),(共1台)
2.电源的第三级防雷:
在机房配置KBT-220E单相电源防雷插座;
四、均压环:
均压环是网络机房内部防雷接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均压和就近接地的原则,一般我们在静电地板下采用铜排做均压网格(设在屋内)为了更好的内部防雷而安装的围绕设备四周的扁铜排。机房内设备上所有需要进行的接地,都必须先接到等电位均压环上,等电位均压环通过接地线再连接到地网上。
机房均压环:均压环用30*3的紫铜排制作,环绕机房内壁一周,安装在静电地板下面。机房内有静电底板,可以在静电底板下施工。总长度为30米。
五、等电位连接及接地
雷电对用电设备的破坏最终归结在线与线之间、同一设备的不同部分之间,以及具有联结关系的不同设备之间所形成的巨大电压差。为消除各设备间的电位差,应将各设备就近接地。 具体措施如下:
1. 将从接地母线处引入接地干线到各配电箱及机房,将各用电设备的机壳可靠接地。
2. 将电梯动力室内的各大型金属构件可靠接地。
3. 引入接地线到预留的发电机房,作为发电机房内各设备的预留接地装置。
4. 第一级电源SPD的接地线采用BVR-25mm2的多股铜芯线;第二级电源SPD的接地线采用BVR-16mm2的多股铜芯线;第三级电源SPD的接地线采用BVR-10mm2的多股铜芯线;信号类SPD的接地线采用BVR-10mm2的多股铜芯线;接地干线采用BVR-35mm2的多股铜芯线。并保证其接地线尽量短、粗、直。
5.3消防部分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提供3个干粉灭火器。
三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 主要施工方法
1.1.施工工序
尽管对于安仁县人民医院大楼信息化综合布线与机房装修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但是这些子系统仍然遵循着下述的几个基本步骤。针对这些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施工工序设计如下:
1.2.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
1) 目的
使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地了解和掌握设计图纸的设计意图、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通过审查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使其在施工开始之前改正,为项目的施工提供一份准确、齐全的设计图纸。避免对下一道施工工序造成影响。
2) 依据
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原始资料
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
3) 内容
审查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以及施工图纸和设计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审查施工图纸与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以及施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无矛盾和错误。
明确建设期限、分期分批交付使用的顺序和时间,以及施工项目所需主要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来源和供货日期。
明确发包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包施工单位等之间的协作、配合关系,以及建设单位可以提供的施工条件。
4) 程序
施工图纸的自审阶段:组织公司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熟悉,写出自审图纸记录。记录应包括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和对设计图纸的有关建议等。
施工图纸的会审阶段:由发包建设单位主持,总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参加,形成“图纸会审纪要”,参加单位共同会签、盖章,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
1.3.物资准备
材料和设备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物资的准备工作必须在工程开工之前完成。
1) 设备材料的准备
依据是施工预算,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进行汇总,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
2) 加工件的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提供的加工件的名称、规格、质量、数量及供应渠道编制计划。
3) 安装机具的准备
根据施工方案及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进场时间。
1.4.劳动力组织的准备
1) 建立施工项目的领导机构
坚持合理分工与密切合作的原则,选择有经验、有创新精神、有工作效率的人进入领导机构。
2) 建立精干的施工队伍
坚持合理、精干的原则,认真考虑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技工、普工的比例满足合理的劳动组织,符合流水施工组织方式的要求,制定劳动力需要计划。
3) 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
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同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教育,并安排好员工的生活。
4) 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计划和技术交底
保证项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
交底的内容有: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技术措施、施工验收规范以及图纸会审所确定的有关部位的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事项。
1.5.施工现场准备
电通:落实电力供应,确保施工现场动力及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
用房:安排生产、办公、生活、居住和物料存储的用房
安全:设置消防、保安设施。
材料:申请物料进场。
1.6.施工的场外准备
加工件的加工和定货。
提交开工申请报告。
从技术上协助用户完成电信(外线)申请、卫星电视申请和技防办有关申请手续。
第二章 施工各阶段的控制
2.1、深化设计阶段
设计图纸作局部修改时,原底图作废,重新出图,可在原底图的图号后加标注,第一次修改在图号后加“A”,第二次修改加“B”,以示第几次修改。如果大量修改,全部图纸按新的版本号重出。
图纸修改后,要及时更换相应的档案资料。对于已发送至施工、运行单位并且正在施工或将要施工的图纸,应及时发函修改。
深化设计图纸通过公司内部审核后,在实施前,将提交设计院审查。我公司将根据设计院的审查意见,修改相应的图纸,直到设计通过审查。设计院应在约定时间内提出书面反馈意见,以保证工程的按期完成。
2.2、管线敷设阶段
1) 线管施工:
管煨弯可采用冷煨和热煨法,管径20mm及其以下可采用手扳煨管器,管径25mm及其以上使用液压煨管器;
过路盒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管路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
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扣压式管连接;管路敷设应牢固通畅,不做拦腰管或拌脚管;
管子进入箱盒处顺直,在箱盒内露出的长度小于5mm;
管路应做整体接地连接,采用跨接方法连接。
2) 线槽安装 :
u 弹线定位:
根据设计图确定出安装位置,从始端到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用粉线袋沿墙壁等处,在线路中心进行弹线。
u 支、吊架安装:
要求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显著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5mm内,切口处应无卷边、毛刺;支、吊架应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0mm,在进出接线箱、盒、柜、转弯、转角及丁字接头的三端500以内应设固定支持点支、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应小于扁铁30mm*3mm,扁钢25mm*25mm*3mm。
u 线槽安装要求: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无毛刺,各种附件齐全;线槽接口应平整,接缝处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脚,出线口的位置准确;线槽的所有非导电部份的铁件均应相互连接和跨接,使之成为一连续导体,并做好整体接地;线槽安装应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的有关部门规定;
u 线槽内配线要求:
线槽配线前应消除槽内的污物和积水;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型号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相符。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