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71584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6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72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 周凤丹 高正主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300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黄陂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摘要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022 年 4 月至2023 年 4 月就诊于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脑二病科的中风后遗症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补阳还五汤联合头针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1 个月为 1 个疗程,3 个疗程后评效。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

2、合头针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关键词:关键词: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头针疗法;临床探讨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28 Clinical study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apoplectic sequela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ZHOU Fengdan1 GAO Zhengzhu2 1.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Uni

3、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Wuhan 430300 2.Huangpi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calp

4、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sequela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Methods:from April 2022 to April 2023,60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e i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brain Diseases,Huangpi District Hospital of Wuha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5、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alone,one month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Key wor

6、ds:stroke sequela;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type;Yang also five soup;Head acupuncture;Clinical discussion 中风在西医学中又名卒中,是现代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也十分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流行病学曾显示 75%以上的中风患者留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及心情焦虑抑郁。1脑卒中中缺血性脑卒中占 70%,年复发率高达 17.7%。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患者的及时积极治疗,中风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仍有不少患者有中风后遗症的困扰。目前规定脑卒中后病程在 6 个

7、月以上就称为是中风后遗症期,其不仅遗留中风的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患者不堪其苦,更是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目前西医对中风后遗症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在于纠正其可逆病因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73 二级预防,但其远期疗效不甚理想,而中医辨证论治具有独特优势,对预防其复发和改善症状上有较好的长期疗效2。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脑二病科主要收治老年科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我仅选取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住我科符合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型的患者 60 例,进行临床探讨,具体内容简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

8、料 选取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两组。男 28 例(46.64%),女 32 例(53.33%),年龄在39-85 岁之间,39-50 岁 8 例(13.3%),51-60 岁 18 例(30%),61-70 岁 24 例(40%),71-85 岁 10 例(16.67%),平均 57.4 岁。病程 6-12 个月 48 例(80%),1 年以上12 例(20%)。其中以肢体麻木、偏瘫为主的有 32 例(53.33%),言语不清、口角流涎为主的有12例(20%),其他症状 16 例(26.67%)。2 组的性别、年龄、症状等具有可比性(P0.05)。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9、予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黄芪 120g,赤芍 20g,当归尾 20g,川芎 20g,桃仁 15g,红花 20g,地龙 25g,丹参 25g,水蛭 20g,全蝎 10g,鸡血藤 30g,伸筋草 15g,鸡内金 15g,炒山楂 15g。水蛭、全蝎研末与汤药共服。上诉药物每剂 300ml,分早晚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另外给予头针疗法,取患肢对侧的顶颞前、后线及顶中线为主,每次采取同样的穴位(百会、四神聪、颞三针),针数、针具(1.5mm 毫针)、停留时间(15 分钟)、行针间隔时间(5 分钟)及行针手法,七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完后嘱患者休息一周,再做第 2疗程。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基本方加减(与

10、治疗组一致,保证草药厂家一致,减少误差),每日一剂,煎煮300ml,分早晚服,1 个月为 1 个疗程。1.3 观察指标 治疗 3 个疗程后,随访 1 个月。NIHSS 评分:满分 0-42 分,0-15 分为轻度,15-30 分为中度,30-42分为重度;3MRS 量表:0-1 分无或轻度症状,2-3 中度,4-6 分重度。4改良 MBI 指数:总分 100 分。0-20 极严重功能缺陷,25-45 为严重功能缺陷,50-70 为中度,75-95 为轻度,100 为日常生活自理。4运动功能。采用简化 Fugl.Meryer 功能量表(FMA),总分0-100 分,0-49 分,50-84 分,

11、85-95 分,96-99 分,100 分分别评定为严重、明显、重度运动功能障碍、正常。4中医症候评分,遗留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吞咽困难、半身不遂 4 项,总分 4 分,分值越高越严重。1.4 疗效评定 基本痊愈:无明显自觉症状,患侧可有正常的肢体功能、口齿清晰、可以生活自理、独立行走;好转:具有显著较轻的自觉症状,基本语言清晰,患侧肢体可拄拐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无效:症状体征变化不显著,说话不清,患侧肢体瘫痪,不能自行行走及基本生活不能自理。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7.0 软件处理数据,计算 x检验及 t检验。2 结果 见表 1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 83.33%,对照组为

12、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8 7 5 83.33 对照组 30 14 6 10 66.67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3 讨论 中风后遗症主要见于脑梗死病史的患者,其后遗症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负担,也给患者造成心理自卑感。而中医对于中风的认识起源于黄帝内经,其“仆击”“薄厥”“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等都属于中风的范畴,直至张仲景在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次论述:“夫风之病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这才首次将肢体不遂症状与中风

13、联系起来。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肾、脾胃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内伤劳损、饮食积滞、情志不遂以及体态肥盛都会导致正气虚滞,体内聚集痰湿,或肝阳上亢,导致痰热内生,引起内风使动,气血逆乱,直冲脑脉,瘀血阻滞或者血溢脉外则发为中风。并且在临床上发现,中风患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冬季寒冷季节,这也就说明了中风发作的外因与天气有关,寒则凝聚经脉气血,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74 而导致中风发作。中风病机无外乎风、火、痰、瘀、虚五端,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影响,内外而合或者由外引内,或直接由内虚引发。而后遗症期以虚为基,风火痰瘀虚五端相互影响,或者相兼为病。高师认为气血阴阳失调、气虚血瘀是导致中风

14、后遗症的主要病机,且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息息相关。有中风病史的患者脏腑功能失调,自身正气不足,最易感受外界邪气,正气逐渐消耗,气虚不能运化气血,血瘀脉阻,故导致肢体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麻木、肌力下降等影响日常生活的症状。辩证论治是中医药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由于各个医家有不同的诊疗思路,中风后遗症其临床的辩证分型也稍有不同,但基本病机相似,大都是以虚为本,或与实邪相兼,如气虚血瘀、痰浊瘀血互存等,故在治疗上应虚实兼顾、攻补兼施。临床上急性期以肝阳上亢、痰热阻滞、风痰阻络、痰湿阻络为主,恢复期以气虚血瘀、肝肾精亏、阴虚风动为主3。高教授认为中风初期以实邪为主,故当以祛邪为要,如平肝熄风、活血化瘀

15、通络等,而在恢复期,正气亏虚,气血无力运行,使得痰浊与瘀血留滞,瘀结脑脉而导致机体仍保留半身不遂、肌肤不仁、口舌歪斜等后遗症,此期虚实夹杂,故应攻补兼施。而本研究旨在针对于恢复期,即病程在 6 个月以上,符合气虚血瘀型症状的临床患者,选用中风之妙方补阳还五汤为基础,结合头针疗法为治疗方案。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益气活血法之代表方,是现代中风后遗症期气虚血瘀型经常使用的方剂。方中以生黄芪为君药,重用四两,现代剂量约为120g,旨在说明中风后遗症期以补气为主,生黄芪不但甘温补元气,使得气旺以促进血行,瘀祛络通,还起到固涩作用以防止血液外行;当归尾活血通络和血化瘀而不伤血,为臣药;二者相辅相成,

16、共同起到祛瘀不伤正,化瘀不伤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辅助当归尾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佐药;本方特色还在于地龙这味药,虫类药善于走形于经络之间,引诸药之力直达络中病所,故用地龙以通经活络,为佐使药,加之丹参、水蛭、全蝎、鸡血藤通经活络,鸡内金、炒山楂调节脾胃。诸药合方则气旺、瘀消、络通,症状便有所缓解。临床上还要根据患者兼证加以化裁,如肢体肿胀、刺痛等瘀血症状明显者可加莪术、鸡血藤以增强祛瘀之效;若肢体麻木可加木瓜、伸筋草等舒筋缓急;上肢偏重者加用桂枝、桑枝;下肢偏重者可加用牛膝、杜仲等。陈以国5在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经验中也指出中风以气血为基,故当从气血论治,补血活血才能使气血流畅,脉道通利

17、,后遗症症状当以缓解。现代研究头针疗法可用于脑源性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失语、麻木等,它主要是依据经络腧穴理论与大脑皮质功能定位,通过物理刺激大脑皮层从而影响神经递质,以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脑血流、减轻炎症反应来促进脑功能恢复,进而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郑应康7等采取国际标准化顶中线、顶颞前、后斜线及顶旁 1 线为主,采取相同的穴位、针具、停留时间以及行针手法,结果显示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有着一定的正性作用。张慧8在运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头针疗法的临床观察中指出联合头针疗法组比单独用补阳还五汤组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高教授主要采用患肢对

18、侧的顶颞前、后线及顶中线为主,采取百会、四神聪、颞三针,针数、针具、停留时间、行针间隔时间及行针手法,七天为一疗程,再配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来治疗中风后遗症。近年来有很多学者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确实显著,不仅发挥了祖国医学的特色优势,针灸还多系统、多层次的有效调节机体内部平衡,减轻患者的痛苦。且操作方便、不良反映少、更容易被病人所接受,加上近年来对于中医药的重视,针灸在临床的应用更加普遍。丁芬9在研究针灸联合定向透药治疗风痰阻络型脑卒中临床疗效中指出,针灸不仅调和阴阳,还可刺激脑部血运,加快脑侧支循环及病灶的血供系统重新建立,从而快速改善卒中症状。研究表示针灸通过调动气血,进而改善肢体缺血

19、症状和功能障碍,加强各个脏腑的联通,改善肌肉紧张,促进病情康复。其研究得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梁增坤10在研究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 100 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中得出:中药+针灸组采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灸治疗优于单纯中药组。余智智11等人在研究参芪活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 66 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中得出:相对于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西药,观察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芪活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 93.9%,明显优于对照组 63.6%。综上所述,相对于单独服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补阳还五汤联合头针疗法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75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缓

20、解神经功能缺损上更有效。参考文献 1王陇德,王金环,彭斌,等.中国脑卒中防治报 2016概要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4):217-224.2罗铨.调气行血善治心脑疾病罗铨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3袁胜杰.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0):97-99.4王中来.“针药并用”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8,10(6):290-294.5郑亚杰,陈以国.陈以国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08):34-36.

21、6李薇,林丹,邹忆怀,崔方圆.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1,28(05):128-132.7郑应康,王东岩,董旭,刘洋,崔乃松,佟丹,张译尹,王帅.头针治疗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量效和时效参数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08):840-845.8张慧.头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3):74-77.9丁芬,王成云.针灸联合定向透药治疗风痰阻络型缺 血 性 脑 卒 中 的 临 床 观 察 J.内 蒙 古 中 医药,2021,40(09):144-146.10梁增坤,张丽敏,胡勋.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 中 风 后 遗 症 的 临 床 观 察 J.光 明 中医,2018,33(04):459-460.11余智智,李玮,姚旭洁.参芪活血汤联合温针灸治疗 中 风 后 遗 症 临 床 研 究 J.新 中 医,2020,52(18):129-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