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环节篇一: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详细环节毕业设计总根据及设计环节(供参照)框架构造抗震设计环节: 第一步、肯定构造方案与构造布置一、建筑构造体系选型(一) 合理选用构造材料建筑构造材料是形成构造的物质基础,按照不一样构造类型的特点,对的选用材料,就成为经济合理地选型的一种重要方面。按材料分类的构造类型如下:砌体构造体系 按建筑材料分类的构造类型 钢筋混凝土构造体系钢构造体系钢混凝土组合构造体系(二) 合理选择构造受力体系现代建筑中,建筑物的造型可划分为两大类:多层及高层建筑、单层大跨度建筑,按构造受力形式分类,常常运用的构造体系大体如下:混合构造体系 框架构造体系 多层及高层建筑剪力
2、墙构造体系(包括框架剪力墙、全剪力墙构造) 筒体构造体系(包括框筒、筒中筒、成束或组合筒体构造) 巨型构造体系单层大跨度建筑平面构造体系:门式刚架、薄腹梁构造、桁架构造、拱构造 空间构造体系:壳体构造、网架构造、悬索构造、膜构造 框架构造体系多层与小高层常采用框架构造体系。(1)框架构造体系的特点: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构造,框架构造的特点是由梁、柱经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保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构造,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运用空间,也可构成丰硕多变的立面造型。框架构造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
3、好的抗震性能。(2)钢筋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按其施工方式可分为:现浇框架、装配式框架及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地震区框架构造宜优先考虑选择现浇框架构造体系,另一方面是装配整体式框架构造体系,现已很少采用装配式框架构造体系;非地震区的框架构造则可以按照施工条件等原因详细选定。(3)钢框架:钢框架的受力骨架为钢梁、钢柱,按照梁柱连接型式可分为半刚接框架和刚接框架。钢框架的抗震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梁、钢柱相对混凝土梁、柱截面较小,增大了有效运用面积;钢框架自重较轻,大大减少了基础造价;且施工周期短,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钢框架多用于办公楼、旅馆、商场等公共建筑。(4)框架构造体系选用限值:
4、框架构造体系的抗侧刚度重要取决于梁柱的截面尺寸,一般梁柱截面惯性矩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形较大,抗侧移能力较弱,属较柔构造。当层数较多、侧向荷载较大时,为知足侧向刚度和强度规定,需加大截面,很不经济。并且高度增长时,框架构造极点位移和层间相对位移较大,使得非构造构件(如填充墙、建筑装饰、管道设备等)在地震时破坏较严重。因此,框架构造的最大高度受到限制。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的合理层数是615层,最经济是10层左右;规范规定不超过12层的钢构造衡宇可采用钢框架构造;框架构造高宽比不适宜超过表1-2的限值;抗震品级见表13所示。二、构造布置 构造体系肯定后,应当亲密结合建筑设计进行构造整体布置
5、,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造型和合理的传力线路。建筑构造的整体布置,是指其对高度、平面、立面和体型等的选择,除应考虑到建筑运用功能、建筑美学规定外,在构造上应知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规定。地震区的建筑,在构造设计时,还应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设计要到达先进合理,首先取决于清晰合理的概念,而不是仅依托力学分析来处理。肯定构造布置方案的进程就是一种构造概念设计的进程。(一) 构造整体布置原则 一、控制高宽比在高层建筑中,构造的位移常常成为构造设计的重要控制原因、并且伴随建筑高度的增长,倾覆力矩将迅速增大。因此,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适宜过大。一般应知足表1-2的规定。对于知足表1-2的高层建筑,一般可
6、不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和倾覆验算。二、减少平面和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构造平面应尽量设计成规则、对称而简朴的形状,使构造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尽量重叠,以减少因形状不规则产生扭转的也许性。构造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持续,防止刚度突变,防止微弱层。构造上部形成缩小面积的突出部份,这种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鞭梢效应,要采用特殊的措施增强。3、变形缝的设置在多层与高层建筑中,为防止构造因温度转变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裂痕,常隔必然距离用温度缝分开;在高层部份和低层部份之间,由于沉降不一样,往往由沉降缝分开;建筑物各部份层数、质量、刚度不一样过大,或有错层时,用防震缝分开。温度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将高层建筑划
7、分为若干个构造独立的部份,成为独立的构造单元。(二) 框架构造体系布置一、构造布置原则(1)构造平面形状和立面体型宜简朴、规则,使各部份刚度均匀对称,减少构造产生扭转的也许性。(2)控制构造高宽比,以减少水平荷载下的侧移,其高宽比限值见表1-2。(3)尽量统一柱网及层高,以减少构件种类规格,简化设计及施工。(4)衡宇的总长度宜控制在最大温度伸缩缝间距内,当衡宇长度超过规定值时,可设伸缩缝将衡宇提成若干温度区段。二、柱网和层高框架构造的柱网尺寸,即平面框架的柱距(开间)与跨度(进深)和层高,首先要知足生产工艺和其他运用功能的规定,另一方面是知足建筑平面功能的规定,还要力争做到柱网平面简朴规则、受
8、力合理,同步施工以便,有助于装配化、定型化和施工工业化。3、钢筋混凝土承重框架的布置柱网肯定后,沿衡宇纵横方向布置梁系,形成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别离经受各自方向上的水平作用。按照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一样,框架承重体系可分为三种。(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上布置主梁,在纵向上设置连系梁。楼板支承在横向框架上,楼面竖向荷载传给横向框架主梁。由于横向框架跨数较少,主梁沿框架横向布置有助于增长衡宇横向抗侧移刚度。由于竖向荷载重要通过横梁传递,因此纵向连系梁往往截面尺寸较小,这样有助于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不利的一面是由于主梁截面尺寸较大,对于给定的净空规定使构造层高增长。(2)纵向
9、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上布置框架主梁,在横向上布置连系梁。楼面的竖向荷载重要沿纵向传递。由于连系梁截面尺寸较小,这样对于大空间衡宇,净空较大,衡宇布置灵活。不利的一面是进深尺寸受到板长度的限制,同步衡宇的横向刚度较小。(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均布置主梁。楼板的竖向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柱网较大的现浇楼盖,一般布置成井字形式;柱网较小的现浇楼盖,楼板可以不设井字梁直接支承在框架主梁上。由于这种方案沿两个方向传力,因此各杆件受力较均匀,整体性能也很好,一般按空间框架体系进行内力分析。在地震区,考虑到地震方向的随意性和地震产生的破坏效应较大,因此应按双向承重进
10、行布置。高层建筑经受的水平荷载较大,应设计为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构造不该采用铰接,也不该采用横向为刚接、纵向为铰接的构造体系。 三、绘出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标出柱距,对框架进行编号。第二步、初步选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品级一、初估梁柱截面尺寸(1)框架梁截面尺寸: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应当按照经受竖向荷载的大小、梁的跨度、框架的间距、是不是考虑抗震设防规定和选用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等诸多原因综合考虑肯定。一般状况下,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可参照受弯构件按下式估算:梁高h=(1/81/12)l,其中l为梁的跨度。梁宽b=(1/21/3)h。在抗震构造中,梁截面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适宜不
11、小于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适宜不不小于4。(2)框架柱截面尺寸:框架柱的截面形式一般大多为方形、矩形。柱截面的宽与高一般取层高的1/151/20,同步知足h?l0/2五、b?l0/30,l0为柱计算长度。多层衡宇中,框架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不适宜不不小于300mm;高层建筑中,框架柱截面的高度不适宜不不小于400mm,宽度不适宜不不小于350mm。柱截面高度与宽度之比为12。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宜不小于4。为了减少构件类型,简化施工,多层衡宇中柱截面沿衡宇高度不适宜变化。 在计算中,还应注意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对剪压比(Vc/fcbchc0)、剪跨比篇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土木工
12、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一、 建筑设计一、 肯定建筑平面功能分区:如:各个房间功能(宿舍、洗手间、洗衣房、楼梯间、走廊等)、大门、防火疏散通道等二、肯定各个建筑平面的进深、开间尺寸、走廊的尺寸、层高(初步肯定柱网与选择适合的柱、梁、板的重要断面积尺寸。)3、肯定楼面的做法(水磨石/地面砖等)、肯定内外墙的做法(油漆/贴面砖)、肯定屋面的做法(包括防水、保温隔热等)4、肯定各个房间的详细功能散布(如:宿舍的床铺的布置、洗手间大小便池的布置、办公室的布置等)需要完毕如下资料和图纸:(至少要有一张手画图纸)一、底层平面图、原则层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剖面图(至少两个剖面图,至少一种剖在楼梯间处)、立面图(包
13、括正立面图、侧立面图)、重要节点大样图二、计算书中建筑设计阐明:如功能分区设计根据、楼地面及屋面的做法、内外墙面做法等二、构造设计一、荷载计算: 恒载计算:根据建筑设计(楼地面及屋面的做法、内外墙面做法)成果,计算恒载,如梁、柱、楼板及墙自重。 活载计算,根据建筑的不一样肯定活荷载,并肯定荷载传递方向 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物所处地理位置,肯定大体风压、计算风荷载) 地震作用的计算可用底部剪力法。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可用 D 值法。二、肯定一榀计算框架选择一品经典框架进行内力计算,层数诸多于6层、跨数诸多于2跨,规定考虑恒载、活载和地震作用,恒活分开计算。进行内力组合、肯定最不利内力,计算梁柱配
14、筋3、选择一层完整楼板进行梁板构造计算及配筋。(楼盖设计混凝土构造设计的课程设计)4、选择一部楼梯进行荷载导算、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选择楼梯形式梁式楼梯/板式楼梯,选择适合计算方式)五、基础计算(选作)选择适合的基础形式(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由上部构造肯定基础内力,肯定基础截面尺寸、计算基础配筋。六、绘制构造施工图毕业设计规定绘制全数构造施工图纸,以此作为评分根据。(1)一榀框架构造施工图。(2)一层完整楼板构造平面图,一层完整屋面构造平面图,含模板图、配筋及钢筋表、节点大样图、构件编号等: 一根多跨持续梁配筋图。两根以上单跨楼面梁配筋图。(3)一部完整的楼梯构造施工图。(4)基础平面布置
15、图, 含基础、基础梁、构件一览表等。(5)对应框架的基础构造施工图。(6)编写构造设计总阐明。三、整顿计算书、编写设计阐明书(1)计算书规定书写整洁、清晰、统一纸张,并装订成册。(2)编写设计阐明书(包括建筑设计阐明、构造设计中荷载计算、内力计算与组合、配筋计算等进程),要附上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地质资料。(3)答辩后计算书、图纸应装入档案袋,并填写档案袋封面有关内容。毕业设计档案由学院保留。篇三: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算环节框架构造计算环节一、主梁截面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次梁按跨度的1/181/12估算。 根据轴压比限值估算柱子截面。二、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先计算梁、柱的线刚度,然后计
16、算各层横向框架侧移刚度(D值法),判断是不是为规则框架(位移角是不是知足规范规定)。 3、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公式为:Gi?G恒?0.5G活,形成“糖葫芦串”。4、横向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作用下框架构造的内力和侧移计算(D值法),主假如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五、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构造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及弯矩分派法计算恒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另,梁端剪力可按照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相叠加而得。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获得。六、横向框架内力组合,包括框架梁内力组合、框架柱内力组合:首先计算跨
17、间最大弯矩并进行弯矩调幅(梁柱节点在理论计算中一般看做是绝对刚接,但实际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做不到完全刚接,更靠近于刚接和铰接之间。尤其是混凝土梁端开裂后,刚接的假定更是不太成立。竖向荷载作用下,若是根据假定为刚接的理论计算值去设计,而实际做不到完全刚接,那么实质上是低估了跨中截面的实际弯矩值。因此,可以考虑用梁端塑性调幅的方式来体现这一影响。尚有一种方面的考虑,梁端负弯矩钢筋都在梁顶部布置,若是数量过量,很难布置,混凝土也很难浇捣,施工质量没有保障。合适的塑性调幅,相称于减少梁端负弯矩钢筋,增长梁跨中正弯矩钢筋,以便施工,保证质量。弯矩调幅与抗震设计中的强柱弱梁无关,且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
18、力进行调幅。),然后进行框架梁的内力组合,最终进行梁端剪力的调整。框架柱内力组合,取每层柱顶和柱底两个控制截面进行组合,组合后进行柱端弯矩调整。7、框架构造抗震设计时候需要:“强剪弱弯”=调整梁端剪力和柱端剪力;“强柱弱梁”=调整柱端弯矩。八、在算框架梁配筋计算中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之前,是先要调幅,再把调幅后的M,V值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再把各类内力组合中的最大值提出来,进行截面设计,也就是你要问的“在框架梁配筋计算中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一般来讲,对于非抗震设计时,用的是非抗震组合中的最大值;对于抗震设计时,用的是抗震组合中的最大值,并需要进行“强剪弱弯”的考虑,也就是选掏出来的M要乘0.75,V
19、要乘0.85。楼板设计一、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设计波及到单向板和双向板的设计。其中,单向板的长短跨比较大,其受力是单方向的,板上荷载沿垂直于梁方向传递。双向板的长短跨比较小,板将在两个方向受力,荷载从两个方向传递给支承梁。构造设计中,楼板荷载的传递和楼板的构造设计一般按如下规则进行(-板长跨方向、-板短跨方向):当不不小于2时,按双向板传递荷载、按双向板设计;在23之间时,按双向板传递荷载,宜按双向板设计,也可按单向板设计;当3,按单向板传递荷载,按单向板设计。对多跨持续双向板进行弹性设计时,假定支承梁不产生竖向位移且不受扭。求跨中正弯矩:均布活荷载根据棋盘式布置。这种状况当作是满布荷载及距离布置
20、两种状况之和。对于前一种状况,认为各区格板中间支座都是固定支座,对于后一种状况认为各区格板在中间支座都是简支支座,而楼板周围则按实际支承条件。对这两种荷载状况下求出跨中弯矩然后叠加即可求出各区格的跨中最大弯矩;求支座最大负弯矩:可近似按满布活荷载布置,即求得。且认为各区格板中间支座,都是固定支座,楼盖周围仍按实际支承条件考虑。然后按看跨双向板计算出各支座的负弯矩。当求得的相邻区格板在同一支座的负弯矩不相等时,可取绝对值较大者作为该支座的最大负弯矩。按上述方式求得跨中最大正弯矩和支座负弯矩后进行截面设计。按上述方式求得跨中最大正弯矩和支座负弯矩后进行截面设计。对楼板进行截面设计时考虑周围支承梁对
21、板形成的拱作用,将截面的计算弯矩乘以必然折减系数获得弯矩设计值予以考虑。按照所获得的弯矩设计值M进行截面配筋。楼梯设计环节 一、板厚h的肯定:约为梯段板水平长度L的1/301/25。计算梯段板的荷载,并 将斜的恒重变成水平线荷载,然后根据荷载分项系数进行组合得出大体组合2的总荷载设计值,运用M?pln /10进行弯矩计算弯矩设计值,按照M配筋。二、仿照梯段板的配筋方式,进行平台板计算、平台梁计算。独立基础构造设计 一、计算基础面积和地基承载力验算时用荷载原则组合,基础冲切验算及配筋计算采用荷载大体组合。二、计算地基承载力,估算基底底板的面积(先根据轴心受压时面积的1.21.4倍估算)。3、配筋计算:(1)计算基底净反力(基础计算中,不考虑基础及其上面土的重力(由于由这些重力产生的那部份地基反力将与重力相抵消),仅由基础顶面的荷载产生的地基反力,称为地基净反力)(2)计算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3)配筋柱下联合基础设计 一、计算基底形心位置及基础长度。二、基础高度计算。3、基础宽度计算。4、计算基底净反力,绘制基础弯矩剪力图。五、冲切验算,受剪承载力验算,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