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精细化工行业发展综况及投资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总产值
经过多年发展,精细化工已成为我国化学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分支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年增长率超过15%。目前,我国有精细化工生产企业8000多家,生产各类精细化学品达3万种以上,精细化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0%左右。我国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精细化工产品也实现了出口,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2012年精细化工行业完成工业产值为25568.26亿元,同比增长12.57%,增速较2011年回落5.3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精细化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约3.5万亿元,同比增长40%。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精细化工行业将面临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预计2014-2018年,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将保持20%的高速增长,逐步向世界精细化工强国迈进。
从各子行业的发展看,目前,我国农药、染料、涂料、试剂、感光材料、化学医药等行业已具备相当的发展规模;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工业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生物化工、功能高分子等行业也已初具规模。
二、行业规模分析
2012年精细化工行业资产总计和负债总计同比2011年双向小幅走高,但资产增长速率和负债增长速率同时大幅下滑。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也是一致走低。
图表 精细化工行业资产和负债总额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截止2012年年末,精细化工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1332家,从业人员数量1825129人,资产总计17012.55亿元,增速为12.25%,较2011年明显下滑;从业人员数量;同时行业负债总计为8853.60亿元,同比增长13.02%,增速较2011年下滑7.38个百分点。
图表 精细化工行业规模指标
单位:亿元、%、家
年份
企业数量
从业人员
资产总计
增长率
负债总计
增长率
2008.1-11
13899
1831430
9154.29
18.40
4821.79
15.11
2009.1-11
16604
1972989
10862.90
15.00
95617.16
12.30
2010.1-11
17584
2168594
13594.46
21.39
6989.74
20.66
2011.1-12
12511
2185847
16544.01
21.55
8424.84
20.40
2012.1-12
11332
1825129
17012.55
12.25
8853.60
13.0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1年,精细化工行业小微型企业大量倒闭,从业人员数量降低有限,总资产和总负债增速变化较小;但2012年主要是中小型企业数量减少和大型企业裁员,以及产业向高新、绿色环保方向调整,成长性较差的精细化工产品和企业在这段2010年起后金融危机时代逐渐被淘汰。
三、行业经营情况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以及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2012年精细化工产品价格续跌,全年我国精细化工产品销售收入为25117.71亿元,同比增长11.32%,增速较2011年继续下滑;实现利润总额1808.83亿元,同比增长4.75%,增速较2011年大幅降低;行业亏损额为160.42亿元,较2011年增速超过一倍。
从全年情况看,电力、能源等价格上涨、利息支出等财务费用大幅度增加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和新产品研发费用激增,精细化工企业拥有上游原料的比重低,具有竞争优势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等问题依然是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和债务大幅上调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提高了精细化工行业和企业风险。
图表 精细化工行业经营效益
单位:亿元、%
年份
销售收入
增速
利润总额
增速
亏损额
增速
2008.1-11
12274.10
25.99
845.22
19.30
81.31
95.03
2009.1-11
14113.13
12.32
996.92
14.17
65.60
-6.27
2010.1-11
18859.99
31.58
1366.38
35.77
60.19
-7.96
2011.1-12
25761.09
31.23
1995.08
25.58
78.66
35.31
2012.1-12
25117.71
11.22
1808.83
4.75
160.42
72.8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四、行业财务指标
随着下游需求疲软,精细化工产品价格走低,精细化工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行业财务指标以走跌为主。具体来看,精细化工行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以发展能力降低最为明显。2011-2012年,利润总额增长率从25.58%降到4.75%,资产增长率从21.55%降到12.25%,销售收入增长率从31.23%降到12.22。
综合对比,2012年精细化工行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同比2011年降低有限,整个行业抵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仍有投资潜力,但传统精细化工产品利润不断降低,新型产品创新难度大开发推广难度大,致使精细化工行业长线发展压力较大。
图表 精细化工行业财务指标
2012年12月
2011年12月
2010年11月
2009年11月
2008年11月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7.47
18.26
18.13
18.98
18.78
销售利润率(%)
7.20
7.74
7.24
7.06
6.89
资产报酬率(%)
12.17
13.40
12.20
11.24
11.4
偿债能力
负债率(%)
52.04
50.92
51.42
51.71
52.67
产权比率(%)
172.15
103.76
105.83
107.08
111.29
利息保障倍数(倍)
7.91
10.01
9.86
9.13
8.56
发展能力
利润总额增长率(%)
4.75
25.58
35.77
14.17
19.3
资产增长率(%)
12.25
21.55
21.39
15.00
18.4
销售收入增长率(%)
11.22
31.23
31.58
12.32
25.99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次)
10.56
12.17
10.30
9.69
18.30
产成品周转率(次)
23.22
23.04
21.44
15.83
14.23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2.75
2.87
2.74
2.72
2.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中国精细化工发展问题分析
一、量有余而质不足
从20世纪90年代起,石油化工深加工发展及高新技术的兴起带动了精细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精细化工已经成为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领域。随着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的出台,国内石化产业将把重心向行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上转移。《指南》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化工产业应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作为首要目标,力争将精细化工产品率提升至45%以上。预计到2015年,我国精细化工产值将达1.6万亿元,精细化工自给率达到80%以上,进入世界精细化工大国与强国之列。
同时应该看到,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精细化工行业在迎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二、产业结构亟待转型
2011年让中国精细化工企业感受到了一丝凉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由于受到了出口观望态势和内需缩水的双重挤压,精细化工行业从2011年上半年的高歌猛进陷入了经营困局。2011年第四季度80%的企业发展呈现停滞状态。
精细化工产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量大质劣”,产业结构僵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十分严重。同时,目前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在国际高端产品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这些都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
从2011年中国国际精细化工及定制化学品展览会上看到,会场冷冷清清,国内商家大幅度减少,前来洽谈业务的外商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和通用产品市场饱和造成的。
从一组数据中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高端精细化产品的不足。“十一五”期间,我国化工产业利润年均增幅为13.2%,比“十五”同期下降10.2%;而“十一五”期间专用化学品产值在化工行业的比重则提升7%。不难看出,在专用化学品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化工行业整体利润却在下降。这暴露了化工产业结构的致命短板:精细化率偏低。
事实上,我国在精细化工核心领域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农药、染料、化学试剂等产业仍属于传统精细化工行业,却在市场上占据较大比重。根据《指南》对目前我国化工产业结构的分析不难看出,一方面,我国在传统大宗化工产品生产上占据优势,产量明显超过国内市场消化能力;另一方面,受到高科技限制,绝大部分高端化工产品仍需大量进口,依赖性强。其中,有机化学品、合成纤维单体、合成树脂等部分高端材料长年位于进口首位。
产业结构调整是多方面的,除了产品结构调整外,还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按照《指南》要求,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还要从原材料结构、生产布局和企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求。
技术创新对精细化工产业的作用是巨大的,发达国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事实上,精细化工产业最为发达的日本、美国早在10年前就开始开发功能性、环保型高端精细化学品。日本在平板显示器等电子领域的精细化工产品位于世界前列,直接导致日本的显示材料等高端产品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精细化工产业要提升产品竞争力,走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向创新之路转型。
三、政策扶持能否助其发展
尽管精细化工被列为我国优先发展的六大领域之一,但由于该产业门类多、涉及广、产业链联系紧密,因此受到产业政策影响较大。特色精细化工园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优惠政策的实施,同时对产业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二三线城市工业地产的蓬勃发展,国内许多省区都把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作为调整地方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推进集聚的重要举措。
现在园区内各项目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区落实数量超过了过去5年。开封精细化工产业区作为国内首批精细化工园区,由于受到投资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以往几年该园区的建设情况并不乐观。配套设施跟不上,很多从事精细化工生产的企业不得不自己掏腰包,无形中加大了投资风险。从2010年开始,该产业园区完善了园区交通规划、办公用地、配套生活设施等,同时放宽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精细化工企业入驻。截至2012年初,已经先后有数十家企业投产,涉及行业包括农药、涂料、塑料等几十个产业项目。应该说,优惠政策的扶持对工业园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细化工是一项产业关联度大的行业,客观上要求园区的产业定位必须准确,园区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公共设施之间要达到和谐。化工园区能够为精细化工生产提供一个稳定、方便的基地,从而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同时,化工园区还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一个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平台。
园区可以借助国内科技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优势,锁定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高端精细化工产品,通过国外技术引进、消化,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精细加工产业链。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规划了第一批15个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随后又增加了以上海为代表的多家大型石化工业园。截至目前,国家级化工园区共有60多家,这些化工园区绝大多数涉及精细化工产业。从产业布局上看,我国精细化工生产大部分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天津和广东等沿海地区。
从精细化工产业一体化的角度来看,国内化工园区也不是独立的,应该形成由点到面的效应。目前,中西部工业园区无论从数量还是功能上都不及沿海地区,还存在较大发展潜力。
三、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应对措施
一、加强研发投资
精细化工行业所要求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技术来源于研发。精细化工产品中,三分之二的价值来源于原材料,另外三分之一来源于技术,而对刚开发出来投人市场的新品种而言,技术所创造的价值则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技术音量高,附加值也就高,可见技术对精细化工发展的重要程度。目前,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档,高档产品的竞争力很弱,相当部分的高档精细化工产品更新换代靠进口。因此我国要抓紧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国内紧缺的、市场前景好的高档产品或新产品对提升我国的精细化工行业竞争力及提高企业赢利能力相当重要。
二、产品的研发必须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精细化工产品是为其它行业服务的,向它们提供有效的功能材料,它的市场需求取决于它所服务的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产品的研发者必须深人到应用领域,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前景及需求特点,改进现有产品,并根据具体需要开发新产品。
三、加强企业集团化建设,使产品系列化、多样化
我国的精细化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尽管精细化工行业的产品特点是需求品种多,单品种需求数量有限,产品更新快,生命周期短,但由于产品的研发、营销在前期需要大量的投人,我国的企业规模太小,无法达到研发、市场营销所要求的规模经济。虽然受市场限制,单个产品的产量难以增加,但可采取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手段来扩大总产量,实现相关的规模经济效益。
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尽管国外的产品对我国时常形成一定的冲击,但这些冲击主要是高端、新型市场。我国产品在低档产品市场还是具有优势的。可以多与国外同行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引进高端产品技术,加以吸收、改进、创新,增强我国产品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四、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资金成本风险
随着美国货币宽政策QE3、QE4执行,引发了一轮纸币泛滥浪潮,加上2008、2009两年国内投资大幅增加,两者协同作使国内各行业产能过剩,投资收益大幅降低,从2012年开始,货币政策一直相对紧缺。在此影响下,精细化工企业的财务费用大幅上升,对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企业的货币政策风险加大。所以,未来精细化工生产企业仍会面临资金使用成本较高的风险。
二、兼并重组风险
受政策影响带动,精细化工联合重组步伐明显加快。大型企业快速兼并重组会导致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加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则会在行业整合的趋势下,竞争力面临被大型企业削弱的趋势,原材料资源、市场资源都有被侵占的风险。
三、供求失衡风险
从目前的精细化工行业的供需局面来看,国内的供需总体形势是供过于求;国外的经济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国外的需求受到低迷的经济环境影响持续疲软。总体来看,预计供给在一定时间内仍将大于需求。且精细化工行业本身已经存在落后产能,加上需求萎缩,行业内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扩张,供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进一步拉大,供需失衡风险也随之增大。
四、产品结构风险
目前全国有精细化工生产企业8000多家,生产各类精细化学产品达3万种以上,年生产量约1300多万吨,年产值约3900亿元,精细化率达到4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虽已成为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大国,农药、染料、涂料、橡胶加工等传统精细化工行业却仍面临着“量有余而质不足”的困境,主要表现在高端产品缺乏,而低质商品过剩成产严重,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总的来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产品和通用产品为主,高档、专用产品比例较低,我国精细化工行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五、环保需求风险
精细化工行业进一步增加节能减排指标任务仍然艰巨。精细化工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量虽然不大,污染却较为严重,随着国家“十二五”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行业内企业均面临着较大的节能减排风险。要切实解决行业的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问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我国对工业节能减排十分重视,企业必须提高环保意识,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
六、原材料价格风险
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磷矿石是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国际原油价格长期以来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煤炭市场由于受资源整合的影响以及运力的限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上涨的趋势;天然气价格随着原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这些因素都对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动力煤价格的不断走高,导致电价有上调的趋势。
五、中国精细化工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精细化学品是化学工业中收入占比最大也是同比收入增长最快的行业。2014年,精细化学品行业占化学工业利润总额的44%,同时利润总额增速达10%以上。未来中国专用化学品也将保持年均8.4%的快速增长。
化工产业下游的精细化学品行业呈现出“一低四高”的特点,即直接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市场开发费高、技术服务费高、研究成本高。
目前,在精细化学品行业,民营企业是主力军,占企业总数的79%。其中,化肥农药行业落后产能较多,仍有大量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准备进入该领域,十三五期间,主要完成产业结构优化的任务;涂料方面,以外资和民营企业为主,目前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良好;油墨方面,也是以外资和民企为主,但行业集中度较高,十三五时期,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颜料方面,钛白粉产业集中度较高,企业进入壁垒高,炭黑则主要集中在外资和民企中,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染料方面,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地区,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65%。化学试剂和助剂行业企业分散度高,产品主要是中低档,国外公司正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力度;专用化学品方面,产品种类和企业数量较多,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需求推动。
对于专用化学品,以巴斯夫、陶氏、阿克苏诺贝尔、杜邦等为首的25个领先专用品化学企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大型化工企业均有退出大宗商品领域、收购专业化学品业务的趋势。2014年全球化学品市场达到了38500亿美元,其中大宗化学品占据了83%的比例,精细化学品占了3%,专业化学品占了14%。在过去的3年中,专业化学品一直保持稳定发展,增长速率一般在5%左右。2014年专业化学品的总产值达到了5450亿美元,在这些份额中,北美占据了25%,中国23%,西欧和日本也有较大份额。中国地区在2013年正式超越了西欧地区,成了专业化学品市场全球第二大消费体。伴随着消费驱动型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大,一些新兴市场将为专业化学品市场注入更多的动力。
尽管前景较好,但是十三五期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企业普遍有中长期战略规划不清晰,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的不足;原料品种多,缺乏科学的供应商管理和原料质量控制系统,缺乏对原料价格的远景判断能力,经常受制于原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缺乏稳定的物流通道,使物流压力较大;生产计划性有待提高,多数企业严重依赖订单排产,缺乏前瞻性和预测性,生产计划的制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多;自主研发力度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慢,多以模仿和仿制国外产品为主;分销管理过于分散,分销商层级多,数量大底层市场信息反馈速度慢,所得市场信息缺乏整理和分析;人员稳定性和人力成本上升,流动性偏大,不利于技术研发的持续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