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南昌市绳金塔街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9756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南昌市绳金塔街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南昌市绳金塔街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南昌市绳金塔街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2摘要: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市更新使历史文化街区所具有的独特城市风貌丧失,对其更新与保护成为关注问题,借用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对绳金塔街区城市形态进行研究。文章发现: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已形成,之后巷道数量增加及合并扩宽。地块数量减少,靠近城市次干道地块通过合并面积增大,建筑基底中的满铺式、排列式和巷道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街区容积率上升,建筑密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建筑聚集情况根据时期发生变化。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urban renewal has lost the u

2、nique urban style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and its renewal and protection has become a concern.The urban morphology of Shengjin Pagoda Block is studied by borrow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methods of urban morphology.The result shows four important conclusions:the street system of the Shengji

3、n Pagoda Block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fter that,the number of lanes increased and merged and widened.The number of plots decreased,and the plots closed to urban secondary roads increased in area through merger.The full pavement,arrangement and

4、roadway type in the block-plans hav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The overall floor area ratio of the block increased,the building density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and the building aggregation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period.关键词:平面格局;建筑密度;城市形态学;绳金塔历史街区Keywords:plot

5、ratio;building density;urban morphology;Shengjin Pagoda Block文周志仪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桂梦瑶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周韬南昌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讲 师(通讯作者)DOI:10.19875/ki.jzywh.2023.11.052引言城市处于不断的更新之中,城市面貌不断变化,使过去承载着传统文化与记忆的历史建筑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环境遭到破坏。绳金塔街区现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绳金塔,存有民国时期建筑,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由于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街区内建筑破败,风貌丧失。2011 年编制的南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绳金塔街

6、区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2017 年提出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152020)将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大部分改为商业用地,进行统一商业开发,更新和保护问题更加明显和突出。绳金塔街区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采用康泽恩的城市形态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街区城市形态的变演过程和特征进行研究,借助 GIS 数据统计管理及空间分析功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以及更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1 相关研究综述康泽恩学派是起源于德国,发展于英国的城市形态学理论1,该理论在康泽恩的城镇平面格局分析:诺森伯兰郡安尼可案例研究中得以完整阐述。由谷凯 2001 年引入中国,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怀特汉德(J.W.R Whitehand)

7、对中国的北京陟门山地区、平遥古城、广州华林寺与同福西路地区进行研究。在此之后,城市形态学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理论引进及本土化方面,谷凯提出西方历史城镇物质形态研究方法对中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陶伟将西方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办法和政策框架引入2,张剑涛讨论康泽恩理论在中国传统风貌保护区规划的应用前景3。姚圣提出康泽恩理论应用在中国出现困境的解决方法4。案例实践方面,田银生教授的城市形态研究室分析城市、街区和村落形态演变过程和成因;肖景馨、熊筱等人利用康泽恩学派理论,探讨庐山牯岭镇城镇景观的保护管理策略5。以上研究中,康泽恩学派研究地区多处于珠三角地区,内陆地区涉略较少,集中在历史资料较

8、多的地区,受到历史资料的限制,未形成广泛应用。对于南昌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李和平等人就棚户区改造与历史街区保护的共赢问题,采用延缓接受算法进行量化分析,提出双向选择中的最优匹配模式。陈怡冉探讨现代商业与历史街区结合模式。钟延芬采用空间句法以及 ArcGIS 技术对街区内的商业聚集与城市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上研究大多由本地高校研究团队完成,研究内容停留在宏观层面的建筑现状以及其商业模Evolution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Morphology:A Case Study of Shengjin Pagoda Block,Nanchang

9、城市形态学视角下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以南昌市绳金塔街区为例163236|2023|11城市更新成。金塔东街是80年代后将原有巷道扩建而成7。街区内部巷道宽度约为 1 3m,大多数为东西走向,长度较短,用于连接支路。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街区的街道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基本成型。变化主要在于巷道的数量变化以及城市支路的整合升级,原有巷道扩宽成为支路,原有支路继续强化,街道尺度明显增大。其余大部分巷道仅穿越一个街区,巷道两侧与支路形成丁字路口。3.3 街廓及地块街廓是指没有被街道占据而又被街道边线限定的区域,其中包括一块或者多块地块。街区内的街廓由城市次干道和支路围合而成,内部含有巷道,而不

10、含有城市道路。通过历史地图可知,金塔东街建成之前,街区内主要划分为东西两块街廓,称为“母街廓”,其尺度较大,呈不规则形,面积分别为 6.1 公顷和 7.8 公顷,长短轴之比均为 1 1。在此之后“母街廓”被新增支路划分为四个街廓,整体尺度减小,其中三块街廓面积相近,仅有一块面积偏小,形状均为不规则形,长短轴之比均为 3 2。在平面格局要素之中,地块变化直接影响街区的形态特征,地块是基本的土地使用单元。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不同时期的地块面积进行分组,分别为大、大中、中、中小和小地块(图4)。随着街区的发展,地块数量显著减少,面积逐渐增大,具有明显分布特点,发展与起步时期地块情况相近,与更新时期

11、情况差距较大。从分布情况来看,大中地块主要分布于站前西路与绳金塔街北端一带以及远离支路的街廓内部,绳金塔街两侧多聚集中小地块及小地块。数量上以小地块为主,面积随着时间发展逐渐增大。不同的建筑类型的地块形状与面积发生变化。城市更新前后,各类建筑地块面积普遍增大,尤其是居住、商业以及宗教建筑地面增幅明显。3.4 建筑基地建筑基地受到地块形式和建筑功能的影响而产生多样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建筑类型和相近时期背景下产生的建筑基底形式往往具有相似性。绳金塔街区的建筑基地形式历年来主要有满铺式、独立式、围合式、排列式和巷道式五种形式。其中满铺式、排列式和巷道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满铺式和巷道式属于城市更新之

12、前的特色形态,常见于传统商业建筑、传统居住建筑及天井式住宅,多由居民自发建设,布局杂乱;独立式是由于近代新建行政办公建筑、现代大型商业建筑产生,建筑边界线与地块边界线留有适当间距;围合式用于工业、宗教、教育建筑,通过建筑物、构筑物与绿化围合,内部具有独立交通系统;排列式由近代的统一规划布局产生,多为中高层居住建筑,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巷道式仅限于传统居住建筑,建筑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行列式分布图对街区层面的城市形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平面格局包含建成区内所有地物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街道及街道系统、街廓及地块和建筑基地平面。街道是指街道边线所界定出的用于交通的开敞空间,街道系统是由多条街

13、道所构成的交通网络。街廓是指没有被街道占据而又被街道边线限定的区域,由一系列地块组成。地块是基本的土地使用单元,沿着街道边线排列,具有独立临街面。建筑基地平面是指建筑实体所占据的地面区域,由建筑外墙边线围合限定而成。平面格局三大要素是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利用 GIS 进行数据统计管理及空间分析,对街区的建筑密度、容积率以及核密度进行对比,探求街区内部构成要素演变规律和特征。3.2 街道系统根据城市形态的平面格局理论,街道是指街道边线所界定出的用于交通的开敞空间,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容易保存下来的元素。通过历史地图,绘制出绳金塔街区周边以及内部重要街道的分析图(图 3)。根据街道

14、宽度以及在城市街道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街区内主要街道系统划分为三个等级: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巷道。城市次干道站前西路于 1951 年修筑,承担进入街区的主要交通功能,机动车流量大。街区内部支路绳金塔街、前进路以及金塔东街宽度均为 12m 以下,分担一定机动车流量。十字街 1966 年与原有的胶皮巷和欧家井合并而式,对其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微观层面的城市形态分析较为缺乏。2 研究区域概况近代以来,南昌城市发展限制在老城墙之内,直到 1928 年,南昌拆除老城墙开辟马路,城市规模逐渐扩大。绳金塔街区位于老城南门(进贤门)之外6,位于交通要道之上(图 1),自古以来便是城外繁盛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之后,政府以公共事业建设为切入点,展开城市建设。1982 年,因绳金塔年久失修,政府决定对其修复,针对周围建筑及环境进行整治。2011 年,绳金塔街区列为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街区进入城市更新阶段。根据南昌市以及该地区的发展建设过程,街区形态阶段可划分为:19491982 年起步时期、19832011 年发展时期以及 20122021 年更新时期,总共三个时期。2017 年编制的南昌市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将绳金塔街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以及建设控制地带。核心保护区为绳金塔公园以及十字街两侧地段,面积为 5.11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包括核心保护区以及向外 50 80m 地区,北至站前西路,南至前进

16、支路北侧,东至会堂东路西侧,西至前进路、前进支路,保护范围面积14.5 公顷(图 2)。3 城市形态分析3.1 基本理论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历史地图 11949 年绳金塔街区与老城关系图(图片来源:作者根据南昌市城建档案馆资料改绘)图 2绳金塔街区范围及现状(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谷歌地图改绘)图 3街道系统分析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164参考文献:1谷凯.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J.城市规划,2001(12):36-42.2陶伟,汤静雯,田银生.西方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康泽恩流派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05):108-114.3张剑涛.

17、城市形态学理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4(06):58-66+96.4姚圣,陈锦棠,田银生.康泽恩城市形态区域化理论在中国应用的困境及破解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03):1-4.5肖景馨,石春晖,宋峰.基于城市形态学的文化景观利用强度评估与保护管理策略制定以庐山牯岭镇为例J.中国园林,2017,33(06):89-93.6史志编撰委员会.南昌市交通志M.南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7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西湖区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于巷道两侧。3.5 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建筑密度和核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的聚集程度和分布状况。

18、容积率则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展现街区内的建设用地使用强度(表 1)。从街区整体情况看,起步时期街区建筑密度适中,建筑明显集聚分布于绳金塔街的北部,容积率偏低,建筑多为 1 2 层。发展时期建筑密度有所减小,但容积率增加,总体建设强度增加,建筑除了在绳金塔街的北部继续集聚,中部街区内部也出现集聚情况。更新时期,建筑密度再次上升,容积率上升,建筑层数增加,建造强度增加,绳金塔街北部和中部建筑因城市更新以及绳金塔保护区的建立,建筑集聚程度减弱,街道南部建筑聚集,金塔东街部分因为没有处于城市更新区域,建筑聚集明显。结语绳金塔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在城市扩张及更新的过程中,空间形态发生变化,对其不

19、同时期的城市形态演进特征归纳如下。起步时期,街道系统基本成型,街廓尺度大,内部存在大量空地,地块集中于支路两侧,建设强度不高,尺度较小,为后续发展提供空间。发展时期,街道系统在上个时期的基础上发展出许多内部巷道,加强街区内部地块的联通性,原有空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建设强度增加,多为居民自发性建设,地块数量增加,地块尺度因合并增大,出现新的建筑基底类型。更新时期,部分尺度小的巷道合并拓宽成为新的支路,对母街廓进行划分,通过合并出现特大地块,分布于主干道一侧,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大幅度上升,街区进入建设的高潮阶段。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保护,应尊重城市发展历史,在保存其街道系统及街廓的基础上,对传统风格的建筑以及地块形式加以保留,避免街区格局的大幅度改动,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在保护具有城市风貌特征的区域的同时,对周边的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改善。图 4地块面积变化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表 1地块建筑密度、容积率、核密度对比表(图表来源:作者自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