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974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7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 年 月人口与社会 智慧养老专题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周建芳,公 茗南京邮电大学 人口研究院,江苏 南京;江苏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南京邮电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江苏 南京 摘要以洛阳市区 位上网老年人为调查对象,结合老年群体特点及所处社会阶段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对象(占比)已经出现网络沉迷状况,沉迷表现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因上网而眼花 腰酸 背痛,或有其它身体不适”()、“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会儿,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从个体、家庭、社会 个层面深入分析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回归分

2、析发现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抑郁情况、网络利弊认知、代际沟通频率、家庭约束及社会活动参与情况与老年人网络沉迷状况显著相关。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老年人网络素养教育,通过增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促进老年人健康用网。关键词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代际沟通;家庭约束;社会支持;健康老龄化中图分类号;:,;,;,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居家养老家庭支持体系研究”()作者简介:周建芳,博士,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引用格式:周建芳,公茗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口与社会,():,(),“,”(),“,”(),“”(),:;一、问题的提出 年 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

3、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要求促进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弥合数字鸿沟。社会更加重视“数字鸿沟”问题,社区与老年大学开设了老年人群数字教育等一系列课程并提供相关服务,全社会采取多种手段通过数字技术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让更多老年人触网,以“数字化”促进健康“老龄化”,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社会的发展成果。根据第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年 月,互联网普及率达,岁及以上网民占比由 年 月的 提升至,老年网民成为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的用户群体,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渐显。然而,随着老年群体触网的比例加大,老年人的网络粘性也在不断增加。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指出,超过 万老年人日均在线超 小时,

4、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 小时,平均一天之内登录 次,登录频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部分老年人每天除了基本生活之外的时间都消耗在移动互联网上。那么,网络粘性不断增加的老年群体是否会出现网络沉迷现象?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老年群体网络沉迷的发生呢?二、文献回顾既有关于网络沉迷的研究主要包括定义与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和应对举措三方面。从网络沉迷概念的界定来看,匹兹堡大学 博士发展完善了伊万戈登伯格提出的网络沉迷概念。对于网络沉迷的测量,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量表依据 的诊断标准改编而来,这些量表和问卷作为区分网络沉迷和非沉迷的重要工具,对网络沉迷的评定和诊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台湾学者陈淑惠根据国外已

5、有的工具,修订和编制了适合中国人群的测查量表 中文网络沉迷量表();崔丽娟等参照 和戈登伯格的标准,编制了包括 个项目的测查量表;白羽、樊富珉等以大学生为样本,对陈淑惠的量表进行修订,建构了包括 个题目的 级自评量表。在网络沉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面,既有研究大多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截至 年 月,全球过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人数占比,而我国则接近,高出 个百分点。陈天丽等人研人 口 与 社 会 年究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个体、家庭、社会等方面。其中个体特征分为生理、心理和行为选择等方面。在心理因素方面,滕雄程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个体焦虑与网络沉迷显著正相关。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沉迷主要源

6、自青少年主动的个体行为选择,他们往往被网络限制了眼界,认知机制受到影响,从而主动选择沉迷于其中。从家庭特征来看,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家庭。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网络沉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主要影响因素。从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方面来看,有学者认为缺乏社会支持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主要外部原因。另外,网络自身所具有的更新快、互动强、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时间无限制、空间无边界、道德几乎无约束的环境对年轻人具有极强的诱惑力。网络沉迷的应对举措也主要针对青少年人群。从应对主体看,建议从青少年自身和家庭介入进行预防。从青少年自身入手,可以采取思想调控、行为干预、心理介入

7、、沉迷转化等多种方法介入防治,有研究证明了采用认知干预防治青少年网络沉迷的有效性。另有学者认为,重塑家庭规则和改善沟通方式是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主要办法之一,应促进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的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个体等多方共同努力。从应对时效来看,网络沉迷的治理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持续不断地修正和反馈。从应对手段看,在技术层面上,建议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网络信息,设定不同等级的访问权限,尤其要尽量避免青少年接触网络色情、暴力等信息,在分级制度中应当让青少年增强对负面内容的免疫力。同时,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惩处范围

8、。学界关于老年群体网络沉迷的研究较少,仅个别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老年人沉迷网络的发生机制和干预措施。孙瑜晨对北京地区 名老年人进行调研发现,老年网络沉迷者的比例不容轻视。杜鹏认为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以及家庭、企业和社会支持不足共同造成了老年网络沉迷这一现象。还有少数研究关注到老年人过度使用网络的不利影响。可以看出,既有对老年群体网络沉迷的研究尚未形成体系,且缺少专题的实证研究,使得社会对老年群体可能存在的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缺乏了解。因此,本研究将洛阳市的城市触网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程度进行测量,并分析个体、家庭、社会因素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以期为促进老年人科学用网、提高数字素

9、养提供参考。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作者团队在 年开展的“城市老年群体网络使用现状”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为在河南省洛阳市内定居的、年龄在 岁及以上的、使用网络的老年群体。调查以作者所在社区的触网老年人为种子,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产生样本,被调查老年人覆盖全市。年 月在河南省洛阳市进行了预调查,正式调查于同年 月底完成,最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 份。问卷调查主第 期周建芳,公 茗: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要采取自填、送发问卷、调查员上门访问被调查对象后代填的方式。问卷内容是研究者参考既有研究自我设计的,包括被调查老人个人信息、家庭基本信息、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沉迷情况、网络使用的影响

10、 个方面。(二)变量设置因变量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网络沉迷的量表可参考,研究团队结合老年人群体的特点,借鉴 博士于 年提出的网络沉迷测查量表,对台湾陈淑惠教授本土化的中文网络沉迷量表()进行改良,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设计本研究的老年人网络沉迷测查量表。网络沉迷量表共有 个条目,包括戒断症状(如若被迫离开网络,个体就会坐立不安、情绪低落)、耐受症状(如随着使用者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必须通过增加网络使用时间才能在网络中获得与原来相当程度的满足感)、强迫症状(如个体有无法自拔的上网冲动)、时间管理问题(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迷时间太长而耽误吃饭、睡眠等)和人际与健康问题(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

11、沉迷时间太长而与身边人疏远或造成身体不适)个维度。量表采用李克特自评式 点量表记分方法(极符合 分、符合 分、不符合 分、极不符合 分)。各维度的总分为所含条目之和,取值范围分别为 分、分、分、分、分。量表总得分则是 个维度得分之和,取值范围为 分,得分越高,表示网络沉迷程度越深。各条目的倾向性比率为“极符合”和“符合”两项的占比累加。由于因变量分布为非正态分布,因此本研究在具体分析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时,参照并沿用以往研究的划分标准,采用 分作为分界点,将网络沉迷发生风险定义为一个二分类变量,得分大于 分为网络沉迷,小于等于 分为正常,即可认为受访者目前没有沉迷网络。分析显示,本次样本中

12、,网络沉迷测量的 个指标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说明内部一致性较好,有较高的测量信度。自变量关于青少年的网络沉迷问题,网络具有的负面特性、家庭沟通缺乏、学校有关网络教育的不足以及青少年个体认知与心理需求的缺失,是人们最常归因的几个方面。个体因素中除了个人基本特征,心理健康情况与对网络的认知与态度也是重要的变量;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对学生上网的教育与引导、家庭沟通与交流等;社会因素涉及政府对网络环境管制的政策措施、校园活动参与、校园环境等。而在研究老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时,虽然主体不同,但同样离不开当下社会环境、家庭以及老年人个体作用的影响,有学者倡导分析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应从“个体家庭社会”出发并

13、结合老年群体的特点。综上,参考以往研究框架及变量选取,针对老年群体及其所处社会阶段的特点,研究从个体、家庭、社会 个层面考虑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影响因素。在个体特征层面,将受教育程度、所患慢病数量、心理健康、网络利弊认知、在业情况、收入情况作为自变量。其中,以抑郁情况来考察心理健康,借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选用的抑郁量表()中的 个指标来人 口 与 社 会 年计算心理健康得分,按频率将相应的 级选项调整后重新编码赋值,这 个指标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说明内部一致性较好,可进行加总求和。总分在 分之间,得分 分及以下为正常,分为轻度抑郁,分以上为重度抑郁,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在家庭特征层面,将代际沟通频

14、率、家庭约束等指标纳入自变量。在社会特征层面,将社会交往频率、社会活动参与项数等作为自变量。四、研究结果(一)被调查老人基本情况被调查老年人中男性有 人,占比;女性有 人,占比。岁的老年人占比最大(),其次是 岁的老年人(),岁及以上老年人仅占。个体特征方面,有 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 职高 中专及以上,的被调查老年人有配偶。没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占,超过 的老年人患 种慢性病,的老年人至少患有 种慢性病。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占,的老年人有抑郁症状,其中 的老年人需要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另外,半数以上老年人认为上网利大于弊。有 的老年人在业,其中,处于全职工作状态和部分时段兼职的在业老年人比例

15、相等。每月个人收入在 元之间的老年人占,个人收入在 元以下的老年人占。家庭特征方面,有 个子女和有 个及以上子女的老年人占比较大,分别为 和,有 的老年人独居。代际沟通频率每周至少 次的被调查者占。来自家庭的约束根据频率由低到高分别是从不、偶尔、有时、经常。社会特征方面,社会交往频率每周至少 次的被调查者占。参与过 项线下活动的老年人占,参与过 项及以上的老年人占。具体情况见表。表 被调查老年人基本情况变量变量值分布个体特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 职高 中专及以上 婚姻状况有配偶;无配偶 患慢病情况没有慢病;种慢病;种及以上慢病 心理健康正常;轻度抑郁;重度抑郁 网络利弊认知利大于弊

16、;弊大于利;利弊相当;不知道 在业情况是;否 个人月收入 元以下;元;元以上 家庭特征子女数没有子女;有 个;有 个;有 个及以上 居住模式独居;非独居 代际沟通频率每周至少 次;周以上 次 家庭约束频率经常;有时;偶尔;从不 社会特征社会交往频率每周至少 次;周以上 次;从不 线下活动参与项数 项;项;项;项及以上 第 期周建芳,公 茗: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二)老年人网络沉迷现状被调查者网络沉迷总得分为 分。得分高于 分,出现网络沉迷的有 人(),戒断症状、耐受症状、强迫症状、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 个维度的条目均分分别为 分、分、分、分和 分,说明被调查老人戒断症状维

17、度上的沉迷状况最为严重。表 各项具体表现中,出现症状的倾向性比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因上网而眼花 腰酸 背痛,或有其它身体不适”()、“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会儿,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而得分较低的,也即倾向性最弱的两项为“曾不只一次因为上网而睡不到 小时”“习惯减少睡眠时间,以便能有更多时间上网”,都属于时间管理问题。表 被调查老人网络沉迷各条目选择比例及倾向性比率维度具体表现选择情况极符合符合不符合 极不符合倾向性比率戒断症状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网,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网络断连或接不上时,我觉得自己坐立不安不管再累,上网时总觉得很有精神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网,

18、就会情绪低落我只要有一段时间没有上网,就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什么耐受症状我发现自己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我每次都只想上网待一会儿,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近半年以来,我平均每周上网的时间比以前增加许多比起以前,我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强迫症状我不能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我每天早上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我每次下网后其实是要去做别的事,却又忍不住再次上网没有网络,我的生活就毫无乐趣可言我曾试过想花较少的时间在网络上,但却无法做到时间管理问题曾不只一次有人告诉我,我花了太多时间在网络上我曾不只一次因为上网而睡不到 小时我习惯减少睡眠时间,以便能有更多时间上网我曾因为上网而没有按时吃饭我会因为熬夜上网

19、而白天精神不佳人际与健康问题上网虽对我的日常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我仍未减少上网发现自己专注在网络上而减少和身边人的互动我曾因上网而眼花 腰酸 背痛,或有其它身体不适上网对我的生活已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为上网我和家人的互动减少了因为上网我平常休闲活动的时间减少了上网对我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人 口 与 社 会 年(三)不同特征老年人的网络沉迷比较研究运用卡方检验将不同个体、家庭和社会特征的老年人网络沉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表 所示。表 不同特征老年人的网络沉迷差异分布特征对照组()沉迷组()值(值)个体层面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所患慢病数量 种及以下()()种

20、及以上()()心理健康正常()()轻度抑郁()()重度抑郁()()网络利弊认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利弊相当()()不知道()()月收入情况 元()()元()()元()()()()()()()家庭层面代际沟通频率每天()()每 天 次()()周 次或更少()()家庭约束经常()()有时()()偶尔()()从不()()()()社会层面社会活动参与项数 项()()项()()项()()项及以上()()()个人特征中,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的网络沉迷状况有所不同,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比重相对较高(,)。患有 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在网络沉迷组中所占比重小(,),有重度抑郁症

21、状的老人网络沉迷比重低(,第 期周建芳,公 茗: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相比认为网络利大于弊和利弊相当的老年人,认为网络弊大于利和不知道的老人网络沉迷占比高(,)。个人月收入在 元以下的老年人在网络沉迷组的比重高,在对照组的比重较低(,)。家庭特征中,代际沟通频率、家庭约束与老年人网络沉迷显著相关。随着代际沟通频率增加,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占比减小。在家庭约束中,经常受到家庭约束的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比例最低,从未受到家庭约束的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比例最高(,)。社会特征中,不同社会活动参与情况的老年人网络沉迷状况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项数的增多,网络沉迷的比例逐

22、渐下降(,)。其他因素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四)老年人网络沉迷影响因素 回归分析以老年人是否网络沉迷为因变量,以前文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变量受教育程度、所患慢病数量、心理健康、网络利弊认知、收入情况、代际沟通频率、家庭约束、社会活动参与项数为自变量,变量具体赋值情况见表。自变量的容忍度数值均大于,值均小于,说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关系。表 给出了 回归的结果,所患慢病数量、心理健康、网络利弊认知、代际沟通频率、家庭约束、社会活动参与是影响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显著相关因素。表 老年人网络沉迷的 回归模型变量赋值变量变量含义与赋值因变量网络沉迷否;是自变量个体层面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23、高中及以上所患慢病数量没有慢病;种;种及以上心理健康正常;轻度抑郁;重度抑郁网络利弊认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利弊相当;不知道月收入情况 元以下;元;元以上家庭层面代际沟通频率每天;每 天 次;周 次或更少家庭约束经常;有时;偶尔;从不社会层面社会活动参与项数 项;项;项;项及以上表 老年人网络沉迷的 回归分析变量类别标准差()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所患慢病数量(种及以下)种及以上()心理健康(正常)轻度抑郁()重度抑郁()人 口 与 社 会 年续表变量类别标准差()网络利弊认知(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利弊相当()不知道()月收入情况(元)元()元()代际沟通频率(每天)每 天

24、次()周 次 更少()家庭约束(经常)有时()偶尔()从不()社会活动参与项数(项)项()项()项及以上()注:括号内为对照组变量在个体因素层面:患有 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网络沉迷发生风险是患有 种慢性病或没患病老年人的 倍;有重度心理抑郁倾向的老年人网络沉迷发生风险是无抑郁倾向老年人的 倍;对于网络利弊认知不清的老年人网络沉迷发生风险是认为网络利大于弊老年人的 倍。在家庭因素层面:每 天有 次代际沟通的老年人网络沉迷发生风险是每天进行代际沟通的老年人的 倍,表明较低的代际沟通频率可能是老年人发生网络沉迷的危险因素。从没有受到家庭约束的老年人网络沉迷发生风险是经常受到家庭约束的老年人的 倍,

25、表明家庭约束少可能是老年人发生网络沉迷的危险因素。在社会因素层面:参与 项社会活动的老年人网络沉迷发生风险是参与 项社会活动的老年人的 倍,表明丰富的社会活动参与可能是老年人网络沉迷的保护因素。老年个体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与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关联并不显著。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触网老年人的网络沉迷现象应当引起社会关注。在本文调查对象中,半数以上的触网老年人具有网络沉迷情况,老年人网络沉迷的主要表现由高到低依次是耐受症状、人际与健康问题、戒断症状、强迫症状、时间管理问题。据统计,世界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发生率为;中国青年网络协会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地区 的青少年网民受到网络沉迷的困扰;孙瑜晨

26、通过对比研究发现老年群体网络沉迷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由此可见,相比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网络沉迷的程度更深,可能与青少年用网往往受到学校和家长多方面的制约,而老年人大多已经是完全退第 期周建芳,公 茗: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休状态,闲暇时间明显较多有关。但是,网络沉迷现象的普遍存在,提示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社会都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跟踪网络沉迷的可能影响,以实现早期的预警和预防干预。个体、家庭、社会层面因素均与老年人网络沉迷息息相关,老年人健康用网的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支持力度不足。个体方面,网络利弊认知对其网络沉迷产生重要影响,这方面老年人和青少年的情况相似,老年群体如果对于网络的利弊认知不

27、够客观,预防和缓解网络沉迷的意识也会相应不足。从家庭来看,超过 的老年人从未受到网络使用的家庭约束,家庭中代际沟通较少,家庭成员给予老年人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较少。在社会特征层面,社会活动参与是影响老年人网络沉迷的重要因素,这与青少年群体网络沉迷在社会层面上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致,邓英欣发现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网络沉迷呈显著负相关。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退出了社会生产领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由于线下社会活动参与度较低,许多老年人选择上网来消磨时间,这导致部分老年人逐渐沉迷于网络。另外,互联网中的虚拟社区和社交群体没有时间和空间障碍,促使一些老年人在网络上寻求慰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上网获得满足,但是部

28、分老年人可能将现实的心理需求过多转移到线上,导致其陷入网络沉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仅仅考虑老年人的物质保障是不够的,对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需要予以充分支持,线下活动的匮乏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得老年人缺少文化娱乐活动参与机会,缺乏社交途径,也可能会致使其沉迷于各种网络应用之中。(二)建议由于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的关注处于起步阶段,尚没有成熟和较为权威的量表可以借鉴与利用,本研究借鉴青少年网络沉迷相关研究对此进行了尝试,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的测量如何更为科学和有针对性还需要学界的进一步研究。同时,由于可行性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局部地区非随机调查的样本,研究结果尚不能推论到所有城市老人。但本研究

29、样本的基本构成(年龄、性别、收入等)与实际触网老年群体较为一致,研究结果仍然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可以反映当前老年群体存在的网络沉迷问题及其严重性。根据本研究的发现,建议:加强网络认知教育,提升老年群体自我管理能力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是促进老年群体健康用网的长久之计。建议将网络沉迷认知纳入当前教育部门主管的各级老年教育和民政部门主管的社区数字适老化促进行动之中,创建并推广符合老年群体生理心理特征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首先,在观念层面,倡导老年人自我管理,积极调整上网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清醒地接触网络。认清网络的根本属性,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更加理智地看待网络,提升网络认知。其次,在健康知识层面,促进老年人

30、关注过度用网对自身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影响,注意用网后的健康调适;在行为层面,发挥老年人心智发展相对成熟、社会阅历相对丰富的群体优势,提高其抵抗诱惑的能力,增强用网时间的自我控制,更加主动地采取健康上网行为。加强家庭情感支持和约束作用,助导老年人适度用网家庭是预防和应对老年人网络沉迷的重要主体。建议宣传部门利用多种途径加大社会宣传,人 口 与 社 会 年促进家庭对老年网络沉迷现象的关注,更多参与到老年人网络沉迷的预防之中。第一,发挥家庭正向情感作用,加强代际沟通,创新代际之间的互动模式。个体进入老年阶段,社交网络及社会角色发生变化,此时需要亲友的陪伴与关怀来缓解孤独感。家人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日

31、常生活和情感世界,不仅要重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老年人提供更充足的情感支持,并且充分认识老年人在上网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健康与安全风险。第二,增强家庭约束力,以应对老年人不健康的上网行为。对待具有网络沉迷状况的老年人,需要发挥家庭正向压力作用。面对老年人不健康的上网方式,家庭成员要适当给予压力,约束他们的不良行为,比如通过规定上网时间、上网时长等帮助他们适度用网。第三,子辈增加对老年人的“数字包容”,帮助老年人提升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素养,促进老年人有平等的机会和适当的技能在数字技术的进步过程中受益。通过感性层面更充足的情感支持和理性层面更严谨的家庭约束引导老年人适度用

32、网。政策引导多方社会参与,共同促进老年人健康用网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背景下,社会组织逐渐成为老年人精神慰藉的重要供给主体。鉴于此,行政部门可组合使用经济性补贴、非经济性褒奖等激励工具,引导基层老龄协会、老年大学等社会组织开展预防网络沉迷的活动。媒体、企业、网络平台等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媒体在向老年群体传播、普及网络科学知识时,确保网络科学知识入耳、入脑、入心;企业和网络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增加防沉迷、深夜休息语音提醒等产品功能,多角度促进老年用户健康上网。对于诱导链接、诈骗信息等启动预警和阻断机制,借鉴“青少年模式”,相关企业和网络平台还可以推出“老年模式”,进入该模式后,老年用户在线时长、内容设置

33、等受到限制,从而有效引导老年用户合理作息享受数字生活。另外,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参与功能。基层社区应当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下社交活动,大力加强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老年活动室、社区卫生站、老年数字支持中心、户外锻炼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更多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娱活动,激发老年群体线下社交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由“表层”走向“深层”,促进老年人健康用网。参考文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国家图书馆学刊,():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崔丽娟,赵鑫用安戈夫()方法对网络成瘾的标准设定心理科学,():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

34、用心理发展与教育,():白剑峰国家卫健委:网络成瘾需综合治疗:陈天丽不同培养类型大学生网络成瘾和抑郁的状况研究教育现代化,():滕雄程,雷辉,李景萱,等大学生社交焦虑对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调节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第 期周建芳,公 茗:城市老年人网络沉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王萍,王斌,孔维琛大学生社交网瘾的成因分析教育评论,():殷俊凤,解昌国网络成瘾青少年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陈霞,肖之进网络成瘾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蔡立庆,刘天中,王梓旭大学生网瘾问题研究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中国发展观

35、察,():徐凯大学生网瘾防治方法体系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高枫,王娟家庭治疗模式视角下网瘾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及介入 以湖北某学院为例经济研究导刊,():,郝文江,李翠翠,徐丽萍,等青少年网络保护的立体框架构建探析信息网络安全,():高英彤,王家曦,刘长君网络游戏社会性规制的路径论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田丰,王璐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及影响研究青年探索,():韩新华网络游戏分级与未成年人保护中国广播,():张丽滢,高英彤网络游戏法律规制体系完善路径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王冰流量控制下的“网瘾老年”:城市老年人上网行为塑造与干预的中国方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6、():孙瑜晨老年人数字成瘾的体系化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杜鹏,谢立黎,王飞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网络沉迷应对晋阳学刊,():,:,():陈淑惠,翁丽祯,苏逸人,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中华心理学刊,():,:李思滨新时期青少年的网络沉迷的特征表现、风险因素与干预策略研究 评中国青少年的网络沉迷研究:特征表现、风险因素与干预策略科学决策,():田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影响因素及路径分析中国青年社会科学,():马天佩,高博,杨淑娟,等健康相关社会资本对中老年社区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邓英欣,蔡龙湖,谢晓东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网络责任意识的调节作用心理研究,():谢立黎,杨璐,胡波,等社交软件使用对中老年人社会网络的影响人口研究,():蒋俏蕾青少年短视频使用的心理、风险及对策青年记者,():责任编辑:刘 云人 口 与 社 会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