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9652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4.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WWW.CEWEEKLY.CN 2023.8.30中国经济周刊 CHINA ECONOMIC WEEKLY21反映了当前安置区还没有做到高质量的本地充分就业。这种状况背后是当地没有实现产业的特色化以及集群化从而吸纳更多的搬迁群众就业。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实现产业基础薄弱的县域形成产业特色化是易地搬迁安置的难点之一。董强调研发现,老年群体是搬迁群众中落差最大的群体。在过去的村庄生活中,老年群体保持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作习惯。但是在安置区的生活环境中,老年群体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重大转变,成了一个不劳作的居民群体。同时由于安置区的传统活动减少,老年群体文化上的角色也有所削弱。“从这个视角来看,如

2、何使老年群体的生活兼顾传统与现代的方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董强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建议,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通过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有机融入,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建立搬迁群众的家庭视角,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应考虑到搬迁家庭不同成员的多元需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低成本的多样化服务,这是真正促进搬迁家庭现代化的重要考量。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河南报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并围绕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安排部署。2019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8个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许昌全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许昌也是河南省唯一、

3、全国 11 个试验区中仅有的两个全域试验区之一。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许昌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探索形成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经验”?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2022 年 4 月,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以来,当下,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一线,活跃着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20

4、19 年,国家发改委等 18 个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许昌全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0 年,在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许昌市启动了乡镇科技副职选派工作。史根治介绍,2020 年,许昌共遴选 82 名各领域(主要是农业、林业、畜牧、规划、医疗、经济、法律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 74 个乡镇挂任科技副职,覆盖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所有乡镇。2021 年,许昌市选派 35 名专业技术人才到 34 个乡镇挂任科技副镇长。2022 年许昌市又选派 39 人到39 个乡镇挂任科技副职。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的陈晓燕,目前在鄢陵县陈化店镇挂职,任科技副镇长。封面故事COVER STORY县城

5、新使命22作为陈化店挂职科技副镇长,陈晓燕每周到镇里 2 3 天,“主要工作是协助做好农业农村相关工作,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花木产业发展与提档升级等工作。”陈晓燕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少不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身影。从许昌市委到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崔振华,2022 年 12 月 7 日正式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就是一竿子到村(社区)任职,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在田间地头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经受农村熔炉锻炼考验,在农村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回

6、报家乡。”崔振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现任驻村第一书记 21.1 万名。一个从“捡废品”起步的乡镇如何逆袭?县域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行。如果一个乡镇能够做到让村里人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并逐渐致富,这不仅是农民的幸福,也有助于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董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长葛市(隶属许昌的县级市)大周镇,从“捡废品”起步,用 20 年逆袭成为许昌市经济第一的乡镇。它是如何做到的?8 月 4 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周镇的长葛循环

7、经济产业园,在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铝材是如何变废为宝:只见工人将收来的废旧铝制品投入熔炉进行熔炼、精炼、扒渣,合格的铝水经流槽进入铸造工序,做成铝卷,再进行切割加工,新的铝型材诞生了。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帅锋回忆,大周镇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镇,父辈们主要靠制作销售红薯粉条挣钱。到县城卖完粉条回来,觉得架子车空着是浪费,就顺便把城里的旧东西收回来,也沿路捡一些废品,可以换点小钱花。“刚开始时,父辈们走出去,主要以收塑料、废纸为主,后来大家发现有色金属的价值比较高,就转向收购铝、铜等金属,从废旧电线、电缆、家电里 淘金,最终形成了这个产业。”薛帅锋向中

8、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大周镇的重要产业,随着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效益越来越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现在厂区共有 200 多名工人,普通工人的工资平均在 4000 多元,技术工人工资会高一些。我们的工人多是本地人,大家都愿意在本地就业,白天干完活,晚上可以回家照顾家庭。乡村振兴提倡的就是在本地就业,我 WWW.CEWEEKLY.CN 2023.8.30中国经济周刊 CHINA ECONOMIC WEEKLY23们做到了。”薛帅锋说。活跃的民营经济,不仅给长葛人带来了充分就业,还吸引周边县市外来人员来此务工。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书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9、,目前长葛市外来务工人口近 11万人,是为数不多的劳动力输入型县市。大周镇户籍 7 万多人,不仅本地人多,现在集聚的外地人口也特别多,共吸引外来人口近万人在此就业。如何吸引年轻人回乡?在许昌长葛市石象镇种业基地,成排并联的温室棚内,一串串青辣椒压弯枝头,散发着果香的甜瓜一个个垂在空中,番茄、豆角、茄子等瓜果蔬菜品种,长势喜人。“截至目前,我们的蔬菜种子做到了河南省前两名,玉米种子也做到了全国一流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一线品牌。我们的小麦种子发展得晚,但在河南省也是唯一一家,目前是二线品牌。”种业基地负责人、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岭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在品牌做大做强之后,朱伟岭

10、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向记者介绍了 3 种模式。首先是让农民入股成为股东,共同致富。“让愿意种地的农民,在合作社里入股,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分红。”其次是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合作模式。“主要是想帮助镇里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样由点到面,就能够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展。”最后是产业链模式。“目前我们主要做高支链淀粉糯玉米产业链、辣椒产业链和小麦产业链 3 条产业链,通过这 3 条产业链帮助当地农民致富。”朱伟岭并不避讳谈及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目前在种业基地从事育种工作的都是像他这样的“70 后”、50岁左右的人,年轻人非常少,甚至连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农村学生都

11、不愿意从事农业。“一是条件艰苦,二是待遇确实也不高。但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怎么办?我们这代人干农业更多的是出于情怀,如何让年轻人愿意到农村并留到农村,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朱伟岭说。和朱伟岭有相同困惑的,还有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香公司”)董事长李彦增。世纪香公司成立于 1996 年,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是一家集食用菌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于一体的科技开发型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李彦增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化,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虽然现有 100 多名职工,但大多是 50 多岁和 60 多岁的当地农民

12、。“他们吃过苦,认为目前这种工作环境比过去干农活好很多,但是年轻人就不这样想。现在年轻人大学毕业,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大学毕业之后很多都转行了,甚至宁愿穿个黄马甲跑外卖,也不愿进农业这一行。”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许昌市夜景视觉中国封面故事COVER STORY县城新使命24李彦增说。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要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基础。“这就需要围绕符合农村需要、适合农民就业的有发展前景的二三产络,推动专家下沉、服务落地、技术到人、指导到位。第二是创新农村产权融资模式。以整村

13、授信为抓手,将“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与信用村创建挂钩;以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创新颁发农村土地流转使用权证。建立风险防范“项目库”,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第三是探索农地入市改革路径。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对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普查,按照工矿、商服、公共服务等用途进行分等定级,编制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废弃厂院等低效用地,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县域流通,实现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网上拍卖、挂牌交易。第四是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实施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三年

14、倍增”计划,建强农业创新载体,全市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达 18 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 21 个。加强与高校、科研业做文章,而这正是县城需要和能够发挥作用的重点。此外,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宜业的营商环境是留住有为青年的基础,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不仅仅在硬件,软环境更加重要。”最新的消息是,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有评论认为,方案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专访中共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坚定扛起责任使命 高质量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改革闯路,畅通要素流动中国经济周刊:试验区获批以来,为畅通要素流动,许昌都做了哪些改革?史根治:我们共做了 4 项改革。第一是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下乡。修订完善“许昌英才计划”3.0 版政策体系,选派 268 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探索实行科技副乡(镇)长制度,选派 156 名专家人才到基层挂职。健全县(市、区)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村科技示范主体和科技示范户三级科技服务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