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菌基础知识培训一、什么是食用菌: 一般是指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或菌核并能供食用或药用的种类。二、食用菌的价值1、食用价值: 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鲜菇含蛋白质4,为水果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1公斤蘑菇蛋白质含量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含18种氨基酸,包括许多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矿物质如钾、磷、铁等;还含有菌糖、甘露糖和核苷酸等鲜味物质。 2、药用价值:.食用菌具有抗癌作用 :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证明,食用菌所含的多糖对移植的动物肿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放疗和化疗的毒性反应,并增强其疗效,而且具有无毒性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
2、抗癌药物。食用菌能降低血液胆固醇 ,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脑溢血,如香菇、木耳中所含水溶性成份能防止血小板的凝集。因此,就减少了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另外,食用菌对胆囊炎、急性和慢性肝炎、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有一定疗效。 除此而外,食用菌对美容、减肥、健美皮肤、健脑增智,延年益寿等具有良好作用。三、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1、 碳源:指含碳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蔗糖、葡萄糖、有机酸等,主要来自木屑、稻草棉子壳、蔗糖、麸皮等。2、氮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源 碳源和氮源: 主要讲究碳氮比:C/N是食用菌设计配方的依3、无机盐: 指的是钾、磷、硫
3、、镁、钙、铁、钠、铜、锰、硼等, 在生产中常用以下几种无机盐原料: 石膏(提供硫、钙营养;加速原料中有机质分解,促使可溶性磷、钾迅速释放;中和培养料) 碳酸钙(提供钙质,缓冲酸度)、 石灰:调节酸碱度(PH值) 过磷酸钙、磷酸二氢甲等4、 生长素:包括维生素和生长激素,其中三十烷醇、比久等用得较多。四、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1、 温度: 食用菌分不同温型,温度包括菌丝生长温度和出菇温度2、水分: 包括培养料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3、酸碱度:4、空气:5、光照:五、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方式: 不同品种可采用不同栽培方式,即使同一品种也可采取不同的栽培方式,如下:(1)生料栽培方式 生料,就是指培养
4、料没有经过灭菌或发酵处理,培养料是生的就直接播种进行栽培; 如平菇、凤尾菇、草菇、大球盖菇、竹荪等(2)熟料栽培方式 : 指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培养料处于无菌状态,然后才进行接种,并在无菌环境中发菌出菇的栽培方式。平菇、凤尾菇、金针菇、滑菇、白灵菇、杏鲍菇、鸡腿菇、金福菇等(3)发酵栽培模式 所谓发酵料,是指培养料经过堆制发酵,由于耐高温微生物的活动使培养料内部产生55以上的高温,使大部分不耐高温的杂菌营养体(比如菌丝体)被杀死,发酵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培养料中杂菌数目,一些休眠的孢子体仍存留在原料中,培养料并没有完全处于无菌状态。发酵料栽培的有平菇、鸡腿菇、金福菇 草菇、蘑菇等。六
5、、 栽培食用菌的主要材料 1原料的种类:主料:杂木屑、棉子壳、稻草、甘蔗渣、玉米芯,花生壳、谷壳等及农业下脚料及其他作物秸秆。注意:杂木屑指的是除松树、樟树、桉树、杉树等之外的阔叶树种木屑,针叶树木屑最好不用。辅料:麸皮、米糠、玉米粉,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等 2、对原料要求 :新鲜、干燥、无霉变 七、食用菌栽培的场地、用具规划 1、场地:用于原料堆放、拌料、接种、养菌、出菇等2、设备:粉碎机、装袋机(见图)、喷雾器、皮带冲等3、物资:酸度纸、消毒药品、筒料、温度计、湿度计等 4、灭菌灶:主要分高温灭菌灶和产压灭菌灶两种。八、食用菌病虫害及防治、食用菌病害类型:分为病原病害和非病原病害两大类。
6、病原病害:菇类在生长、发育或运输、贮藏过程中,遭受到病原生物的侵害,称病原害菇类因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引起子实体外部形态或内部构造、生理机能发生异常的变化,严重的引起子实体或菌丝体死亡,降低菇类产品质下降,称非病原病害防治方法: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的方针。选用抗病、虫品种、保持场地卫生,栽培技术(温、湿度适宜)得当,采用物理(高温、高压、紫外线灭菌)化学处理(各种杀菌剂和消毒剂的使用)。多种防治措施的协调运用,才能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虫害危害食用菌害虫有眼菌蚊、菇蝇、螨类,危害较重是眼菌蚊防治方法:主要从清洁、预防发生和出菇防治三方面入手。1、
7、清洁卫生是防止虫害的重要环节和根本措施,目的是消灭虫源,铲除虫害孳生地,彻底消除出菇场地垃圾,粪肥及上年废弃的培养料,尤其是虫菇,烂菇,菇根不要堆积在菇房内外任虫发生,要及时销毁或深埋。防止成虫羽化。2、预防杀虫:在生产前或菌袋开袋前,用50%敌敌畏董蒸,菇房或培养室,用量0.5毫升/米3,菇房四周用80%敌敌畏,1:800倍液喷施。做好菇房与外界的隔离,防止成虫进菇房。3、出菇期防治:出菇期防治要考虑药剂对菇体的影响,一般都采用低毒性药物如锐劲特液喷施,或利用眼菌蚊的趋光性,采用灯光透杀。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简单粗放,极易栽培成功。栽培方式一般有袋栽、床栽、畦栽、转栽、箱栽、盆栽等,但概
8、括起来适合南方高温地区栽培的主要有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方式。在这里介绍塑料袋熟料栽培。 平菇塑料袋熟料栽培是指将培养料装在聚乙烯或聚丙烯薄膜袋(筒料)里,再经过灭菌处理,而且灭菌后培养料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和发菌的栽培方式。塑料袋熟料栽培的工艺流程: 栽培季节选择栽培场所、栽培原料及菌种的准备培养料配置闷堆3-5天装袋灭菌接种、套圈、封口发菌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销售一 、栽培季节的安排 广西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平菇。关键在于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及栽培场地、栽培方式选择不同温型的品种,做好品种搭配,根据市场消费习惯,夏季适当减少种植规模,秋、冬春季则可大量种植。二 、栽培场所确定平菇适应性强,栽
9、培粗放,适宜栽培的场地很多,可利用闲置的房屋、简易屋、塑料大棚、林木行间等场地进行栽培。三、栽培原料及配方选择1 栽培原料 栽培平菇的原料非常广泛,稻草、甘蔗渣、杂木屑(指除松、杉、柏、樟等之外的绝大多数阔叶树的木屑,有异味的木屑,如苦楝树、槐树、黄连木的木屑不宜直接使用)玉米杆、玉米芯、废棉、棉籽壳、谷壳等农作物秸秆都是栽培平菇的原料,但都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药品。此外,适当配以麦麸或米糠、玉米粉、花生藤粉等含氮丰富的辅料,同时添加适量的石灰、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食盐等提供钙、硫磷、钾等元素、调解酸碱度、促进菌丝生长。2 科学设计配方 原料合理配方调配应遵
10、循以下原则:第一, 选择来源广、价格便宜的原料,如稻草、杂木屑等;第二, 一般要求所配制的培养料的C/N比为40:1-60:1左右。平菇原料配方:(1) 杂木屑或稻草(切碎)78%、麸皮或米糠15%,玉米粉3%、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粉2%(2) 玉米芯68%、棉籽壳20%、麸皮或米糠8%、过磷酸钙1%、石膏1%、石灰粉2%(3) 甘蔗渣40%、杂木屑34%、米糠20%、石灰3%、石膏1%、过磷酸钙1%、磷酸二氢钾1%(4) 玉米秆97%,生石灰1%,石膏1%、上述配方原料的含水量要求65%,PH值7.5-8.53.栽培品种的选择与菌种的准备(1)栽培品种的选择:平菇分为高温种,中高温种
11、,中低温种,低温种这几个类型。从目前推广的优良品种来看,广西可选择以下品种: 晚春、夏季、早秋栽培(3月-9月) 选择高温型或中高温型品种,如:高平3号、夏丰3号、侧五、早熟5号、558、基因2005等 秋、冬季、早春栽培(10月-翌年2月): 广温型品种,如:黑平2号、黑平1号、黑平8号、科大2号、春秋抗王、B15、B12、B18等;(2)菌种准备A.要在信誉好、技术力量雄厚、设施设备较为完善、有品种选育及实验栽培基地的正规科研单位、菌种厂引进菌种。B.应根据栽培时间和规模有计划地准备菌种:自己制菌种的,根据栽培时间、规模及各级菌种生长时间安排菌种生产即可;需要想外面买种,则需提前订种。一般
12、来说,栽培种提前15-20天左右、原种提前25天左右预订则可。 3.原料配制:(1)称样 按照所选配方准确称取配方中的各种原料。(2)混合、搅拌均匀、调节培养料含水量和酸碱度原料调配好,调节好原料水分65%左右,酸碱度PH7.5-8左右4.菌袋制作:(1)塑料袋准备: 采用直径23-25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薄膜筒料,将其裁成42-50厘米左右长的筒袋;(2)装袋: 两头装袋5.灭菌:灭菌锅温度达到100 10-12个小时,停火,闷锅6-8小时,再出锅。6.接种:接种前要严格检查菌种是否污染 (1)接种室设计: 约10-15平方米,石灰墙壁,水泥地面,四周能密封的房间即可。若无房间,亦可以用
13、简易的接种帐进行接种。如下图 接种房消毒:菌袋灭菌的同时需对接种房进行消毒方法一:按照 甲醛10毫升+ 高锰酸钾5克 进行混合,两者反应 产生气体对整个空间消毒。方法二:采用食用菌专用的烟雾剂进行消毒。如必洁仕,烟雾王等(3)接种方法:两头接种,每袋菌种可接13-18袋菌袋。接完种后马上套上直径为5厘米的环圈,并用报纸封口。环圈孔用包装带自焊接而成,环圈和报纸均事先灭菌。7、发菌管理 发菌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适宜平菇丝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生活条件,促使平菇菌丝顺利萌发、定植、健壮生长,为出菇打下基础。(1) 菌袋的堆放 菌袋的摆放的层数可列状摆放,也可“井”摆放,一般摆层数为4-6
14、。(2) 管理要点 一是注意温度变化,保持温度(24-28) 二是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三是保持干燥,不要喷水。 四是黑暗培养。 五是翻堆检查。 接种后10天内要勤检查,发现污染的要及时拣出处理,15天后把上下料调堆,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六是预防鼠害和虫害: 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和害虫危害,以免影响菌丝生长和引发杂菌感染。 温度适宜,菌丝生长正常,从接种到菌丝长满袋后一周内,应将菌袋移到出菇场地进行出菇管理。8.出菇管理要点 (1)拉大温差,刺激出菇 平菇是变温性结实菌类,变温刺激有利于平菇子实体的形成。低温和较大的温差,利于刺激平菇原基分化。(2)加强水分管理 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子实体
15、形成和正常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每天喷水的次数和数量应看天气干燥情况、气温高低姬菇朵生长情况灵活掌握,空气干燥时多喷,高温多喷(过高温度中午不喷),反之少喷。子实体形成初期以空间喷雾加湿为主,以少量多次为宜,保持地面湿润,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喷水,只有当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时才可以少喷、细喷、勤喷雾状水。当平菇菌盖大多长至直径3厘米以上时,可直接喷在菇体上。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最好不要低于80%,以85-90%为最佳。采完一潮菇后,停止喷水3天左右,然后重新喷水,刺激新一潮菇的形成。(3).加强通风换气 一般的出菇场地适当打开窗即可,阴雨天可全天通风,但通风换气必须缓慢进行,不可过大过猛,应避免风
16、直接吹到菇体上,以免造成幼小菇蕾失水死亡,中大菇体因菌盖表皮失水形成“花菇”,严重时导致萎缩死亡。(4).控制光照 平菇子实体的形成必须有光线的刺激,散射光可以诱导早出菇、多出菇,但不能阳光直射以免把菇体晒死。通常以能看报纸的光线即可。 一般从接种到子实体原基的形成需要35天左右9.采收 一般七成熟即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最好,此时菇体柔软,柔嫩,味美可口,产量和营养价值都高。采摘时一手按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菌柄,将整丛菇旋转拧下,将菌柄基部的培养料去掉,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菇体,不要把基质带起。一潮菇采完后应及时清理料面,将死菇、残根清除干净,同时打扫卫生。 秀珍菇、姬菇栽培
17、技术要点广西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电话07713243707一、栽培季节 秀珍菇、姬菇可进行春秋两季栽培,秋栽安排在月下旬至月上旬开始制袋,10月上中旬开始开袋出菇,出菇期直至次年月上旬。二、培养料配方1、棉子壳93%,麸皮5%,糖1%,碳酸钙1%。2、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3,石膏2%,黄豆粉3、糖1。3、棉子壳40%,蔗渣(杂木屑)40%,麸皮18%,碳酸钙2%。三、菌袋制作与培养秀珍菇、姬菇代料栽培工艺平菇代料栽培基本一致,但在栽培袋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定培养料配方后应提前备料,杂木屑或蔗渣必须过筛,以免装袋时将塑料袋刺破。2、拌料时要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6
18、5%。3、装好料必须及时彻底灭菌,待料袋温度降到25以下即可无菌操作接种。四、发菌管理 接好种的栽培袋10-26的培养室发菌。发菌阶段应保持黑暗,并注意检查。经过25到3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可出菇。五、出菇管理出菇时,保持出菇房空气湿度达到8595,温度控制在815较好,适当散射光。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揭开袋口后3-4天后,袋口会长出大量的菇蕾。六、采收要及时采收。秀珍菇、姬菇整个栽培周期大约需要3-4个月,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二、三潮,采完一潮菇后应停止喷水2-3天,再进行喷水管理,每潮菇转潮大约需要8-12天。秀珍菇、姬菇的生物效率为100,每投入一公斤栽培料,可以收获一公斤秀珍菇、
19、姬菇。金福菇的高产栽培技术金福菇塑料袋熟料脱袋覆土栽培的工艺流程:栽培季节选择栽培场所、栽培原料及菌种的准备 培养料配制 装袋 灭菌 接种 发菌管理脱袋覆土 出菇期管理 采收1、栽培季节的选择金福菇是一种高温型菌类,菌丝在1536下能正常生长,出菇温度为2538,最适合出菇温度为3033,但金福菇对低温敏感,昼夜温差过大对出菇不利,温差大于5难以现蕾。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栽培季节。在南方高温地区通常选择在春季34月份开始接种栽培,5月份温度上升到28以上开始出菇,或者夏秋季7月底到8月接种栽培菌袋,9月份到10月份出菇。2、金福菇常见培养料配方:(1)棉籽壳30%、甘蔗渣50%
20、、米糠15、石灰粉3、过磷酸钙1%、石膏1%。(2)棉籽壳30%、碎稻草20、杂木屑30%、米糠15、石灰粉3、过磷酸钙1%、石膏1%。(3)棉籽壳55%、碎稻草30、米糠10、石灰粉3、过磷酸钙1%、石膏1%。(4)棉子壳菌糠(干废料)50%、稻草20%、米糠10、棉籽壳15%、石灰3%、石膏1%、过磷酸钙1%。(5)玉米芯 65 、棉籽壳 30 、石膏粉 1% 、石灰 3、 过磷酸钙 1 2、出菇管理(1) 整地作畦,脱袋覆土:选择背风,有清洁水源、排水通畅的地方整地作畦。畦宽0.5米,深1525cm,长度不限。2、脱袋覆土将发满菌丝的料袋整个剥去塑料袋膜,将菌棒横排放入畦中,菌棒间留35
21、cm空隙,用消毒处理过的覆土材料填满缝隙,再在菌棒表面覆盖覆土材料,覆土厚35cm。覆土层上最好加盖稻草,麻袋等保湿作用效果较好的覆盖物。3、出菇管理:金福菇与其它菇类不同,它对水分非常敏感,若菇床含水分不够或过多,环境空气湿度不适,都可能会推迟出菇和导致大量的小菇蕾会黄化萎蔫死亡,因此出菇期要严格按照幼菇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管理。对于菇床,必须使其充分含水,才能为生长出硕大的菇体打下基础,因此栽培期间,覆土后的3天内,大量喷水,应该尽可能使菇床的覆土层达到饱和含水量,之后每天保持覆土层土表湿润即可,若水分不够,可直接在覆盖物上喷雾状水,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层湿润。若覆土层含水量若过大,可揭
22、开覆盖物通风,给予一定散射光。一般覆土后约15天左右,菌丝长满畦床并开始扭结形成原基,此时切忌喷水量过大,否则很容易造成小菇蕾大量黄化死亡,降低成菇率。当菇蕾大量形成并逐步长大时,一般不喷水,只需保持覆土层湿润即可,干燥天宜喷雾状水于空间;当菇体长至3厘米高时,加大喷水量,每天可喷水12次,空气相对湿度90 95;子实体进入成熟期,减少喷水量,避免烂菇。一般覆土后约20天左右,子实体原基形成并可采收。(十一)适时采收 :采收金福菇要适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住产量。一般七成熟即菌盖边缘尚未完全展开,孢子未弹射时采收最好,此时菇体柔软,柔嫩味美可口,产量和营养价值都高。一 般可采收34潮菇,每潮
23、菇大约15天左右,生物学效率可达70%,高产可达100%。 鸡腿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一、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 鸡腿菇菌丝生长温度335,出菇温度为1030,最好的出菇温度为1624 。在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季节一般安排在910月份接种,11月份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份。各地可根据气候、适当提前或推迟播种期。 2、栽培原料及培养料配方 鸡腿菇适于多种原料栽培,如稻草、杂木屑、棉子壳、出菇废料等,可按不同地区就地取材。栽培料要求新鲜、干燥、不发霉、不腐烂。 较为理想配方:(1)棉籽壳80%,米糠15%,尿素0.5%,过磷酸钙1.5%,白糖、石膏、石灰各1%(2) 甘蔗渣68 % ,米
24、糠20%,玉米粉7%,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1%(3)出菇废料60%,棉籽壳31%,玉米粉7%,尿素0.5%,石灰1.5%(4) 稻草72%(粉碎),米糠23%,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1%(5)木屑40%,棉籽壳56%,白糖1%,磷肥1%,石灰2%3、装袋、接种与发菌 鸡腿菇最好采用熟料袋式覆土畦栽法,原料装袋前应先将所有原材料用水混合均匀,覆盖24小时,以便吸收水份并软化。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塑料袋选用17厘米33厘米(一头出菇,袋内覆土)或23厘米40厘米规格的聚乙烯筒料,装袋以紧贴袋壁为度。用常压蒸汽灭菌灶在100下灭菌1012小时,然后取出料袋,冷至30以下时即可进行接
25、种。接种应在消过毒的房间内,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采用两头接法,接种量为干料重的10%15%,接种后置2230下培养,约3035天长满袋。 4、脱袋覆土 选择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通畅的地方整地作畦,畦宽1米,深2030厘米,长812米,畦床做好后,先在畦底及畦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灭菌杀虫,然后将发好菌丝的料袋剥去塑料袋膜,排入畦中,菌棒间留有35厘米空隙,用覆土材料填满,以利菌丝继续生长,再在菌棒顶部均匀覆盖一层35厘米厚的土层,覆土完毕,即盖上簿膜保温保湿。并在畦上搭置拱棚,以控温控湿控光。5、出菇管理 一般覆土后1015天菌丝即可长满畦床。此时可揭去簿膜,每天少量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26、在85%90%,温度在1624,并给一定的散色光线刺激原基形成。6、适时采收 鸡腿菇现蕾后57天,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姑柄下部轻轻转动一下,即可拔起。丛生菇采收时,应尽量不碰伤小菇。每采收一潮菇后,应清理床面补土喷水,盖膜养菌,经数天可出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转化率达100%140%。(完)金 针 菇 栽 培 技 术一、概述 金针菇是一种木材腐生菌,易生长在柳、榆、白杨树等阔叶树的枯树干及树桩上。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
27、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金针菇人工栽培技术并不复杂,只要能控制好环境条件,就容易获得稳定可靠的产量。 二、栽培技术与管理 目前金针菇主要采用熟料栽培。以下主要介绍熟料栽培方法: 熟料栽培金针菇,是指将培养料通过常压或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培菌的栽培方法。此法成功率高,出菇整齐,产量高。金针菇熟料栽培工艺流程为:原料准备 原料配制 装袋 灭菌、 接种 菌丝培养 开袋 搔菌 出菇管理 采收1、栽培季节 金针菇属于低温型的菌类,菌丝生长范围 730,最佳23,出菇时气温在以 1213生长最好。利用
28、自然温度栽培金针菇,广西一般在1112月间接种,到 12月翌年1月间进入出菇为佳。当然也可以利用冷库周年生产金针菇。2、栽培场所 金针菇栽培分为发菌、出菇两大步。发菌阶段要求场所保温、通风、干净。可选择大棚,房子栽培。3、品种选择:金针菇主要有高、中、低温型品种。目前国际市场以菌柄长(1315厘米),菌盖小、不易开伞、菌柄细嫩、洁白或纯白者为上等。南方主要以中高温型为主。4、栽培原料及配方: 金针菇属于木腐菌,栽培以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甘蔗渣等为主料。原料,都要求新鲜;干净、无霉变。常用配方如下: (1)棉籽壳80% 、米糠15、过磷酸钙1、石灰粉2;(2)杂木屑72、米糠24 、石膏粉1、
29、石灰粉2、白糖1(4)杂木屑40、棉籽壳40%、米糠15、玉米粉3、石膏粉1、 石灰粉2;(5)玉米芯(粉碎)75、米糠20、石膏粉1、石灰粉2、 过磷酸钙1、白糖1;(4)甘蔗渣36%、棉籽壳33%、米糠20、玉米粉7、石膏粉1、 石灰粉2、过磷酸钙15、原料配制: 按比例称量好各原料,除白糖需加水溶化外,其余均应拌均匀。加水充分搅拌并使含水量达到65左右,再闷24小时,即可装袋。 6、装袋灭菌选用宽1517厘米、长33厘米的塑料袋一头出菇。装袋时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两端用细绳扎成活结。按常规方法高压或常压灭菌7、接种培菌 灭菌好的塑料袋,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进行常规接种。接种后及时将袋移入培养
30、室,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约24小时菌丝开始萌发,在2025室温下生长约4050天即可满袋。11月上旬接种,大部分12月中旬可发透菌丝。8、出菇管理 全期发菌的栽培袋出菇期的管理工序: 保湿通风催蕾: 披膜后保持膜内小气候,空气相对湿度8590,每天早上掀膜通风30分钟,约710天可相继出菇,出菇后可适当加大通风,保证湿度,但不可把水洒到菇体上。 掀膜通风抑制: 当柄长到35厘米时要进行降湿降温抑制。具体措施为停止向地面洒水,掀去塑料膜,通风换气,冬天保持2天,春秋保持1天,使料面水分散失,不再出菇,己长出的菇也因基部失水而不再分枝。培育优质菇: 抑制完成后,进入柄伸长阶段,要培养柄长、色白、盖
31、小的优质金针菇,必须控制好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这四因素之间的关系。 A温度:控制在68。 B湿度:空气相对湿度8590。 C. 光照:极弱光,光源位置不能改变,否则子实体散乱。 D. 二氧化碳:浓度达 0.110.15可促使菌柄长,超过1抑制菌盖发育,达到3抑制菌盖生长而不抑制菌柄生长,达到5就不会形成子实体。通过控制通风量维持高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温度在1015条件下。进入速生期57天菇柄可从3厘米长到1215厘米,10天后可长到1520厘米,这时可根据加工鲜销标。搔菌灌水: 第一茬菇采收后,要进行搔菌,即用铁丝构将菇根和老菌皮挖掉大约0.5厘米左右,并将料面整平。若菌袋失水,应往袋
32、内灌水,可将塑料袋口多余的塑料膜拉起往料面上灌水,610小时后将水倒出,然后再进行催蕾育菇管理。一般情况下,金针菇种一次可采收34茬,生物转化率可达6080。9、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菌盖轻微展开,鲜销的金针菇应在菌盖67分开时采收,不宜太迟,以免柄基部变褐色,基部绒毛增加而影响质量。采收一般是整丛采收。 杨树菇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一、概述杨树菇名称有茶树菇、茶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田头菇等等。 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 温 度 杨树菇属于广温型菌类,该菌较抗高温又能耐低温,菌丝生长温度为535。适宜温度2128。20以下菌丝生长减慢,5以下停止生长;30以上菌丝生长速度虽快,但菌丝长势弱,35以上菌丝
33、难以生长直至死亡。杨树菇属变温结实性。在原基分化与形成阶段,昼夜温差的刺激,能明显促进原基的分化和形成,原基分化和形成阶段的温度是1025。在此范围内变温都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生长阶段830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温度为1824,此阶段不需温差刺激,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水 分 栽培料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为好,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导致菌丝抗杂力降低,污染率高。在原基分化和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提高到80%85%。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 空 气 栽培袋最好用套环,以利换气。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稍高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菌柄的伸长,提高产
34、量。因此,子实体发育阶段适当减少通风,这类似金针菇栽培。 光 照 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为了使子实体发生整齐、数量多,在进入原基分化与形成阶段就需要提供一定的散射光,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不可改变光源方向,否则不仅会出现畸形菇、菇柄扭曲,且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影响商品价值。 酸碱度(pH) 杨树菇属木腐菌,喜在微酸性条件下生长,一般采用自然pH值,但要防止偏碱。二、 高产栽培技术1、栽培季节 我区10月份制菌包、11月底开始出菇,至次年4月份采收完。2、 选择适宜配方 根据杨树菇对营养的要求,对木质素的分解能力弱,而对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力强,所以在配方中要适当增加纤维素类和氮素类的原料
35、。2、 菌袋制作 培养料发酵 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料不经发酵,菌丝生长慢,发酵有利于菌丝生长,且污染率低。按配方拌料,拌料要均匀一致,含水量在65%左右。建堆最好在水泥地面进行,堆成高11.2m、宽1.5m料堆,料面拍平,用一木棒从料顶对着中间的砖孔打一洞,防止厌氧发酵,在料次顶处插上一温度计,第34天,观察料温达60后,第2天就可翻堆,复堆照前操作,待料温达60,后一天即可散堆装袋。堆料发酵时间在78天左右,再次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 装袋灭菌 选用1517cm3537cm0.05cm低压聚乙烯(如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每袋装料720750g(合干重350g左右),装料松紧度下松上紧,高度14c
36、m左右。及时套上套环。常压灭菌,要在4小时以内将温度上升到100,保持1214小时,可根据灭菌锅内的装量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保温时间。 接种培菌 待料温降到30以下方可接种。所用菌种菌龄以满瓶后10天左右,菌丝吃透料后再用,这样的菌种发菌有力,吃料快。接种时,首先将栽培种上层老化的菌种扒掉一薄层,然后将栽培种分成蚕豆大小,每瓶接3040袋,用种量大,生长快,减少杂菌入侵机会。培养室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室温保持在20以上,28以下,促进菌丝均匀生长,如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止扩散蔓延。如秋季栽培,前期温度高,要做好散热,尽量控制室温在30以下。一般接种后适温下4050天菌
37、丝即可满袋。出菇管理 搔 菌 即在菌丝长满后,去掉表面的老菌种及菌丝。搔菌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太早易感染杂菌,太迟起不到催蕾作用。初栽者不易掌握,可直接催蕾。 催 蕾 将搔菌的菌袋或长满菌丝的菌袋,可直立排放,也可袋口对光墙式堆叠,拉直袋口,直立排放的在袋口上盖旧报纸保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料面初时有黄水珠,继而变褐色,而后分化与形成原基,形成小菇蕾,这期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到85%90%,早晚向地面和报纸喷水保湿,光线控制在5001,000lx,温度控制在1825,昼夜温差刺激,这样开袋后1015天子实体大量发生。出菇管理 出菇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并减少通风次数和时间,以防
38、通风过度导致早开伞、菌柄短肉薄。菌盖呈半球形,菌膜未破时要及时采收。采收时应抓基部一次性将整丛大小菇一起拔下,以利下潮菇发生。采收后清理菌袋料面,并进行搔菌,合拢袋口,停水23天,然后拉开袋口,淋一次大水,并重复上述管理。二潮菇后,采用注水,用水以营养液为佳(葡萄糖100g,三十烷醇0.05g,磷钾复合肥50g,尿素20g,水1,000mL),一般可采35潮,生物效率可达80%左右。出二潮菇后也可以进行覆土再出菇,方法同平菇袋栽覆土栽培,可提高产量20%左右草菇栽培技术 一、概述 草菇又名兰花菇、秆菇、麻菇,分布极广,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多雨季节生长在稻草堆上的一种食用菌,是目前世界上广泛
39、栽培的食用菌,以我国的产量最高。 栽培草菇的原料来源广泛,废棉渣、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甘蔗渣、剑麻渣、中药渣等均是栽培的理想原料。草菇的生产周期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周期为1525天,目前广西室内废棉渣床栽草菇播种后通常第89天开始有采收,13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栽培周期(只收一潮菇)。尽管草菇的产量与其他食用菌相比相对较低,通常批量周年生产每100公斤稻草产鲜菇1015公斤,每100公斤废棉渣产鲜菇25公斤左右,但由于草菇栽培原料广、周期短、价值高、市场容量大,栽培草菇能获得较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二、栽培方法1 栽培材料 目前用于草菇生产的原料主要是废棉渣、棉籽壳、稻草
40、、甘蔗渣、剑麻渣、中药渣等2栽培方式与栽培场所 草菇可室内栽培、室外栽培两种。草菇室内栽培可在专门搭建的草菇泡沫房进行,亦可利用闲置的农舍、猪舍等改建而成的菇房进行,改建的菇房可搭床架,亦可直接在地面栽培。 但目前草菇一般室内(泡沫房)生产为主。所以我们只介绍在室内草菇栽培技术:草菇泡沫房: (1)构造:木架框架,用2.55厘米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菇房的墙壁和房顶,墙壁和房顶的内层再衬以聚乙烯薄膜。房内地面铺水泥,并设有瓦管道。(2)规格: 棚长4米,宽2.5米,侧高2.4米,顶高2.7米,人字形屋顶,盖油毡纸,用木条压实 ,前后开门,菇房两端各设置 0.30.4米见方的对流通风窗两个。室内
41、栽培床架靠两侧,但不紧靠泡沫板墙,中间为走道床架分层,架宽0.8M,过道0.65M,46层,层高0.5M(底层离地面0.30M), 地面瓦管道:先铺一张高温高压大棚膜在挖好的槽内,隔离泥地的水汽,再铺一层煤渣隔热,最后铺上瓦管道。3、栽培季节 草菇属喜高温高湿、草腐性菇类。最佳菌丝生长温度2835,最佳出菇温度3035,在广西5月10月均可进行夏季栽培。若采用加温设备,可进行周年生产。目前我区大多数是利用泡沫房周年栽培的。4、原料配比试验表明,原材料较为理想的配比应是:(1)药渣65、废棉30、稻草10,石灰粉5(2)稻草60,废棉35,石灰粉5(3)稻草(切碎)80, 牛粪 15,石灰 5,
42、 PH值 910。(4)破子棉95,石灰粉5; 以上原料配方 PH值 910。5 、 栽培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浸料堆制发酵上床铺料二次发酵播种菌丝期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清料、打扫菇房。 6、原料处理:(l)以稻草为主原料 将稻草切成510厘米长。切碎的稻草用石灰水浸泡,每100千克稻草用5千克石灰,浸泡6小时后捞起沥干,拌入石膏、牛粪、等建堆发酵。堆制5天后,中间翻堆1次,稻草堆制发酵时,一般堆宽1.2米,堆高1米,长度1米以上,堆中要适当穿通气孔。堆制好后,要盖薄膜保湿,同时防止害虫侵入。堆制好的培养料要质地柔软,含水量 70,PH值调至10左右。 (2 )以废棉渣或棉籽壳为主原料 将废棉渣浸
43、入石灰水中,每100千克废棉渣加石灰5千克,浸透后捞起做堆,盖上薄膜发酵 2天左右。含水量 70左右(用于抓料,指缝有少量水滴出) 即可搬入菇房。进房前若PH值加适量石灰调至9 10左右。(3)以中药渣为主原料 中药厂运来后拌3%左右石灰直接使用或堆制2天左右再用 7、适时上架:(1)以废棉或破子棉为主的: 原料发酵好后,即可上架。培养料入房前床架可先铺1层纱网,使培养料不易跌漏,把预堆好原料拌匀,含水量控制在7075(手用力握料有水滴而不下滴),铺平、稍压,然后铺1层薄薄的废棉。床架铺料以每平方米810公斤,厚约10厘米为宜。(2)以稻草为主的: 床架铺料料厚20厘米左右。(3)以中药渣或稻
44、草与废棉混合为主的: 稻草和中药渣均铺在底层,上面覆盖废棉。 5、按料播种:二次发酵后必须驱散尽一氧化碳,待料温3638,室温3435,料含水量65即可进行播种。播种量为每平米用种11.5瓶,这样,在播种前应选优质无杂菌种,将菌种挖出扳碎如黄豆大小,然后进行点播或均匀撒播在培养料的表面,并使种和料充分接触,然后用薄膜重新覆盖6、菌丝期管理 薄膜在覆盖12天后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草菇发菌期一般为4天,这期间菇房应维持3435,培养料的温度不要高于40。在发菌期间不需要特别的光照和水分,可以有微量的通风。第56天,当菌丝发透至床底,可开窗通风透光,直至料面干爽,使温度调至30左右,此时可重喷压菌水
45、,至料层底部有水珠渗出为止,使菌丝充分向培养料生长,压抑浮面菌丝。子实体原基的发生与发育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80)和温度(2830),以及散射光的刺激,都可促进子实体形成。所以,在第78天,通风要适当加大,光照不足可增设日光灯。从子实体萌发到草菇上市,一般需要45天,这几天当中,菇体生长需大量的水分和氧气,而温度又必须保持在3032,所以,当料面太干、空气湿度低于80的情况下,应当雾状向空间喷水,以增大湿度,但不可以过量,过量则会使小菇蕾窒息而萎缩,从而降低产量。8、采收:当草菇菇体质地较硬,菇体呈圆锥形时即可采摘。采摘时,最好一手按住草菇着生基部,另一手将成熟的草菇拧转摘起,不能像拔草一样向上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