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谋学网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西交16年3月课程考试生物药剂与药动学作业考核试题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V1.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完全D. 药酶系统发育不良E. 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 答案来源():2 分2.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 )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探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 答案来源():2 分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溶积
2、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 表现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答案来源():2 分4. 假设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问多少个tl2药物消除99.9 ( )A. 4h2B. 6tl2C. 8tl2D. 10h2E. 12h2 答案来源():2 分5.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A. 胃B. 小肠C. 大肠D. 直肠E. 肺泡 答案来源():2 分6. 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 )A. 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 药物的理
3、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 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 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E. 以上都是 答案来源():2 分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 答案来源():2 分8.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 非解离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B. 药物的脂溶性愈大,愈易吸收C. 药物的水溶性愈小,愈易吸收D. 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E. 药物的溶解速率愈大,愈易吸收 答案来源():2 分9. 某药物半衰期为2 小时,静脉注射给药后6小时,体内药物还剩:( )A. 50%B. 25%C. 12.5%D. 6.25
4、% 答案来源():2 分10. 小肠部位肠液的PH( )A. 57B. 68C. 79D. 810E. 911 答案来源():2 分11. 静脉注射某药,X0=60rA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u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为( )A. 20LB. 4mlC. 30LD. 4LE. 15L 答案来源():2 分12. 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中错误的是( )A. 溶剂需经脱气处理B. 加热使溶液温度保持在370.5C. 调整转速度使其稳定D. 开始计时,至45min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E. 经不大于1.0um微孔滤膜过滤 答案来源():2 分13.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 体内循环的影响
5、B. 血管透过性的影响C.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力的影响D. 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E. 药物制备工艺的影响 答案来源():2 分14. 生物利用度高的剂型是( )A. 蜜丸B. 胶囊C. 滴丸D. 栓剂E. 橡胶膏剂 答案来源():2 分15. 单剂量静脉注射的血药浓度表达式 ( )A. C=C0(1-Enk )/(1-E-k)E-ktB. C=FX0/ VKC. C=(KFX0)/V(KA-k)(E-kt-E-kAt)D. C=k0/kV(1E-kt)E. C=C0E-kt 答案来源():2 分16. 生物药剂学的定义( )A.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
6、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B. 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配置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C. 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药量与时间关系,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D. 是研究药物及其机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与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E. 是研究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生物学因素疗效与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答案来源():2 分17.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
7、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答案来源():2 分18.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 )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 答案来源():2 分19. 下列关于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A. 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B. 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和规律如何C. 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D. 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如何E. 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 答案来源():2 分20. 地高辛的半衰期为40.8h,在体内每天消除剩余量百分之几( )A. 35.88B. 40.76C. 66.52D. 29.41E. 87.67 答案来源
8、():2 分21.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 )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来源():2 分22.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 )A. 逆浓度关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 答案来源():2 分23. 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主要决定( )A. 起效的快慢B. 作用持续时间C. 最大效应D. 后遗效应的大小E. 不良
9、反应的大小 答案来源():2 分24. 下列给药途径中国,除( )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 答案来源():2 分25.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 )A. 1-2个半衰期B. 2-3个半衰期C. 3-5个半衰期D. 5-8个半衰期E. 8-10个半衰期 答案来源():2 分26.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 )A. t1/2和KB. V和ClC. Tm和CmD. Km和VmE. K12和K21 答案来源():2 分27. 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则它的生物半衰期 ( )A. 4hB.
10、1.5hC. 2.0hD. 0.693hE. 1h 答案来源():2 分28. 体内药物主要经( )代谢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 答案来源():2 分29. 红霉素的生物有效性可因下述哪种因素而明显增加( )A. 缓释片B. 肠溶衣C. 薄膜包衣片D. 使用红霉素硬脂酸盐E. 增加颗粒大小 答案来源():2 分30.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 )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 答案来源():2 分31. 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因为( )A. 胃肠道吸收差B. 在肠中水解C.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 首过效应明显E. 肠道细菌分解 答案来源(
11、):2 分32. 药物的分布过程是指( )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除体外的过程E. 药物吸收后,通过细胞膜屏障向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进行转运的过程 答案来源():2 分33. 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 )A. 时间B. 毫克/时间C. 毫升/时间D. 升E. 时间的倒数 答案来源():2 分34.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 )A. 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 微粒体酶的诱发C. 药物吸收很完全D. 酶系统发育不全E. 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 答案来源(
12、):2 分35.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 )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 答案来源():2 分36. 药物的吸收过程是指( )A. 药物在体外结构改变的过程B. 药物在体内受酶系统的作用而发生结构改变的过程C. 是指药物体内经肾代谢的过程D. 是指药物以原型或代谢产物的形式排除体外的过程E. 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向其他组织的转运过程 答案来源():2 分37. 大肠粘膜部位肠液的PH( )A. 8.08.1B. 8.18.2C. 8.28.3D. 8.38.4E. 8.48.5 答案来源():2 分38.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期分别服用受试
13、制剂,其时间间隔常为( )A. 1周B. 3周C. 4周D. 5周E. 6周 答案来源():2 分39.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 )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E. 药物的溶出速率越大,越易吸收 答案来源():2 分40. 体内药物主要经( )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 答案来源():2 分41.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A. 肾脏B. 肺脏C. 肝脏D. 胆E. 直肠 答案来源():2 分42.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下列哪一条( )A.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14、.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 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来源():2 分43. 今有A、B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剂量(mg)药物A的t1/2(h) 药物B的t1/2(h) 40 10 3.47 60 15 3.47 80 20 3.47A. 说明药物B是以零级过程消除B. 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C. 药物B是以一级过程消除D. 药物A是以一级过程消除E. A、B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 答案来源():2 分44. 药物的代谢器官主要为( )A. 肾
15、脏B. 肝脏C. 脾脏D. 肺E. 心脏 答案来源():2 分45. 多剂量给予某药,t1/2=6.93 h,=5 h,则波动度DF为:( )A. 0.5B. 1C. 1.386D. 34.65 答案来源():2 分46. AUC是指:( )A. 二阶矩B. 药时曲线下面积C. 米氏常数D. 快配置常数 答案来源():2 分47. 下列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尿药速度法( )A. log(Xu-Xu)=-Kt/2.303+logXuB. logC=-Kt/2.303+logC0C. logDXu/Dt=-Kt/2.303+logKD. X0E. logX0/t=-Kt/2.303+logKEK
16、AFX0/(KA-K)F. A和C都对 答案来源():2 分48. 下列哪一项是混杂参数( )A. 、A、BB. K10、K12、K21C. KA、K、D. t1/2、Cl、A、BE. Cl、V、 答案来源():2 分49. 下列哪项符合剂量静脉注射的药物动力学规律 ( )A.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Ax与(Css)min的算术平均值B. 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等于单剂量给药的AUCC. 达稳态时每个剂量间隔内的AUC大于单剂量给药的AUCD. 达稳态时的累积因子与剂量有关E.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是(Css)mx与(Css)min的几何平均值 答案来源():2 分50. 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饭后服用维生素B. 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C. 无定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D. 药物微分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E. 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F. 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 答案来源():2 分请同学及时保存作业,如您在20分钟内不作操作,系统将自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