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调查研究法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有句至理名言:,“,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问题,什么是调查研究法?,调查的问题是过去?现在?未来?,调查的情景是特意安排呢?还是自然状态?,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当前你知道的调查研究有哪些类型?,调查研究的对象有没有特别要求?,调查是否使用一些量表?你知道哪些量表?,对于调查量表的设计,你知道有哪些要求?,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能够从总体上认识调查研究方法,明确如何使用,抽样方法来确定调查对象,熟悉测量量表和问卷调查两种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并能熟练应用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教育技术研究。,第一节 调查研究法概述,狭义定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借以发现问题、探索教育技术规律、开展教育技术研究的一种方法。,广义定义:对已形成的事实的考察与研究,以间接的方式来研究客观事物。要求在自然进程中调查客观事实,收集数据,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特点,适用性广,效率高、范围广,形式灵活,手段多样,自然真实、简便易行,不足,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是在自然进程中收集材料,而不是通过实验主动操纵和改变现象与变量,因此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常常可能,出现主观偏差,,而研究者往往难以控制这一点,由于调查是向别人间接了解情况,被调查者所反映的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决定了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的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被调查者可能有意或无意地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臆测想或偏见,而调查者却难以了解这种主观加入的程度,从而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现实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题设计不到位,没有调查到想要知道的东西。,没有充分利用原始数据来说明问题。,二 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一)调查对象:,教育技术研究涉及的人、事和物,都是调查的对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看书思考:对于不同的调查对象,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内容都涉及哪些方面?),(二)教育技术研究调查的内容范围,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教学资源使用的过程与方法,学校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设备条件,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情况,学生课外网上学习活动情况,(,三,),、调查的类型,分类方法,种类,作用,目的,常模调查,了解一般情况,寻找一般数据,比较调查,比较两个群体、两个地区、两个时期的情况,内容,事实调查,掌握现有的事实与数据,态度调查,了解对问题的看法、倾向性意见和态度,对象,全面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加以考察,抽样调查,在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加以考察,范围,综合调查,涉及到多类问题或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专题调查,仅涉及某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方法,1.,调查,:,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考察,从中获得来自调查对象的直接资料的一种方法。,2.,按照调查对象的性质和调查工作的方式,调查又可分为访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和文献调查等方法,他们的特点可归纳为表,5.2,所示,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特点,访问调查,社会成员中的个体或集体(如教师和学生),调查者与调查对象做面对面的谈话收集口述材料,问卷调查,社会成员中的个体,调查者通过特别设计的问题表格,由调查对象做自填式回答,收集笔答材料,个案调查,某项事物有关的文件、档案及其他已存材料,调查者对文件、档案及已存材料的考察和分析,文献调查,与某项课题有关的,已记载的文献、情报资料,对已记载的文献、情报资料的内容鉴别、整理、归纳,第二节 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抽样,一、确定调查对象的基本原则,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有三种:,1.,研究对象总体范围内的每一个单位都成为直接的研究对象,即对所有要,调查的全体对象,一个不漏的进行调查研究。,在课题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较少时这种方法适用。,2.,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和方便,确定一两,个个别对象,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这种方法,适用于涉及范围小,但具有明显特点或典型意义的事例的调查,。,3.,是用,抽样方法选择研究样本,,即在全部需要进行调查的对象中,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的对象进行调查将所收集到的调查结果经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来推论全部调查对象的情况,这是在调查研究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确定对象的方法。,二、抽样的基本概念,1,、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2,、抽样的目的和作用在于科学地挑选总体的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以便通过对这局部的研究,取得能说明总体的足够可靠资料,准确地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或规律性。,3,、抽样方法基本分为两大类:,(,1,),概率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的抽样。优点,能用概率计算的方法,客观地评价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且可以按照课题所要求的精确程度,去考虑样本容量和具体的抽样方法。,(,2,),非概率抽样,,不遵循随机化原则进行的抽样。,4,、抽样误差,在抽样研究中,只取总体中的一部分作为直接研究的对象,然后根据样本结果去推算总体的一般情况,这样的推算会与总体的实际有着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抽样误差。,5,、抽样研究的特点:,(,1,)经济、省力、省物;,(,2,)能提早汇总研究资料,及时利用研究结果;,(,3,)较适用于研究对象分散的课题;,(,4,)研究对象数量有限,获得资料的手段灵活多样;,(,5,)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比总体研究更能提高研究的质量。,概率抽样应满足的要求:随机性、可行性、信息性。,概率抽样种类: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等。,1,、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先编号,再抽取,查表法: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抽样时,先给总体编号,然后从表中任意一个数字开始依次住下数,并把最后几位数字小于总体编号数字选出来,按研究要求组成一个样本。,计算机造数法:,SPSS,中造数方法,“,data-select case-random,”,三、概率抽样的方法,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设总体共有,N,个,抽取,n,个样本,先将,N,个单位编号;,确定取样间隔:,K=N/n,决定取点:,R=(K+1)/2(K,为奇数,),;,R=(K+2)/2(K,为偶数,),按,R+K,的顺序抽取,例,5-1,系统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方法实际上是等间隔法的机械抽样。它把总体中所有个体按一定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间隔取样,间隔的大小视所需样本容量与总体中个体数目的比率而定,起始数字必须是随机决定的。等距抽样又有直线等距抽样,对称等距抽样和循环等距抽样三种。当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定后,第一个样本一经确定,其他样本也随之确定。但是,这种抽样方法在名单排列中,如果存在周期性部分,则会造成偏差。因此,在等距抽样间距确定以后,选择起点时,应根据掌握的信息,尽量避开总体可能存在周期的点。,1,、设总体共有,N,个单位,现需要从中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先将总体的,N,个单位按与总体特征标志无关的标志进行排队。,2,、确定取样间隔,将,N,划分为,n,个单位相等的部分,每部分间隔为:,K=N/n,3,、决定起点,抽样起点的选定有多种方式,通常是在第一部分顺序为,1,,,2,,,3,,,,,i,,,,,K,个单位中随机取一个单位,i,作为抽样的起点。对于取样间隔,K,,是奇数时,也可按,R=(K+1)/2,算出,R,值,就按某一部分的第,R,个单位作为抽样起点。对于取样间隔,K,是偶数时,则按,R=(K+2),2,算出起点位置。,系统抽样具体方法如下,:,4,、在第一部分中,随机以,i,为起点抽出第一个样本后,继续在第二部分中抽出第,i+K,单位为样本;如此类推,在第,n,部分则抽取第,i+(n,1)K,单位为样本。,若以,R,为起点,同理顺序地抽出第,R+K,直到,R+(n,1)K,单位为样本。,这样一共抽出了,n,个单位组成样本,而且每个样本的间隔都是,K,,所以称这种抽样方法为等距抽样。,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分层抽样是先把总体按一定标志分成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种不同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等比例抽样:即各层所抽样本数占各层总体数的比例相等。,例,5-2,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在各层中抽取的样本也可看成总的样本数在各层的分摊,它又有三种方法:,1,、等比例抽样。即各层所抽样本数占各层总体单位数的比例相等。,2,、按各层的离散情况分配样本。某层的离散程度大,则该层多分摊的样本多。,3,、最优分配。既考虑到各层的单位数的多少,又考虑到各层的离散情况。,由于同质性总体比异质性总体抽样误差小,因此,分层抽样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代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抽样误差。但此法的分层标准不易掌握,手续较繁。,(,3,)分层抽样(类型抽样),例,1,某年级学生共,180,人分为四个班,其中甲班,N,1,=40,人,乙班,,N,2,=50,人,丙班,N,3,=45,,丁班,N,4,=45,人,现要抽取,20%,作为样本,则每班应抽取的样本单位数按如下步骤算出:,(,1,)确定样本单位数,n=N20%=18020%=36,人;,(,2,)每班的样本单位数分别为:,n,1,=(36/180)40=8,n,2,=(36/180)50=10,n,3,=(36/180)45=9,n,4,=(36/180)45=9,则样本容量:,n=n,1,+n,2,+n,3,+n,4,=8+10+9+9=36,4,、整群抽样,就是先将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组),然后以群为单位从中随机抽取一些群,对抽中的群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四、非概率抽样,1,、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的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2,、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3,、定额抽样法,也称配额取样,是按特定标准(性别、年龄等)将总体中的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取样。,例,4,、滚雪球取样,先从总体中合适的调查对象开始进行调查,再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如同滚雪球一样。,第三节 测量量表,一、测量的概念及其要素,定义:,测量是按规则给结象或事件赋值。,1,、测量的基本要素。,(1),对象,指我们所感兴趣的,要研究的事件或物体。,(2),标记,指被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记号,如性别、年龄、反应时间、学习成绩等。,(3),符号,指代表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程度的符号,如考试分数、品质等级等。,(4),规则,分派各种符号到各类事物上的标准和方法,如考试采用百分制,品质等级标准等。,测量要素间的 关系,法则,B,法则,A,测度,特征,符号,数字,建立法则的条件:,1,现象或行为确实客观存在,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或行为是无法测量的,无法测量的对象自然也无从建立法则。,2,现象或行为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被测量现象或行为的同一性,是指测量对象本质属性的表现,这是区分事物的依据;而同一类事物,其本质属性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测量的必要。,3,现象或行为的差异存在有某种间距的可能性,如果现象或行为的差异存在某种间距的可能性,就能建立客观的测量单位,使测量的法则更加完善,使得测量使用的符号、数字成为具有意义的数值,二、教育技术研究测量法则的建立,三、测量的参照标准,常用的参照标准有三种:,1,、目标参照标准,目标参照标准又称绝对性评定。它是以某一些具体目标作为评定的标准,然后根据受试者对预定的各项目标达到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进行衡量,按其达标程度评定得分,即分派数字或符号。例如,考试成绩,通常采用百分制形式进行评定。,2,、常模参照标准,常模参照标准又称相对性标准,它是以某一研究对象的集体平均水平作为评定的标准,(,常模,),,对照此标准,然后判断在这集体中每一个别对象所处的相对位置,按其所处位置评定得分,即分派数字或符号。通常采用优、良、中、差或,A,、,B,、,C,、,D,的形式进行评定。,3,、自我参照标准,自我参照标准又称自我性评定,它是以研究对象自身在某一时期或状态的特征作评定的标准,通过前后对照或横向比较(不同状态比较),判断其特征变化情况,并根据特征的变化程度评定其大于、等于或小(少)于某标准的情况。,四、测量量表的类型,量表是指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受试者、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数量化工具。,测量尺度就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按照法则分派的符号、数字所能代表的事物某种特征的程度水平。一般分为四种不同水平的测量尺度,即类别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1,、类别量表:只给出不分次序的类别、所测的一切只是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类别,而这些类别只表明某一或某几种特征的不同,如个体的性别。,2,、顺序量表:除了表明性质的不同,还根据高低、多少等特征排列次序。尽管测量值的顺序确定了,但还不能确定各测量值之间的距离可比关系,如对学校的态度。,3,、等距量表:不仅给出了顺序,还确定了等距的单位。量表上某一部分测得的分类所反映的差异,与其他任一部分测得的分数都是相等的,如温度。,4,、比率量表:除了等距,量表还含有真正的零点,表示测得的信息一点也没有,如校园网建设的经费开支。,量表类型,S,巧玲珑,主要特征,作用,统计处理方法,类别量表,无顺序的测量,只是指出有两个或多个范畴。设立相互排斥分类项,区分归类,确认等同关系,分类,次数分布、百分率及,X,2,统计,顺序量表,是有顺序的测量,在于指出所测量的范畴的不同并能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设立等级项判认大小、高低、排列顺序,分类、排序,中位数、百分数、等级相关,X,2,统计,等距量表,有顺序的测量,在量表中表现为数量上的等距变化,但无绝对零点,分类、排序、确认、和比较差异程度,平均值、标准差、标准分、差异显著性格,比率量表,设立以相等间距作为单位,但具有绝对零点,分类、排序、确认、和比较差异程度和确认并比较比率的大小,允许所有的基本运算,五、测量量表的质量指标,信度和效度,1,、信度,信度就是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能鉴定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效度,效度就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六、,里克特量表,量表的种类很多,其中里克特量表是现代调查研究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测量量表,它的基本形式是给出一组陈述,这些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事物的态度有关(例如,对某个教学软件教学效果所持的态度)。要求调查对象表明它是,“,强烈赞同,”,、,“,赞同,”,、,“,反对,”,、,“,强烈反对,”,或,“,未决定,”,。当然,根据需要,有时词语可以略有不同(如把,“,赞同改为,“,同意,”,),(一)里克特量表两种类型的陈述方式:,1,、积极性陈述,赞同的是对所研究的对象持肯定或积极的态度。,2,、消极式陈述,赞同的是对所研究对象持否定或消极态度。,(二)制定里克特量表的八个步骤,:,(,1,)把态度作为对象时,撰写积极的或消极的陈述。,(,2,)请评判员检查已写好的陈述。,(,3,)去掉绝大多数评判员认为既非积极的亦非消极的陈述。,(,4,)把留下来的陈述打乱顺序记在一张纸上,加上合适的使用说明和答案选择。,(,5,)在里克特量表使用读乡的总体中抽样,把这个初稿在被试样本中使用,.,(,6,)计算对没个陈述所做的回答与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值。,(,7,)删区在统计上与量表总分相关性不显著的陈述。,(,8,)定出该量表的最后审定稿。,七、语意差别量表,语意差别测量(奥斯古德、萨奇、泰尼邦,Osgood,Suci,Tannenbaum,1957,)是一次性集中测量被测者所理解的某个单词或概念含义的测量手段,针对这样的次活该年设计出一系列双向形容词量表,请被测者根据对词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两表上选定响应的位置。,八、量表编制建构的基本步骤,1,、编拟预试问卷,2,、预试,3,、整理问卷与编号,4,、项目分析,5,、因素分析,6,、信度分析,7,、再测信度,理论基础或研究目的,编拟或修订量表初稿,选取受试者预试,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建构量表效度,因素命名,信度分析,求出量表与各层面信度,正式量表,第一次施测,第二次施测,删除,CR,值,未达显著的题项,删除题项,CR,值显著题项,图,5.7,量表编制建构的流程,第四节 问卷调查,问卷,就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而编制成的一套问题表格,有调查对象自动回答的一种收集资料的工具,同时又可以作为测量个人行为和态度倾向的测量手段。问卷本身往往包含多种类型的量表,但又不等同于测量量表。,一、调查问卷的类型,(,1,)无结构型问卷,又称为开放式问卷,它的特点是在问题的设置和安排上,没有严格的结构形式,受试者可以依据本人的意愿做自由的回答。,(,2,)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它的特点是,问题的设置和安排具有结构化形式,问卷中提供有限量的答案,受试者只能选择答案。,结构型问卷,由于已设置了有限的答案供受试者选择做答,因此它适用于广泛的、不同阶层的调查对象;同时有利于控制和确定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易于量化和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因此,这类问卷被普遍使用。,二、问卷的构成,问卷是问卷调查的主要工具,科学地设计问卷,是问卷调查关键性的环节。问卷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以及被试者的回答质量,因此,我们对问卷的设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问卷通常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四个基本特征。,1.,前言部分,每一份问卷的开头,必须有一段简短的前言,说明研究的目的,指导受试者如何回答,并做出某些必要说明,以解除受试者的思想顾虑。,如:本调查旨在,对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了解,以期有助于做出组织的和管理的决策。,回答本问卷时,最重要的是答案必须尽可能地坦诚和完整。这次调查研究的可靠性就取决于在回答问题时您能说出您的真实想法。,本问卷的回答方式,除极少数必须以简单的文字填写外,基本上采用选择答案的方式填写,只要在相应的答案编号上画上便可以了。在回答时请您独立思考,勿与他人商量。,承担这次调查任务的单位对您所有的回答均严格保密,请不要顾虑。,谢谢您的合作。,2.,个人特征部分,在问卷设计时,个人特征资料往往是作为自变量中的变数而被使用的。,如:,不同年龄、性别、班级、年级的学生,对教育资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关系。,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对教育资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关系。,性别、年龄、学校类型、教育程度、职业等信息都是个人特征资料,属于自变量。这些资料都是静态资料,很容易填写。,教育技术研究中常常以下的一些个人特征为自变量,可以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假设选择使用。,XA=,年龄、性别、工作所在地、职业、岗位或职务、工作年限,XB=,教育程度、在校年级、成绩等级、业余爱好、接触媒体习惯,XC=,家庭人口总数及构成、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状况,3.,事实性问题部分,(1),事实性问题是指调查了解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它包括存在性事实和行为性事实两个方面。,存在性事实问题是用于调查,“,是否有,”,和,“,有多少,”,这方面的事实。,行为性事实问题是用于调查曾经发生过的行为,包括发生行为的时间、地点、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内容。,(,2,)通常可以根据传播学中,5w+h,的原理,设计一组行为事实性问题。其中包含的内容有:,用什么样媒体,表现什么内容?,在什么时候,在哪一个年级中使用?,在什么场合下,在哪一种教学环境中使用?,媒体的设计制作者是谁?,为什么要使用教学媒体,其教学目标是什么?,怎样操纵控制不同的媒体,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4.,态度性问题部分,态度是人对某种现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两个态度指标:,(,1,)态度的方向性:既喜欢或不喜欢、肯定或否定的正负方向。,(,2,)态度的强度:既喜欢或厌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通常,态度性问题可以从情感性意见、评价性意见、认同性意见、认知性意见几个不同侧面了解受试者的意见。,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态度性问题,存,在,性,事,实,评,价,性,意,见,行,为,性,事,实,情,感,性,意,见,认,同,性,意,见,认,识,性,意,见,问卷的构成,问卷的提问与回答方式,提问方式,回答方式,自由记述式,描述,填答式,有,_(,人,),有,_(,台,),二元选择式,(,正,/,误,)(,是,/,非,)(,有,/,没有,),多重选择式,(A)_(B)_(C)_(D)_,排序式,()_()_()_()_,评等式,(5)(4)(3)(2)(1),分配,A_,占,()%,B_,占,()%,C_()%,三、问卷设计的程序,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2,、根据假设确立变量,X,、,Y,的数目和关系,3,、确定放映功能变量的变数项目,4,、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1,)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不要使用那些被试者陌生的,过于专业化的术语。,(,2,)不要使用那些摸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3,)不要使用诱导性或倾向性的用词,避免被调查者在这些词语的诱惑下产生趋同心理,违背真实意见而做附和的回答。,(,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目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5,、问题的排列组合,(,1,)要方便被试者顺利地回答问题;,(,2,)要便于调查后资料整理和分析。,6,、试测与修订,研究课题,调查对象,建立假设,确定变量,X,、,Y,确定,X,、,Y,的变量数目,设计问题语句,试测,发放使用,四、问卷调查的实施及其特点,(一)问卷调查的实施,1,、调查对象数量的控制,2,、问卷的分发与回收,(,1,)邮政投递式。,(,2,)专门递送式。,(,3,)集中填答式。,3,、对回收问卷的审查,(二)问卷调查的特点,(,1,)调查对象是经过思考之后才对问卷做出反应的。这有助于获得真实、准确的资料。但是,往往由于被试发现了某些敏感性的问题而加以回避,从而导致拒答或回答不真实,这就会造成问卷回收率下降,或者资料可靠性下降,而研究者又无法做进一步的追踪,单从回收的答卷上又无法判断答案的真伪,使回收的问卷失去了价值。,(,2,)问卷调查适应于大样本或小样本的情况。问卷调查与访问调查情况不同,访问调查必须面对面地提出问题,收集口述材料。由于人力、财力的原因,调查的样本数不可能太多,调查的地域不可能太广。而问卷调查是依赖调查对象自我填答,问卷可以通过邮寄分发,也可以面对面分发,因此样本数可多可少,根据情况不同,某些课题可仅选数十人做问卷调查,某些课程样本可多达数千以至过万人。,(,3,)有利于获得定量资料。问卷调查不仅能取得数量标志的数量资料,还可以获得有关属性、品质、态度为标志的计数资料。这些资料都能通过统计处理的方法进行量化分析,使结果更为客观、真实、系统、科学,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