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练习.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668852 上传时间:2025-0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如果说“江南Style”是娱乐模仿秀的话,那么“航母Style”的走红,背后是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群众的自豪之情。这体现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④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013年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基于对官民、警民、医患、民商等不同阶层群体间关系的实际分析上,得出“社会信任度下降”的结论,这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依据材料信息,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物质性的特点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3.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却程度不一地面临道德气候滑落的难题。道德气候的现状表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来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的。 A. 物质 B.可知 C.辩证统一 D. 实践 5.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近年来,由集体土地征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有关专家学者表示,我国《土地管理法》某些法律条文已经不能适应现实情况,无法调整征地各方的利益矛盾,亟待重新大修。这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有学者指出,我国政府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改革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从1993年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到1998年的“消除政企不分”;从2008年的“突出公共服务”,再到今年的“职能转变”,梳理这些改革,无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政府机构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9.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③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0.作风接“地气”,作品才有“人气”。自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新闻战线开展此项活动是因为 ①新闻作品属于意识范畴,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新闻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闻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新闻作品源于创作者文风作风的转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① 否认了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② 否认了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 承认了社会历史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 承认了英雄人物对社会的发展的重要影响 A. ②④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12.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历史发展 ③人与社会的矛盾决定并改变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4.皮影戏是源于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皮影戏道具小,演出方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是 A.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B.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C.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D.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和决定力量 15.右侧漫画《听证会》的哲学启示是要 ①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A. ①② B.②③ C. ②④ D.③④ 16.人们常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但是发光的金子也需要人们发现和使用,它才会具有价值。这说明了 ①事物的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③主体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④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2年12月25日,第九届“昆仑奖”中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用生命换回24名乘客安全的杭州“最美司机”吴斌被追授“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称号。这告诉我们 ①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③ 人的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④ 实现人生价值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18.“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十公分的距离”“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多一分温暖”公益广告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 B.认识反作用与实践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D.价值观对人生选择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9.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至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③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 20.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坚持用其引领社会思潮。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①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②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③重视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④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1. 漫画《心态》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总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认识受利益的制约,难以区分真理和谬误 ③要根据条件变化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2.有人把一块关玉献给子罕,子罕不交。似玉者说:我把玉给工匠看了,他们认为是宝物,所以才献给你。子罕回答: “你把玉当作宝.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给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子罕据玉的历史典故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的价值是变化的,因为其属性和功能具有不确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判断 ③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选择就不同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不同时代的榜样既具有特定时代的“粉丝”群体,又因其精神传递着某种积极的价值而得到后人的认可并延续其影响。这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价值判断和选择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矛盾的特殊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来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右侧漫画《探家图》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④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5.现代诗《土》这样写道:“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这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应该 A. 积极投身劳动与实践 B. 追求个人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C.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D.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6.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 D.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2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现人生价值需要 ①家人、学校、社会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30.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就是指社会意识可能先于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 3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3.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4.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35.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因为人民群众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6.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7.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38.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 39.得到社会的承认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40.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 41. 材料一: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也是正能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材料二:以大部门体制为核心的政府机构改革需要目标明确、通盘规划、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积累经验,逐步推进。所有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机构改革也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组建大部门要有一定的限度,也要考虑部门之间力量和规模的平衡。 (1)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认识。(6分) (2)试对材料二中蕴含的哲学智慧予以揭示。(6分) 42.材料一:关于收入分配问题,我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提法。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指导思想及其演进所蕴含的矛盾观思想。(6分) (2)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景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1题,12分) 43.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梦想是生命中无形的翅膀,惟有梦想,我们才会更加卓越。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上大学成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梦想。城乡二元结构的羁绊,拥有一个城镇户口成为上个世纪许多农村家庭的梦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人渴望回归田园;有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党领导人民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更为精彩的辉煌篇章,13亿人拥抱属于自己的“中国梦”。 国家好,民族好,家庭与个人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盘点2012年为拥有一个美好中国而付出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努力,让他们的梦想,成为中国梦的一部分。中国梦需要伟大文学塑造民族灵魂,于是我们收获莫言;中国梦需要能激励一代人的偶像,于是我们收获刘洋;中国梦需要平凡人的坚守,于是我们收获了感动国人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他们都是中国梦的成就者。无论是美好社会,还是美好人生,都始于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请指出习总书记讲话中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4分) 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这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① 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③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人们梦想差异的原因。 (3)今天的“中国梦”由亿万国人的梦想汇聚而成。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你的人生梦想。 《哲学生活》第四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B 6.C 7.C 8.B 9.C 10.B 11.A 12.B 13.C 14.C 15.A 16.D 17.A 18.C 19.A 20.D 21.B 22.D 23.B 24.B 25.D 26.D 27.C 28.C 29.B 30.B 二、判断题 31.B 32.B 33.B 34.A 35.B 36.A 37.A 38.A 39.B 40.B 三、简答题 41.(1)①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因此改革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②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要坚持从社会存在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也是正能量之源。④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2)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大部制改革需要目标明确、通盘规划。②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大部门体制不会一步到位,需要积累经验,逐步推进。(或回答: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组建大部门要有一定的限度,要考虑部门之间力量和规模的平衡。)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机构改革和其他改革都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42.(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2分)(或: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收入分配既要注重效率,也要注重公平,针对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要更加注重公平。)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收入分配政策有不同的提法。(2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倍增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2分)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倍增目标的确定,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倍增目标的确定符合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2分) 四、探究题 43.(1)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1分。或答“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1分)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分。或答“是历史的创造者”) (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梦想源于现实。由于不同时代经济、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梦想会呈现不同时代的特色。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认识事物的角度、立场不同,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在同一时代,人们的梦想也会因个人实践和素养等差异而丰富多彩。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梦想源于现实。由于不同时代经济、政治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梦想会呈现不同时代的特色。在同一时代,人们的梦想也会因个人实践和素养等差异而丰富多彩。 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所以在同一时代,人们的梦想也不同。(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3)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必须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1分)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1分)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1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