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戴志强NLP教练技术讲义(全).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648370 上传时间:2025-02-23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14.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戴志强NLP教练技术讲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戴志强NLP教练技术讲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须知 为了让学员全心投入、有效地完成整个课程,我们建议学员遵守以下之基本原则: 一、 请穿着舒适的服装,自备外套。 二、 请准时出席课堂 三、 吸烟者需在课室外的吸烟区吸烟 四、 请尽量避免私下交谈 五、 课程中请勿录影 六、 请将您的手机调到振动或关机状态 七、 请于休息时间方拨打或接听电话 课程作息时间表: 第一天 上午 10:00-12:30 午餐、午休 12:30-14:00 下午 14:00-18:30 晚 餐 18:30-19:30 晚上 小组练习:19:30-22:30 第二~三天 上午 09:00-12:00 午餐、午休 12:00-14:00 下午 14:00-18:00 晚 餐 18:00-19:00 晚上 小组练习:19:00-22:00 第四天 上午 09:00-12:00 午餐、午休 12:00-14:00 下午 14:00-17:30 敬请各位学员遵守作息时间! 学习期间有任何问题可与主办方会务组联系! 会务组电话:王如锦 13711113608 NLP教练技术课程基本原则 一、犯错 在课程中我们会做一些练习,对初次接触的技巧,我们难免会因不熟悉而犯错。对已经掌握了人生大部分技巧的成年人来说,犯错是会令我们觉得有点不好受的。而正是这种不好受的感觉引导我们进入“突破的领域”。把你所犯的错误储存起来,你将会在未来避免了重轁覆辙,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拓展了自己的能力。 二、“偷师”学艺 在讲义中寻找已有的方法并主动运用它们。留意出色同学的表现,借鉴他们的做法。简言之,养成“偷看同桌试卷”的习惯。 三、保密 把每一次的教练练习都当作是一次需保密的教练过程。在课堂中的公开讨论中,如果你要公开教练中涉及的某些内容,请事先征得被教练者的许可。 四、不顾及礼节 告诉同学你的真正想法。作为被教练者,应将生活中的真实经验带到教练练习中来。利用这个教练员使你的需要得到满足。在教练练习中,你决定议程。如果你对教练员提出的话题不感兴趣,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不,那不是我想探讨的。” 如果教练员所提出的见解与你的想法有出入,那你就说,“不,对我来说不是那样的。”这有可能会是一种拓展、值得一试。 五、前馈 我们将详细探讨反馈,但现在……当你在给出或接受反馈的时候把反馈想作前馈。当你在给出前馈时,你希望能将对方引向一个新的理解方向,而当你受到前馈时,你把它看作是为你现在从事的事情所提供的另一个选择或看待问题的方式。 六、练习 我们将要做的练习分两种类型,探索类的练习和教练类练习。在做探索类练习时,你们可以在练习指南上找到关于每个探索类练习的描述。 所有教练练习的结构都一样。我们分成两个或三个人一组进行练习,教练员和当事人将一对一地进行10到20分钟的练习(时间长短取决于练习的主题),然后由当事人和旁观者提出反馈意见,接着小组成员交换角色。反馈及交换的时间将由相关人员宣布。 七、时间 在本课程中我们对时间有着十分严格的划分,主要的目的是要提高你使用时间的意识。当我们做教练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教练过程的用时都相对比较短。如果你每周进行一些为时半小时的教练工作,(例如打教练电话)对时间的高度敏感就变得很关键。你可能要用一到两分钟时间和你的当事人确定教练课题,回顾这次的教练过程,把需要解释的地方重申一遍,给予鼓励,然后请当事人行动等。 八、反馈 反馈只有被对方听见/收到才有价值,才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对他们可以产生的影响,使他们可以继续前行,继续改善他们的行为。 给反馈的人的挑战是:如何提出反馈使对方听见。只有这样,反馈才能被当事人(或教练员)采用以便改变。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面对反馈我们的反应往往是采取守势,要不就规避反馈以自我保护,我们这样做,表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在倾听反馈。因此,也不太可能会用它来做改变。因此,一个成功的反馈取决于:第一,给反馈的人;第二,接受反馈的人。 当你进行教练时,给反馈正是你所要做的事情,简单明了而且充满诚意的反馈会带给你的当事人最大的利益,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变得严肃或乏味的和你的当事人沟通。记住,你想要的是你的反馈被对方听见。 在本课程的练习中,也会要求你向其他教练员提出反馈。记住,你所面对的是正在学习新技巧的某个教练员,他正在努力尝试(或希望)做成功一次可能做不到效果的教练练习。你如何才能帮助这位教练员,让他注意到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就好像你在帮助一位当事人一样。如何加深这个教练员的认识?当你给反馈时,你是用什么方式进行的?既不提出建议,也不用“换了是我,我会这么做”的方式进行介入? NLP教练技术目录 NLP是什么? 7 教练是什么? 9 教练的起源 12 NLP专业教练 14 打造教练关系 15 教练的状态 17 建立亲和感. 19 平衡轮圈 21 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 23 十二条前提假设. 25 目标与意愿. 32 基础约谈 35 问题拥有模式. 40 救援三角 42 教练技术 43 经验掣 60 经验元素 62 理解层次. 66 时间线.. 69 感知位置 71 清醒人生. 722 思维导图. 733 整体平衡. 74 正面动机与深层需要. 75 状态管理. 77 要求.. 79 选择与习惯 79 日常习惯 82 下切目标 ………………………………………………………………………………… 84 承诺 …………………………………………………………………………………………85 教练工作之间的关系 87 教练过程 88 目标确定法 89 MEA模式 91 GEO经典教练模式 92 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 93 假设和猜臆. 94 教练技巧的练习 95 拖延. 100 帮助技巧. 101 限制性信念与信念群. 102 深层需要 112 强有力问题产生器. 113 流失的能量 115 身份发展的隐喻 116 深层的问题 118 宗教与神圣 119 快乐. 120 笑.. 121 信念自我评估表 123 同步感应. 124 放纵一下的奖赏 126 直觉 1271 生命线. 128 创造未来 130 美妙人生.. 1333 教练激励和反馈评估表 1344 重要的教练反省. 135 附件 136 NLP 教练技术 文凭课程 NLP是什么﹖ “NLP is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NLP是对人类主观经验的研究﹕我们如何创出我们每一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独特的经验与行为? NLP的中心学问之一是「模仿」(Modeling) – 找出我们如何做出我们所做的。NLP在不同的行业中模仿卓越的人士﹕健康、运动、沟通、教与学、心理辅导与治疗,工商企业领袖和其他很多行业,把他们的卓越化为一些别人可以模仿并获得同样卓越效果的学问。 NLP为每一个接触它的人提供一些实际可行的方法,经常有效的达到自己能力的顶峰,无论在个人发展,或者是工作和事业,或者与人相处上都有显著的提升。 NLP包括的三个字有以下的意思﹕ Neuro(字译为「神经」,意译为「身心」)指的是 – ‧ 我们的头脑和身体如何经由我们的神经系统连结在一起,形成内在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和外在的言语行为。 ‧ 我们的神经系统如何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inguistic(语法)指的是 – ‧ 我们运用语言与别人做出相互影响的模式。 ‧ 我们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状态。 Programming(程序)指的是 – ‧ 借用计算机科学的术语去指出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得以改善。 ‧ 只是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们便能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所以, NLP也可以解释为研究我们的脑如何工作的学问。凭着知道脑如何工作,我们就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因而使到人生更成功快乐。因此,我们把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 参考资料﹕ (1) Joseph O’Connor与John Seymour合著的《Introducing NLP》出版商Thorsons。 (2) The NLP Comprehensive Training Team合著的《NLP – The New Technology of Achievement》出版商Nightingale – Conant 教练是什么 什么是教练? 教练起源于运动领域,在某一个运动项目里,一个有经验者,提供一套或多于一套的方法于学习者,目的是让学习者经过教练所提供的方法,掌握这项运动的技能。 在实践中,教练开始发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体质,相同的方法不一定对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效。因为不同的背景,也让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心态”。著名的教练,提莫迪.高维更发现,学习者的成功率,更多的是取决于学习者的心态,而不是教练的方法,进而开发了“互动式教练”模式—“Co-active coaching”。也成为今天工商界所采用的教练模式。 互动式教练模式 国际教练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 简称ICF)对教练的定义如下: “教练是一种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来访者获得圆满的个人生活及事业。通过教练,来访者加深了学习,改善了表现,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教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帮助个人及组织得到更快的发展,并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进行教练后,当事人将树立更佳的目标,采取更多的行动,做出更好的决定,更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天赋。” “专业教练经过培训,懂得如何倾听、观察、根据当事人的要求量身定做教练课题,并循循善诱、从当事人自身引导出解决办法和策略。他们相信,教练的工作就是给当事人提供帮助,强化当事人自身就具备的技能、资源和创造力。教练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角度,当事人则负责按步骤采取行动以达到他或者她所希望的结果。” 国际教练联合会(ICF)接着对教练工作做了以下描述。“在每次约谈中,由当事人选择谈话的主题,教练则倾听,并提出观点和问题。这种互动的交流将事情明朗化,促使当事人采取行动。教练通过使当事人将关注的焦点更加集中在自己做出的选择上,并有更清楚的认识而加快他们的进步。教练的着重点在于来访者当下的状态以及他们为将来的理想状态而愿意做出的努力。”、 教练的目的 许多人误以为教练就是单纯的帮助当事人达到目标。这也使到很多人踏入了一个误区,以为聘请一位教练就是请一个人取代了父母,监督自己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直到达到目标为止。 教练的工作除了帮助当事人开始行动以达到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有所“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一)更认识自己的能力与资源 ,(二)更知道自己内心的深层需要。 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快乐除了外在的成功(例如:一份理想的工作,事业的成功,丰厚的经济等),更重要的是内心的满足(例如:他人的肯定与认同,爱与被爱等)。 教练于其他职业的区别 教练与辅导类似,也是以当事人为中心。与顾问工作的类似之处在于它也关注成果,把努力放在未来景象和行动上。 专业的培训、治疗、顾问或指导与专业的教练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差别。教练员既没有答案也不提供专业知识,教练员进行教练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具备了所需的资源以及开发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教练关系是当事人加深对他或她所做出的选择的认识。教练鼓励当事人开发更多的行为灵活性,尝试新事物,并以他或她自己的进展适度进入新的冒险领域。当当事人扩展了他们的行为模式,他们将更加深入地意识到他们自己做出了选择,采取了行动,最终使自己得到成长。这一切归功于当事人自己,而不是教练。 国际教练联合会关于教练的描述 1. 教练员认同普遍的人生观,追求共同的目标。 2. 教练帮助个人和组织等到更快的发展,并得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3. 教练的焦点集中在当事人所选择的目标上。 4. 教练课程根据当事人的需要而量身定做。 5. 教练是互动的。 6.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练员从当事人自身引导出解决办法和策略。 7. 教练员提供看待问题的新视觉。 8. 教练员在当事人自身固有能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加以开发运用。 9. 教练员相信来访者是具有创造性且具备足够的资源。 10. 教练员相信当事人有责任采取相应行动已达到他或她期望的结果 11. 教练员关注个人生活的所有要素是如何共同运作的。 12. 教练效果的高低取决于教练员和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强弱。 什么是国际教练联合会(ICF)? 国际教练联合会在全世界拥有120个分支机构,4000余名会员,是最大的个人和企业教练员的职业组织。它成立于1992年。该组织的主要宗旨是: 1 建立、支持并维护教练行业的完整性。 2 扶植全球教练员行业发展。 3 维持并提高教练行业的标准和从业水平。 4 为会员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及成功的教练实践提供帮助。 国际教练联合会所属分支机构遍布全美及世界上六大洲的20多个国家。国际教练联合会是一家非盈利性的虚拟机构,其董事会成员、雇员、志愿者及会员分布于全球各地。 国家教练联合会积极参与涉及法律、管理及证书课程等的研发项目,满足教练员来访者的需求。国际教练联合会为其会员提供专业教练文凭课程。 教练的起源 专业教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内在竞赛”(Inner Game)的丛书。在这一系列丛书中,提莫迪.高维(Timothy Gallway)提出了体育教练中的变化模式。他发现当他对运动员进行教练的时候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而不是抓住他们的错误告诉他们如何改正时,他们就能自己修正错误。事实上,当运动员按照教练的建议去做,表现反而降低,假如他放松,脑里想象着自己有优良表现的画面,身体有优良表现感觉,这个运动员的表现便会得到改善,运动员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问题”的情况下就会不自觉地纠正了错误。 《高尔夫球的内在竞赛》、《网球的内在竞赛》及《内在滑雪》这几本书所传达的信息是一样的,即“如果不关注心态方面的内在竞赛状态,就很难真正掌握或精通任何一种运动。内在竞赛状态是运动员的内心状态,他的敌人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自我怀疑及自责等障碍。简言之,内在竞赛状态旨在克服导致表现欠佳的所有思维定式。”(出自《网球的内在竞赛》之序言部分) 随着内在竞赛状态的系列丛书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提莫迪.高维的名声大振,它所面对的已不仅仅是体育界,更多的是美国和欧洲的企业管理层。鉴于内在竞赛的基本原则针对的是专业发展,针对个人进行教练的价值因此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内在竞赛的技巧得到了工商界的赏识,由约翰.惠特摩撰写的《教练改善表现》是最早研究专业教练的专著之一。约翰.惠特摩是这样形容教练的精华所在的,“教练释放了人的潜能,使他们的表现达到最佳效果。教练帮助人们学习而不是教他们怎么做。” 约翰.惠特摩用橡果作为隐喻,橡果“蕴藏着所有成为一株茁壮的橡树潜能。我们需要的是给予养分,鼓励和阳光促进其成长,但那棵大树已经在它里面了。”教练工作也就是把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出来,让他的表现达到极致。 区分概念 定义专业教练的方法之一是将它与其他一些互动的概念区分出来。 你对以下一些“称呼”或角色是如何定义的: l 同事 l 顾问 l 辅导员 l 朋友 l 领导 l 经理 l 导师 l 宗教师 l 心理治疗师 l 培训师 每个“称呼”与教练的“称呼”的区别在哪里?教练员与受教练者一起进行教练时,何时更换“称呼”比较妥当? 以下是一些比较,他们不代表全部,也不是绝对的。花些时间进行比较,对你所扮演的角色给出你自己的定义,确定你希望如何向当事人(简明扼要的)表述这些区别。 l 同事是在你所从事的某项工作中与你具有同等地位的人。 l 顾问提供某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解决问题。 l 辅导员设置某种场景以供探索,并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提供帮助。 l 朋友与你一起分享人生。 l 领导激励并促使你采取行动。 l 经理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和所提供的资源范围内完成任务。 l 导师给予某人以资助,提供专业知识、或专家信息,并且向其他可能提供帮助的人进行推荐和引见。 l 宗教师传道而育人。 l 心理治疗师帮助当事人克服过去生活中阻扰他们前进的障碍。 l 培训师为如何培养技巧和能力提供指导。 NLP专业教练 NLP与教练技术的共同点 从事NLP与教练工作的人会发现NLP和教练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以下是他们之间部分共同的地方: l 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快乐所需要的所有资源。 l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人生的专家。 l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l 只要有方法,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他所要的目标。 l 每个人都具备许多尚为意识到的潜能。 NLP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教练技术是帮助一个人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运用自己所有的资源有效率地达到自己人生目标的方法与模式。NLP提供教练更有效地引导当事人的方法,而教练提供了NLP更多帮助当事人达到目标的方法与模式。这两者的结合,可以说是强强联手,成为威力更大的助人工具。 NLP教练技术的起源 NLP界著名的Robert Dilts,Tim Hallbom,Nick LeForce及教练技术界著名的Jan Elfline于2003年开发了第一个NLP专业教练课程。此课程也得到国际教练组织ICF的承认,被列为专业教练培训课程之一。此课程于2005年由李中莹老师引进中国,由Jan Elfline,Tim Hallbom 及Nick LeForce 执教,培训了第一批中国NLP专业教练约六十余人。2006年,马来西亚籍NLP培训师——戴志强导师在NLP专业教练黄启团先生的协助下,于广州开办了第一届全中文的NLP专业教练课程,同年也在成都和上海两个城市开办相同课程,深得企业界和群众的肯定。 打造教练关系 l 教练的效果取决于教练与当事人的关系。 l 教练关系的设计是由教练和当事人共同决定的。 l 教练关系的设计将视当事人的教练课题而定。 l 教练关系的设计在第一次的基础约谈中就要确定下来。 教练关系有如一个联盟的关系,教练和当事人共同拟定联盟的规则,以确保双方进行教练课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支持到对方。传统的教练模式,教练都已经预备好一整套的教练方法和过程,一切的规则也已经确定,当事人只能按照安排好的日程进行教练。在互动式教练模式里,很多时候当事人并不是直接从教练的身上得到支持的力量,而是从教练关系里拿到支持的力量,因此,打造适合当事人的教练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我们相信当事人是自己人生的专家,当事人最知道自己最适合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练会更有效果。当然,在这里教练也会用教练问题帮助当事人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进而设计出真正适合当事人的教练关系。 教练关系有如以下的三角形:教练和当事人都对教练关系提供了自己的部分,同时当事人也会从教练关系中拿到力量。图中虽然没有表达教练从教练关系中拿到什么,但是在现实的教练工作中,教练往往也在特定的教练关系中拿到意想不到的能量。所以我们经常说,教练是陪同着被教练者一起成长的。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很多时候也是陪同许多当事人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成长过程的人,对人、对人生都会有着很深层的了解和感悟。(加图) 教练合约 教练合约是确定教练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签订教练合约并不时进行检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练和当事人的共同投入。教练的成功以否,既取决于教练,也同样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当事人是他们自己人生的专家,所以必须由他们自己来评估哪些做法对他们而言是有用的。签订合约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犯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练与当事人一起探索并决定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 教练是当事人手中的一个工具。如果我们把教练想做是一把凿子,当事人的梦想和渴望则是一块大理石,用凿子来雕琢大理石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但前提是凿子必须凿对地方,在这里是由当事人为凿子指引正确的方向。教练的某些方面{比如约谈频率,约谈时间长短,收费结构,工作方式(面对面还是通过电话)},在教练开始时已经确定,不太会发生改变,但教练/当事人之间动态关系的许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有效的在目前情况下不一定有效。教练和当事人如何才能共同发掘并创建使当事人不断进步的新策略呢?教练如何能在新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上为当事人的利益而服务呢? 合约的起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次约谈都会为双方之间的关系赋予新的一层内容,教练与当事人评估并调整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教练内容,及其对当事人的进步所产生的影响,定期把如何发展教练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在约谈中提出来讨论,回顾已经进行过的教练内容,评估哪些是有效的,哪些需要改进以使教练效果更明显,这样做是十分有用的。 当事人懂得如何与教练签订合约的好处之一是:他将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建立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当当事人面对他们生活中的其他人的时候,他也会练习如何向其他人提出“请求”,要求他们想得到的,或者敢于向其他人表达他们内心真正的意愿。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得到加强。当事人透过自己在教练中成功的经验,同时继续在他们自己的生活中“训练”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人如何与他们相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起草合约时教练所使用的一些问题: 初始阶段—— 我作为你的教练,你希望我如何为你服务? 告诉我你认为你怎样才能加快实现目标的步伐? 你需要怎样的帮助才能加快实现目标的步伐? 你是否希望我认定采取行动的责任在于你?你是否想在两次约谈的间隔中做些功课? 进行中的—— 什么是有效的? 我们想在哪些地方作些改变? 教练的状态 教练工作要从培养教练的精神状态开始。进行教练工作的时候, 教练要关注自己的内在状态。细心的去察觉任何想要马上解决问题或者立即给出建议的冲动,好像锻炼身体一样的去锻炼自己“无知”和“好奇”的肌肉,设置极度好奇的经验掣(心锚),使你在进行教练的时候可以很快的进入到这个状态,要做到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具备判断力,其实并不是不可能或很难做到的事情。 教练过程中,有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在判断,或感到不耐烦,或在自我保护。学习你在静心冥想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一旦发现,就放下,然后让自己重新回到极度好奇的状态中。” 教练状态的另一个要素是活出你所说的。在整个教练过程中我们都会和当事人讨论有关“内在的变化”、“你的生活与生命”等需要身心合一的话题,在教练关系中,你怎样做人生的选择,怎样利用你的能力和资源,怎样应用灵活的应变能力等等,都会成为当事人模仿的榜样。 这不意味着你非得是尽善尽美的,或者是你必须“什么都懂”,而是意味着你已经注册成为“生命大学的一名学生”。你在做教练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梦想,改善自己的行为,你也利用周遭的反馈继续改进任何对你而言是重要的事情,这可以是对某个项目的管理、领导某个团体、写作、两性关系、或改善与家人的关系等。 你将向当事人表现各种对待自己的技能、模式甚至做事的方法。通过对你的模仿,他们将学会对自己不带任何批判的习惯来生活,他们将学会用极度好奇去衡量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他们将慢慢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策略,并以他们愿意的方式来采取行动,他们将带着一种探索的态度去生活。 当你进一步的发展这些品质和技能,你会发现引导别人不做任何判断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容易。当你不断引导你的当事人退一步,带着开放并好奇的心态来观察生活到底“是什么”,然后计划下一步的行动,你会发现这对你来说更容易做到。 教练技术就是你如何与当事人相处的方法。我们会进一步探讨教练的技巧,但是,无论你的技巧如何高超,如果你的教练状态缺乏“好奇”,缺乏“无知”,缺乏对当事人的信任,你的教练将只是技艺的堆砌,而难免流于平庸。高超的教练是一种巧妙的艺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教练状态,你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技能或工具。 建立亲和感 亲和感(Rapport)是有效沟通和良好关系的先决条件,也是我们一般说的和谐气氛。 和谐气氛给沟通的人一份安心的感觉,事实上就是信任(Trust)的表现。人是群体的动物,群体的好处是安全,重要的是确定是否同类,而亲和感则是同一类属的表现。 如果想另一个人做出改变,必须先建立良好关系,良好关系的基础是有效沟通,而有效沟通则建立于和谐气氛的基础上。 共同信念、共同价值是建立亲和感的基础。信念、价值观表达出来就是我们外在的态度,其中包括了我们的声调,肢体语言和文字内容。 这里介绍三个容易而且有效的技巧: 1声调的配合 2肢体语言的配合 3尊重别人的BVR(肯定对方) 声调的配合 声调上的配合,令对方马上感觉你接受了他,让对方感觉到很安全,因此使彼此的关系更容易建立,沟通更有效果。 声调的配合,最能做到情绪上的共鸣。 声调可以分为四方面:高低调、大小声、快慢速度及说话语气,良好的配合是四个方面都照顾到。 肢体语言的配合 肢体语言上的配合,也会令对方感到你接受他,而且有和谐的感觉。 肢体语言大致上也可分为四个方面﹕站/坐姿、手势、头的位置和动作以及面部表情。 当然,我们只是配合关键的肢体语,一些太露形迹的手势,例如抓鼻子等,是无须配合的。 尊重别人的BVR 一个人对他的世界中所有事物的认知和态度,决定于他脑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简称BVR),是他一生里每一分钟的人生经验催化而成。因为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故此没有两个人的BVR会完全一样,也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认知和态度是完全一样的。 当我面对一群人说 “牛肉炒面”时,没有两个人脑海里涌出的景象和意思会完全一样,至于牛肉炒面有什么成份,应该怎样煮出来,对身体有什么益处,怎样吃法最好等,更是人人不同。所以, “牛肉炒面”四个字只能够做成沟通上的一个表面效果﹕让我们一同去吃吧。至于另一个人脑里 “牛肉炒面”的全部意思,我们可以说是不会,也不可能完全明白的。虽然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一群人愉快地走去某一间饭店,以 “牛肉炒面”为午餐,有一段建设性的交谈。这是说,我们无须两人之间完全知悉或同意对方对任何事物的认知和态度,我们仍然可以有良好的沟通! “牛肉炒面”四个字使我们同意共进午餐,有愉快和良好的交谈,便已足够,我们更无必要去找出另一个人对 “牛肉炒面”的一些深层看法! 把以上的概念用在日常的沟通里,那便是说我们在与别人沟通时,若果能够尊重对方的BVR,沟通效果会来得更快更好。 每个人的BVR都是他的主观产品,亦只对他本人有效,因为没有两个人的BVR是一样的,亦因此把自己的BVR拋出来要别人接受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如此别人一定会抗拒,任意把自己的BVR拋出来,容易使其它人感到紧张。事实上,懂得尊重别人BVR的沟通高手,一天的谈话里需要抖出自己BVR的次数极少,可能只有一、两次。 一般上,只有在两个情况里才需要拋自己的BVR出来。 1. 别人邀请你说出你的看法; 2. 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你决定要挺身维护它。 平衡轮圈 生活的平衡轮圈 列出生活中你认为比较重要的领域,从中再选出八个最重要的领域,选择标签贴在轮圈中的每一个领域,创建代表你的生活中的平衡轮圈。你可以将每一个领域继续分成小格,比如,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和心理,财富可以分为现金和资产。 针对轮圈中的每一个领域,问自己,“现在我对这个领域的满意程度是多少?”用1到10从低到高评估。请注意这些问题的两个重要概念:“我对、、、、、、满意程度是多少”这是一个主观的评价,这与你的家人或同事或邻居对你的看法无关,也与是否成功无关,而是与个人的满意度有关。另外请注意“现在”,这个论圈好比是一张实时的快照,每周,每天,甚至因为情况的变化每小时所得出的分值都会不同,别苛求绝对的真实;只记录你当下的感受。 其他人所创建的标签有:个人发展,金钱,朋友,家庭,工作/事业,物资生活环境,〈家,办公室,等〉,伴侣/爱情,休闲和娱乐,灵性生活,社会地位等。 工作中的轮圈 这与生活平衡轮圈类似,你将根据工作中什么最重要而选择为每一个领域所贴的标签。 同样针对八个领域中的每一格内容, 你对自己的表现有多满意?这也适用于你所在的团队或者你的公司。 这个平衡轮圈是怎样的?哪些方面是强项?你希望将注意力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他企业所列出的标签有:员工成长,沟通,客户满意度,盈亏(钱),市场营销,人才培训,团队精神,品牌知名度,吸引新人才,目标明确度,雇员的工作成就感,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工业技术,生产流程,物流等。 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 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是我们所有情绪、言语和行为的依据。 思维(BVR) 情绪 言语、行为 信念Beliefs, 价值观Values, 规条Rules, 简称BVR。 信念:相信事情应该是怎样的。 价值观:做或不做一件事情所依据的理由。 规条:人、事、物如何安排以实现信念并拿到价值的方式。 BVR决定了我们内在的状态以及外在的态度,简单的说,BVR也决定了我们的性格。BVR是我们从小看到、听到、感觉到的经验的累积,其中包括了所有的感官经验,同时也包括了后来我们凭感官经验而有的思维的总结。以下我想针对你的价值观来做些探索。 价值观 在这里我们不会用“价值观”来形容某种道德观或个人的生活哲学,虽然价值观可以这样定义,但我们用价值观定义你的特性,你之所以为你的关键所在。你的价值观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这些,你将不再是你。 我们的价值观帮助我们选择在生活中所要的目标。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违背了或者忽略了你某条价值观的事情上,你就会感到特别后悔和泄气,如果在你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中没有体现你的价值观,你会很困扰,总觉得你的生活里缺了什么或者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了解我们最核心的价值观固然很有帮助,要确定这些价值观却不是那么容易。我请你透过回答以下的问题来找出你的价值观,不要担心答案的对错,也不要担心是否有找出你所有的价值观。其实你的价值观可能并不是一个词所能表达或涵盖的,你可能要用多过一个词或用一段文字来表达你的价值观。 请思考以下的问题: l 对你来说什么是重要的? 你关心的是什么? 在你的人生中你想要的是什么? l 什么时候你觉得最快乐?从你以往的经历中选择你觉得特别充实的某个时候,那个时候可能有挑战,但你却仍然不断成功;那个时候可能是几分钟,或者几小时,或者几天,这段经历为何重要?你在这段时间里体现了哪些价值观? l 什么会使你产生负面的反应?什么会令你恼怒或泄气?举例说明。 这些事情违背了你哪些价值观?哪些场合让你觉得格格不入?你会特别讨厌怎样的人? l 对我们每个人而言,总有一些价值观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不会想到把他们列出来,这些往往是我们最珍视的价值观。老师可能漏了“学习”,艺术家漏了“灵感或创造力”,企业主漏了“财富上的成功”,这些往往因为已经是我们的一部分却反而被我们忽略。列出你的价值观,然后,确定哪些是你在生活中所实践的,哪些已经缺失,哪些已经被忽略,以及哪些有时被你的行为或者选择所违背? 十二条前提假设 NLP的理论及技巧建立在一些前提假设上,学员无需绝对接受它们,只要暂时假定这些前提假设成立,并且以这个态度去学习课程中的种种技巧,让它们的效果去证明这些前提假设的正确性。 1 Ø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 Ø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 person cannot control another person. 3 Ø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 Ø 只有由感官经验塑造出来的世界,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 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 Ø 沟通的意义决定于对方的回应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 Ø 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 Ø 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 Ø 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 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 Ø 每人都已经具备使自己成功快乐的资源 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 Ø 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响大局的部份 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 Ø 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 Ø 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1.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1.1 没有两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没有两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会一样。 1.2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 1.3 因此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会是一样。 1.4 因此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 1.5 因此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一样的结果。 1.6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建造了这个世界的奇妙可贵。 1.7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自己独特的地方。 1.8 每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都是在不断演变中,所以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 是一样的。 1.9 两人间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不一样,不一定会使两人不能沟通或发展出良好关系。 1.10 给别人空间也就是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1.11 同样地,自己与别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1.12 当尊重别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同时,我们也有权利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信念, 价值观和规条。 2.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 (One person cannot control another person.) 2.1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 2.2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 2.3 改变自己,别人才会有可能改变。 2.4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 2.5 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2.6 一个人因此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引导另一个人去学习。 2.7 因此一个人不能希望另外一个人放弃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而去接受 另外的一套。 2.8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